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的文化的文章
千年的文化
在當今的社會已經有很少人注意中國傳統文化了,但在世界上中國的傳統文化要比其他國家的傳統文化更受歡迎。只是我們自己國家的人對國外文化更加青眛,甚至以為什么東西只要不是中國的就是好的。
中國至少有五千年的歷史了。在這五千年的歷史中,我們的祖先用智慧和漢水創造了現在的中國,祖先遺留下來的傳統文化是寶貴的。 在前幾年中國的傳統文化沒有得到很好的繼承和發揚,毫無疑問,中國上下五千年文明給后代留下了無窮無盡的`財富,包括傳統文化、精神文明的精髓,但是為什么在現代中國人的身上隨著一代一代更替,這種傳統精神的影子越來越模糊了呢?因為現在的人都不注重中國的傳統文化。
我記得在前年還是大前年來,很多家長讓小孩子去學《弟子規》,她們知道中國傳統文化——《弟子規》是能較好下一代的,叫她們怎樣做人,怎樣和別人相處,怎樣孝順父母,怎樣愛戴親人。
我小時候就從來不知道有《弟子規》,我也是長大之后看過,受益匪淺,教給我好多做人的道理, 學習了《弟子規》之后我才發覺自己的缺點竟然有這么多。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這個古代從三歲孩童到古稀老人皆知的道理,我們現代人有多少人知曉?即便有個別人記得拿來教育自己的孩子,但
卻往往忘記了自己對父母也要盡孝道的道理。
前段時間我跟母親鬧別扭,想起我對母親的態度,不禁讓我感到汗顏和羞愧。母親愛嘮叨,經常一件事情反復說好幾遍,而我有時就會不耐煩的打斷她的話語,母親往往便不再做聲。但她那神情卻讓我非常懊悔!兜茏右帯方虒覀優槿俗优,冬天要留意父母親穿的是否溫暖,居處是否暖和。夏天,要考慮父母是否感到涼爽。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親,請問身體是否安好;傍晚回來了,也一定要向父母親問安。外出時,先告訴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見父母親,讓他們感到心安。我捫心自問做到了嗎?這差距不是一點點呀! 還有與朋友相處時,有時忽視了朋友的感受,說話不是很柔和,“怡無色,柔無聲”沒有做到,和朋友討論問題時,往往由于意見不統一,而急于表白自己的立場和觀點,使聲調不知不覺的提高了, 像這樣的細節問題還有很多很多…… 感謝《弟子規》,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的行為養成和道德品質。學會用《弟子規》來規范言行,指導生活和學習,培養自己孝親尊師、溫和謙遜的品德,以恭敬的心、謙卑的態度、彬彬有禮的行為,來對待一切人、事、物,不斷提升自己的品行修養。
《弟子規》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經典之一,是古代圣賢的智慧結晶,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前進,是教育子弟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若能認真地閱讀《弟子規》,真正了解《弟子規》中的含義,它將會使你受益非淺。
我眼中的傳統文化就是《第子規》,《弟子規》是我們生活的一面鏡子,是我們養成良好個人行為的指南,是檢驗我們道德品質的一個標準,是提高國民素質重要的啟蒙教育,也是我們終身受益的良師益友。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據宋朝朱熹的《童蒙須知》改編,后經清代儒生賈存仁修訂,改名為《弟子規》,是一本教導兒童怎樣待人接物的書籍。它那淺顯易懂的文字里卻蘊含著許多做人的真理,不僅對于教育少年兒童,對于我們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著重要的意義。
有句話叫“細節決定成敗”,而《弟子規》就是教導我們要重視生活行為的各個細節,用簡明通俗的語言,教導大家如何修養品德、孝親友愛以及生活起居中待人接物所應有的禮節。我們都是普通人,大量的日子,都是在做一些普通的小事,如果每個人都認真對待自己所在崗位的每一件小事,都注重細節,把小事做細、做透,把它做好、做到位,那就會出現 “細中見精”、“小中見大”的不平凡。
我們作中國青年一代,應該很好地繼承和發展祖國傳統文化,努力推動文化前進。先前:傳統文化引導了人類文明的進程,體現了這個民族的文化,她始終是人類社會文明的一部分,F今:我們要承擔起光大,把優秀中華文化應奉獻給人類社會,而不是一味地去享用別人創造的現代文明成果。未來:民族要發展,民族文化必須要發展。站在今天,師承文化傳統,創造民族文化的現代形態,并傳承給民族的將來,這是今天我們的使命,責無旁貸。
【千年的文化的文章】相關文章:
1.宿舍文化的文章
2.尊重文化的文章
3.文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