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一级A片-国产另类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一-我要找美国一级片黄色|www.zheinei.com

中考地理八年級上冊知識點

時間:2024-07-09 19:08:47 中考地理 我要投稿

中考地理八年級上冊知識點

  在我們的學習時代,是不是聽到知識點,就立刻清醒了?知識點也可以理解為考試時會涉及到的知識,也就是大綱的分支。還在為沒有系統的知識點而發愁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考地理八年級上冊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考地理八年級上冊知識點

中考地理八年級上冊知識點1

  1、天氣及其影響

  ⑴含義:是一個地方短時間里陰晴、風雨、冷熱等大氣狀況。

  ⑵特點:短時間(時間)、相差大(空間)、變化大(變化)

  ⑶影響:天氣對交通、生活、農業生產、軍事等人類活動有著深刻的影響。

  2、明天的天氣怎么樣?

  ⑴天氣預報:是氣象工作者通過對天氣資料的.分析,發布將要出現的天氣狀況。

  ⑵天氣預報的制作過程:

  世界各地獲取氣象信息→衛星傳輸接收→對信息加工處理→分析判斷得出結論→預報

  ⑶天氣預報的形式:電視、報紙、互聯網、廣播、手機短信、打電話

  ⑷天氣預報的內容:

  ①衛星云圖:藍色表示海洋、綠色表示陸地、白色表示云區

  ②城市天氣預報:說明一日內陰晴、風、氣溫和降水等常規情況,另外還有沙塵暴、空氣質量、海浪、冰雹、大霧等特殊預報。

  ⑸常用的天氣符號(P46中的圖3.6)

中考地理八年級上冊知識點2

  1、三大平原:東北平原:黑土面積廣大。華北平原:地勢低平。又稱黃淮海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

  2、我國氣溫的特點:冬季南北溫差很大(約50℃),南方溫暖,越向北越寒冷;夏季南北普遍高溫。冬季最冷在黑龍江漠河附近,最熱在海南島、臺灣島南部。夏季最熱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魯番。最冷在青藏高原。

  3、活動積溫是劃分溫度帶的主要指標。我國從北→南可以劃分為:寒溫帶(一年一熟)、中溫帶(一年一熟)、暖溫帶(兩年三熟或一年兩熟)、亞熱帶(一年兩熟到三熟)、熱帶(一年三熟)。另外,青藏高原為高原氣候區。

中考地理八年級上冊知識點3

  1、半球位置:東半球、北半球

  2、海陸位置: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3、經緯度位置:4°N—53°N;73°E—135°E,東西跨經度60多度(跨5個時區,相差4個小時),南北跨緯度近50度。大部分在北溫帶,小部分在熱帶,沒有寒帶。

  4、領土的四端:最北:漠河鎮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最南:曾母暗沙

  最西:帕米爾高原;最東:黑龍江與烏蘇里江的匯合處。

  5、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居第3位。陸界線:2萬多千米

  6、瀕臨的海洋:從北往南有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及太平洋。海岸線長1.8萬千米。內海有渤海和瓊州海峽。

  8、陸上鄰國:14個: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不、緬、老、越

  9、隔海相望的國家:日、韓、菲、馬、文、印尼

  10、三級行政區劃:省、縣、鄉三級及特別行政區八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

  11、34個省級行政單位:23個省、5個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4個直轄市(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和2個特別行政區(香港、澳門)

  12、各省級行政區的簡稱和行政中心:p8

  13、人口數量世界第一:20xx年達12.95億;占世界21.2%。省區分布:最多:河南省;最少:澳門。

  15、新中國成立以來人口增長快的主要原因:(1)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2)死亡率下降,出生率上升。

  16、地理分布特點:東部人口密度大、人口多;西部人口密度小、人口少。(沿海河湖、平原、盆地交通和經濟發達等地區人口多)

  17、我國人口總量仍持續增長的原因:人口基數大,青少年比重高。

  18、我國人口的基本國策: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19、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漢族人口占92%,少數民族占8%。56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不一:壯族人口最多。

  21、我國民族分布特點:大雜居、小聚居。漢族主要分布在東部的中部,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

  22、獨特的民族風情:彝族——火把節白族——三月三歌會藏族——曬佛節傣族——潑水節回族——古爾邦節蒙古族——那達慕大會漢族——賽龍舟朝鮮族——跳跳板苗族侗族——蘆笙節

  23、我國地勢的突出特征: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分布

  階梯名稱平均海拔地形類型分界線

  第一階梯4000米以上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

  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二階梯1000—20xx米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塔里木盆地、

  四川盆地云貴高原、準噶爾盆地

  第三階梯500米以下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和三大丘陵

  24、西高東低的地勢對氣候、河流、交通、經濟、水能的影響:

  (1)對氣候:使暖濕氣流從東至西深入內地形成降水;

  (2)對河流:許多大江大河自西向東流入海洋;

  (3)對交通:東西向的河流溝通了東西交通;

  (4)對經濟:方便了沿海和內陸的聯系;

