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五個青春期心理健康標準
處于青春期年齡相仿的人其心理應該基本相似,差異有一定限度。其反映在想法、語言、舉止、嗜好、服飾上,不要過分與眾不同,使人難以理解。懸殊越大,心理不健康的程度也越重。一個青少年的心理是否健康可歸納為以下五大標準。
1)勇于面對現實
心理健康的人能面對現實,正確認識環境,創造機會,把握時機。屈服與環境而逃避現實,或超越實際而盲目樂觀,這兩種心態都顯露心理上存在障礙,不加以矯正會導致病態。
2)反應適度且思維合乎邏輯
人對事物的反應速度和程度各不同,但敏捷者不能過度,緩慢者不可遲鈍,如遇重要事情無動于衷或為此整日愁容滿面,吃不好睡不香,如坐針氈,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心理健康的人說話辦事專心致志,有條不紊。若一個人說話東拉西扯,做事條理不清,想問題總鉆牛角尖,甚至時常前后相悖,凌亂無序,沒有輕重緩急,這也被認為心理不夠健康。
3)談吐與修養得體
語言最易顯露一個人的心理狀態,文雅、禮貌、得體的談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特征。若一個人常與人頂撞、爭吵、滔滔闊論或神經質、沉默寡言、詞不達意,心理往往不健康。
4)善于群體交往以及與人合作
每個人都應該把自己當作社會、集體一名成員,不能脫離群體而單獨存在。青少年要善于與他人友好相處,培養互相合作、取長補短的精神和適應社會的能力。性情孤僻、獨來獨往、置已身于群體之外,這種心理狀態是很不健康的。
5)心態好樂觀進取
情緒愉快表示心理健康。樂觀的人,對任何事物都積極進取,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不畏懼,即使遇到不幸的事情,也能很快地重新適應,而不會長期沉陷于憂愁苦悶之中。相反,多愁善感、情緒經常憂郁的人,心理上是不健康的。而且,情緒愈低,心理不健康的程度也愈重。
以上五大標準作為一個參考,廣大青少年朋友可對照以下自己的言行舉止是否處在健康標準之中。每個人都追求一種愉悅的心理狀態,不過青春期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各種成長心理困惑,比如考試焦慮、失眠抑郁等,專家指出,家長應密切觀察孩子的心理動向,發現以上癥狀時,應及時帶孩子去咨詢心理醫生。
【五個青春期心理健康標準】相關文章:
青春期心理健康的標準05-01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健康標準解讀05-02
心理健康的標準05-03
小學的心理健康標準05-03
心理健康的智力標準05-02
青年心理健康的標準05-02
幼兒心理健康的標準05-02
參考心理健康的標準05-02
評價心理健康的標準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