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文章淡雅人生散文
對于那些道德高尚文采斐然的前輩,我們在仰慕中總會感覺到世界的溫暖和心靈的安靜。了解他們的經歷,閱讀他們的作品,會讓我們因為無知而羞愧,會讓我們因為怯懦而臉紅;另一方面,又能從他們身上汲取生的智慧和力量。因為有他們,我們在成長中變得樂觀,在前進中愈加堅韌,在經歷風雨后心靈學會了微笑。黃裳就是這樣一位讓我感動而又懷念的前輩。
第一次知道黃裳,是從老先生的一篇回憶性的文章里,他談起解放前四十年代在上海和當時尚不是很出名的畫家黃永玉的趣事。兩個人連肚子都無法填飽,不知從那弄了幾塊錢,不是去吃面,而是買了一瓶酒,坐在路邊喝起來。喝完酒后,也忘了自己在那兒住,兩個人又恣意歡暢的行走在黃浦江畔迷離的夜色中,唱著憂傷的歌子,一直往前走。后來讀黃永玉的文字,他也提到了這段經歷,深情回憶中,把那段革命年代的書生情誼無限的放大又無限的縮小,安放在各自經歷磨難又坦然舒展的心底。
這激起了我對黃裳老先生的興趣,開始閱讀他的文字。黃裳是個大家,出的書有幾十本,要一本一本的來讀,需要很長的時間,于是我想從他的選本入手。在眾多的選本里,我看中了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的一套“百花散文書系”之“當代散文叢書”里的《黃裳散文選》。雖然選本里只有黃老先生的四十篇作品,是他所有作品的冰山一角,但從這四十篇作品里,足可以看到他道德的高尚,學問的高深,思想的深邃,視野的開闊,文體的瀟灑,行文的流暢,意境的悠遠,都有我們可鑒學習的地方。讀完本書,有如站在高山之巔,四面和風吹來,你放眼看人間大地百味,無論是酸甜還是苦辣,都流成一條暖暖的愛河,讓你感念一個人活著,并為著或大或小的理想去努力,是多么美好的事啊。
《黃裳散文選》的前面有學者陳慧芬寫的一篇序言,全方位的介紹了黃老先生的創作歷程,并對其創作風格進行了不厭其煩的分析,讀來淺顯易懂,但我并不滿足,仿佛只是聞到酒香,一定要嘗到美酒才算盡興。那么,就捧起一壇老酒,醉在黃老先生的優美文字中吧。
《黃裳散文選》的體例很簡單,分為游記、懷人、讀書札記三輯。先來說游記,他寫的游記,和別人寫的游記絕然不同。他游記的景,都是動態的,是經歷了兩個時代相隔了幾十年的景。這景里面,同時伸展著作者的年華,游走著時代的變遷,有一種歷史的滄桑感,有一種劫后余生的人生閱歷,但卻不是憂傷,不是嘆息。蘇州的勝地,富春江的艷美,秦淮的舊夢,雞鳴寺的游蹤,黃鶴樓的.詩句,李白的歸處,浣花草堂的寂寞,前門箭樓的燕子,漢中的書簡,長安的瓦礫,都是歷史,又都是現實。風煙過處,你還能看到人世間那一抹微笑,是讓后來者記住歷史,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黃裳的俠肝義膽被文壇傳為佳話,無論是他懷念友人,還是友人懷念他,都是情意至上。有一樁公案就是黃裳老先生早年發現學者鄭振鐸窮困而無奈賣書,心中難過,遂四處籌借書款,想方設法為其保存下藏書,這筆書債直到10年后自己才還清。在他的懷人文字里,既有未曾見過面的古人,也有共患過難的今人。無論是古人,還是今人,都是以節氣以友愛為重,把民族的大義和朋友的情誼,用詩化的文字傳遞,小中見大,淺中見深。在懷念文壇前輩時,總是以虔誠敬仰的心表達愛意。在懷念朋輩友人時,則又是一副輕松隨意的摸樣。他在好幾篇文章中都提到黃永玉,在那些風雨飄搖的年代,人們在物質貧乏不可飽腹的惡劣環境里,精神卻能在高潔中相互欣賞,相互包容。這是一種奇怪的現象,值得我們現代人深思。
第三輯是讀書札記。或記一個主題,或寫一段軼事,或說一個掌故,或以某一歷史人物為中心,說書評史,都寫得酣暢淋漓,舒卷自如,顯示出黃老先生豐富的知識和學養。他的筆在古今中外的歷史中自由的穿越,觸類旁通,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歷史材料和文人知識任憑他自由的揮灑抒發。比如他的品茶的文字,能游走于歷史上的各種典籍中,是品茶,亦是品文化。黃老先生還是一個收藏家,他收藏有許多明清版本的古籍善本,現代名人的手跡。這些收藏,不但有學術意義上的價值,更有文物意義上的價值,是無價之寶。
一個雅興風流的人,文字也是素淡飄逸,但在這素淡飄逸中,卻深藏著智慧,品之不盡。可惜黃老先生最近仙逝了,我們只有從他留下的精神財富里,品讀生命,品讀至愛,以他至善至美的心靈微笑映照我們前行道路上明月星光,詩化我們永遠追趕的夢!
【錦繡文章淡雅人生散文】相關文章:
1.錦繡無限經典散文
6.人生感悟文章
7.職場人生文章
8.人生勵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