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讀后感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活著》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活著》讀后感1
有幸讀了一本余華先生的活著,正如評論所說,這是一次殘忍的閱讀。他帶我走進了那個無奈的年代里苦悶的生活,讓我猶如身處其境,真真切切。
福貴身經曲折,從一個不羈放縱的闊少爺到落魄成為貧農階級,從家庭美滿到家破人亡,送走一個又一個的至親,最后只留下自己與一頭與他同名的老牛,孤獨的消失在轉瞬即逝的黃昏夜幕中。
春生身經百場戰役都活了下來卻受不了因為“走資派”被紅衛兵的恥辱而自我了結。只要自己還熱愛生命無論遇著怎樣不堪的命運都昂揚的活著,而當你對這世界再無期待時便是輕輕的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生活沒有讓我們大多數的平凡人遇見大風大浪,已該感恩戴德,而我們卻因為不甘平凡而常常抱怨,忽視人生中很多細節上的`美好。
相比于福貴所遭受的不幸,我們生活中的苦悶又算得了什么?只是人生路上的一點小挫折而已。但是我卻常常因為這些小困難而迷失自己的方向。
《活著》讀后感2
第一次接觸《活著》并不是通過看余華的小說,而是看電視劇《福貴》。這部電視劇通過改編余華的小說《活著》而拍攝的,那時候奶奶很喜歡看這個電視劇。也許是同樣經過那樣的年代吧!
真正讀到余華的小說,是同學送給我的禮物,那是的我并不知道余華,也不知道他的小說,但因為同學的禮物,我很樂意的收下,并仔細的閱讀了這本小說。起初,我并不知道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并不大懂,只是深深沉沉的知道這是一個老人在回憶,回憶以前的日子,以前的痛楚,零零碎碎的片段,讀得我懵懵懂懂。與此同時,也引起了我很大的興趣,我嘗試過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認識主人公福貴,去走進他的悲慘世界,但我依舊還是在門外徘徊,著更激發了我對他的好奇心。于是,我決定上網查查這本書,搜出來的詞條十分多,也看見了他的評價更是好多好多,人們不吝惜贊美之詞。同時,我也了解到《福貴》是由這部小說改編,但畢竟是改遍,與小說原文內容還是有很些偏頗的地方。
《活著》讀后感3
從來沒有這么快看完一本書,看完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靜。我在心里想這是一位什么樣的作者,居然把社會底層人民的苦難寫得如此讓人意味深長,了不起的作者余華。
想想書中人物福貴一生經歷的打擊和苦難,一般人真的事難以承受的住。一條時間線貫穿的是一個人一生中所有的跌宕起伏的人生,如果富貴當時不敗家也許被當成富農地主早早被槍斃了,如果富貴不從隊伍里選擇回家也許能當大官也許會被紅衛兵干掉了也許能成就一番事業。如果富貴不被拉去推炮車,女兒也不會變成啞巴,如果富貴家有錢也許女兒,兒子就不會早早離開世間。太多的可能一直貫穿著主人翁的一生,但是誰都不知道自己人生的下一秒會是什么,會面臨什么,我們需要知道的`是要珍惜當下,好好的陪伴家人,好好的與愛人一起共度余生,好好的呵護自己的家人,好好的孝敬父母。
人這一生很短暫,珍惜與家人朋友在一起的每一天!活出屬于自己幸福的每一天。
《活著》讀后感4
每個人都有一點悲觀色彩,當我們發現有人比我們還慘還痛苦的時候,便會產生一種欣慰,甚至是慶幸的心理。
這就是悲劇存在的意義,讓人們沒有后顧之憂的挖掘心中的痛苦,然后釋然,以一種淡然的心態“活著”。對于美好與邪惡,善良與陰險,余華曾經這樣寫道:“蜂擁而至的真實幾乎都在訴說著丑惡和陰險,怪就怪在這里,為什么丑惡的事物總是在身邊,而美好的事物卻遠在海角。”我覺得就是一種出發點和參照物的問題。如果我們開始就覺得一件事情是“壞”的,或許有一點點的`“好”出現,我們就會格外珍惜,覺得格外幸運。
