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期望只因求學高投入求職文章
近日,記者參加了一次某高校舉行的一場大型人才招聘會,雖然招聘現場人頭攢動,招聘的單位多,應聘的大學生也多,但一打聽,真正能達成就業意向的并不多。不少大學生對招聘單位開出的000多元的月收入搖頭嘆息:“太少了,連每月的開銷都不夠,更別提讓辛苦支持自己上大學的父母享清福了!
是大學生對薪酬的期望過高嗎?記者隨機采訪了來自上海師范大學中文系的.小劉。
小劉大三就開始實習,在一家小有名氣的廣告公司做文案。他打聽到,如進這家公司,見習期間每月800元,一年轉正后每月500元。小劉說,這樣的工資水平實在太低,雖然老板有意留他,他還是準備另謀高就。當問及理想的薪資價位時,他不假思索地說:在上海要維持基本生活,支付不菲的房租,000元是最起碼的。而在招聘現場,記者看到,有許多企業開出的文秘等職位,工資水平都在000元左右,令應聘的學生望而止步。
那么,大學畢業生能不能先降低一下自己的期望標準,先工作一段時間后再進行調整?幾位大學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大學4年,每年學費5000元、雜費440元、住宿費00元、書費600元,再加上每月至少600元的生活費和各種培訓費、考證費,4年支出近7萬元。如果從小學算起,大概要0萬到5萬元。這還是“平價”的投入,如果加上擇校費、贊助費等,花費遠遠不止這個數字。有些家庭還是舉債供養孩子上大學的。如此巨大的投入,得不到相應的回報怎么行?如果月收入500元,即使一分不花,要想掙回學費至少也得5年。一位來自農村的學生說:“全家都等著我大學畢業后掙大錢盡快還債呢!
說及前一陣子鬧得沸沸揚揚的“零工資就業”,同學們的回答都一樣:那無非是為了混個工作經歷,以便找到報酬高一些的職位。
相關鏈接>>>德國的大學一律免費,法國只收少量注冊費。印度著名的尼赫魯大學,學生每學期只需交08盧比(約合0元人民幣)學費和60盧比(約合50元人民幣)住宿費。人均年收入是.萬美元的日本,是學費開支最昂貴的國家,一名大學生一年學費及生活費約需萬人民幣。
【高期望只因求學高投入求職文章】相關文章:
1.關于高鐵的文章
4.高厚的高經典散文
6.女人的期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