  (5)對水能:在階梯的交界處,落差大,水能豐富,有利發電。

  25、山脈兩側的地形區

  ①大興安嶺西側內蒙古高原東側東北平原②太行山西側黃土高原東側華北平原③巫山西側四川盆地東側長江中下游平原④橫斷山脈西側青藏高原東側四川盆地或云貴高原⑤昆侖山脈北側塔里木盆地南側青藏高原⑥天山山脈北側準噶爾盆地南側塔里木盆地

  26、主要山脈走向:(1)東—西走向三列:(靠北)天山、陰山、(中間)昆侖山脈、秦嶺、(靠南)南嶺

  (2)東北—西南走向三列:(西側)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間)長白山脈、武夷山脈、(東邊)臺灣山脈(3)南—北走向:賀蘭山、六盤山、橫斷山脈(4)西北—東南走向:阿爾泰山、祁連山脈(5)弧形山脈:喜馬拉雅山脈

  27、中華五岳: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28、我國地形特點:復雜多樣,五種地形類型齊全(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山區面積廣大。

  29、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雪山連綿,冰川廣布,大江大河發源地;內蒙古高原——地表坦蕩,一望無際。

  黃土高原——千溝萬壑,黃土廣布;云貴高原——石灰巖廣布,地表崎嶇

  30、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內有我國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和豐富的油氣資源;準噶爾盆地——綠洲和墾區,受大西洋濕潤氣流影響。柴達木盆地——內陸高原盆地,四川盆地——紫色盆地,內有成都平原(天府之國)

  31、三大丘陵: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八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

  32、三大平原:東北平原——,黑土廣布;華北平原——黃淮海平原,地勢低平;長江中下游平原——魚米之鄉

  33、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1)氣候復雜多樣、(2)季風氣候顯著、(3)多特殊天氣、(4)多旱澇災害

  34、我國冬季氣溫分布特點:南北溫差大。成因:緯度位置

  35、我國夏季氣溫分布特點:南北普遍高溫。成因:緯度位置

  36、我國的溫度帶: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高原氣候區。

  37、空間上分布即地區分布:從東南沿海向西內陸遞減。成因:受夏季風影響。

  38、時間上分布即季節變化與年際變化:降水集中在夏秋季節,降水年際變化大。

  39、我國的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高山高原氣候。

  40、我國洪澇災害的原因:(1)夏季風與雨帶進退的“失常”,往往會造成旱澇災害。如果夏季風推進遲緩,久久徘徊在南方,則會導致“南澇北旱”;(2)如果夏季風推進迅速,且在北方滯留時間長,則容易出現“北澇南旱”

  41、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劃分:大興安嶺—陰山—岡底斯山為界線

  42、季風氣候顯著的原因:位于的大陸亞歐大陸東南部和的大洋太平洋之間,海陸熱力差異大。

  43、我國的特殊天氣:寒潮、梅雨、臺風、沙塵暴等。44、內外流區的劃分界線:大致是大興安嶺—陰山—岡底斯山

  45、主要外流河及注入的海洋

  注入太平洋:黑龍江、烏蘇里江、遼河、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閩江、珠江、瀾滄江

  注入印度洋:雅魯藏布江、怒江。注入北冰洋:額爾齊斯河

  46、外流河的水文特征:隨著雨帶由南向北推移,河流水量驟增,水位上漲,形成汛期。隨著冬季風……枯水期。

  47、內流河的水文特征:夏季,隨著冰雪融化,內流河水量增多;冬春季節河流流量減少,甚至斷流。內流河大部分屬于季節性河流。(注意:我國東北的河流有兩個汛期,即春汛和夏汛)

  48、主要內流河:塔里木河:我國最長的.內流河,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

  49、我國的主要湖泊

  (1)青藏高原湖區:青海湖是我國第一大內流湖,也是我國的湖泊。

  (2)東部平原湖區:鄱陽湖(第一大淡水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

  50、長江發源地: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源頭:沱沱河。(黃金水道)

  流經省區:青、川、藏、滇、渝、鄂、湘、贛、皖、蘇、滬(6300千米,中國第一,世界第三。)

  流經主要地形區:青藏高原、云貴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

  主要支流:雅礱江、大渡河岷江(宜賓)、嘉陵江(重慶)、漢江(武漢)、烏江、沅江湘江(洞庭湖)、贛江(鄱陽湖)

  上、中、下游分界點:宜賓——宜昌——湖口

  51、黃河發源地: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源頭:卡日曲。流經省區:青、川、甘、寧、內蒙古、晉、陜、豫、魯

  流經主要地形區:青藏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主要支流:大通河(蘭州)、湟水(西寧)、洮河、汾河、洛河(2個)、涇河、渭河。上、中、下游分界點:河口——舊孟津

  51、“地上河”的成因與危害及治理

  (1)成因:?黃土高原土層疏松,地形支離破碎?中游地區夏季降水集中,沖刷作用大?中游地區植被差?下游地區是平原,水流平緩,泥沙沉積。(2)危害:在于下游的決口改道。

  (3)治理:根本在于加強上中游地區黃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植樹造林;修筑梯田;打壩淤地;下游:加固江防大堤;修建分洪工程;修建水利樞紐工程。

