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笛聲響起文章
汽笛聲響起
汽笛聲響起,我趕緊背起行囊,踏上汽車,站在車門口,望著路邊的父母,眼淚汪汪。
汽笛聲響起,車窗外,父母的臉龐漸漸模糊,我淚眼婆娑,向車窗外不停地揮手。我知道,我將一個人踏上遠征的路。
汽笛聲響起,我知道,我將離開了,這個生我養我二十年的小山村。路邊那棵棵熟悉的小樹,待我回來,你是否已經長高。那一間間熟悉的茅草屋,當我回來的時候,是否改變了模樣?
一九八七年,那是一個秋天,有一個小伙,帶著金榜題名的喜悅,帶著父母“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苦寂,帶著理想和干勁,來到淮河邊,將進行四年的學習生活。
大學畢業,留在了南方,工作二十八年,因為工作,因為老婆和孩子,很少回到老家。有時即使回來,也是行色匆匆,孤身一人。因為南北方生活習慣的不同,因為南北方水土的不同,老婆和小孩還在南方,只好如此。
老婆和小孩只跟我回過一次老家,短短的三天,就啟程南返。
今年,終于可以長時間地回老家長住,可以多睡幾天小時候睡過的土炕,可以多吃幾天媽媽親手做的飯菜,可以陪老父親多喝幾次小酒,可以經常跑到村前的小樹林,村外邊的小河邊,回想兒時的故事,回想童年的玩伴。
于是我急急忙忙買上回家的車票,踏上回家的路。經過兩天的顛簸,汽車、高鐵、火車、汽車,多次地轉換,多少次汽笛聲響起又消失。隨著臨近那熟悉的小山村的一聲汽笛聲響,終于回到那魂牽夢繞的故鄉。
我趕緊拎起行囊,下了汽車,迎面看見蒼老的父母。
汽笛聲響起,汽車又開走了。我知道,我回來了,這個生我養我二十年的'小山村。路邊那棵棵熟悉的小樹,已經長成參天大樹。那一間間熟悉的茅草屋,早已沒了影蹤,一座座磚瓦房泛起裊裊炊煙。
汽笛聲響起,汽車起航了,我卻站在路邊,原來的泥土路已經改成了水泥路,很寬,很好。
我猛然間鼻子一酸,這個小山村,生了我,養了我,可是,我給了它什么?我又為它做了什么?看著日漸衰老的父母,我是不是能做就剩下有空想回來的時候就回來,不想回來逢年過節的時候就寄點錢?如果真的這樣,我就只是變成按時寄錢給父母的工具,多么可悲?
【汽笛聲響起文章】相關文章:
2.回響的汽笛聲
3.回響的汽笛聲-7
4.回響的汽笛聲-8
5.回響的汽笛聲-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