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評價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么
人的心理是否健康,有許多標準,但目前尚無統一測量標準。但是根據我國青春期兒童的心理活動特點,他們達到心理健康應具備以下七個方面的心理品質:
評價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么
一、智力發育正常
智力是個體觀察、領悟、想象、思維、推理等多種心理能力的綜合體現。智力隨年齡增加而提高。正常發育的智力指個體智力發展水平與其實際年齡相稱,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之一。智商(iq)在80分以上屬智力正常,智商低于70分屬智力落后,智力發展落后于實際年齡屬心理發育異常,常伴有適應能力低下,是兒童學習困難的主要原因之一。少數兒童具有超常智力或特殊才能,其智商在120分以上,這部分兒童如果心理發展不平衡,也可能伴有適應能力缺陷。
二、穩定的情緒
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在樂觀、滿意等積極情緒體驗方面占優勢。盡管也會有悲哀、困惑、失敗、挫折等消極情緒出現,但不會持續長久,他們能夠適當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使之保持相對穩定。
三、能正確認識自己
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自尊、自愛、自重,他們既能客觀的評價他人,更重要的是能正確地認識自己,評價自己和把握自己。對自己有充分了解,清楚自己存在的價值,對自己感到滿意,并且努力使自己變得更加完善。對自己的優點能發揚光大,對自己的缺點也能充分認識,并能自覺地努力去克服。有自己的理想,對未來充滿信心,在學習、工作等各方面不斷取得新的成就。
四、有良好的人際關系
心理健康的兒童少年,有積極、良好的人際關系。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善于學習他人的長處補己之短,并能用友善、寬容的態度與別人相處。他們在別人面前能做到真誠坦率,從而容易得到別人的信任,并建立起融洽的人際關系。在集體中威望很高,生活充實,是同學們的知己。
五、穩定、協調的個性
人格亦稱個性,是每個人所獨有的心理特性或特有的行為模式,它是在先天素質的基礎上,在環境的長期影響下逐漸形成的。心理健康者具有相對穩定的,協調一致的個性系統。個性系統的心理結構 (亦稱人格結構)由個性傾向性 (包括動機、興趣、理想等)、個性心理特征(包括氣質、能力與性格)和“自我”三部分組成,其中氣質、性格和“自我”是人格的重要部分。人格表現為一個人的整個精神面貌。心理健康的人有健全的“自我”,對自己有正確的認識,并能對自己進行客觀的評價,能對自己的個性傾向性和個性心理特征進行有效的控制和調節。健全人格的基本特征是:相對穩定的情緒狀態,堅韌的毅力,靈活的應變能力,強烈的責任感和良好的自制力。
六、熱愛生活
心理健康者熱愛生活,能深切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生活中的樂趣,積極憧憬美好的未來。能在生活中充分發揮自己各方面的潛力,不因遇到挫折和失敗而對生活失去信心。能正確對待現實困難,及時調整自己的思想方法和行為策略以適應各種不同的社會環境。
七、心理活動與心理發展年齡特征相適應
一定的年齡應有相應的心理活動特點,如兒童青少年應是朝氣蓬勃,而老年人應穩重、老練。心理健康者其心理活動與心理發展年齡特征應是相適應的。
小學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現及成因
一、小學生心理缺陷的主要表現
1、敏感:
青少年自我意識強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因此,當他們意識到某種威脅自尊的因素存在時,就會產生強烈不安、焦慮和恐懼,當自尊心受到傷害時,就會生氣、憤怒,常常神經過敏,多疑。
2、叛逆:
由于小學生正處于成長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家長和老師的監護,反對成人把自己當成小孩子,同時,為了表現自己的與眾不同,易對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態度。
3、嫉妒:
這是對他人的優勢地位在心中產生不愉快的情感。當別人比自己強(如學習、相貌、人緣等),表現出不悅、自殘、怨恨、憤怒甚至帶有破壞性的負面感情。
4、失落:
小學生抱有許多的幻想,希望將其變為現實,他們會付出種種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當這種需求持續得不到滿足或部分滿足,就產生了挫折,多表現在學習、吃穿、玩高檔的玩具等方面。這容易給中小學生帶來緊張、恐懼、憂郁和失望。