  52、什么是自然資源:自然資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為人類提供福利的物質與能量。

  53、主要類型:氣候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海洋資源

  54、自然資源的特征:(1)自然資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變的。

  (2)自然資源數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

  (3)自然資源質量在各個地區是有差異的。

  (4)自然資源分布的規律性和不均勻性。

  (5)自然資源的狀況處在不斷變化之中。

  55、我國土地資源的特征:人多地少、類型齊全、區域差異明顯。

  56、“人多地少”也是我國的基本國情,不及世界的1/3。

  (1)各類土地資源齊全:耕地、林地、草地等。(2)用占世界7%的耕地養育占世界22%的人口。(1。3億公頃)

  57、耕地分布在東部季風區的平原和盆地地區(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

  58、林地分布在東北(原生林)、西南(原生林)、東南山區(人工林和次生林)

  59、草地分布在內蒙東部,青藏高原的東部和南部、天山山麓。八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

  60、我國難以利用的土地比重較大,分布在新疆,內蒙古和青藏高原

  61、珍惜每一寸土地

  (1)耕地存在的問題:人均少,后備土地資源不足,工礦與建筑用地占用及亂占耕地,使耕地面積減少——對策:提高耕地的生產力,適當開墾荒地,提高利用率。

  (2)林地存在的問題:管理不力,濫伐現象嚴重—對策:營林造林護林采育結合,永續利用

  (3)草地存在的問題:超載,管理不力,造成退化——劃區輪牧,防災。

  62、我國水資源地區分布懸殊——東多西少,南豐北缺。

  (1)南方約占全國總面積的40%,卻占全國總流量80%以上。

  (2)黃、淮、海流域(華北平原)面積占全國耕地的38%,以上但水資源只占6%。

  63、時間分配不均及其對生產的影響。

  (1)季節變化大,夏秋多冬春少。(2)年際變化大。(3)對生產的影響——易造成干旱和洪澇災害。(4)采取的措施:修建水庫

  64、空間分配不均及其對生產的影響。

  (1)南豐北缺。(2)解決方法:跨流域調水。

  65、緩解缺水問題的根本途徑:節約用水,科學用水,保護水資源,防止水污染。

  66、跨流域調水:引灤入津、引黃濟青

  67、(1)西線:通天河、雅礱江、大渡河——黃河。(2)中線:漢江上游丹江口水庫跨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北京、天津。(3)東線:長江下游揚州處沿京杭運河——天津。

  地理八年級學習方法

  縱向聯系法

  從知識的縱向聯系看,它是指沿一定思路使知識向縱向延伸發展,從而掌握部分知識的聯系。

  按地理知識體系的先后順序來聯系。如地質作用——外力作用——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巖作用。在許多局部知識范圍中,也有縱向思路的體現,如從上到下,從老到新的巖層變化等。

  按時間發展演化有從舊到新或從古到今的知識聯系,如人口再生產的類型:原始型—傳統型—過渡型—現代型。

  按地理事物發展演變的不同階段或層次有由淺入深或由初級到高級的聯系。如工業的發展,從手工業——以蒸汽機的發明為標志的第一次技術革命——以電氣化為標志的第二次技術革命——以微電子技術的發展及其普遍應用為主要標志的第三次技術革命等,這些地理事物的演變、發展的縱向聯系中,在每一階段或層次上又存在著多向或橫向聯系。

  按地理事物的運動變化過程逐步推進的前后聯系。如空氣水平運動產生的根源:太陽對各緯度加熱不均——引起近地面空氣或升或降的垂直運動——導致同一水平面空氣密度差異——同一水平面氣壓差異——水平氣壓梯度力——空氣水平運動。

  按地理事物存在的點、線、面、體的空間分布反映了由近及遠、由始至終的縱向聯系,如學習工業分布中的工業基地、工業地帶,城市群等,容易混淆,可在圖中抓住幾個中心城市,沿鐵路、或河流、或海岸線都可作縱向聯系,使地理事物之間的聯系沿一定思維線索發展,便于理解其空間分布與空間聯系,也加強了記憶。

  地理八年級學習技巧

  要點一:要明確學習的內容。是地形、氣候等自然地理內容,還是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內容?還是一個區域或是一個國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綜合情況?

  要點二:要知道所學習的那個區域在什么地方?這就要充分利用地球儀和地圖,知道所學上述地理事物的空間位置和空間聯系。

  要點三:要了解所學地理事物產生的原因。比如,為什么一個地區同另一個地區有差別,為什么有些地區又很相似?

  要點四:要了解所學地理事物帶來的影響。是有利,還是不利。

【中考地理八年級上冊知識點】相關文章:

中考地理八年級上冊知識點3篇03-07

八年級上冊地理期中考知識點12-09

八年級地理上冊地理期中考必備知識點12-09

中考地理的知識點12-09

八年級上冊地理期中考試知識點03-09

中考地理知識點05-08

中考地理生物知識點06-18

中考地理的知識點匯總12-09

中考地理的知識點歸納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