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好老人標準之心理健康行為得當
1、心理健康的老人具有良好的情緒。老年人積極的情緒應多于消極的情緒,對生活充滿信心,心情愉快,這也是長壽秘訣之一。相反,對生活失去信心,感到絕望,整天悶悶不樂,萎靡不振,情緒低沉,則會使智力水平下降,并能加速機體衰老。
2、心理健康的老人有正常的行為。老年人的行為要符合他在社會中的角色和適應當時的社會環境。如果大家非常高興時,他卻放聲大哭,或為子女的升學、就業而終日操心、焦慮不安、抑郁,甚至出現自責,那么這些行為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3、心理健康的老人,能進行正常的學習和生活。老年人應自覺地去適應客觀環境的變化,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例如,有的老同志退休后一直感到不適應,連門也不想出,對一切失去興趣,不看報不學習,甚至整天在家借煙酒消愁解悶。這種心理衰退大于生理衰老的情況,能加快人的容貌和行為衰老。
4、心理健康的老人能與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這人際關系包括同妻子(丈夫)、子女、媳婿、兒孫等。人際關系好的老人能與別人正常相處,相互理解,保持感情上的融洽,并能與他人在行為上相互協調,能夠獲得他人的尊敬。
5、心理健康的老人具有健全的人格。他們能夠正確評價外界事物和自己。情緒、性格穩定,意志堅強,言行一致。如果一個老年人情緒不穩定,時漲時落,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對他人缺乏同情心,則為情緒不良。如果一個老年人行為缺乏控制,有很大的盲從性和沖動性,則為行為不良。如果一個老年人做事忽冷忽熱,不能堅持到底,遇難而退,不能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則為意志薄弱。這一切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好老人標準之心理健康行為得當】相關文章:
老人心理健康的標準05-02
老人心理健康標準05-02
關于老人心理健康的標準05-03
老人心理健康的6大標準05-02
心理健康的標準05-03
小學的心理健康標準05-03
心理健康的智力標準05-02
青年心理健康的標準05-02
幼兒心理健康的標準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