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描寫海南風景的文章
多年以前,我有一個夢想:去海南,游天涯海角。這一夢想終于實現了:六月三十日,我們部門一行十四人,隨一團一去海南觀光旅行。晚上九點,我們分別從四個不同的城市到廣州新白云機場集合,坐十一點的飛機,飛往海南三亞。
我們十四人都是第一次去海南,大部份是第一次坐飛機,所以,從到機場的那一刻起,就興奮不矣,在那里好奇的東張西望,不停地拍照,興高采烈地談論著自己如何在幾天前就為旅行作準備;相互交流各自對海南了解的情況,去到之后,會碰到什么情況,準備怎樣應付。我也是第一次坐飛機,很興奮,在候機大廳里,透過玻璃幕墻,看飛機起降,看旅客上落,不停地拍照。很快飛機就起飛了,之前,在我的想象中,飛機起飛著陸,是很刺激、很驚心動魄的,坐過之后,誰知平靜如水,一個多小時之后,就到了海南三亞,住進了酒店。
第二天一大早,我們就出發了,從三亞駕車向北行一個多小時,就到了第一個景點----檳榔谷。
檳榔谷座落在五指山的余脈之上,那里四面環山,中間一個很小的峽長的谷地,因其到處都長著檳榔樹,所以叫檳榔谷。這里四周是一片蒼翠的山,在山上,遠遠望去,谷底是密密麻麻的檳榔樹和椰子樹,在這綠綠匆匆的檳榔樹中,隱約著無數的小草屋,椐說,這就是黎族人的部落,現在叫甘什村,這是一個大村,有七百多人,居民是黎族人和苗族人。說是部落,卻是一個現代化的“部落”,一到大門口,是一個用原木做的高大的牌坊,“檳榔谷”三個流金大字,格外搶眼,內面所有的設施都是現代化的,一點不比廣州的公園差。迎接我們的是一個二十多歲的漂亮的黎族阿妹,穿一身鮮明的黎族服裝:頭上戴一頂尖頂的斗笠,斗笠用兩公分寬的竹篾織成,織出一個個小方塊的花紋,成六邊形,上身穿一件黑色的長袖衫,下一身穿一個用黎族人特有的織錦做的短裙,長絲|襪,一雙黑色園口有扣帶的膠底布鞋,斜挎著一個精美的織錦小方袋,左腰間掛一個長園形的精制的小一腰簍,腰簍內放一瓶水,右邊腰間掛一個擴音器,戴著麥克風。看到我們到了,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馬上迎上來,右手握拳,翹一起大拇指,說道:“伯烙!”然后,就用流利的普通話向我們簡單介紹了檳榔谷的情況,正好,內面有一場黎族歌舞表演就要開始了,就帶們走了進去。
這是一場地道的黎族歌舞表演,演義的是黎族人民最原始的鉆木取火、刀耕火種、狩獵捕魚、采檳榔、摘椰子等勞動景象,以及對歌談情、男耕女織、生兒育女、繁衍生息生活景象。節目在一個特別的舞臺上表演,舞臺依山坡而建,自山坡頂到坡底分三層,做成吊腳樓的形式,用臺階連接,表演的人,從最上面一層出場,一路走臺階到最下面的大臺。臺的兩邊是仿制的原始的窩棚,觀看大廳,則是用原木做成的高大的亭子。舞臺的設施卻是超現代化的:無線麥、大功率的音響,旋轉的彩燈,LED顯示屏、、、。表演的人很給力,我大致可以明白表演的意思,歌唱得很好聽,但,我一句也聽不懂,只知道,那歌聲優揚宛轉,清純悅耳,甜美動人,穿透力極強?赐旮栉璞硌荩覀冊诎⒚玫膸ьI下,觀看了黎族人民原始的住房:用木做架,土做墻,草做的頂,冬暖夏涼;還觀看了,黎族小伙子,采檳榔、摘椰子的表演,嘗了一杯剛從樹上摘下來的新鮮椰子水。還親身體驗了一回黎族人拜堂結婚的感受:結婚用的殿堂是一間十米見方的大堂,用原木做成的骨架,用茅草做的尖尖的屋頂,用小樹條象織籬笆一樣做成的墻,中間是一個用小木棍釘成的大臺,是新人和主婚人坐的地方,四周是一排排的木凳,是參加婚禮的親友坐的地方。有一位二十多歲的黎族小姑娘,高高個子,白白的皮膚,黑黑的頭發,長長的眉一毛一,大大的眼睛,穿一身胭紅的繡花婚服,走過來,拉著我,將一件同樣紅色的繡花馬夾套在我身上,讓我充當親郎和她拜堂。我們先是手牽手,并排走到神龕前,然后,并立,雙手在胸前合掌,靜立片刻,向前鞠躬,一拜天地,二拜高堂,然后,轉身相向,夫妻對拜。拜完之后,就是夫妻過獨木橋,意為夫妻同心,平安過活:在一木條凳上,一人站一頭,兩人雙手相牽,走過去,相互換位,不能掉下來。走過獨木橋后,兩人來到木臺前,坐下,對唱情歌,唱完歌后,雙方交換信物。我送給阿妹一把牛角梳,阿妹送給我一塊刻有本部落圖騰的一塊銀元。送完后,就是喝交杯酒,喝的是這里特有的椰子酒,有一個特別的杯,兩個用小竹筒做成的小杯,再用一個小竹桿連起來,酒從一個杯倒進去,就流到了另一個杯里,兩人拿著連杯一起喝下酒,就表示夫妻兩永遠心連心,同甘共苦。最后一個環節是抱起新娘入洞房。但是,到了這里,我卻是抱起新娘,原地轉三圈,放下,她向東,我向西,各走各的。
