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實四篇文章打造就業創業熱土
隆昌市就業局圍繞就業中心工作,扶貧攻堅和返鄉創業兩大任務,奮力推進就業創業民生工程。堅持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入手,做實“四篇文章”,讓群眾得到更多看得見、摸的著的實惠。
一、做好“筑巢引鳳”的文章,力求歸雁經濟活力再激發
隆昌市以返鄉創業“回家工程”為載體,大力發展歸雁經濟,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2017年全年新增返鄉創業主體19戶、返鄉創業人員231人,帶動就業1210人。
(一)織密扎牢就業網。在市、鎮(街道)、村(社區)三級就業創業服務平臺,配備兼職就業保障工作員覆蓋359個行政村和54個社區,為返鄉創業者提供便捷高效的“硬件”保障。
(二)健全標準強體系。按照“一孵、二助、三放”三個步驟,持續提供創業服務,支持企業做大做強。逐步形成了企業創業全流程無縫鏈接的服務體系,為返鄉創業者保駕護航搭建了專業系統的“軟件”平臺。
二、做好“扶志強筋”的.文章,圍繞扶貧工作再發力
圍繞就業扶貧中心點,抓落實。
(一)搭臺子,集中推薦“一批”。依托現有服務平臺,組織精干力量,下鄉送崗位、辦招聘、進行職業介紹,動員企業提供就業崗位,吸納建卡人員就業。全年,市、鎮、村三級公共服務機構已召開91場次扶貧專場招聘會,其中扶貧專場招聘會21場,成功幫助21名貧困建卡人員就業,送崗信息下鄉入村活動召開35場,提供崗位總數6911個。
(二)辦培訓,精準幫扶“一批”。開設適合貧困建卡人員就業的家政(月嫂)、縫紉、廚師、種養殖、毛衣編織等專業,供貧困建卡人員自主自愿選擇參訓。
(三)送崗位,靈活安置“一批”。針對建卡貧困勞動力中年齡偏大難以實現轉移就業人員,隆昌市重點開發了社會治安協管、鄉村道路維護、勞動保障協理員等非全日制公益性崗位。各鎮(街道)開發19個扶貧協管員,開發扶貧村非全日制公益性崗位190個,開發79個農村零轉移就業全日制公益性崗位。
(四)動員企業,重點吸納“一批”。通過政策宣傳,動員金方格、長安化纖等企業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勞動者就業人員,實現貧困家庭增加收入,吸納44名建卡勞動者。
三、做好“授技解惑”的文章,注重培訓模式再創新
(一)堅持隨到隨學與定期開班相結合,靈活辦學方式。隆昌市就業訓練中心、藍盾技術學校等定點培訓機構常年設班,開展計算機操作、種養殖、電動縫紉、電工、焊工、廚師、美容美發等實用技能培訓,積極引導勞動者通過技能實現就業。全年職業技能培訓111期培訓3101人。
(二)緊貼市場需求,強化技能培訓。采用“學校+企業+市場”培訓模式,提供技能培訓、職業介紹一條龍服務。通過與夏布化纖市場、隆昌甜妹子家政等企業合作,聯合開展家政(月嫂)、縫紉專業培訓,“訂單式”培養滿足其企業用工需求,提高培訓就業率。
(三)進村入戶靶向施策,拓寬培訓渠道。圍繞適合農村勞動者參訓需求,開展“農村家庭能人培養計劃”種養殖專業技能培訓,幫助參訓學員成為懂技術、能管理、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引導其通過就業創業實現增收。農村家庭能人培養計劃培訓563人。
四、做好“牽線搭橋”的文章,助力就業公共服務水平再提升
全年該市人力資源市場共舉辦現場招聘會164場,(其中專場招聘會77場),入場企業608戶,累計采集崗位數10758個。入場求職人員總數28835人次,達成就業意向11356人次,求職成功人數5413人。就業110接件1526件,完結1526件。在內江公共招聘網、內江就業網、隆昌等網絡平臺錄入招聘求職信息3429條,發布簡訊、工作動態、業務經辦信息等317條。利用職業素質測評系統(CETIC)開展職業素質測評,為86名求職人員開展職業指導,讓求職者能正確認識自己的職業興趣,以便更好擇業。
【做實四篇文章打造就業創業熱土】相關文章:
2.創業實訓心得
3.創業實訓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