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一级A片-国产另类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一-我要找美国一级片黄色|www.zheinei.com

七年級歷史上期中考試知識點

時間:2022-12-09 19:52:47 中考歷史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七年級歷史上期中考試知識點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七年級歷史上期中考試知識點

  1.暑假里,小明在“目前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所在地進行了實地考察,仔細觀察下圖,那么他應該去()

  2.下列有關右圖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已經能直立行走②已經使用人工取火

  ③開始使用磨制石器工具④過著群居生活

  A.①②B.①②③④ C.②③④D.①④

  3.班上有兩位同學針對原始人使用火的情況進行了激烈的討論,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北京人使用天然火,但不會管理火

  B.山頂洞人會人工取火

  C.原始人用火來取暖、照明、燒烤食物

  D.火的使用,增強了人們適應自然的能力,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一大進步

  4.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它孕育了一代代辛勤聰穎的中國人。距今約6000多年,生活在黃河流域的原始人類是 ()

  A.山頂洞人B.半坡人C.河姆渡人D.元謀人

  5.一個河姆渡原始人獵獲了一頭野豬后要將豬腿剁下,他使用的工具應該是()

  ABCD

  6.關于炎帝和黃帝的傳說,班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下列討論正確的是()

  A.右圖人物教人農耕、發明醫藥,開辟市集,號稱軒轅氏

  B.傳說都是不可靠的,完全是古人的想象,沒有任何依據

  C.這些傳說說明當時黃河流域出現了文明曙光

  D.相傳黃帝在阪泉之野打敗炎帝,炎黃走向聯合,他們被稱為“人類始祖”

  7.民主就是體現大多數人的意愿,下列制度中最能體現民主的是 ()

  A.禪讓制B.世襲制C.分封制D.等級制

  8.在原始社會,人們獲取食物后必須公平分配,根本原因是 ()

  A.大家相互團結,相親相愛B.原始人生產能力極其低下

  C.人人都能吃飽,不在乎分得多與少D.當時人們道德水準高,沒有必要計較什么

  9.王亮向韓國留學生介紹夏、商、西周的歷史。下列各項中與史實不符的是 ()

  A.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的建立者是禹B.禹建立夏朝,從此分封制取代了禪讓制

  C.湯起兵滅夏,建立商朝D.周武王率大軍伐紂,滅商建周

  10.將夏桀、商紂歸為一類的標準是 ()

  A.他們都建立了一個新的王朝B.他們都重用人才,改革內政

  C.他們都以殘暴統治著稱D.他們都輕徭薄賦,愛民如子

  11.學完西周的相關歷史,請你猜一猜,周武王姬發的王位由誰來繼承 ()

  A.長子姬誦B.大功臣姜尚C.長女大姬D.四弟姬旦

  12.在西周,受封的諸侯對周王負有的義務有 ()

  ①交納貢品②交納賦稅③派兵作戰④服從命令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3.春秋時期的越王勾踐勵精圖治,發憤圖強,終于成為霸主。與之相關的成語是()

  A.臥薪嘗膽B.一鳴驚人C.退避三舍D.朝秦暮楚

  14.商鞅變法法令中,直接促進封建經濟發展的措施有 ()

  ①獎勵生產②獎勵軍功③推行縣制④承認土地私有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5.伴隨鐵器、牛耕的開始使用和推廣,我國的歷史舞臺上哪一階級出現了 ()

  A.奴隸主階級B.奴隸階級C.平民階級D.地主階級

  16.下面關于甲骨文的敘述正確的有 ()

  ①商朝刻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卜辭稱為甲骨文

  ②甲骨文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

  ③甲骨文內容對研究商朝的歷史有重要價值

  ④甲骨文和今天的漢字有淵源關系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

  17.關于右圖的說法正確的有()

  ①它用于祭祀商紂王②它是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大青銅器③它是西周青銅器的代表作④它是商代青銅文化的杰出代表

  A.①②③B.①②C.①②③④D.②④

  18.我們經常提醒要“加強修養,約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社會規范。最早倡導這一意識的思想家是()

  A.墨子B.莊子C.韓非子D.孔子

  19.戰國時期的都江堰,消除__________水患,灌溉大片農田,使平原變得“水旱從人,不知饑饉”。 ()

