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類文章的閱讀練習題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在所有關于世博會的消息中,也許最令人震驚的是2000年漢諾威博覽會主辦者給上海的建議:“不要過高估計觀眾的熱情!边@至少應該算是一個忠言,因為來源于漢諾威自己的慘痛經歷是:預測參觀人數從4000萬直落到2500萬,而最后的實際人數則只有1800萬。事實上,發達國家舉辦的世博會人數在1970年大阪的6420萬人的頂點之后確實在逐年下降。甚至那些舉辦過世博會的城市也在哀悼它的衰落,《西雅圖郵報》的專欄作家比爾"維真(BillVirgin)認為:“現代意義上的世界博覽會,一部分是游樂園,一部分是旅游吸引點,一部分是形象改造和公關,一部分是工業成果展示,還有一部分是社會事件。可如今,它在所有這些方面都不能有效地完成任務。”因為所有這些功能都已經有了更專門更好的東西:比如主題公園和大型游樂場,互聯網和電視,廣告和直銷。
維真的解釋有點簡單。因為世博會的真正基礎一直建立在“時代的希望與欲望”之上,它的基本主題也一直落在通過技術進步展望人類未來上。對于一個時代的觀眾來說,新技術所代表的首先不是一個國家的工業能力,而是“人類”的新鮮未來。也許正是這一點,上海為國際展覽局帶來了新的希望;另一方面,上海在現時正在越來越構成一個全世界市場的中心,身在這個市場中的中國觀眾至少仍然保持著巨大的熱情,這種巨大的消費熱情放大著關于市場的意義。上海也不是沒有自己的問題。盡管經過“權威”部門的測算,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人數將達到創紀錄的7000萬,直接收入將超過90億人民幣。但還有預測高達250億人民幣的直接投入。如果簡單將90億和250億這兩個數字類比,意味著上海世博會的虧損將超過2000年漢諾威世博會的整個投資(18億美元),接近1998年里斯本世博會虧損數(5.5億美元)的4倍。按這種算法:上海能從世博會上直接收回的錢將不會達到它所花去的4成,如果再把政府慷慨拿出的l億旨在贊助貧困國家參展的美元基金考慮在內,顯然申辦者對2010年世博會經濟收益的重視遠遜于它可能的社會效益。
不過,經濟賬還有另一種算法。按照中國貿易促進委員會展覽部副部長孫鋼在接受《經濟半小時》采訪時的說法,如果考慮會展業對相關產業高達1:6的拉動效應,上海從世博會獲得的收入將超過1000億人民幣。另外,250億元的直接投資還會帶動5至10倍的擴大投資。同時為上海增加無數的工作崗位。再加上整個活動引發的城市宣傳效應對未來投資的影響,世博會對上海應該說是一個重要的機會。
1、為什么說漢諾威博覽會主辦者給上海的建議“算是一個忠言”,以下對其原因的解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漢諾威世博會的預測參觀人數與實際人數相距懸殊,經歷慘痛。
B、舉辦過世博會的發達國家自日本大阪以后,其參觀人數呈逐年下降趨勢,更遑論經濟薄弱的中國上海。
C、一些舉辦過世博會的城市在哀悼它的衰落,已說明不是個別現象。
D、世博會的功能都已經有了更專門、更好的“東西”取代,優勢已不夠明顯。
2、對第二段相關信息的表述或解說,與原文不一致的'一項是()
A、世博會的真正基礎與基本主題在“對人類的展望”這一點上具有一致性。
B、能夠代表“人類”新鮮未來、其重要的地位及民眾的熱情,是上海將來能夠成功舉辦世博會的三大要素。
C、上海也有自己的問題,據“權威”部門測算,上海世博會虧損額將超過19億美元。
D、上海申博,看重的是社會效益,輕視了經濟收益。
3、以下對本文寫作的真實意圖的表述,最準確的一項是()
A、意在強調世博會的衰落。
B、意在強調舉辦世博會的失與得。
C、意在表明世博會將帶給上海嚴峻的挑戰。
D、意在表明世博會將帶給上海誘人的機會。
4、根據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斷錯誤的一項是()
A、當代社會,幾乎世博會的所有功能都已經有了更專門更好的東西來替代,所以單純地求取它所帶給人們的經濟效益,已不再是明智之舉。
B、從中國“慷慨拿出1億旨在贊助貧困國家參展的美元基金”可以大膽預見:2010年上海世博會將會有更多的國家參展,真正體現世博會的精神。
C、用社會效益來計算,上海從世博會獲得的收入將遠遠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所以我們可以預先回敬漢諾威博覽會主辦者:“不要過低估計中國的熱情!
D、如果上海想借世博會達到預定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必然要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運作,從而達到資源的高效使用以及可持續發展,真正把握好這次機會。
【高考語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類文章的閱讀練習題】相關文章:
6.寫景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