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讀書心得體會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么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道德經讀書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智,強其骨,常使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意思是:不推崇有才能的人,使人民不去爭奪功名利祿;不以難以得到的東西為珍貴之物,使人民不去偷盜;不顯現那些能誘發人們貪欲的東西,使人民的本心不被擾亂。所以,圣人治理天下,要純潔人們的心思,滿足人們的溫飽,減損人們的遺志,增強人們的體魄。永遠使人們沒有知識,沒有欲望。使那些自以為聰明之人不敢自作主張,以無為的方式去對待一切,就沒有辦不成的事。
老子主張無知無欲,與他所處的歷史背景有密切關系。周王朝分崩離析,五霸代興,戰爭頻繁,野心勃勃的諸侯們都像代周而立,社會生產力在不斷的爭斗中遭到了極大的破壞。老子面對戰亂痛心疾首,因此提出人的本性本來是清靜純潔的,只是受到了名利物欲的隱憂,爭名奪利,貪圖物欲,于是就產生了奸詐巧偽之心。二者是引起社會動亂的根源。主張去除名利,凈化人們的心靈,是一個美好的愿望。
從對于人類文明發展史進行反思這一角度來看,老子的思想是深刻的,具有強烈的危機意識,生存意識。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是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的,人類已經遭到了大自然的報復。
人類是地球上最有智慧的動物,同時也是破壞地球、污染環境的罪魁禍首。由于人的活動,地球的臭氧層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壞。全球平均氣溫逐年上升,酸雨日益增多。大氣、水源、土壤等極大地損害和惡化。大自然已開始瘋狂報復人類。據統計,全世界有五分之四的城市居民生活在污染的大氣環境中,引用這不符合衛生要求的水。這些污染又翻過威脅著整個人類的生存,全球每年有500萬人死于癌癥,而癌癥決大多數十有環境污染因素引起的。
地球母親已千瘡百孔,傷痕累累。人們為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知識、財富而沾沾自喜。殊不知,人類在不斷著創造文明,同時也在不斷為自己挖掘著墳墓。
【道德經讀書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道德經讀書的心得體會05-24
《道德經》讀書筆記12-09
《道德經》讀書心得體會12-09
學習道德經心得體會05-25
學習道德經的心得體會07-29
讀道德經的心得體會12-07
《道德經》讀書筆記2000字12-09
道德經讀書筆記及心得感悟精選12-09
(優)學習道德經的心得體會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