- 相關推薦
廣東省山村優秀教師跟崗學習總結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間段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結的書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膚淺的、表面的感性認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統的、本質的理性認識上來,不如靜下心來好好寫寫總結吧。總結怎么寫才不會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廣東省山村優秀教師跟崗學習總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廣東省山村優秀教師跟崗學習總結1
根據《關于組織開展廣東省山村優秀教師跟崗學習活動的通知》安排,我有幸參加了廣東省山村優秀教師跟崗學習第一期學習,于5月2日——5月17日,在廣東第二師范學院進行了為期一兩天的集中學習。第二天下午到達增城市新塘鎮第二小學為期10天的跟崗培訓。通過十天的學習培訓,我深深感受到新塘鎮第二小學校園文化建設氛圍濃厚,學校注重學生的養成習慣培養,注重教師和學生的德育教育,“葫蘆絲、巴烏藝術”特色教育成果顯著,高效課堂改革銳意進取。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地方。現從以下幾個方面對跟崗學習工作做以總結。
一、我對二小的印象。
這是一所莊重漂亮、布局合理的學校,25個教學班,56名教職工,1200多名學生。走進二小,校園整潔、校園文化建設富有特色,“一訓三風”、“發展規劃”、“辦學理念”各種宣傳畫報分區布置,有序安排,多而不亂。校領導分工明確、盡職盡責,教師積極工作,學生著裝統一,精神抖擻,處處能感受到二小教師愛崗敬業,學生奮發向上的精神。新塘二小民主理校,質量立校,科研興校,特色強校,有理想、注實效,確實是一所精品小學。
二、跟崗十天活動情況。
5月6日上午,二小校長劉漢昭帶領我們參觀校園,觀看學校校園文化建設,介紹學校整體情況。參加了二小的中段總結會,下午參加了學校全體教師周一例會。
5月7日上午,二小劉漢昭校長向我們介紹學校辦學理念、辦學特色。新塘二小是葫蘆絲、巴烏藝術教育特色學校、廣州市乒乓球體育項目傳統學校。
5月8日,聽了校長關于葫蘆絲樂器進校園的定位于發展。新塘二小以音樂為載體,以藝促德,德藝雙馨,大力打造葫蘆絲藝術品牌,進一步推進了素質教育,彰顯辦學特色。學校師生創作葫蘆絲樂曲63首,成功展示了新塘二小“打造葫蘆絲藝術品牌,成就學生夢想”藝術特色教學成果。學校每年舉辦一次音樂藝術節,全校學生參加表演,節目豐富,形式多樣。還多次在電視臺、報紙等媒體報道。到過廣州、其他省市、國外等地匯演。得到多個外地學校的'學習和借鑒,為他們提供指導和幫助。
5月9日,在新塘二小校長劉漢昭帶領下有幸參觀了瑤田小學、鎮泰小學、沙埔小學、塘美小學。雖然是只有短短一天的參觀學習,卻給我感悟頗深。學校精致的校園文化,完善的教育教學設備,細膩的管理和優質的師資隊伍給了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5月13日,參加新塘二小逃生演練。逃生演練更進一步增強師生的安全意識,掌握在危險中迅速自救、逃生、互救的基本方法,提高抵御和應對緊急突發事件的能力,整個演練活動達到了預期目標。也充分體現了新塘二小領導教師精心安排,認真布置,高度重視的態度。
三、跟崗學習的感受
來到新塘二小,這里辦學的理念,領導的管理策略,教師的精神面貌,學生的各方面素質,都讓我大開眼界。學校面向全體學生,給學生最幸福的童年,給學生最堅實的起步。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合作精神,激發創造潛能,讓學生擁有健康的身心、健全的人格、無限廣闊的精神生活,為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打下堅實的基礎。這些對于我來說都是全新的理念。
四、學校工作的借鑒
1、學習二小面向全體的教學理念,改變管理思路,今后要注重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搞好文化課教學的前提下,保證學生音樂,體育,美術課正常開展。
2、加強、加大聽課,評課,賽課的力度。加快教師高校課堂改革步伐。
3、加強班級文化建設,以班級文化促校園文化建設。
4、學習二小特色教育,嘗試本校英語、寫作、舞蹈與音樂興趣小組發展。
