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瀘沽湖的文章
【1:大美瀘沽湖】
游覽云南的第一站,是瀘沽湖。
從杭州飛到昆明,是夜再從昆明乘火車去麗江,第二天一大早抵達麗江后馬不停蹄坐上了前往瀘沽湖的大巴。竊念滟瀲西湖已然熟稔于心,這位于滇川交界的名字怪異的湖,看點恐不會太多吧。
從麗江通往瀘沽湖唯有陸路可走,這段路大多盤山而筑,逼仄、亢長、曲折、艱險,好在天氣不錯,不必揪心路面濕一滑、山石阻道之類。駛過了大名鼎鼎步步驚心的“山路十八彎”,駛過了宛如晶瑩碧玉的金沙江,駛過了悠長壑谷、遼廣蒼原,駛過了樸陋民居、寂謐村寨,在飽覽了近八個小時的西南風光后,終于聽見導游高一亢的呼叫:“我們馬上可以看到瀘沽湖了!”四下遠眺,隱隱望見山間密林之中裹夾了一抹奇異的藍色。正覺奇怪,峰回路轉,這才恍然發現,這抹幽藍并非他物,正是瀘沽湖。
大巴在位于山腰的觀景臺前停下,此處面朝瀘沽湖,空曠寬敞且無草木遮蔽,視野極佳。極目遙望,湖面平闊,其色湛藍。明明只是個湖,卻意外地把大海的清朗、雍容、壯麗齊齊攬在一起,但又絲毫沒有大海的狂怒和不羈,只是穩健大氣、只是波瀾不驚、只是清幽可人,鋪展出一派與世無爭的靜穆氛圍,心思靈水微瀾者當如是。湖畔群山山勢峻險,起伏有致,自成雋秀。湖中有零星孤嶼,有狹長半島,殿宇屋舍散落其間,星星點點依稀可辨,是這幅如畫美景里唯一的人工雕琢。
直面秀色天成的瀘沽湖,漫長車程帶給我的困乏和疲頓馬上揮散無蹤,不由驚異、驚愕、驚嘆于這萬山環罩、出入閉塞之地居然能孕生此等頗為奇罕的嫣然水意,又為自己先前對瀘沽湖的不屑感到汗顏。在這里,無須懷揣昂貴的攝影器材,無須掌握高深的攝影技巧,哪怕只是拿起廉價手機隨意一拍,也必是一張精美大作。一番拍照留影后,大家驅車直下,前往湖畔碼頭。
說是碼頭,其實也是碎石灘。數十只造型樸拙頗有古野況味的木舟密密攏攏泊在灘邊,呈一字排開狀。木舟大概一米多寬,五六米長,能容十余人,由兩位本地摩梭人一前一后共同操駕。晃晃悠悠上了木舟,待全部坐穩,解下纜繩即刻出發。舟行湖上,徒然發覺湖水不再湛藍,而是一味凈潔、一味通透、一味澄澈,清晰可見水草縱橫舒展,交相搖曳。行至湖中,應是深度較深的緣故,水已不能見底,然而澄澈依舊。不禁伸手去舀,輕輕呡上一口,滿嘴清涼,甚是爽口。
舉頭仰視,這廣袤天域實在太蔚藍、太清亮,真是純凈到了異樣。遂和船夫攀談,為什么這里的天看起來特別藍?他笑著說,因為這里的海拔有近2700米。米字剛落,馬上換來了一船人的瞠目結舌。舉目四望,如此高度,難怪連皚皚白云也罷去了別處的飄然和悠閑,變得強壯而富有生氣。只見那青山秀水挾著雄云健靄正熱鬧地相聚相擁,他們默契十足,在層疊融會之下,用碰撞、交織和纏縈演繹一幕幕如夢如幻的盛大舞劇,吟詠一曲曲荏苒千年的自然歡歌。
