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金黃
咱盤錦地處九河下梢,多水無山,地勢低洼平坦,為廣闊的退海沖積平原,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這里海河交融、濕地連片、氣候溫和、陽光充足、土質肥沃……雖然也經歷過一次又一次水災、旱災、風災、冰雹災等自然災害,但堅強的盤錦人民與天斗與地斗深情地守候著這片熱土——開荒立業、辛勤耕耘、繁衍生息,譜寫了一曲又一曲感天動地的創業歌,使昔日人煙稀少的“南大荒”,變成了魚躍鳥翔郁郁蔥蔥的魚米之鄉。
年復一年,又到了收獲的季節。走進鄉村,信步在田間小道,設身處地去感受一下那些稻谷們成熟的壯美——那稻谷金黃金黃的,確切地說是更接近陽光的顏色,流連成一片片金色的海,稻花飄香,稻穗成浪,憨態可掬,胸腹宕蕩。在縷縷暖風的帶動下,那一串串沉甸甸的稻穗,早已壓得身段吱吱作響,它們熱情地招手,殷切地點頭。
此時此刻,泥土的氣息,稻草的氣息,融和著散發著,在你的衣襟邊,手指和面額旁,在你的一呼一吸間,五臟六腑里,都是那么親近那么舒適。造物主就是這樣,把人與泥土、與莊稼、與糧食緊緊聯系在一起,無論你身在何處,身份高低,都離不了這種氣息。因為,這種氣息,在釀造著我們賴以生存的飯香;這種氣息,附著過我們的父輩我們的祖先,還有我們自己。
凝視著手中的稻谷,那是三月的料峭七月的流火——清晨,當半透明的曙光在雞鳴中緩緩升起的時侯,樸實的農家人便開始拿著農具走向各自的田間地頭,一年四季不知走過多少趟數,經歷了耕地、育苗、播種、薅秧、施肥等等,那水稻由青轉黃,白黃,淡黃,桔黃,金黃……莊稼是神圣的,也是嬌貴的。在漫長的萌動、放葉、拔節,以及抽穗、揚花里,哪一步都離不開莊稼人的精心呵護。即使在成熟的前夜,田埂上還能傾聽到莊稼呼吸的腳步聲。
收獲的時刻終于如期而至。那里凝結著他們多少辛勤和汗水?凝結著他們多少飽滿充實的喜悅和希望?就連那淸涼的露珠,也讓人心情舒爽——抬頭一看,天更亮了,也更高遠更藍了。低頭看一看,滿畈的金黃稻谷,真叫人有說不出的高興。
勞作之后,家家戶戶聚在飯桌上是歡聲笑語其樂融融,男主人悠揚地嘖上一口小燒兒酒,漫不經心地回味著這粗糧淡飯的日子,按奈不住心中的喜悅——嘿嘿!今年風調雨順,又將有個好收成,除了口糧之外,應該還有節余!于是,端起酒杯痛痛快快地干一杯。 ( )
天漸漸暗下來,月光灑滿田野,枯黃的.樹葉隨著涼涼的秋風片片飄落,家家戶戶的屋檐下,掛滿了一串一串的紅辣椒、黃玉米,圈里的豬呼啦啦的打著鼾,籠子里的雞作著香甜的美夢。只有秋蟲唧唧,時而傳來一兩聲犬吠——鄉村甜甜地睡去。明天,又是一個晴朗朗的艷陽天……
記得小時候在遼河口農村,水稻的產量很低,每畝只有三四百斤,受種植技術和水利工程還不完全配套等諸多原因的影響,其生長過程完全是“聽天由命”。農民干活掙工分,有的時候一個工分也就是一兩分錢,沒有辦法也很無奈,一年下來,僅僅靠生產隊分的那么一點點口糧填飽肚子是不可能的。大多數農戶都有青黃不接的時候,餓肚子是避免不了的,人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吃上一頓飽飯。有意思的是,我們這里是水稻主產區,卻很難吃到大米,吃的都是政府的“返銷糧”,也就是高粱米玉米面。一次老師讓我們寫作文,題目是《我的理想》,班上有一位同學開頭第一句寫的是“我的理想是那香噴噴的大米飯能夠放開肚皮吃……”,雖然遭到同學們的嘲笑,但每每想起還真有一點“望梅止渴”的作用。
民以食為天,天下糧食是天下百姓的生命之源。為了糧食,人類一次又一次地發動戰爭肆無忌憚地進行侵略掠奪;為了糧食,咱們的農民兄弟冒著嚴寒酷暑在田間地頭辛勤勞作;為了糧食,文人墨客們一遍又一遍地呼吁“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負米供甘旨,寧辭百里遙;身榮親已沒,猶念舊劬勞”。說的是周朝有個叫仲由(字子路)的人,家里很貧窮,時常在外面采集藜藿等野菜當食物。而子路為了贍養父母雙親,常常到百里以外的地方背回米來,盡到自己的孝心。父母去世以后,于路南游到楚國。楚王非常敬佩恭慕他的學問和人品,給子路加封到擁有百輛車馬的官位。家中積余下來的糧食達到萬鐘之多。但是子路仍然不忘父母的勞苦,感嘆地說,雖然希望再同以前一樣生活,吃藜藿等野菜,到百里之外的地方背回米來贍養父母雙親,可惜沒有辦法如愿以償了。這是對父母養育之恩的敬重,也是對糧食的尊重。
“唯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當年毛主席回到家鄉韶山時發出的如此氣壯山河的感慨,充分反映了新中國當家做主的人民改天換地的英勇斗爭精神。時代在前進,稻谷一茬青青,一茬金黃——歷經磨難的糧食,堅強地“從飽滿中走來,溫和而光亮”,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力量之源。
看!那奔騰不熄的金黃金黃的稻浪,如此波瀾壯闊如此轟轟烈烈——珍貴的種子,奉獻給芬芳的土地,尋找春風,尋找雨露,尋找陽光……是的,在金秋收獲的季節里,最真實最美麗的還是鄉親們最為燦爛的笑臉。
【一地金黃】相關文章:
1.一地金黃作文
2.金黃的季節作文
3.金黃一夏高中作文
5.一地童真
8.一地鄉愁經典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