相反,如果我們開始就覺得一件事情是“好”的,可能出現一點瑕疵,就會讓人大跌眼境。另外,就是如何比較。如果我們把生活想的過于美好,可能一點點的磨難就可以戰勝我們脆弱的內心。但如果我們理智客觀的看待生活中的一切,我想沒有什么可以讓我們的內心出現無法控制的觸動,也就不存在失去理智的問題。這樣就可以及時的權衡好與壞,做出一個相對正確的選擇,對自己的人生,對自己怎樣“活著”有一個相對完整的把握。
《活著》讀后感5
《活著》是我國著名作家余華的代表作,是一本有真情實感的作品,榮獲了意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今天我們來一起看看這本書吧。
這本書講了徐家這個大地主家的小少爺不學無術,天天去賭錢,后來把家里所有的錢都賭沒了,他的.爹和娘都因此去世了,家里剩下老婆家珍、女兒鳳霞和小兒子有慶。
福貴去縣城被部隊拉去當兵,歷經千辛萬苦才回家,發現女兒鳳霞七歲時發高燒生病成了啞巴。福貴經歷著這么多苦難,決定陪伴親人好好過日子,可是不幸接踵而至,有慶上學時因為獻血過多死在醫院,鳳霞經過村里隊長介紹和偏頭二喜結婚,可是好景不長,鳳霞因為生孩子去世了,二喜工作時被水泥板擠壓也死去了,好在孩子苦根活了下來,成了福貴生活的唯一希望。福貴帶著苦根平靜地生活,苦根卻在那一年因為吃豆子而噎死。福貴失去了最后一個親人,終生和一頭名叫“福貴”的老牛相伴。
看完這本書,我心里很難受,我覺得福貴應該會后悔以前做的事情,可是當他想努力生活時,又經歷那么多不幸,我在想,福貴遇到這么多痛苦和不幸都能活下去,我們今天的人生活得這么幸福,更應該面帶微笑,讓自己活得精彩。
《活著》讀后感6
生活就像一個三維的幾何圖形,它是多面的,但我們有一雙平視的眼睛。優秀的文學作品會用語言和文字把你的思維帶入它的多維世界,就像籃子一樣。所以讀一本書就是對另一個人的認知。“余華”的《活著》似乎講述了一個“富二代”的失敗歷史。主人公“福貴”并沒有只看到土地的父親,那就是他的生活。
母親的溺愛只是父親懲罰的擋箭牌。活著的“福貴”只是一種身體,或者他從未活過。時間是如此美妙。歷史的`變化使“福貴”一無所有。然而,悲劇把他壓碎,埋在真實的土壤里,生根發芽。這是一個有枝有葉的“福貴”,真正的“活著”。這可能是“余華”創作的初衷。
面對看似簡單而深刻的話題“活著”,這是一部讓我們學會思考的作品。我們是想活在別人眼里還是活在自己心里?“活著”可以解釋為“生存”和“生活”。當然,“福貴”可能沒想那么多。他只是覺得“活得像自己一樣”。然而,即使是現在,又有多少人能“活得像自己一樣”?或者有多少人想過“活得像自己一樣”!
面對財富、貧窮和突如其來的災難,如何“活著”!也許只有經歷過才能理解。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對世界認知提高的一種梳理。不要生活在別人的觀點中,學會深入思考。
《活著》讀后感7
《活著》的主人公傅貴經歷了從青春到中年再到老年的歲月;經歷了一個人一生中的喜怒哀樂。他死了父母,失去了孩子。說他窮,也不是。至少,他還活著。
他曾經年輕輕狂,賭博失去了所有的財產,從著名的徐的徐地主變成了一個貧窮的農民。而取代他的龍二,在解放初期就被槍殺了。這是他的.生命嗎?
再一次,他被捕當兵,在軍營里度過了幾次春秋。有多少人在可怕的戰爭中失去了生命,福貴幸免于難,直到戰爭結束。這是另一條命嗎?
人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目的是什么?為了錢?為了名利?不!只是為了生活!如果一個人死了,那么還有什么錢,什么名利啊!你來了,什么也沒帶來,然后你走了,什么也帶不來。你是無辜的,你必須無辜的。每個人都是一樣的。所以,活著只是為了活著。
雖然傅貴失去了一對孩子,沒有溫柔賢惠的妻子,但他還是要活著。從人性的角度來看,他真的很窮。但生活總是那么艱難、殘酷和神秘。活著真的很難。他飽受歲月的風雨,但他還活著!
在生活中,福貴幾乎一無所有。在別人眼里,他只是一個瘋狂的壞老人。但至少他有一個無價之寶,失去了就再也得不到了,那就是生命!