面對此情此景,我自深深沉浸。不覺間,西湖又冒上了心頭。細心揣摩,兩相對比,兩湖風情或有相似,但風味絕不相同。西湖者,清雅而秀潤;瀘沽湖者,淳致而空靈。且就人文積淀來說,被歷代文人墨士狂一熱追捧、揮毫書寫并傾情描繪了千百年的西湖實在太豐盈、太醇厚,相比之下,處處洋溢著原生態氣息的瀘沽湖未免顯得微薄和寒傖。然而令我深為感慰的是,恰是這種微薄,這種寒傖,卻標示了這樣一種美:
她遠離喧囂、恬然安坐;她真摯純粹、亙久不變;她可掬可捧、沁人心脾;她詩意盎然、萬古不息。
莊子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之謂瀘沽湖,甚合我意。
【2:心醉神迷瀘沽湖】
很小的時候,通過我所熱愛的地理課,就知道云南邊陲的瀘沽湖是一個美麗的地方,聽說過在那里生活著神秘的摩梭人,是聞名世界的女兒國。于是心存向往,想要領略瀘沽湖美麗的風光,感悟摩梭人獨特的文化。不想這個機會竟然在我等待了幾十年以后,真的在初夏時節突然降臨,讓我得以圓了夢想。
走進永寧,目睹瀘沽湖的浩瀚與魅力,感受摩梭人的真誠與坦蕩,靜靜地坐在湖邊的木椅上,承受著柔軟的柳枝的輕拂,我發現自己竟然也會失語!心里有萬語千言,一時之間竟然不能下筆。只覺得心里突然空了,自己找不到身處何方;又突然滿了,堵得人心里發慌,眼里的淚不由自主地滑一下了臉頰。
在看到瀘沽湖的第一眼之前,我設想過很多種場景,無外乎清澈的湖水,周圍是茂盛的草場,有野鳥悠閑地踱著步子。我從來沒有想到過她會是在群山環繞之中的一汪湖泊,我全然忘記了她是生存在高原之上,遺世獨立的一粒明珠!
到達瀘沽湖的時候,天氣很陰沉,風也有些瘆人。太陽若有若無,似乎很羞澀又似乎是很不情愿地在云彩的空白處投下了斑駁的亮點,映照得小片的湖水呈現出湛藍色。而站在山頭上遠遠望去,大片的湖水是沉靜的灰色,帶著一種濃郁的憂傷。對面遠處的獅子山,也叫美人峰,是摩梭人熱愛的神山,此時也靜靜地臥在湖水旁,似一個默契的情侶與湖水寂靜相守。一直覺得,山與水是不能分割的,有山無水,少了靈性;有水無山,少了偉岸與格調。而這里的神山與湖水,天然的就是一個整體,不能割舍。
同行的朋友告訴我,秋天來臨時的瀘沽湖是最美的,層林盡染的山峰,藍得潔凈如玉的湖水,飛翔的海鷗,人行其間,如同走在沒有邊框的圖畫之中。而我這一次的來訪,顯然讓瀘沽湖沒有準備,她顯得很慵懶,很安靜,沒有調動所有的激一情來歡迎我。我卻以為這份安靜正是我所需要的,這份明媚之外的憂傷,正是我所期盼的啊!
站在湖邊上,近距離地感觸瀘沽湖,與從山坡上俯瞰她,截然不同。眼前的瀘沽湖突然寬闊了,變得浩淼起來。而先前的那份安靜,此時也躁動不安了,是我驚擾了她的夢境么?
