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米養百樣人文章
星云大師說:一粒米養百樣人。竊以為還是心智模式在作祟,還是人的心態和想法在起作用。
星云大師講了一個令人深省的故事:說有一個人養了一只狗和一只貓當寵物,每當他喂小狗的時候,小狗心里就像:“主人這樣愛護我,從來沒有要我回報,這么一個大慈大悲的人,難道他是一個神明么?”可是當他為小貓的時候,小貓心里也在想:“這個人每天都給我美味的食物,對我百般殷勤,難道我是神明么?”
誰是神明并不重要,但是同樣的愛護在不同的人心里卻變味了。我們平時是不是也這樣子呢?由物及人,由人及理,大千世界,莫復如是。
同樣的言語,在不同的人聽來就是不同的味道。同樣的制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同樣的作品,有不同的哈姆雷特。絕對是由各人不同的心智模式所決定的。
同樣是受助,有人知道結草銜環,有的卻恩將仇報。所謂一斗米養了一個恩人,一石米養了一個仇人。于是就想到了農夫和蛇,就想到了《神醫喜來樂》上面那個田魁。
于是就想,作為施助者要存平常心。不要奢求你施助了,就要人家來回報你。要把施助作為一種自然的布施,不能讓受助者有一種“嗟來”的感覺。若傷人尊嚴的去救助,會適得其反,那樣就不快樂,不幸福!
于是就想,作為受助者,要心存感恩。就算不能“點滴之恩,涌泉相報”也不能恩將仇報。那樣子一輩子會受到良心的譴責,惴惴不安,焉能幸福?
于是就想到了社會中的一些人,端起碗來吃肉,放下筷子來罵娘。星云大師也舉這個例子:有人貧無隔夜之糧,卻安分守己,感謝貴家和社會的佑護,深覺國家可貴。有人洋房洋車,但卻牢騷滿腹,怨恨刻薄。
于是就想到了學校的工作。發動教師自主專業成長,作為學校提供了一系列的平臺,創造了一系列的機會,這是一種幫助,有人珍惜把握了這個機會,去學習成長。而有人卻認為徒勞無益,把自己的成長從學校整體的進步中剝離出來,認為學校的做法只是學校自己的事情,與己無關。甚至埋怨,怨恨。
于是就想到了,星云大師的話:“我們的想法可以想出天堂,也可以想出地獄;天堂和地獄都在我們的想象之中。”
真得應了這么一句話:天堂和地獄就在一念之間!那么幸福也是。
【粒米養百樣人文章】相關文章:
1.文章苦樂人散文
3.年輕人勵志文章
4.作文寫人的文章
5.讓人堅強的文章
6.追夢人勵志文章
8.人是歧途勵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