《活著》讀后感8
這本書表面上叫《活著》,但實際上每個人最終都死了。當我和朋友《活著》時,我會說這句話。
《活著》這本書給我的閱讀體驗太諷刺,太戲劇,太沉默,夾雜著一些無法理解的痛苦,讓我久久放不下。我跟著福貴,看著他從一個愛賭博的公子哥變成了一個窮光蛋,覺得自己活該。但看到后面,看著他身邊的家珍,有慶,鳳霞……。一個接一個地死去,看著他一次又一次地被生活殘酷無情地打擊,我開始期待,期待它有一個轉折點,期待福貴最終有一個安慰的結局。但越看后面越沒希望,越看后面甚至想:接下來福貴也應該死吧。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福貴平靜地接受了一切,作為家里最后一個人默默地生活著。看到這個結局,我心中的郁結就像和他的歌聲一樣,在空曠的`夜晚和風一樣飄揚,感覺沒那么沉重。回過神來,是他了我。生活在我們的中國語言中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大喊大叫或進攻,而是來自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現實給我們的幸福和痛苦、無聊和平庸。中國的思想一直是這樣的,沉默,溫柔,沉默。
我們討厭激進的爭論和暴力的沖突。我認為活著本身就是一件幸運的事情,其他的都不那么重要。活著本身就值得活著。
《活著》讀后感9
本來在這學期的書單入面,沒有《活著》,它是一個意外,一個美麗的意外。我利用去辦公室值班的三小時看完《活著》,很久沒有那么專注地看書了!感覺很好。看《活著》的時候,有好幾個時候都想哭,有慶很天真的搶著去獻血,結果荒謬地死去;富貴埋葬有慶的時候;我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會想哭,我現在想,哭是不需要的理由的.,為什么非要給自己一個借口。我心痛有慶的死,鳳霞的死,家珍的死,甚至是春生的死,但書讀到最后,我才頓然發現,其實最值得可憐的是富貴他自己做錯事,受罪的是身邊最愛自己的人和自己最愛的人。看著身邊的人一個個地離開自己,只有自己一人留在世上。最苦的不是挨窮,而是失去了要珍惜的一切。比起報應在自己身上更加殘忍,這就是上帝的高明!我想,這就是害怕犯錯的原因吧!如果錯了可以不連累別人,活著可以輕松點。然而,我們都有牽掛著的和要守護的人
但世界上大多數的人都是一路犯錯,如余華所說:像富貴那樣的老人,比比皆是。
《活著》讀后感10
很早以前就知道有《活著》這本書,但一直沒有去找來閱讀,《活著》讀后感。寒假回家的兒子,把這本書下載到了iPad上。熱鬧的春節過后,我終于有時間和機會了,躺在床上一口氣讀完了它。之后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心情一直很沉重,那一刻有些迷茫:為誰沉重?福貴?生活?還是此書引發了自己對生活抑或是對“活著”這個命題的感慨?
福貴,這個曾經風光一時的富家少爺,因自己年少時的`無知和為所欲為,毀掉了自己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人活著是為了金錢,有的人活著是為了權勢,有的人活著是為了愛情……當他們失去這些東西的時候,他們仿佛失去了活著的支柱。最后,自己選擇走向死亡。這些人都沒有體會到“活著”的真諦,他們都不知道,活著,才是我們存在于這個世界最好的意義。活著,比什么都珍貴。
《活著》讀后感11
作者簡介:蔡瀾,1941年生于新加坡,祖籍廣東潮洲,現居中國香港。知名作家、生活家、美食家、電影人、主持人。《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的總顧問。最近在微博上懟網友,金句頻出,被網友贊為“寶藏爺爺”。
把生活的質量提高,今天活得比昨天高興、快樂,明天又要比今天高興、快樂,就此而已,這就是人生的意義,活下去的真諦。
做人不管貧富,只要注意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小小的喜悅,已經可以享受不盡。
恨別人是痛苦事,原諒別人就是放過自己。
吃,是一種很個人化的行為。什么東西最好吃?媽媽的菜最好吃。這是肯定的。你從小吃過什么,這個印象就深深地烙在你腦里,永遠是最好的,也永遠是找不回來的。
減少壓力,簡稱“減壓”。壓力的敵對頭,是好玩,什么東西都把它變成好玩,壓力自然減少。說得容易,你說:做起來難。這話也對,但是如果不做,永遠沒有改變。我不知道說過多少次:做,機會是五十對五十;不做,等于零。
任何一種藝術都要先利其器,我認為擁有各種攝影機和鏡頭,不如先選一個機身,一個鏡頭。摸熟之后,成為身體的一部分,好過拈花惹草。
《活著》讀后感12
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原來不是只有我一個人。不是一個人在戰斗著,無論是誰都會有這樣的不安和憂郁。我還以為我是怪胎呢。原來還有其他人們,一起努力掙扎著。共同努力真的很不錯呢。讓我有了莫名的勇氣。
摘抄別人寫的句子,不明所以的,我們似乎總是跟這個世界處不好,每天戴起面具嬉笑著面對一切,但內心深處一萬次地想逃離。
社恐和焦慮困擾著我們很多人,但依舊要假裝不憂郁,假裝不焦慮,因為不想讓自己的問題給別人帶來麻煩,也不想因此而成為別人眼中的異類。
請相信,一切都會好的。
我決定要有勇氣的.選擇活著。
我不是孤身一人,挫折乃人生常態。
演戲很累,郁郁寡歡和自己戰斗,精疲力盡。
也沒有什么特別難過的事情,大家都過得不容易……為什么只有我這么焦慮?為什么我尤其緊張呢?
