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讀后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讀后感1
《中國人失掉自信了嗎》這篇文章是魯迅的一篇雜文,屬于議論文 中的駁論文,文章的語言犀利、幽默風趣,有力的反駁了國民黨反動派統(tǒng)治者及其御用文人的錯誤論調(diào),字里行間透露出一個為民族而大聲吶喊疾呼的革命者形象。
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1918年首次用魯迅的筆名寫下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他的小說集有:《吶喊》、《彷徨》、《故事 新編》等,散文詩集有《野草》和《朝花夕拾》,雜文有16本,素有投槍、匕首之稱。
這篇文章寫于1934年,正是九一 事變?nèi)苣辏藭r的國民黨反動派走狗戴季陶聲稱中國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已消失殆盡,只有祈禱才能消此浩劫,于是人們求神拜佛,悲觀論調(diào)占據(jù)上風,見此情景,魯迅先生憑著對社會現(xiàn)狀的洞悉,發(fā)出中國人當自信自強的吶喊。
作者在文章的開頭就樹立了批駁的靶子,擺出論敵的論據(jù)和論點。論據(jù)是:兩年以前我們總是自夸地大物博,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著國聯(lián),現(xiàn)在是一味求神拜佛。論點是: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不同的是本文從批駁敵論論證入手指出敵論論證的荒謬,根據(jù)論敵的論據(jù)根本就不可能得出中國人失掉自信力的結論。正確的推理應該是:先前的信地、信物后來的信國聯(lián)。只能說中國人曾經(jīng)有過他信力。
自從對國聯(lián)失望之后,他信力也失掉了;求神拜佛只能會令人更長久的麻醉著自己,所以中國人現(xiàn)在是在發(fā)展著自欺力。通過批駁論敵的論證,證明 了論敵的論點根本不能成立。最后,作者針鋒相對地提出正面論點: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作者舉出了自古以來的事實和現(xiàn)在的事實作為論據(jù),使正面的論點立于不敗之地。正面論點的確立,又是對論敵論點的間接駁斥。最后,作者用了一連串的比喻,啟示人們擦亮眼睛,從本質(zhì)上看問題,識破敵人的'偽裝,自信力的有無,不是看那些狀元宰相的文章,而是看處于地下工作狀態(tài)的中國共產(chǎn)黨及其領導下的革命力量。
魯迅的文章有很強的時代特征,看他的文章我們要把它放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中。但是,這篇文章我感覺除了在寫作手法上我們要學習外,對它所包含的思想內(nèi)容也要深思。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讀后感2
魯迅年代,中國人大半年外在長期的麻醉中,先是英國人后是日本人,中國人被“乙醚”麻痹,在青天白日下沉醉,而被稱為革命家的魯迅,意識到中國人不僅要吶喊,更要批評!
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任何一個批評家像魯迅先生那樣罵醒國人,至多是“喚醒”,雖然盡拆陰暗面被政府反對,但這樣才有效,魯迅在此文中犀利闡述觀點,前五段真真切切,貼近事實。
敢于表明刻薄的觀點非常重要,但這篇文章對于現(xiàn)代學生的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人生要有自己的追求,要有一定的目標,最重要的是能夠追求真理。
人生并非是一帆風順,永無波瀾的,它是一條充滿艱辛,坎坷,曲折,充滿挑戰(zhàn),充滿挫折的旅途。一個人的生命是唯一的`,也是莊嚴的這個唯一的生命,你是讓它輝煌還是暗淡?既然是一次偶然來世走一遭,人間風險,那么年輕的心境只有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的生命是輝煌的。
人身需要自信,有自信生活才會有陽光,中國人并沒有失掉自信力,我們需要自信的資本來在人生的道路上拼搏,不再讓人對中國人質(zhì)疑:我們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其實,“中國人失掉了什么”或“中國人是什么”之類的命題都是不成立的。非得這么說的人,他們不是說給中國人聽的,而是說給外國人聽的。其后果,就是給西方人畫了一幅“非人類”的中國人肖像畫。
在文中,魯迅寫到人們不再相信事實,而相信渺茫的國聯(lián)火坑而追入一個更黑暗更深的迷信火坑時,我為當時的中國人感到無限的惋惜又感到無限的憤怒,一些害群之馬配不上中華的炎黃子孫。
如今,這個問題并未完全解決,最精英的社會學家也難以回答。在人生旅途中,一次失利,一次批評甚至一個眼神都可能使我們失去自信力。可以這么毫不夸張的說,幾乎所有人都曾失去自信力,但是失去了找回來不就行了嗎?通過努力,拼搏,自信力自然會回來的!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讀后感3
82年前,魯迅用犀利如刀的筆和熱情似火的文,向全世界疾呼:中國人不會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誆騙,中國的筋骨與脊梁依舊在支持著中國人的信仰!
即使當時的中國天昏地暗,即使當時的人民掙扎于水深火熱之中,即使當時的東北瀕臨瓜分,中國,中國人,中國精神,中國人民的自信也不會倒下!
初讀文章時,我并沒有很理解魯迅筆下文字中蘊藏的深意,只是直白地認為魯迅只是在贊頌那些仁人志士,反駁那些一味“求神拜佛,懷古傷今”的人,但我也深知魯迅的.文章,并不只是說些皮毛,道些淺理,再細讀幾遍,“自信力”這個字眼,仿佛有了幾分姿色。
“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們有確信,不自欺,他們在前赴后繼地戰(zhàn)斗,不過一面總在被摧殘,被抹殺,消滅于黑暗中,不能為大家所知道罷了。”
以上這幾句話,魯迅不光有對勞苦人民,對為民請命的革命先驅(qū)的贊揚,我還讀出了當時的國人心頭有萬千仇恨急于言表,卻被黑暗織的大網(wǎng)牢牢籠罩,越反抗那網(wǎng)越緊,但中國人民放棄了嗎?沒有!中國依舊有那些引路人,而他們就將魯迅口中的“自信力”匯集于一身。這些人沒有屈服,因為中國人的血脈里沒有畏懼,中國人不會畏首畏尾!