晚風乘著浪花,席卷而來,撲打著腳下的岸堤。一層又一層的浪,由遠而近,竭盡全力地追趕著,就像追逐著一個夢境的行者,那么執著,那么深情。岸邊停靠著的幾艘小木船,隨破浪起伏,在傍晚的天光下,顯得格外冷清與寂寥。冷風穿透了我單薄的衣衫,讓我情不自禁地打著哆嗦。
朋友說瀘沽湖近旁的幾個客棧,已經沒有多大意義了,今晚要帶我們住進瀘沽湖中間的小島上。于是我們來到了位于瀘沽湖腹地的里格島,住進了達吧旅行者之家客棧。主人達吧,是一個高大英俊的摩梭族小伙子,熱情好客,風趣幽默。他開的客棧很有名氣,自己開設了網頁,還加入了越野俱樂部,經常開著自己的三菱吉普參加越野活動。
客棧臨水而建,全是摩梭人慣常住的木楞房。溫馨的黃色燈光下,一本本介紹瀘沽湖、摩梭人的書籍,仿佛張大著眼的孩子,等待著我攬它們入懷。一棵許愿樹上,掛著眾多游客留下的真情留言,散發著久遠的光輝,昭示著一顆顆渴求寧靜、盼望真愛的心靈。
卸下行裝,用過晚餐,順著島上的青石板路,慢慢地走進瀘沽湖的深處,心靜如水。岸邊,一株株柳樹,嫵媚多情地來牽扯我的手臂,不料我的眼光卻與湖水中的朵朵白花交匯纏一綿。那一朵朵清雅的小花,各自有一根細細的嫩莖托著漂浮在水面上,隨波浪一蕩一蕩,惹人憐愛。我蹲下去,仔細觀察那花,像極了匆匆一現的曇花,只是花朵微小,且又生活在水中,問朋友,才知道叫海藻花,只生活在這清澈無比的瀘沽湖中。放眼望去,果然,沿著青石板岸堤的水域里,星星點點,朵朵潔白,攝人心魄。原來,也只有這水,才能有這樣的花。
岸邊,很多原木的座椅,供你隨時歇息。但是因了這花的清雅與惹人愛戀,我卻坐在臨水的一座小棧橋上,想像自己也滑一進清涼澄澈的湖水里,與這花為伍。而風,不解我意,一味地寒冷起來,逼迫我不得不起身再去尋找一條路。很多時候,難道不是這樣么?你想做的事情,旁邊總有人會驚訝,會勸阻,會設防,不讓你去愛,甚至,不讓你去恨。
朋友找到我,說要帶我去拜訪真正的摩梭人家。朋友是麗江人,因工作的關系,與島上的摩梭人幾乎都成了朋友。我們走進了拉克家屋,拜訪了當家人楊六斤大姐。
拉克家的祖母屋里,火塘的火苗燃得正旺,我們主客按照順序圍著火塘坐下來,聽大姐闡釋著摩梭人對于生命的熱愛,對死亡的豁達,對生離死別的坦蕩胸懷。
祖母屋是摩梭家屋最重要的構成部分,融匯了整個摩梭文化的精華,是每一個摩梭人生、老、病、死以及人生在世最重要禮儀(成丁禮)的所在地,也是所有重要家庭活動(飲食、款客、議事、祭祀、敬神等)的場所。母屋與家屋的門框極具特色,它的頂部相當低,門檻卻又特別高,令人不可能大搖大擺橫一沖一直一撞,必須低頭鞠躬,才能進入母屋,充分體現出摩梭人對母屋的尊崇。因此,整個摩梭社會的文化結構,可以稱作“母屋社會”或者“母屋文化”。
盛裝的楊大姐,臉色健康紅一潤,談起話來,神色坦然,毫不扭一捏。她的家人,妹妹、弟弟、兒子、侄子,還有她的男朋友,都圍攏在她的周圍,大家都是歡欣的,臉上呈現出祥和的、平靜的光澤。楊大姐說,摩梭人,男一女之間,在平常的勞動、節日中相互有了感情,大多會實行走婚,也就是漢族人說的“談戀愛”,就是男一方晚上走到女方家里,與心愛的女子相會。走婚之前,男一方會攜帶禮物,到女方祖母屋火塘敬鍋莊。
走婚最講究感情,最尊重真情。女方懷孕后,男一女都不得再與別人走婚,除非感情淡薄,雙方分手。孩子出生后,要擺滿月酒,確定孩子身份,讓村民祝賀孩子誕生,公開走婚關系,男子就可以白天在女方家幫忙,晚飯后到女方火塘邊聊天。此后,男一女家屋便結成親戚,誰家有事都去幫忙。孩子從出生、成丁禮、春節,到父親去世,都有父子間的責任。