有心理疾病,最糟糕的是,所有人都期待你假裝沒病。
希望這本書能代替我擁抱你。
《活著》讀后感13
雞長大了就變成了鵝,鵝長大了就變成了羊,羊長大了就變成了牛...牛以后啊,饅頭就長大了,饅頭長大了就坐火車,坐飛機...那時候啊,日子就越來越好了。”
以上兩段話,是富貴(葛優)對他兒子以及外孫(饅頭)講的,第一段是給兒子講的,第二段是給外孫講的。都是充滿希望的話。看過不少人都拿余華的小說原著和電影比較,說小說更震撼,因為小說里面富貴身邊的人最終一個一個都離開了富貴。小說我是沒看過,以后也不想去看。為啥非要這么冷血呢。我喜歡開心的結局,哪怕開心的結局有點假。更何況,電影的`結局還是很真實的,僅僅是一家人剩下的幾口人圍在一起吃飯,簡單的幸福。
題外話,片子中居然能同時看到姜武和郭濤,實屬意外。因為我感覺現在的郭濤和姜武有些類似,不適合在同一片出現,但是當時郭濤還挺瘦啊!
《活著》讀后感14
看到有一本《活著》,就囫圇吞棗的讀了一遍,剛看完,很壓抑,然后,很久,才釋然。
主人公福貴,從一個有錢的愛賭愛嫖的二流子,到孤苦伶仃的一個人,經歷了破落、貧窮、戰爭,一步一步,失去了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外孫,只有一頭很老的牛陪伴余生。
在悲劇的人生中,他學會了珍惜,珍惜自己的妻子,妻子做的一雙鞋,最餓時老丈人省下的一小袋米,學會了寬恕,寬恕間接害死了自己兒子的戰友。獨自一人活著。
這本書不同于張愛玲的'《小艾》,小艾經歷了一系列悲慘的遭遇,最后的結局還是給人一些希望的,看完以后,積聚的壓抑在結尾處有一些釋放,而《活著》看完很沉重,感覺呼吸困難,看著生命之手一次又一次給予希望,又一次一次的剝奪一個人身上的珍寶,卻無力反抗。
也許只有懂得了愛,懂得了你所擁有的珍寶,在失去時,你才有勇氣去面對一個人的寂寥。
畢竟,回憶是一個人的歷史縮影。
《活著》讀后感15
《活著》是作者對偶遇的老人福貴的一生的敘述。福貴生在地主人家,從小就是嬌生慣養的,備受父母的寵愛,也因此造就了他蠻橫跋扈的囂張的性格,為他以后的悲慘人生埋下了伏筆。成年以后,驕奢成習的富貴又深陷入賭博之中,將自己的家產輸光了,他的父親也因悲傷與生氣過度而死。窮困的福貴后半生相繼經歷了母親、妻子、兒女等至親們一個接一個的死去,直至他一個人孤苦無依。但是生活總要繼續下去,他買了一頭老牛,一人一牛就這么努力地活著,堅持著活下去……
《活著》的敘述平淡,卻更加突顯了福貴艱難頑強活著的`一生。看過《活著》這本書后,或許會有人更加珍惜生命的可貴,也會有人收獲些許思緒。在我看來,《活著》全書渲染了一種沉重的氣氛,通過福貴一生的各種細節的描繪引導了“活著”的另一種體悟。人們總是不斷的在追尋活著的目標與意義,因此而迷茫的人不在少數。作者的想法其實也不失為一種對“活著”的詮釋。他引導我們去認識“存在”的過程,而不是糾結于存在的意義。正如他在前言中寫到的“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經歷活著的過程,感受生命的進程,無論存在的合理與否,活著本身應當是一件簡單而單純的事。
【《活著》讀后感】相關文章:
活著12-09
活著-03-10
《活著》讀后感之人為何活著12-09
活著的滋味04-01
活著的人12-09
活著征文11-21
活著經典美文11-23
活著就是幸運活著就是幸福的生活感悟12-06
活著的意義作文09-18
活著中的經典語句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