5、細化和落實校園安全、教師考核、班主任量化考核實施細則,使學校的管理落實到位。
6、學習二小少先隊建設的先進管理經驗,豐富和加強少年先鋒隊的建設和活動開展,促進學生德育教育提高。
十天的學習匆匆而過,新塘二小值得我學習借鑒的東西太多太多,我帶著深深的留戀、豐收的喜悅、由衷的感激,結束了本次跟崗學習。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中,我將不斷學習、充實、進取,努力超越自己,希望自己的教學能力和各方面的素質能夠有更大的進步。
廣東省山村優秀教師跟崗學習總結2
我在文科班的語文課是由一位學識淵博的特級教師劉淑明老師教授的。她教學經驗豐富,水平很高,給了我不少好的方法。記得劉先生給我們布置的第一篇作文是《我》,我就從外貌、愛好、優缺、理想幾個方面寫自己,而且用一種自嘲的語氣。劉先生挺滿意,夸我文筆不錯,卻又婉轉地批評我作文深度不夠,思想性不足,玩文章。其實,對于這類作文,我很喜歡作,因為覺得這才叫真正的文學。記得從初二開始,我就練著虛構故事,因為虛構的情節較事實更吸引人,當然,虛構還要以真實為基礎。有篇那時的力作,至今記憶猶新。其內容大概如下:幼年的兩個小伙伴隨父母移居美國,多年后歸來,滿口我們美國怎么、怎么,還貶低中國的文化藝術和傳統習俗。這些事實深深刺痛了我。文章的結尾是在古老東方,有一個沉重的聲音在召喚:歸來吧,遠方的游子。
其實,那是我當時看了一些關于出國熱和華裔 新一代香蕉的報道有感而寫的。可謂是時代的產物。到了高中,寫記敘文的機會少了,但我常練筆。我覺得記敘文重在新鮮、真實。這就要求我們會體察生活,做有心人。我有一種觀察人物的方法:在放學回家時慢慢騎車,細心琢磨路邊的人:小學生,接孩子的家長,賣羊肉串的小販,辛苦的菜農,趾高氣昂的小老板這些市井人物的形象,日久天長會深深地印在腦海中。等到寫作文時,說不準要安在哪個人物的身上。只有人物來源于現實的`生活,他的形象才會有立體感。
說實話,我不喜歡唇槍舌戰、規矩刻板的議論文。但劉老師說:吃不愛吃的東西,不是因為喜歡,而是為了營養全面。為了提高我們的議論文水平。劉老師要求我們做《報刊時文》(是一種同學自己選、剪、貼的報刊議論文章的集子)。這是一種很好的方法。用《報刊時文》可以做兩種練習:一是鍛煉閱讀、分析、理解能力;二是用只看標題先構想文章內容再與原文對照的方法,可以提高議論文的寫作水平。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我發現這種方法效果明顯。后來,我能看到題,就能馬上寫出提綱、再完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想是得益于此吧!語文在高考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但語文水平的提高卻不是一朝一夕可成的,它需要日積月累。小到一個字、一個拼音,大到一篇分析文章,一份作文,處處是功夫。對于字詞、文化常識、語法,我想應對的辦法無非是平時虛心,一點一滴的積累,不管有沒有用,記住再說。正所謂考試一滴水,平時準備一桶水。另外,語文的零散知識很多得益于閱讀。不光是量上的問題,而且是質上的問題。我感觸尤其深的是古文。在高考語文考試中,文言文閱讀的量很是不少,而許多同學的得分率并不高。毛病我覺得有如下幾點:
A對于古文常用的虛詞,如矣、焉、且、乎、之、者、哉等的用法不詳。
B對于古文中常出現的語序不能很好辨認,如嗚呼!無斯人,吾誰與歸。同學們看到這句話應立刻反應出吾誰與歸是賓語前置,其現代漢語順序是吾與誰歸。
C對于缺主語的句子,不能把握主語是誰,等等。對付這些常見病的好方法是找幾篇課文上的好文章逐字逐句閱讀,弄懂每一個書下注釋,弄通每一句話的白話文翻譯。這樣日久天長能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
說句實話,一年多過去,有些當時背的句子、詞語解釋已模糊不清想不起來了。但是如果把例子給我,我還是能正確判斷,甚至立刻串想起與之相關的例子。所以同學們不難看出背古文、多閱讀、精閱讀的重要性。其實,有些考試時的文言文題目,并不是當時現場分析出來的,而是以前見過類似的題或句子聯想起來。還是那句話考試一滴水,平時準備一桶水或一缸水。
【廣東省山村優秀教師跟崗學習總結】相關文章:
山村優秀教師跟崗學習總結05-09
跟崗學習總結04-27
跟崗學習總結06-15
廣東省骨干教師跟崗學習總結05-10
跟崗學習個人總結05-11
跟崗學習個人總結12-21
小學跟崗學習研修總結04-20
精選跟崗學習總結三篇04-30
跟崗個人學習總結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