走婚的男一女不存在共同家庭與財產,各自與自己的家人生活在一個家屋里,互相關愛,一團一結一心,從來沒有什么紛爭。女人承擔著生育孩子的重要職責,是傳宗接代的根根。有女兒,就意味著家族興旺。故此,有“婦女是根種,缺了就斷種”“無男不愁兒,無女水不流”的諺語。孩子都跟隨女方生活,女方家里的所有成員都有義務撫養孩子。男人不是以丈夫的角色出現,而是以舅舅的身份承擔著養育侄子侄女的任務。舅舅在家里的地位也很高,有“舅掌禮儀母掌財”之說。
從楊大姐的講述中,我們得到這樣的結論:用主流社會的標準,傳統摩梭家庭根本不算“家庭”,因為不是以夫妻作主軸,而是終生與母系血緣親屬同住。摩梭人深受這種母系文化的熏陶、滋養,家屋一團一結和睦,根本不存在婆媳糾紛、妯娌吵鬧、翁婿不和、姑嫂爭執的事情,甚至連現代社會束手無策的夫妻矛盾,也不可能在傳統摩梭家屋里發生。男一女老幼皆無后顧之憂,沒有孤寡老人或鰥寡獨身者,乞丐或者流浪漢聞所未聞;摩梭大家族集經濟、財政、生產、勞動、情感、宗教、教育、撫養于一身,自給自足,沒有經濟壓力,絕少社會問題,法庭門庭冷落。兩性和諧平等,感情自一由少壓力,關系純潔度高,隨情而聚、情逝而散,不像漢族不顧一切去維系夫妻名份。這樣的社會構成特點以及產生的結果,恐怕是我們所謂的主流社會也需要認真去思考并研究的吧?為什么我們崇尚的文明帶給我們這么多煩惱,而遭我們誤解的所謂“邊緣人”卻擁有自足的幸福和快樂?
有很多所謂的學者,甚至個別走出去的摩梭人,會為了自己各種各樣的目的,將生活在美麗的瀘沽湖旁邊的摩梭人,描繪成“沒有父親,沒有丈夫,沒有家庭,沒有婚姻的社會”,甚或把走出瀘沽湖之前的自己描繪成一個“愚昧、無文化”“性解放”的摩梭女子,但是真正的摩梭人對這些人與文字卻是不屑一顧,嗤之以鼻。我想,他們正是因為生活在浩瀚而神秘的瀘沽湖邊上,所以他們的胸懷格外豁達,思想格外純凈,行為舉止格外坦率。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明媚的瀘沽湖,注定了要有神奇的摩梭人來相伴相守的。
回去客棧的路上,遇到一個個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摩梭女子參加篝火晚會打跳歸來,她們黑紅的的臉上還帶著笑意,漂亮的頭飾與艷麗的服裝,在月光下格外養眼。
第二天,楊六斤大姐執意請我們用過了摩梭人的早餐,然后劃船陪我們去暢游瀘沽湖。清晨的瀘沽湖,從蒙蒙的水霧中慢慢蘇醒過來,展露出她柔波的心胸,接納我們,任由我們的小船在她的身體上劃出一條條細紋。晨風依然攜帶著寒意,讓我們都裹緊了外衣。海藻花依然優雅地蕩著,與山坡上的點點杜鵑遙相呼應。柔和的山峰與小島,舒展著自己的曲線,牽引著我們的眼睛,從近到遠,直到蒼茫的深處……
身著民族服裝的楊大姐姿勢優美地劃著船,高聲唱起了摩梭情歌,音色優美響亮,婉轉悠揚得旋律,飄蕩在湖面上,聽得我們一個個屏聲靜氣,只差把眼前的這碧波當作可以任意馳騁的草場,想與心愛的人一道策馬而去,又或者并肩躺在這碧波蕩漾中,悠閑地睡了去……
與楊大姐發自內心的爽朗與坦然相比,我們缺少了多少純粹的快樂啊!我們擁有了高級住房,擁有了體面的職業,擁有了讓人羨慕的地位,擁有了足以讓自己過得去的金錢,可是為什么我們卻不能擁有發自內心的快樂?當所謂的文明人在鄙視摩梭人的低級、落后、愚昧時,為什么我們卻感受不到由衷的幸福?
