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復習試題
黃岡市
【甲】《愚公移山》(節選)《列子》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日:“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日:“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乙】《小兒不畏虎》
有婦人晝日置二小兒沙上而浣衣①于水者。虎自山上馳來,婦人倉皇沉水避之。二小兒戲沙上自若。虎熟視久之,至以首抵觸,庶幾②其一懼;而兒癡,竟不知。虎亦尋卒去。意③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懼之人,威亦無所施歟!
注釋:①[浣(huàn)衣]洗衣服。②[庶幾]在這里有“希望”的意思。③[意]估計。
16.解釋加點詞語的含義。(4分)
(1)懲山北之塞()(2)固不可徹()
(3)甚矣,汝之不惠()(4)虎亦尋卒去()
17.翻譯下列文言語句(4分)
(1)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虎熟視久之,至以首抵觸,庶幾其一懼。
18.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在后面括號內分別打“√”或“×”。(2分)
A、甲文愚公之妻和智叟對愚公說的話角度不同,但都對移山持否定態度。()
B、乙文中“虎自山上馳來,婦人倉皇沉水避之”,從這句話可以看出:面對兇猛的老虎,婦
人急中生智,跳到水里躲起來,其反應之敏捷,動作之迅速令人稱贊。()
C、甲乙兩文均運用了對比襯托的寫法來突出人物形象。()
D、甲文中的“遺男”和乙文中的“二小兒”均閱世不多,天真可愛。()
19.甲文愚公“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乙文二小兒“初生牛犢不怕虎”。對此你有何感想請簡要談談。(2分)
參考答案:
16、(1)苦于(2)通(3)通“慧”,聰明(4)不久(4分,每對一個得1分)
17、(1)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樣呢(2分)
(2)老虎把孩子看了很久,甚至用腦袋去碰他們,希望其中有一個害怕。(2分)
18、A×B×C√ D√(2分,每個0.5分)
19、提示:人生有時會面對如大山般的艱難險阻甚至或是突如其來的災難,只要我們有信心,有毅力,鎮定自若,勇敢無畏,就能克服困難,戰勝災難。(能就一篇文章談感想即可得滿分)(2分)
達州市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16﹒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將近)
B.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懲:苦于)
C.冀之南、漢之陰(陰:〈漢水的〉北岸)
D.河曲智叟亡以應(亡:通“無”)
17﹒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義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A﹒指通豫南,達于漢陰 每假借于藏書之家(《送東陽馬生序》)
B﹒而山不加增 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翁亭記》)
C﹒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滿井游記》)
D﹒以殘年余力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
18﹒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2分)
(2)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3分)
19﹒下列對選文理解有誤的一項是()(2分)
A﹒文章贊揚了以愚公為代表的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宏偉抱負,批判了智叟那種不求進取,知難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極思想。
B﹒作者除用智叟這個人物與愚公進行對比外,還用遺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動”等情節來襯托愚公,從而使愚公形象更加豐滿、高大。
C﹒智叟從靜止的觀點出發,認為人在自然面前是無能為力的,所以反對移山;而愚公從發展的觀點出發,認為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所以堅持移山。
D﹒文章結尾借助神的力量來實現愚公的宏偉抱負,雖然增強了藝術效果,但也宣傳了生死輪回、因果報應等封建迷信思想,這是應該批判的。
20﹒閱讀下面的小詩,回答后面的問題。(3分)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宋·楊萬里)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正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過一山攔。
這首詩和《愚公移山》都以山為喻,蘊含了對困難的認識和態度。試結合詩、文寓意,說說應該怎樣認識和對待人生道路上的困難。
參考答案:
16.(2分)C (“陰”指江河的南岸)
17.(2分)B(兩個“而”均表轉折關系)
18.(5分)
(1)(2分)于是(愚公)率領兒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上了山),鑿石頭,挖泥土,用箕畚(將土石)運到渤海邊上。(只要譯準“荷擔者三夫”、 “箕畚”,其余譯對大意即可給分)