魯迅用強有力的信念,教會中國人自信,也教會了我,盡管現(xiàn)在的天不再灰暗,現(xiàn)在的空氣不再污濁,但現(xiàn)在的我們是否還有自信力呢?常常害怕面對失敗,害怕遭受否認的我是否做到自信了呢?我還做得不夠好,害怕,膽怯,這不就是懦弱,這不就是畏首畏尾嗎?這與整天求神拜佛,懷古傷今的人沒有兩樣!魯迅告訴我要將自信力刻在心間,千千萬萬中國榜樣告訴我,不要做畏首畏尾的人。
讀魯迅,讀國人,讀自信,我相信不再畏首畏尾才是真正讀出了魯迅文字下的情思吧!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讀后感4
魯迅先生的《中國人失去自信力了嗎》一文深深震撼了許許多多的中國人,使他們從沉睡中覺醒,我想問中國人的自信力在哪?中國人真的失去自信力了嗎?
在中國歷史上,涌現(xiàn)出了許許多多的英雄人物,他們的英雄事跡深深感染著我們,我們學習他們的精神直至今日,我們傳承他們的精神永懷心中;
雷鋒,人民的好戰(zhàn)士,他存好心,做好事,卻從不留名,曾有外國人笑談:“中國人的雷鋒去外國旅游了吧?”不難聽出,現(xiàn)在的中國人還有幾個人能像他那樣無私奉獻,現(xiàn)在的'外國人這一點也許比我們做的更好些了吧!
王進喜,號稱鐵人,他一輩子無私奉獻在自己的崗位上,任勞任怨。
焦裕祿,一名偉大的共產(chǎn)黨員,他為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盡心盡力,為人民的利益而奮斗,但從不抱怨一句……
這樣的偉人人物還很多,以至于不可全部記起,在這里提起只想喚醒中國人沉睡已久的自信力,當初面對戰(zhàn)場的那股奮斗力哪去了,當初那同生共死的勇敢沖勁哪去了,當初那決心一起為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而奮斗的堅定決心去哪了,都不見了吧。現(xiàn)在人們,生活過的越好,就越貪婪,越自私,越為自己為中心。
“我們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有追求真理的人……”
我認為中國人是在鄧稼先、錢學森爆炸第一顆原子彈時找回自信力的,那時的中國人全部都歡呼著,我看著錄像帶,心中也有股沖勁,可想可知在當時人們心里那種真實的感情。
可當時的國.民黨只一味的相信國聯(lián),把希望都寄托在國聯(lián)身上,仰人鼻息,自欺自人的丑惡現(xiàn)象都掩蓋了。
我們中國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他們是中國人的脊梁,鼓舞了人民的斗志和民族的信心,他們是飄揚的旗幟、是不朽的豐碑。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讀后感5
今天,讀完《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一文,我的腦海里思緒萬千,像煮沸的開水一樣。魯迅先生確認“人民是歷史的真正創(chuàng)造者”,從古以來,人民大眾雖被壓在“地底下”,卻是民族的“筋骨和脊梁”。魯迅先生認為,代表中華民族的,不是帝王將相、狀元宰相,而是被壓迫人民。魯迅先生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者,懷有深厚的民族感情,充滿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力。他說:“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們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代表,他們的共同點,就是充滿自信力,為民族的生存和發(fā)展而奮斗不息,他們奮不顧身,堅韌不拔,堅強不屈,是“中國的脊梁”。
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中華民族的前途是無限光明的。魯迅先生在我們民族積貧積弱的年代,就看到我們民族蘊藏的偉力,他的眼光是令人欽佩的。今天我們民族正在走向偉大的復興,我們民族的偉力正在不斷表現(xiàn)出來,看20世紀30年代魯迅先生譜寫的民族頌歌,我們更加欽佩魯迅先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和目光如炬的.見識。
文章里許許多多鏡頭使我難以忘懷。當我讀到中國人不再相信切實的“地”和“物”,而相信渺茫的國聯(lián),甚至爬聯(lián)的火坑而墜入一個更黑更深的迷信火坑時,我為當時的中國人感到無限的惋惜,又感到無限的憤怒。惋惜的是如果中國人腳踏實地,那么中國說不定會更富強,憤怒的是炎黃子孫的土地上為何有這群“害群之馬”。真是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啊!當我讀到祖國還有一部分“中國的脊梁”—舍身求法、埋頭苦干的人時,我又感到一絲欣慰,因為中國還有這批有確信、不自欺的骨干在,慶幸中國還有他們在前仆后繼地戰(zhàn)斗,戰(zhàn)斗……魯迅先生說得不錯:說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則可,倘若加于全體,那簡直是誣蔑。
從自夸著“地大物博”,到終日希望國聯(lián),到一味求神拜佛,中國人失掉自信了嗎?不!同學們,你愿做那些自欺的人,還是做一個有自信力的人呢?讓我們腳踏實地,奮發(fā)向前,為我們富強的祖國做出一點貢獻吧!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讀后感】相關文章: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讀書筆記05-04
怎樣培養(yǎng)學生演講自信力01-25
中國人為什么缺乏創(chuàng)造力經(jīng)典美文03-26
我失掉了表彰小學作文03-28
作文我錯了嗎04-01
你的夢想喂狗了嗎05-12
執(zhí)行力,決勝力讀后感范文04-13
《力力不喜歡女孩》讀后感范文05-12
我做錯了嗎作文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