瀘沽湖,并不回答我,只是一層一層,溫柔地用自己的波浪,一舔一舐一著我的手指,就像久違的外婆的手,撫一摸一著孤獨的我。我似乎得到了一個答案,生命,本來就是自一由綻放的姿態,開放與凋落,由著自己的心性與本分,獲得自一由綻放的快樂,感悟必然凋零的滿足,何必強求生命的持久?何必在意生命必須按照別人的設計來完成一個模一式?瀘沽湖,摩梭人,存在得多么率真,多么執著!為什么瀘沽湖一定要碧藍澄澈?為什么摩梭人不能按照自己千年以來的民族傳統生存?對于生命,對于生活,她們都有自己的認知,瀘沽湖與摩梭人,和諧共存,相依為命。我們除了羨慕,除了崇拜,除了敬畏,還能做些什么?
讓那些不理解摩梭人的`人,枉自去胡說去想像吧!
讓那些不懂得瀘沽湖的人,繼續去尋找所謂的野趣吧!
我且享受我自己的瀘沽湖。
沉醉。清醒,復沉醉。
【3:瀘沽湖,我神往的地方】
以前,我根本不知道瀘沽湖這個地方,也許是自己孤陋寡聞,也是自己習慣于有規律的靜靜的平凡生活,對我國的名山大川游覽甚少,更別提位于川滇交界的瀘沽湖了。
我是從河南報業網論壇的一篇文章里了解瀘沽湖的,那是老一槍一的一篇文章《走進“女兒國”的香港男人》。看了這篇文章,我才知道女兒國、摩梭人、走婚、阿廈這些詞的真正含義。
“風光旖旎的高原湖泊,神奇的摩梭人,古老的母系氏族,月光下走婚的情侶,暮色中祭山的喇嘛,原始婚俗的遠古風情……那是一片沒有污染、圣潔而又神奇的世外桃源。”
真是這樣的么?那里的山是綠的么?那里的水是清的么?那里的女人們真的是最為尊貴的么?阿廈們的走婚真是沒有一點世俗色彩、充滿濃濃地原始愛意么?如果真是這樣,那不正是我夢寐以求之地么?
看了這篇文章,我真想生出雙翅,馬上飛往瀘沽湖,在那兒落地生根,享受著那兒的純凈,體驗著那兒的秀美,品味著那兒的古風,咀嚼那兒的遺韻。
瀘沽湖,我神往的地方!在我們周圍哪還有這樣干凈的地方啊?周圍的環境一直都在遭到人為的破壞,空氣污染,一切都變了味!星星不是那個星星,月亮不是那個月亮,山已不是那座山,梁亦不是那道梁!自然環境被人為的“美化”,四周不時散發出齷齪的味道,人的體味也都有種酸腐氣。大氣,環境,樹,樓,人,影子,一切一切都帶著人工雕琢的痕跡,各種“空氣清新劑”都是化學合成的,越噴空氣越混濁,讓人一聞便頭暈目眩,不能做自己。
我想做自己!想做一粒蒲公英的種一子,隨著北來的風,把我帶到讓我神往的摩梭人的故鄉!
哦,就在這座被稱作“女神山”的格姆山落下來,落下來,沒有富麗,沒有堂皇,有的是沒有被污染的風,沒有灰塵的雨,沒有黑點的太陽,沒有陰影的云。用那沒有開墾的地當床,沒有染色的天當房,淡淡的云作衣被,自然地生長,生長!
哦,就在這被稱為“母親湖”的瀘沽湖畔停下來,停下來,沒有喧囂,沒有狂躁,有的是沒有私欲雜念的阿柱,沒有“化學合成”阿廈,沒有銅臭的體味,沒有世俗的羈絆,有一間原始的草屋,有一張寬大的書桌,每日讀書、寫作、整理資料后,在幽幽浮動的墨香里,盼望著美麗的暮色,等待著寂靜的夜晚,自然而然地宣泄著積蓄的愛,然后踏著晨露,與心中的阿柱撐著豬槽船,蕩漾在清澈如美人眼淚的瀘沽湖上。
……
沒有污染的瀘沽湖,我神往的地方!沒有沙塵的格姆山,我心中的山!
【關于瀘沽湖的文章】相關文章:
1.瀘沽湖的作文
2.寫瀘沽湖的作文
3.瀘沽湖精選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