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遷到奔遷優秀文章
四喜被評為小學高級教師,巴盟教育研究員,《小學作文的淺談》評為內蒙古語論文一等獎。
兒童科幻動畫劇本《綠鷹》被東方電視臺,上海科協等舉辦的百集劇本入圍獎。
四喜有一些心里話,想說又不敢說,一來怕惹起眾怒,二怕誤導人們走入歧途,罪過就大了。
計劃生育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對農村來說,是一場革命。
現在時興用數字說話,四喜用一組數字說明計生協會前后。
中國計生協會成立前,婦女多生多育。小小的紅柳村,一個母親生育十來八個孩子是很平常的。
最多的有生育十五個子女。
紅柳村小學,計劃生育前,一個五千人的村子,學校有12個班,一到六年級都是雙班,每班最少56人。到2000年,孩子人數每年遞減,成了單班,人數25人。到2010年,每個班不足10人。只好合班并校。
現在一個鎮小學,一百五十多學生,教師有六七十個,不算請假的。
根據個人體會,有些話兒不得不說。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何去何從,憑自己掂的良心量著辦。
四喜給朋友們推薦,2010年第四期,《做人處世》里面有一篇《美國媽媽擇校記》,看后讓四喜的心里話又翻騰起來,冒天下大不昧說出來,也是一個年過花甲,一個老教師的良心發現吧。
文章中說, 美國加州灣區一個依山傍水的小鎮,住著不少是高知華裔人士,華人的孩子在小學占很大的比例。由于受傳統文化的影響,華人的孩子學習刻苦認真成績突出,學校的老師也是出類拔萃,成了一座名副其實的重點學校。要是在中國,家長們都會在不惜千金,挖空心思走后門,托關系,千方百計把自己的孩子送人重點學校去,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有出息有前途,將來好考名牌大學。
可是,美國的爸爸媽媽怎么說::“這座學校如老虎,我們和孩子都很害怕!學校過分優秀,中國的孩子個個如小老虎,學習一個比一個刻苦,考試成績一個比一個突出,在這種環境里我們,我們受不了,孩子也很壓抑,嚴重影響了他的心理健康。在高分的擠壓下生活,他自信心無疑會受到極大的挫傷,會導致悲觀甚至自暴自棄,這不把孩子毀了嗎?我們決定搬家!
是啊,我們的孩子現在學習環境,不亞于服苦役。小孫子在小學二年級讀書,她的書包我背上都要吃力,何況一個9歲的孩子。
我念小學到高中,書包里就那么幾本書,最重不過二三斤!
我們現在從娘肚子開始胎教,幼兒園開始,學前班開始......五花八門的.這個教,那個學。
孩子一跨進小學一年級,被禁錮在考試至上,分數第一的小小的鐵籠里,千千萬萬個在互相拼殺。
不知道是孩子家長兜里有了錢,還是老師的問題,家長到處請老師補課,甚至不惜在重金請“名師”補課,孩子越補課越沒有了主觀能動性,把那一點點的主觀主義消磨殆盡。
那些陪讀的父母就更苦了,把全部精力和錢都用在孩子身上,結果是適得其反,孩子失去了更多。四喜的一個朋友,兒子在農村種地,媳婦到城里陪讀,幾乎傾家蕩產。每年的收入都不夠陪讀的費用,還要老兩口添補,孫子沒有陪讀出來,媳婦進不去城里的誘惑,跟人跑了。
結果是人財兩空,雞飛蛋打,孫子成了孤兒,老倆口撫養。
經濟條件好一點,城里買了樓房,子女陪讀出去了,樓房沒有人住,租金也沒有幾個錢,有的還租不出去,又賣不出去,用他們的話說:“砸在手里了。”
多余的土地能夠耕種,解決人們的溫飽。
多余的樓房能干什么,就為了成為鬼樓讓人三思!
現在的教育體制如果下去,四喜呼吁,要引起重視。
孩子的天性呢?!
孩子的童真呢?!
孩子的幻想呢?!
孩子的創造力,孩子的一切都被扼殺了。
我們培養出了的小“寄生蟲”“小綿羊”真的厲害嗎?將來能擔當得起社會的重任嗎?我們不能作出回答。
不少孩子被培養成“解題機器人。”看看我們現在已經取得大學文憑,甚至研究生文憑的高材生,找不到工作,找到工作干不了,這是為什么,不值得深思嗎。
過去學校提倡啟發式教育,要求學校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根據學生心里特點,學習要靈活,要“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平心而論,我在學校教了三十多年書,讀死書死讀書的“解題機器人”,出息的不多,大多是四平八穩,平平淡淡。一些學習一般,跳噠不好管理的孩子,在社會上適應能力強,辦大事的多。
從中國的“孟母三遷”到美國媽媽的“奔遷”,我們的傳統的教育孩子的觀念是否可以反思一下。
【三遷到奔遷優秀文章】相關文章:
1.奔文章
8.優秀文章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