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班學習指南心得體會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學習指南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學習指南心得體會1
在參加范小玲教授和胡老師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學習講座后,我對幼兒在五大領域的發(fā)展目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時,這本指南也是對《綱要》的細化,它清晰地描述了不同年齡段的幼兒應該具備的知識和能力,以及他們大致可以達到的發(fā)展水平。這對于一線教師來說具有很高的實操性,幫助他們更清楚地了解每個年齡階段幼兒的發(fā)展水平,并提供合理的期望作為參考。
《指南》是一本非常有指導性的教育書籍,涵蓋了幼兒的學習和發(fā)展的五個主要領域:健康、語言、社會、科學和藝術。它為家長提供了科學實施保育和教育的建議,旨在滿足幼兒的生活、學習和發(fā)展需求,促進他們身心全面和諧的發(fā)展。其中,我印象深刻的是《指南》中強調的三項原則,即遵循幼兒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關注幼兒的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這些原則要求我們既要了解幼兒發(fā)展的階段特征,又要尊重他們在發(fā)展過程中的個別差異。我們需要支持和引導每個幼兒在自己的發(fā)展水平上取得更高的進步,并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和方式達到《指南》所呈現的發(fā)展階梯。我們不能用同一個標準來衡量所有的幼兒。《指南》還強調“學習品質的好壞決定了兒童現在和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質量”。在當今世界的教育中,越來越多的社會、老師、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都將學習品質視為兒童入學準備和持續(xù)發(fā)展的一個重要領域。因此,我們的教育任務核心是從小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學習品質、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我相信以欣賞的態(tài)度對待幼兒,發(fā)現他們的閃光點,并接納他們的個體差異是非常重要的。在日常教學中,對于學習能力較強或較弱的孩子,我經常努力發(fā)現他們的優(yōu)點,并樹立“每一個孩子都重要”的教育觀和兒童觀。我的責任是幫助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變得更好,使他們能夠達到自己的水平,并發(fā)揮出應有的.才能。我與幼兒交談的時間非常充分,關注他們感興趣的話題,詢問并聽取他們對自身事務的意見。我重視保護幼兒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活動中關注他們的表現,并善于發(fā)現他們的優(yōu)點和長處,給予肯定和表揚。我從不將幼兒的特點與其他幼兒進行比較,而是注重培養(yǎng)他們的獨立性。通過一些實際操作和體驗活動課程,讓幼兒在實踐中學習,在游戲中學習,在生活中學習。我盡量放手讓幼兒自己完成事情,即使他們做得不好也會鼓勵并給予適當的指導和表揚。除了晨間活動時的交談,我也會在自由活動和集體教學活動中與幼兒交流。我始終關注幼兒的興趣點,了解他們的疑惑和感興趣的話題,并為他們提供充分表達的機會。我盡可能多地創(chuàng)造出讓幼兒交流和表達的機會。
總之,通過學習《指南》,我重新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的本職是熱愛幼教事業(yè),對教育充滿激情和興趣,對幼兒充滿愛心。作為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不僅要具備敏銳的洞察力,還需要細心和耐心,了解幼兒的需求并給予適時的支持和幫助。此外,我還意識到生活中處處都蘊含著教育的機會,關鍵在于我們是否能夠發(fā)現并善于隨機教育。我們可以靈活運用這些機會到教學活動中,讓幼兒更加具體、生動地理解知識。只要我用心對待幼兒,我就能成為一名出色的教師。這個過程讓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作為一名教師所代表的真正含義,也為我的專業(yè)理論學習提供了明確的指導。
中班學習指南心得體會2
