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評價標準
1、智力正常
對于大學生而言,智力正常的關鍵是:看大學生的智力是否充分地發揮了其效能,是否有強烈的求知欲和濃厚的探索興趣;智力結構中各要素在其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中是否都能積極協調地參與并正常地發揮作用;是否樂于學習,充分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2、情緒穩定、樂觀
大學生的情緒健康應表現為:
(1)愉快的情緒多于不愉快的情緒,樂觀開朗、熱情富有朝氣、滿懷自信,善于自得其樂和對生活充滿希望;
(2)情緒穩定性好,善于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能較好的駕馭自己的情緒、情感,喜不狂、憂不絕、勝不驕、敗不餒;
(3)情緒的作用時間因客觀情況變化而轉移,情緒反映強度與引起這種情緒反映的情景相符合,情緒反映適度。
3、意志健全
意志健全的大學生在生活、學習、工作等各種活動中都有明確的目的性,并能腳踏實地地去實現這些目標;能遵守社會規范,約束自己的行為;在困難和挫折面前冷靜、果決,能夠采取合理的反映方式解決所遇見的各種困難;能在行動中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言行,既不盲目行動、頑固執拗、言行沖動,也不優柔寡斷、輕率鹵莽、害怕困難、意志薄弱。
4、人格完整
大學生人格完整的主要標志是:
(1)人格結構的各要素完整統一;
(2)有正常的自我意識,不產生自我同一性混亂;
(3)以積極進取的人生觀作為人格的核心,能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標和行為統一起來。
5、人際關系良好
大學生和諧的人際關系表現為:樂于與他人交往,能認可別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能以尊重、信任、理解、寬容、友善的態度與人相處、寬以待人、樂于助人,積極的交往態度多于消極的交往態度;能分享、接受、給予愛和友誼,能與集體保持協調的關系,可與他人同心協力、合作共事;有穩定的人際關系,擁有可信賴的朋友,社會支持系統強而有力。
6、自我意識明確,并能悅納自己
心理健康的大學生對自我有一個適當的評價,并有愉悅的接納態度,知己所長所短,不苛求自己,對自己的優點感到欣慰并產生相應的自尊感,但對自己缺點也不妄自菲薄,自信樂觀,愿意揚長避短,開發潛能,即使對自己無法補救的缺陷也能安然處之。
7、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
心理健康的大學生是環境的良好適應者,面對所處的環境能夠有客觀的認識和評價,使自己與社會保持良好的接觸;生活理想不脫離現實,能面對現實修正自己的需要和欲望,使自己的思想、行為與社會協調一致;對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的各種困難和挑戰都能妥善處理。
8、心理行為表現符合大學生的年齡特征
大學生是一個處于特定年齡階段的社會群體,他們的認識、情感、言行、舉止應具有與其年齡和社會角色相應的心理行為特征,如精力充沛,勤學好問,反應敏捷,喜歡探索等;具備獨立的生活能力和獨立的思考判斷能力,其行為具有理智性和一貫性,能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評價標準】相關文章:
評價心理健康的標準05-02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一般標準自我評價04-23
心理健康10大評價標準12-07
評價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么05-02
小學生心理健康評價標準04-12
大學生心理健康10標準12-07
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03-28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分析03-28
心理健康的標準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