參觀完檳榔谷,我們又去了亞龍灣,大東海,最后,在太陽快落山的時候,我們來到了,可以府瞰三亞全城的鹿回頭公園,站在山頂,可以看到三亞全城,兩條河流,把整個城市分割成三塊,在黎語中,亞,就是塊的意思,三亞也因此得名。在晚霞中,結束了一天的行程。
第三天,我們去了海南另一個標志性的景點:天涯海角。這里的風景很簡約,用一句詩來概括:刪繁就簡三春樹。
在大海邊,一條彎彎的`狹長的沙灘,海浪一陣陣拍打著沙灘,在水沙交替之間,間或突兀地挺著一塊,或是一堆,嶙峋巨石;沙灘上,稀疏地長著一些椰樹,或直、或斜、或彎,并不高大,卻相映成趣;沙灘的后面便是長著茂密的熱帶植被的小山坡。在入口處,有兩尊巨大的青銅塑象,一個是路博德,一個是馬援,挺一槍一躍馬,聚目遠眺,守衛在海邊。向西不遠的沙灘上,有一個園錐形的巨石,顯得格外威武挺拔,上面刻有四個字:南天一柱。據說是清代宣統年間崖州知州范云榜所書。再往西,有一人工開鑿的巨石,上書四個大字:海判南天。據說,清代康熙盛世時期,曾進行了第一次全國性版圖《皇輿全覽圖》的測繪活動,這塊石頭,成為這次測繪中國陸地版圖南極點的標志。負責主持測繪的欽差官員們在此處剖石刻碑鐫書“ 海判南天” 四個大字,“ 以為標志,并須永久保存” 。因此,這個地方便成了天涯海角。再往西不遠的地方有一群巨石,其中有一個方形巨石,高約十米,上面刻有“天涯”兩字,這就是天涯石。在天涯石的西面,有一個巨大的尖石,上刻“海角”,這就是海角石。這便是聞名遐邇的天涯海角。
游完天涯海角,我們又去吳支州島,暢游清澈而湛藍的海水,領略“椰林遂斜陽,海浪逐沙灘”。然后,夜宿興隆。
第四天,我們首先參觀了,興隆植物園,這里濃縮了全海南所有的植物種類,穿行其中,溜漣忘返。接著我們去博熬漫步玉帶灘,任驕陽曬疼臉朧、任海浪卷走鞋履;飄流萬泉河,激烈水戰,打成落湯雞,笑成唐老鴨;最后去朝拜了道教圣一地文筆峰上的“大羅圣境”。下午八點,我們終于結束了海南之行,踏上了歸程。
在我的心里,對海南最深刻的感受是:綠色海南,生態海南,人文海南。
在海南,到處都是青山碧水,不論是大街上,還是風景區,整潔干凈,一塵不染,就算是人潮涌動的沙灘,也見不到任何垃圾,城市和村莊都掩映在綠色之中,海水更是清澈見底,就是在人來人往、船聚船散旅游碼頭,也可以看到海魚在那里悠閑的游來游去。海南的植物很豐富,已發現的植物有4200種,占全國植物種類的15%,有近600種為海南特有,喬木、灌木、經濟類樹,藥物類樹、果類、油料類不一而足。在海南,很多古老的民俗風情,都已失去了它原有的意義,成為一種表現海南文化的商業噱頭。如紋身、織錦、婚俗、采檳榔、摘椰子等等。海南也到處是人文痕跡,且不說這古寺那寶剎的,這傳說那傳說的,就說一個天涯海角吧:所謂的天涯海角,所謂的南天一柱,只不過是在海邊沙灘上,幾塊被海浪沖出的石頭而矣,但是,有了人活動,給它們注入了人的思想,它們便活了起來,就有了靈魂,有了靈氣,讓人們面對它們,或心潮彭湃,或悲天憫人,或感慨萬千。失意落魄之人,到了這里,就覺得到了天之涯、海之角,無路可走,絕望之至;春風得意之人,到了這里,抬望眼,天藍海碧,海風陣陣,海浪層層,頓覺海闊天空,心曠情怡;年輕的情侶到了這里,便會,追逐海浪,游戲銀沙,攀椰樹,登礁石,開懷笑,放聲唱,情更真,意更切,春一光四射。
三天旅程很快就結束了,但,三天的快樂、三天的見聞,三天的感悟,會在我的心里留下很深的印象。當我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報社宿舍的時候,一種游子歸來的感覺由然而生,躺在自己的床上,真爽。海南雖好,但我只是過客,這里才是我的家。南都,我的家,我深愛我的這個家。這份愛,愛得好無柰:因為在這廣袤的南粵大地,在這繁華的珠三角城市群中,你是我的唯一,在暴風驟起,大雨滂沱的夜晚,你是我唯一避風巷,唯一的窩;這份愛,愛得好蒼涼:當昨天的榮譽都變成回憶,今夜重又走進風雨的我,南飄的十年中,你是我心靈的唯一會所,在這里演義著我的喜怒哀樂。這份愛,愛得好執著:這十年,不論是城市的變更,還是職位的遷升,工作內容的變化,我始終執著地愛你,你雖然沒有給我榮譽,沒有給我富貴,但,你給了我溫飽,讓我和我的家人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溫暖。我不知道我的這份愛,還要執著多久。
【關于描寫海南風景的文章】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