歷時兩次,我參加了8月15日金太陽教育學習考察活動,在活動中,我聆聽了兩位教師關于有效課堂學習指導的講座。另外,8月26日下午,我還在學校多功能廳聽取了湖北大學教育科學院葉教授關于有效課堂教學指導的講座。這些講座使我對新課程改革的歷史使命,即對人才培養(yǎng)的深刻反思有了更深的理解;也使我對創(chuàng)新教育的核心價值,即讓學生在實踐中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同時,這些講座也向我展示了教育的終極目標,即讓學生學會學習。通過聆聽這些講座,我再次感受到,新課程改革的目標是讓課堂充滿生命與活力,讓學生在學會學習的過程中具有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并實現了學生學會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的根本目標,從而達到有效學習的目的。
學習中體會到,有效課堂學習的實現,教師依然要做到:
一、加強學習、轉變觀念、以推動有效課堂的順利進行。
新的課程、隨著新的標準和人才需求的出現,教育領域需要適應并引領新的學習指導模式。為了支撐這種新的學習模式,我們需要建立基于新的學習理念和學習指導原則的體系。而實踐這些理論的人,就是教師們。
二、開展有效課堂學習指導實踐,繼續(xù)推進新課改
為了推動全新的課堂學習指導形式的實踐與檢驗,我們在地理學科中采用了157次有效課堂的試點學習指導方法。這種新形式下,教師的關注點從過去僅關注學習效果轉變?yōu)橥瑫r關注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具體的做法如下:
1、確立一個思想,即“為學生一生的發(fā)展做預備”的思想。
學生的發(fā)展,我們應該以全體學生為視角,關注他們的全面發(fā)展,而不僅僅是部分學生;我們要注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而不僅僅追求智力的發(fā)展;我們要鼓勵學生發(fā)展自己的個性,而不是強調一種單一模式;我們要促進可持續(xù)的發(fā)展,而不僅僅停留在簡單的當前發(fā)展上。每一位教師在教學指導中都必須始終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這是我們教學活動的起點。
2、落實兩個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在教育改革中,我們需要利用學習指導模式來構建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通過積極思考和充分想象來解決問題。我們鼓勵學生開動腦筋,敢于打開思維,將經驗貫穿其中,并勇于質疑,以富有開拓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方式進行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發(fā)揮理性指導和感性實踐的雙重學習機制。
3、落實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教學,教師要進行三個轉變
(1)教師角色的轉變是一個重要的議題。現在的教師不再是簡單的傳授者,而應該成為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和促進者。他們需要從“工匠型教師”向“專家型教師”的角色轉變。這意味著他們不再只是指揮學習過程,傳授知識,說教和解惑,而是要與學生一起參與學習,啟發(fā)學生的思考,引導他們探索問題,并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這種轉變將使教師更加適應現代教育的需要,并能夠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終身學習的.意識。
(2)學生地位的轉變:現今,我們可以看到學生地位正經歷著一個重大的轉變。從過去僅僅是知識的存儲器,學生們正在邁向成為知識的篩選器;從以前的知識的被動接受者,他們正在逐漸成為知識的主動學習者。這個變化帶來了許多積極的影響和機會,為學生們提供了更廣闊的發(fā)展空間。
(3)教學手段的演變。在過去,教學方法主要注重教師對學生的傳授,而現代教育更加側重于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強調教師的傳道、授業(yè)、解惑,而現代的教學手段則鼓勵學生自主悟道、自我學習和主動探究。
教師的三個變革是教育觀念和實踐策略的轉變,這些變革對于推動課程改革和促使學生有效學習至關重要。
4、實現有效學習,教師還應該采取四種方法
(1)激發(fā)學習愛好,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教會學生學習、發(fā)展學生的自主性。(3)營造創(chuàng)新教育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4)面向全體,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
三、有效課堂給我?guī)淼乃伎?/strong>
1、教師的教育觀念日趨完善,教師熟悉教材只是教學的載體,教師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計地以教材為導案啟發(fā)拓展。課堂角色發(fā)生的變化,讓教師能把平時積累的知識以及學生的經驗有機地融進課堂,重視合作與研究性學習。
