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文明禮儀教育的教學反思
導語:中國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文明歷史的古國,講文明禮貌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作為新一代的少年兒童,我們更不能忘記傳統,應該力爭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孩子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分享的文明禮儀教育的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參考。
文明禮儀伴我行
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成材的必不可少的先決條件。大部分人努力奮斗,為的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能夠成功。想要達到這個目標,我們必須了解培養良好、文明的行為習慣的重要性。因為我們如果沒有刻意去培養好習慣,注重文明禮儀的熏陶,就會不經意地養成壞習慣。
對于現在的學生的教育,簡單的說教是沒有用的,所以“榜樣”會使教育變得便捷。模仿是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途徑,模仿的對象是無窮的,尤其是小學生模仿性能強,為學生樹立榜樣,是行為規范訓練的有效形式。根據這一特點,我經常給學生講名人名家的故事,樹立身邊的典型,從身邊的人學起,樹立榜樣的作用,在學生心中都留下了深刻和印象,從而形成一種自尊自愛、自我激勵的動力。在學生中開展“身邊的榜樣”、“我要向他學”、“這樣做才對”等活動。通過活動的開展,用榜樣的力量激勵學生學習對方的優點,鼓起超過對方的勇氣,促進文明行為習慣的形成。
優越的生活條件,使很多孩子都缺乏“規矩”,小學生情感體驗具有直接性和情境性,當引起學生產生某種情感體會的事物出現在眼前的時候,就會產生某種情感體驗。知行合一,形成意志力,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是知行合一的結果,但是很多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存在校內和校外,自己說的做的不一致的現象,校內是好學生,而在家里是“小皇帝”,染上言行不一的惡習必然會影響文明行為習慣的形成。經常開展豐富多彩、趣味性濃的集體活動,讓學生參加。如“講事”,知道好榜樣是這樣說這樣做的。與此同時,表揚班上那些言行一致的好學生身邊的榜樣。教師還應加強學校和家庭教育的溝通,使家校協調一致,形成合力。家長主動配合學校加強教育,督促檢查,并認真做好子女在家的行為訓練,從而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作為小學生他們的`自制能力差,反復性大,一個良好的文明行為的形成還必須經過嚴格訓練,對于已形成的好行為加以鞏固強化,磨練孩子的意志,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教師要以身做則,與學生朝夕相處,長期生活在一起,由于教育者的身邊,比學生有著豐富的生活經驗。學生自然地視班主任">班主任老師為學習的楷模,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有著直接的或間接的教育意義。因此,老師要以身做則,給學生作示范,嚴以律己、從我做起、為人師表、言行一致,成為小學生最直觀、最重要、最活生生的典范。
總之,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文明禮儀教育也是需要學生長期努力,需要老師不斷地督促引導。對學生進行行為規范訓練,必須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樣,一點一滴,經年累月,相信每位福山少年的高雅形象會變成學生內在的需要。
【文明禮儀教育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中學生文明禮儀課后教學反思04-23
課堂教學中如何滲透文明禮儀教育教學論文04-03
文明禮儀教育01-22
文明禮儀教育教學工作計劃范文03-28
文明禮儀教育講稿04-19
文明禮儀教育教案01-17
文明禮儀教育講稿12-02
文明禮儀教育范文05-09
家庭的文明禮儀教育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