  A.岷江成都B.珠江華東C.淮河江蘇D.黃河中原

  20.春秋戰國盛行“鐘鼓之樂”,關于曾侯乙編鐘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曾侯乙編鐘的材料是鐵、銅、鉛的合金B.編鐘是一種裝飾品,制作精美

  C.編鐘是用于祭祀祖先的禮器D.曾侯乙編鐘出土于湖北隨縣

  第一部分選擇題(共20分)

  一、請注意:在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每小題1分)

  1.某班歷史學習小組為七年級上冊每個單元出了一期板報,其中一期有這樣幾幅圖片,請根據圖片判斷這一單元的主題應該是

  A.中華文明的起源B.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

  C.大一統的秦漢帝國D.政權分立與民族匯聚

  2.五谷豐登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一種美好期盼,“五谷”有兩種不同的說法,較早的一種說法是指“黍(黃米)、稷(也稱粟、小米)、麥、菽(豆類)、麻”這五種作物,假設這種說法起源于遠古時代,它可能起源于下面哪一遠古人類?

  A.北京人B.半坡人

  C.河姆渡人D.大汶口人

  3.相傳堯年老后,部落聯盟推舉舜為繼承人。后來,舜又以同樣的方式傳位給禹。這種通過推舉產生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后人稱之為

  A.禪讓制B.世襲制C.分封制D.郡縣制

  4.禹聲名遠播,在部落聯盟中享有極高的威望,被稱為“大禹”,他最主要的貢獻是

  A.建立國家B.創制制度C.治理水患D.發展生產

  5.神話劇《封神榜》中姜子牙大封諸神的故事傳說,反映了我國古代哪一段時期的歷史?

  A.夏朝初年B.商朝初年C.西周初年D.東周初年

  6.下列有關我國夏、商、周三代興亡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B.約公元前1600年湯滅夏建立商朝

  C.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建立周朝D.公元前771年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開始

  7.從商朝的這些甲骨文中我們可以得出的正確信息是:

  A.商朝文化很繁榮B.商朝經濟很發達

  C.商朝的奴隸有很多D.商朝的刑法很嚴酷

  8.朝秦暮楚這個成語說的是早晨還在追隨秦國,到了晚上卻轉而追隨楚國了,下面哪一項反映的史實和這一成語有關?

  A.尊王攘夷B.問鼎中原C.臥薪嘗膽D.合縱連橫

  9.春秋戰國時期,使小農個體生產成為可能的最主要原因是

  A.鐵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廣B.農民生產積極性的廣泛提高

  C.新興地主階級登上了歷史舞臺D.諸侯國掀起了改革的風潮

  10.“半部《論語》治天下”(如圖),這表明哪家思想被我國封建統治者大力推崇?()

  A.儒家思想B.墨家思想

  C.道家思想D.法家思想

  11.考古發掘的遺址和實物是研究歷史的第一手資料。我國境內目前已知的最早人類,是在何處的考古發現()。

  A.北京周口店遺址B.云南省元謀人遺址

  C.浙江省河姆渡遺址D.陜西省半坡遺址

  12、“春秋五霸”中,以“尊王攘夷”謀略稱霸的是()

  A.齊桓公B.晉文公C.秦穆公D.楚莊王

  二、材料分析題。(60分)

  21.閱讀材料(18分)

  材料一:春秋形勢圖材料二:戰國形勢圖

  回答問題: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

  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是誰?(2分)他能夠首先稱霸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仔細觀察材料二,寫出圖中A、B、C、D所代表的國家名稱。(8分)

  ABCD

  (3)圖中A國在外交上利用什么手段對抗其它六國的聯合?(2分)

  (4)出現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形勢,是因為西周的哪一制度?并寫出該制度的主要內容(4分)

  22.閱讀材料(20分)

  材料一:衛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故湯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禮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衛鞅為左庶長,卒定變法之令。

  ——《史記商君列傳》

  材料二:把小的鄉邑合并為縣,全國共設31縣,由國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保護土地私有,挖掉土地上原有的標志、疆界,向土地所有者征收賦稅,保障國家的財政收入。

  ——《史記商君列傳》

  材料三: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國都市南,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乃下令。

  ——《資治通鑒》

  回答問題:

  (1)仔細閱讀材料一,“衛鞅”是誰?“孝公”是哪國國君?(4分)

  (2)仔細閱讀材料二,回答下列問題

  ①材料二中的變法從哪一年開始實施?變法體現了哪家學派的思想?(4分)