2、課堂教學的氛圍已經發(fā)生了明顯的轉變。學生之間開始進行更多的交流和互動,這讓教師感受到了自主學習課堂的活力和生命力。教師們也意識到,他們應該將重點從知識的傳授轉向學習方法和研究能力的培養(yǎng)上,因此他們更加注重指導學生如何學習,如何培養(yǎng)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變化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他們變得更加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
3、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學習起到了主導性作用。
在新課程中,我們深刻認識到,新課程已經不再只是對新標準和新理念的理解,它更加注重自主學習、合作、創(chuàng)新、探究和實踐的融合。在新課程指導下,我們與有效教學一起成長,為孩子們的每一天成長帶來快樂。我們希望我們的課堂能夠展現思想的火花碰撞,從內心深處流淌出滋潤精神之園的甘泉,為培養(yǎng)具有潛力和活力、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終身學習者鋪平道路。
中班學習指南心得體會3
在假期學習中,我發(fā)現《指南》講到的每一點內容都是我們現在日常工作中所做、所學、所研究的事情,只有將每件事情真正的落實到位、認真負責完成,才能使得我們的自身素質、工作經驗有所提高,教學效果更好。
《指南》提供了針對幼兒發(fā)展的詳細指導,包括健康、語言、社會、科學和藝術等方面的目標。同時還為我們成人在幫助孩子們實現這些目標時提供了教育建議。該指南明確了每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們應該達到的知識和能力,并為我們教師們提供了有依據的不同年齡段幼兒教育的方法和方式。
我認為在語言教育領域的第一點中提到的建議,我能夠比較好地實施。例如,為幼兒提供更多的傾聽和交談機會。我經常與孩子們探討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并堅持給他們講故事,一起閱讀圖書。此外,我還注重培養(yǎng)孩子們傾聽的習慣。以前,我注意到有些孩子不夠專注,我會立即提醒他們。現在,我會放輕聲音、放慢語速,使孩子們靜下來仔細聆聽,這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的傾聽習慣。同時,在與孩子們交流時,我一直注意語氣的使用,盡量結合情境使用豐富的語言,以便幼兒更好地理解。特別是在講故事時,我關注語音和語調,配以表情,使人物的心情清晰可見,讓孩子們能夠迅速理解。通過這樣的做法,我希望成為孩子們的榜樣,讓他們也能熱愛說話并具備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
。但是,我卻發(fā)現,孩子們不怎么說話,或者說,說得沒有我預期的那么多。每天上課的時候,發(fā)言的總是那幾個,難得有匹黑馬冒出來,讓我欣喜一下。這讓我很是郁悶。但仔細想來,問題總還是出在我的身上,于是,慢慢尋找,慢慢發(fā)現,再慢慢改變。能力強的.孩子總是很能說,也表現很積極。那些知道卻不愿意說的,我采取激勵措施,讓他們從懶洋洋的狀態(tài)中清醒過來,把自己的想法與同伴共享。能力較差的孩子盡量提問些簡單的問題,或把提問放在能力強的孩子的后面,讓他們如小鸚鵡般跟著其他孩子學說。
在語言活動時,有時候讓孩子們看著圖說一句話,請一個孩子說了后,我不斷要求其他的孩子,能不能說得更完整?能不能說得更好聽?這樣也刺激大家一起動腦筋,說得更好。這一點我發(fā)現很有用,在今后我也會一直用到。
當然,在孩子們大膽說話以后,不管說得如何,我總是給予肯定。希望孩子們越來越能說,越來越會說。
作為幼兒教師,我想,我們可以做的是將《指南》的精神內化于心,對每個年齡段每個領域的目標了然于心,遵循幼兒的發(fā)展規(guī)律,“授之以漁”,讓好奇心、求知欲陪伴孩子的成長,在他們的心中點亮一盞愛學習、會學習的明燈,讓他們能在浩瀚的知識天地中自由翱翔。千萬不能以“拔苗助長”的方式,或是園林工人的“修剪”技能,讓所有的孩子“超前生長”或是“千篇一律”。
《指南》中的教育教學原則告訴我們,在實際教育過程中,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沒有兩個孩子完全相同。我們應該尊重孩子們既有的水平,并引導他們不斷進步,達到更高的水平。這種逐級提升的意義在于幫助孩子們全面發(fā)展。因此,我將在以后的工作中繼續(xù)借鑒《指南》和《綱要》,充實自己的理論知識,以便讓孩子們得到真正合理、全面的發(fā)展。
【中班學習指南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幼兒學習指南心得11-30
學習3-6歲兒童學習指南心得體會06-21
《開放教育學習指南》學習心得01-26
中班的教學心得體會01-16
中班工作心得體會11-26
如何學好《冶金原理》這門課-學習指南-陽光大學生網12-09
中班保育員工作心得體會08-21
中班保育員工作心得體會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