5、自卑:
它是一種印過多的自我否定而產生的自慚形穢的情緒體驗。對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覺。在人際交往中對自己的能力過低評價,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謹小慎微,行為萎縮,瞻前顧后等。
6、孤獨:
通過調查發現有些學生常常覺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葉孤舟,性格孤僻,不愿意與人交往,卻抱怨別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納自己。心理學把這種心理狀態稱為閉鎖心理,由此產生的一種感到與世隔絕,孤獨寂寞的情緒體驗稱為孤獨感。
二、小學生心理障礙的主要成因
小學生出現這些心理問題,既有自身成長的因素,也有外部環境的因素,是“內因”和“外因”綜合作用的結果,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身心成長的失衡。
小學生時期身體發育急劇變化,他們閱歷淺,知識和經驗不足,認識力、理解力、思維力和親情力都遠遠落后于成年人。這種生理發育與心理發展的不平衡使小學生出現許多困惑、煩惱和躁動不安,產生心理問題。
2、家庭教育的誤區。
過度溺愛和期望值過高,使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忽視品德發展、人格教育、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等社會性教育的傾向。家長只重視孩子的考試、升學,卻不注重孩子的品德發展、交往能力、個性培養以及社會行為規范的培養等。家長的高期望值與孩子自身需求不一致時,總把自己的意愿強加于孩子一廂情愿時,便會使青少年感到壓抑和不滿,給孩子造成疑慮、憂郁等心理疾患,導致孩子高分低能或心理不健全。
3、學校教育的誤區。
一些學校和教師迫于壓力不得不使出渾身解數,追求升學率、打造名牌效應,成績成為評價學生能力高低的惟一標準,學生情感上的苦惱不能及時向老師和家長訴說,就會造成心理壓力,形成心理障礙。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在不同地區的發展很不平衡,特別是還存在著學科化、醫學化、片面化、形式化、孤立化等不良傾向。
4、社會環境的影響。
學校教育展示給學生的是正面教育;而當今各種思潮沖擊著我們的社會,純潔的教育內容與復雜的社會生活之間形成強烈反差,致使學生陷入無以參照、無以歸附的境地,學生思想的混亂、情緒的波動,也是心理障礙形成的原因之一等等。
三、應對小學生心理障礙的主要對策
俗話說:“心病還需要心藥治”。心理疾病雖然形成原因復雜,處理起來較為棘手,但是并非與生俱來,更不是不可救治的。關鍵在于要以人為本,對癥下藥,才能收到積極的成效。在實踐中,本人認為,可采取以下方法:
1、消除逆反心理——溝通與交流。
我們首先培養學生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要求他們在廣闊的社會中,磨練自己的思想情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才;其次是要求他們從積極的意義上去理解大人,讓學生明白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是善意的批評,家長老師也使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樂,也會犯錯誤。我們只要抱著寬容的態度去理解這些事情,也就不會逆反了;再次是教育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把握自我,努力改善自我,平時常提醒自己遇事盡量克制,多進行溝通,增加信任度,也就多了一份理解;最后是要求家長和教師多注意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時了解他們在想什么,想做什么,多聽他們的呼聲,理解他們的歡樂與苦惱,放下長輩的架子,與孩子建立起平等的長幼關系。
2、消除自卑孤獨心理——增強自信。
產生自卑孤獨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來說主要是因為生理的原因、遭遇挫折和心理創傷、性格因素、家庭教育問題以及需要的得不到滿足等。消除自卑孤獨心理關鍵是對自己現存力量感到滿足!教師要幫助學生來分析他們的優點,正確做出評價,發揮自己的長處;其次是千方百計來提高他們的自信心。我們聯合各科教師共同給學生增強自信心,不讓他們覺得什么都弄不好;最后是引導學生以勤補拙和揚長避短來克服自卑。教師要幫助這部分學生找到自己的突破口,通過勤奮努力,在某個方面做出成績來。