  ②概括材料二反映了變法中哪些措施?(4分)

  ③根據材料二回答,當時的一位平民想要成為貴族,最合法的方式是什么?(2分)

  ④由于法令規定:“宗室非有軍功者,不得為屬籍(享受特權)”,觸犯了舊貴族利益,這位政治家慘遭車裂而死。那么他變法是成功還是失敗了?為什么?(4分)

  (3)結合材料一、二、三,說說對我們有哪些啟示?(2分)

  23.閱讀材料(24分)

  材料一:“當仁不讓于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愛人。”

  材料二:“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材料三:子路性子急。有一次子路問孔子:“聽到了好的事情就馬上實行嗎?”孔子回答:“不行,有父兄在世,怎么聽到了就馬上實行呢!”冉有性子慢。問這同一個問題時,孔子就很肯定地回答說:“聽說了就要實行!”

  材料四:“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辮若訥”

  “柔弱勝剛強”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材料五:開學初,同學們沒有適應初中的學習生活,自習課吵吵鬧鬧,上課插嘴,抄襲作業。為此,班干部開了一個會,尋找解決的方法。

  學習委員:我認為應該好好教育他們,告訴他們這些行為是不對的,是不光彩的。

  紀律委員:我認為要好好教訓那些不守紀律的同學,每違反一次紀律罰抄班規5遍!

  生活委員:我覺得不用教育也不要懲罰,人總會長大的,長大了,自然就不會吵吵鬧鬧的了。

  回答下列問題:

  (1)材料一中的話是哪位思想家說的?(2分)根據材料一,概括他思想的核心?(2分)

  (2)概括材料二的政治主張(2分)

  (3)仔細分析材料三,材料三反映了孔子怎樣的教育主張?(2分)

  (4)閱讀材料四,材料四是哪位思想家的名言?(2分)概括他的主要思想。(2分)

  (5)材料三中“學習委員”“紀律委員”“生活委員”分別代表了百家爭鳴中哪家思想?并寫出代表人物。(10分)

  學習委員紀律委員生活委員

  代表哪一家思想儒家法家

  代表人物孟子

  主要思想順應自然,無為而治

  注意:請將所有答案寫到答題紙上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題號12345678910

  答案CDABBCABBC

  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ADACDCDDAD

  二、材料分析題

  21.9分

  (1)齊桓公

  任用管仲為相,進行改革

  (2)

  A秦、B楚、C齊、D燕

  (3)連橫

  (4)分封制

  “授民授疆土”(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個諸侯)

  22.10分

  (1)商鞅;秦國

  (2)公元前356年;法家

  推行縣制;承認土地私有

  奮勇殺敵,獲取軍功

  成功;因為變法使秦國富強起來,為以后兼并六國打下堅實的基礎

  (3)要有創新精神;改革不是一帆風順的,要不怕犧牲,勇于斗爭;做人要誠實守信。(答到一點即可)

  23.11分

  (1)孔子;“仁”

  (2)為政以德

  (3)因材施教

  (4)老子;事物有對立面,對立雙方能夠相互轉化,順其自然,以柔克剛

  學習委員紀律委員生活委員

  代表哪一家思想儒家法家道家

  代表人物孟子韓非子老子、莊子

  主要思想施仁政于民,“民貴”“君輕”法治,中央集權順應自然,無為而治

  第一部分選擇題(共20分)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1.如果我們要研究元謀人、北京人等原始人類生產、生活的的情況,最真實的史料來源

  是

  A.神話傳說B.史書記載C.學者推斷D.考古發掘

  2.《韓非子》中記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鉆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說之,使王天下,號之曰燧人氏。”(大意是:“上古時候……民眾經常生病。圣人出現后,用鉆木取火的方法使民眾能吃到熟食,人們都非常高興,于是推舉他統治天下,稱他為‘燧人氏’”。)這段記載表明當時的人類

  A.發明文字,記載歷史B.懂得用火,燒烤食物

  C.建造房屋,定居生活D.風雨交加,環境惡劣

  3.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強大凝聚力的民族,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

  A.黃帝和炎帝B.黃帝和蚩尤C.黃帝和堯D.黃帝和舜

  4.傳說中的“神農嘗百草”,發明醫藥,教人農耕,成為中華原始農業和醫藥學的創始人的是

  A.黃帝B.炎帝C.舜D.禹

  5.他不僅是傳說中“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治水英雄,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的建立者,他是