(2)(3分)憑你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還能把太行、王屋(兩座大山)怎么樣呢?再說,把泥土石塊放到哪里去呢?(只要譯準“以”、“且”、 “焉”、“如…何”,其余譯對大意即可給分)
19﹒(2分)A(該項中的“妻子”是從關心的角度提出疑問,并非反對移山)
20.(認識,2分)人生之路是不平坦的,必然會遇到一個又一個困難,我們要做好面對和克服各種困難的思想準備,并堅信再大的困難都是可以戰勝的。
(態度,1分)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一定要充滿信心,勇敢面對,堅持不懈,直至勝利。
(表述可以不同,只要言之成理,語言簡明通順,即可視情況給分)
廣州市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選自《列子》)
9.下列加點字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懲山北之塞B.聚室而謀曰
懲前毖后不謀而合
C.寒暑易節,始一反焉D.河曲智叟亡以應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亡羊補牢
10.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兩個句子。(4分)
⑴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⑵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11.下面兩人說的話,在表達的意思和情感上有無異同請作簡要說明。(3分)
①愚公妻:“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②智叟:“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參考答案:
9.(3分)B(商量。A、苦于/懲罰;C、啊/怎么;D、無/丟失)
10.(4分)首先必須是完整的句子,如果只是單獨解詞,則不給分。答對得分點,語句通順則可滿分。
10(1)(2分)“且”,可以翻譯為“將近”,“接近”,“快要”,“快到”,“快”,
“差不多”(1分);“面”可以翻譯為“面對”,“面對著”,“面向”,“向著”,“對著”,“朝著”(1分)。
2分示例:(翻譯出得分點“且”“面”,則可得2分。)
*北山的愚公,年齡將近九十,面對著大山居住。
*北山有一個叫愚公的人,年齡快到九十歲,對著山居住。
*北山有位長者叫愚公,年齡差不多九十歲了,面對山而住。
1分示例:
*北山有個叫愚公的人,剛好九十歲,面對著山來住。(錯譯“且”)
*北山有一個叫愚公的人,將近九十歲,居住在山的對面。(錯譯“面”)
0分示例:
*已經九十,居住在背對著山的地方。(錯譯“且”,“面”)
*北山有一個叫愚公的人,九十歲了,住在山的對面。(漏譯“且”,錯譯“面”)
10(2)“遂”,可以翻譯為“于是”,“就”,“于是就”(1分);“率”可以翻譯為“帶領”,“率領”,“領著”,“帶著”(1分)。
2分示例:(翻譯出得分點“遂”“率”,則可得2分。)
*于是帶領三個能挑擔子的子孫。
*于是帶領子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
*愚公就帶領子孫能扛重擔的三個人。
*于是率領兒子孫子能挑擔的三人。
*于是率領兒子孫子和挑擔人三人。
1分示例:
*帶領著子子孫孫三個人去挑石頭。(漏譯“遂”)
*因此帶領著兒子孫子三個人挑著擔子。(錯譯“遂”)
0分示例:
*叫他的兒子孫子用擔子挑擔(漏譯“遂”,錯譯“率”)
*讓子子孫孫擔走這兩座山(漏譯“遂”,錯譯“率”)
1.共3分,分三個得分點。
(1)意思上的相同點,1分:都是對愚公移山這件事的懷疑(質疑、產生疑問、不相信、置疑)。
1分示例:
*都覺得愚公沒有可能將太行、王屋二山移走。
*是一樣的,都是在質疑愚公能否把山移開。
*都是向愚公提出疑問,能否真的把山鏟平,都認為愚公不可行。
0分示例
*覺得愚公沒有可能將太行、王屋二山移走。
*愚公妻和智叟都是在勸告愚公不要挖山。
*不能削平這兩座大山。
*對愚公的行為感動疑惑。
(2)情感上的不同點,2分,愚公妻、智叟的情感各1分。
愚公妻是關心(擔心,關愛,擔憂,憂心,憂慮)(1分),但是寫出“關懷”,“愛護”不給分。智叟是輕蔑(挖苦,蔑視,輕視,諷刺,嘲諷,嘲笑,看不起,笑話)(1分)。
2分示例:
*愚公妻是偏愛愚公,關愛愚公。(1分)智叟很直接地表明了自己的意思,他的話甚至有點諷刺,嘲笑的意味在里面。(1分)
*妻子的話表現出對丈夫的關心和關切,是善意的提醒;(1分)智叟的話是諷刺和挖苦的嘲笑,沒有善意。(1分)
1分示例:
*妻帶有商量的語氣,向愚公提出見解,希望愚公多方面尋求解決方法使他更有把握。(0分。因為沒有點明是情感上的,所以不給分。)智叟覺得愚公的行為非常不聰明,看不起他。(1分)
*愚公妻是懷疑的態度,(0分)而智叟則是帶著諷刺的口吻,(1分)兩者是不同的。
*愚公妻說話委婉,流露出她對愚公的關心和鼓勵,(1分)智叟卻說話狂大,對愚公移山給予否定。(0分)
0分示例
*讓愚公不要再費力氣去移山了,這是不可能削平這兩座山的。
*他們都是說智叟年紀老,不能挑動石頭了,說明智叟老了,已經無能為力了。
*因為愚公妻的話中,帶有勸說的意思。(只是意義上的,不是情感上的。)智叟的語言色彩是堅決反對,沒有留一點委婉的語氣
【中考文言文復習試題】相關文章:
中考文言文試題復習技法05-09
中考文言文復習02-23
中考文言文復習的說課稿04-08
中考文言文復習梳理01-15
中考文言文復習:有關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試題05-10
中考文言文復習15篇02-23
中考文言文復習(15篇)02-24
中考課外文言文復習教案04-08
中考文言文復習計劃范文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