3、消除敏感與脆弱心理——培養意志。
消除脆弱心理首先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提高認知水平;其次是提高學生自控水平,培養耐挫能力;第三是克服悲觀消極的心態,樹立自信心和上進心;最后是教給學生釋放消極情緒,擺脫悲觀失望的方法,即通過組織他們參加社會實踐來提高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培養多方面的興趣來轉移注意力,多結交知心朋友,尋求社會力量的幫助(如看心理醫生)等。
四、小學生心理問題的表現
( 1)學習焦慮
據調查,在全國一些大中城市中,10%以上的小學生存在學習焦慮。這主要是由于學生學習競爭加劇,學習負擔過重,同時學校、教師、家長又過分看重分數,給小學生心理造成沉重壓力引起的。
(2)人際交往焦慮
人際交往焦慮,主要指在與人交往中表現為焦燥不安,無所適從。這種傾向在當今小學生中日益嚴重,影響了兒童正常的人際交往與心理需求。
人際交往焦慮的產生,一方面是由小學生的家庭交往環境不利所致。另一方面,是教師教育方法不當,忽視對學生人際交往技能培養的結果。
。3)自責傾向
自責傾向是指當發生不如意的事情時,經常認為自己不好,對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懼心理。自責傾向的根源是對失去別人的關愛與認可的不安。當學生感受到父母、教師、朋友不認可時,往往形成自責傾向。
。4)挫折感
小學生的挫折感是來自多方面的,有學習方面的,人際交往方面的,興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家庭因素,社會環境因素以及個人主觀因素。
人際,感恩:
一位印度老人對孫子說,每個人的身體里都有兩只狼,他們殘酷地互相搏殺。一只狼代表憤怒、嫉妒、驕傲、害怕和恥辱;另一只代表溫柔、善良、感恩、希望、微笑和愛。小男孩著急地問:“爺爺,哪只狼更厲害?”老人回答:“你喂食的那一只。”
人有三樣東西是無法隱瞞的,咳嗽,窮困和愛,你想隱瞞越欲蓋彌彰。人有三樣東西是不該揮霍的,身體,金錢和愛,你想揮霍卻得不償失。人有三樣東西是無法挽留的,時間,生命和愛,你想挽留卻漸行漸遠。人有三樣東西是不該回憶的,災難,死亡和愛,你想回憶卻苦不堪言。——《洛麗塔》
一百萬能買套房,住著安逸;十萬塊買不到房,卻能買輛車,來去方便;一萬塊買不到車,卻能買個鉆戒,情定終身;一千塊買不到鉆戒,卻能買塊表,掌控時間;一百塊買不到表,卻能買套書,充實頭腦;十塊錢買不到書,卻能買碗面,起碼管飽;一塊錢買不起面,卻能給乞丐,奉獻愛心。
一老者見一蝎子掉到水里團團轉,決定用手捉它上岸來救它!誰知一碰,蝎子蟄了他手指。老者無懼,再次伸出手打算把蝎子捧出水面,豈知又被蝎子狠狠蟄了一次。旁有一人說:“它老蜇人,何必救它?”老者答:“蜇人是蝎子天性而善是我的天性,我豈能因為它的天性;而放棄了我的天性!
自我認識:
一青年向禪師求教: “大師,有人說我是天才,也有人罵我是笨蛋,依你看呢?” “你是如何看自己的?” 禪師反問,青年茫然。 “如一斤米,在炊婦眼中是幾碗飯;在餅家眼里是燒餅;在酒商眼中又成酒。米還是那米。同樣,你還是你,有多大出息,取決于你怎么看待自己”。
夢想:
比爾蓋茨創業之初,發誓要讓全世界每個家庭的桌子上都擺上一臺微軟電腦。馬云帶領18個伙伴創立阿里巴巴時,在一間漏水的房子里喊出:“要做全世界最大的互聯網公司”的口號。ù竽懙叵蚴廊诵婺愕膲粝耄皇菫榱丝桃馊フ鸷硠e人,而是為了強大自己的信念。夢想一旦公之于眾,你就沒有了退路)
心態:
三個人砌墻,有人問他們在干嘛?第一個人沒好氣地說:“砌墻,你沒看到嗎?”第二個人笑了笑,說:“我們在蓋一幢高樓!钡谌齻人笑容滿面地說:“我們正在建一座新城市!10年后,第一個人仍在砌墻,第二個人成了工程師,而第三個人,是前兩個人的老板。同樣的起點,不一樣的終點,這就是心態的力量。
【評價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么】相關文章:
評價心理健康的標準05-02
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么12-07
心理健康的智力標準是什么12-07
心理健康10大評價標準12-07
衡量女生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么12-09
男性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么12-07
小學生心理健康評價標準04-12
教師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么12-07
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么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