  A.堯B.舜C.禹D.炎帝

  6.約公元前2070年,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建立,它是

  A.周朝B.商朝C.夏朝D.秦朝

  7.約公元前21世紀,我國古代社會進入了文明時代。下列朝代更迭的正確順序是

  A.夏、周、商B.夏、商、周C.商、夏、周D.周、夏、商

  8.河北省有《燕趙都市報》,山東省有《齊魯晚報》,山西省有《三晉都市報》,湖北省

  有《楚天都市報》。這些報紙的得名都與當地古代建立的諸侯國有關,“燕”、“齊”、“魯”、“晉”、“楚”這些地名源于下列哪一制度

  A.世襲制B.分封制C.禪讓制D.郡縣制

  9.《左傳》記載:“封建親戚,以藩屏周。”(大意是:“將同姓子弟親屬封為地方諸侯國,作為保護周王室的屏障。”)說明西周時期實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A.分割諸侯的兵力B.鞏固周王室統治

  C.保證國家的兵源D.保證國家的財政收入

  10.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內容是“授民授疆土”,周王授予諸侯的主要是

  A.土地和人口B.土地和耕牛C.人口和耕牛D.封號和耕牛

  11.“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孔子說:“管仲成為齊桓公的相,使齊國稱霸諸侯,使天下一切都得到匡正,人民到今天還能得到他的好處。”)這則材料反映的歷史事實是

  A.晉文公稱霸B.楚莊王稱霸C.勾踐稱霸D.齊桓公稱霸

  12.戰國七雄中,最后滅六國、統一全國的是

  A.魏B.韓C.趙D.秦

  13.右圖《商鞅方升》是商鞅變法時監制的一升容積的標準銅量器,這是為了推行下列哪一項改革措施

  A.統一度量衡 B.承認土地私有

  C.興修水利 D.編制戶口,加強刑罰

  14.婦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邊境發生戰爭,婦好自告奮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猶豫不決,占卜后才決定派婦好起兵,結果大勝。這個故事最早可能記載在

  A.龜甲或獸骨上B.竹簡或木牘上C.絲帛或麻布上D.宣紙上

  15.我國《教育法》規定: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就是強調實行“公平教育”,讓每一個人都平等地接受教育。下列最能說明孔子是“公平教育”的最早踐行者的是

  A.主張“有教無類”B.主張“以禮治國”C.主張“為政以德”D.主張“仁政”

  16.追求與建立和諧、穩定的社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下列思想主張中體現了這一特點的是

  A.知己知彼,百戰不殆B.爭權逐利,兵戎相見

  C.三人行,必有我師焉D.兼愛、非攻

  17.孔子的名言“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大意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智慧。”)告訴我們的道理是

  A.時常復習已學過知識B.虛心向他人學習

  C.學習生活中各種知識D.要有老老實實的學習態度

  18.郭沫若曾指出:“由秦到現在兩千多年了,我們依然感覺著春秋戰國在學術思想史上是中國的黃金時代。”他這樣說,主要是因為春秋戰國時期在思想文化領域中出現了

  A.競相改革的時代風潮B.諸侯爭霸的局面

  C.百家爭鳴的局面D.商業繁榮的局面

  19.孟子說“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大意是:“國土不必再擴大了,人民不必再增加了,只要認真施行仁德政治,統一天下,沒有誰能夠阻擋的了。”)由此可見他繼承并發揚了下列哪一位思想家的學說

  A.韓非子B.墨子C.孔子D.莊子

  20.“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名言蘊含了“一切事物都包含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的道理。這跟我國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張不謀而合,這位思想家是

  A.韓非子B.墨子C.老子D.孫臏

【七年級歷史上期中考試知識點】相關文章:

七年級歷史上冊期中考試試卷05-11

初一七年級歷史上冊期中考試試卷分析04-18

七年級歷史上冊半期期中考試試卷05-11

七年級歷史上學期期中考試試卷分析04-13

七年級上冊歷史期中考試知識點05-09

七年級上冊歷史期中考試的知識點總結05-09

七年級生物下期中考試知識點總結范例05-03

七年級數學期中考試復習知識點05-11

七年級上冊地理期中考試知識點總結:世界的氣候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