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改制十周年感懷隨筆
翻開抽屜里一本陳舊而又破損,略帶有彩畫封面上沾滿了灰塵的日歷書,在我的腦海里勾憶起我一生之中一段最難忘的歲月,那是1999年8月,原鎮農電站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由縣公司派駐的供電所替代了原鎮農電站,結束了農電管理的一段驛站。
就在這個階段,我從一個退伍兵兼職的村電工被破格轉為供電所的一名臨時工。記得第一天上班的我,天剛蒙蒙亮,一抹臉便騎上一輛破舊的永久牌自行車,我身上沒有電工包,也沒有配制手機便于聯系,腳上穿著一雙退了色的軍隊解放鞋,趕到距離家中5公里外的供電所。見到了所長難免有些尷尬。所長對我進行了一番簡單的交代,就安排我同一些老職工輪流值班。這時,我抬頭觀望了一下四周的環境。供電所剛成立之初,就像一個新建立的家庭。值班室與辦公室地點是向當地居民租來的。這棟房子三層高度,辦公地點在二樓,一樓是戶主的店面,三樓是戶主的房間以及租房的外鄉人。房屋的位置是坐東向西。屋內長度不足8米,室內又不寬敞。值班室里橫排著幾條長方形的破舊桌子,但桌面脫落已久的紅色油漆殘留了幾處依然顯眼。窗戶下又橫排著放著兩條單形的木制床。桌面上放置了一臺臺式的電風扇。旁邊的通道有幾條塑料編織而成的座椅。門角邊丟棄在地面的一些沾滿呈黃色泥灰的登高板、安全帶類的工具以及一些電線材料散落滿地。除此之外也就所剩無幾了。所長的辦公室也是差不多的簡單擺設,只多了兩條木制的舊式公文廚。這就是供電所的辦公地點,與在外民工歇息地不無區別吧。
時至夏天的末端,但天氣仍然炎熱,上午火辣辣的太陽光線,從屋后的東邊陽臺直接射入房屋內,下午西邊熾熱的'太陽光線又從窗戶直射室內。一天之中那發了威的太陽光線包圍了整棟大樓。房屋四周沒有樹木的遮掩地。室內的氣溫晝夜保持在32—39度。熱燙燙的夜晚,四周街面上行人的腳步聲,談話聲,車輛聲音交替不斷。值班室猶如蒸籠般的悶熱,滿身的大汗直流,無奈只有用臉盤到水龍頭端點水灑灑地面以達到冷卻降溫的目的,雖然有點涼快,但仍未能入睡。一臺電風扇不停地吐出一些略帶熱溫的風已不起絲毫的作用。由于持續高溫的原因,我的胃部悶得直想嘔吐惡心。有時我真的忍受不住想擅離崗位回家,但“責、職”兩個字又使我選擇了堅守崗位。口渴了,沒有開水,有些員工自費到商店購買2元一瓶的礦泉水解渴。但由于每月只有300多元工資又一貫勤儉節約的我那里舍得買2元一瓶的礦泉水。口渴了,實在堅持不住,只有將口伸向了自來水龍頭,但一連幾次服用自來水就直鬧肚子疼痛。醫治花了不少錢。以后輪到值班,我妻子只有將早已準備好的冷開水從家中帶到了供電所。有時候,我妻子站在門口告別時,一再囑咐:“你不要再喝自來水了,吃了生病沒有錢醫。”說著,硬咽了幾下,一雙憂傷的眼睛流著晶瑩般的淚珠,我自己一轉身也眼淚不停的滴落……。。
除了值班就是配合做好各臺區的農網改造,這項工作是相當艱苦的。有時所長派我到公司倉庫搬運材料,回家又要應付這里缺電線材料,那里又缺幾只“丁”字型墻頭鐵,此處的用戶以自家私有房屋為由拒絕安裝墻頭鐵或布線路引起糾紛,那里又有用戶不同意在自家承包的責任田里安插電桿,我只有東蹦西跳匆匆忙忙地應付。每天披星戴月,撈著一身臭汗回家還疲倦不堪。在處理一些事務難免依靠親戚朋友關系協調,重要的事務再請示所長處理。但最難的一項工作是更換一些80年代初上市的dd28型機械表,明知道自家的電表已壞或偏慢,但愛利益的驅動而以種種理由成群結隊對我們農電工發威,此時,我只有耐心地回答用戶的提問,巧妙地處理問題,做到好漢不吃眼前虧。
說實在的,我當時能到供電所工作算是榮幸的,但面對農村一些野蠻的漢子發出的一些不文明的行為,有些望而去。此時,我產生了對農電工職業的懼怕感,多次產生了想放棄干農電工的念頭。
但有一件事卻又改變了我的思想看法,記得那是同年的12月,有一天上午,我搭所長的摩托車到公司辦事。走進了縣城鬧市區街面上的一棟5層樓房,普通的房子,普通的辦公室設施,所長見了人就滿臉笑容招呼上上下下的人,也許是公司的領導吧。我站在旁邊一聲不吭,只見陌生的房子里一些陌生的人車水馬龍的在我眼前一晃而過。此時,我見到了大門口右邊的墻上寫了幾個大字“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格言。就是我這14個大字給了我無窮無盡的力量。我以后一直以它為工作的座右銘,是它激勵著我去愛崗敬業,努力拼命地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從此以后,我不再感到對工作產生畏懼,一切事物都感到新鮮有趣的,工作中遇到困難與挫折就自然地想到了它。
我這個人的性格直爽,不轉彎,不善于人與人之間的交際。但有一種敢于吃苦耐勞的精神,這就是 我的優點。在供電所已工作10年了。我悲觀失望過,但我有一種無形的精神為支持著我,這就是一種執著與信念。
10多年來,供電公司也從娃娃學走路起逐漸地成長了起來。在這短暫而又漫長的10年中,電力企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就從供電所說起吧,現在已有一流而又漂亮的樓房,值班室,營業大廳里安裝了空調。電腦軟件替代了手工書寫的歷史,臺區用的電表與卡薄,電腦數據一致。職工食堂整潔而又整齊。全體員工定期接受安全技術培訓,按時參加各種政治思想的學習與培訓,提高了員工的綜合素質。供電所配制了小型汽車,用于應急搶修,能及時方便地做到了電網安全穩定地運行。
看到公司現代辦公大樓更是氣勢宏偉。幾年來,公司已步入了全國一流縣級供電企業的行列。各種設施超前發展。在高速發展的前提下,重視農電隊伍的建設與發展,現在將農電工聘為合同制并列入養老保險,人身意外傷害保險,醫療保險,解決了農電工的后顧之憂。20__年9月,縣公司耗資20多萬元分三批安排農電工到江蘇,浙江,上海三省經濟發達地區進行實地考察。既豐富了農電工的精神生活又領略了時代快速發展的風范。
是啊!彈指一揮間,10年過去了,歲月的飄逝,沖刷了過去的痕跡,忘卻了久違的往事,讓我們融進了那改革與發展的浪潮中角逐與拼搏吧。
【電力改制十周年感懷隨筆】相關文章:
1.歲月感懷隨筆
2.烏鎮感懷散文隨筆
3.春雪感懷散文隨筆
5.靈水感懷散文隨筆
6.圣誕節感懷的隨筆
8.感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