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忘卻隨筆
為了忘卻隨筆1
很多人和事,總以為牢牢銘刻著。等到翻閱時卻越漸模糊,辨不清輪廓!
許多哀與樂,曾以為煙消云散,卻在常常在閑暇時從未知的角落逃出,殘忍的挑逗每一根脆弱的神經。
人,總該這樣,反復無常,琢磨不透。
或許這才叫個人!
一樣的面容,一樣微笑時嘴角淺淺的褶皺。十載的光陰,沒能將她改變得徹頭徹尾。。越過青春的張狂與躁動,以平淡的心境細細聆聽別后的點點滴滴,唯能抱以淺淺的苦笑。
她說,我們之間從來不粘膩,卻也不曾在彼此的視野中銷聲匿跡。而這正是我倆所主張的清茶之交。
你總有太多的苦悶與彷徨,對如今,對未來。然,并不輕易表露在人前。只有在萬悲之下才在我的后背輕輕地低泣。
現在,你成了別人眼中的天使,純真而唯一。有了頭上閃耀的光環,你不再孤單,不再不安。
而我,也要學會放下緊緊抓牢的救生圈,獨自在沒你的海里游蕩。
為了忘卻隨筆2
為佳人而別了鵝城,夢歸江南。斷了柔腸。我離佳人遠了,漸漸地遠了。
那是一個櫻花粉煙壓枝低,花色盡染幾欲迷的時節。在我的相冊里有一張照;,一個暖暖的春日,田園風光,佳人從背后相擁。那種相擁一時溫暖了半個世紀的溫馨;ㄗ燥h零水自流,難以碰觸的以住。櫻花殤卻應了我的傷。傷著自己的傷,痛著自己的痛,酸楚著自己的酸楚。借問哀愁如雨下,何處是夢的家?我的出現在一個美麗的錯誤如同你,也是一個美麗的錯誤,你說你的心已屬他多年你。既然說我們只能是知已別無它想,我也別無選擇。
你卻將生命之舟擱淺在情感的世界里,找不到可以停泊的港灣。敢問你為誰堅守著那份凈土?怒放的心靈之花又為誰開?我知道有一份徒勞的等待是你抱有最后的希翼.如果前世有一千次的回眸才修得此生相首,那么來生我在那個地方等你,不會放手。如果念你是一個錯誤那么我情愿一錯再錯。如果放手也是對你的愛那么我會輕輕地離開。有一種情感是相忘于江湖卻懷念到哭泣。我在江南眺望。
愛恨難,淚沾濕了衣裳?嗉虐,酒寸斷了柔腸。滿箋抒哀愁,想思成災。你問我為何握不住風箏的手.情感的尺寸難以量體裁衣。不是不去,不是不愛,愛就怕是傷害。那首《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風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誰能重復昨天的故事?憑借那張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聆聽寒山寺的千年鐘聲,卻到不了我的客船。小橋流水水自流,人約黃花瘦,斷了愁腸,斷了思想。倚窗聽江南雨。寄情相思淚。江南小雨自多情,多情的讓你油然而生一種對情感的回憶和回首的記憶,思念總在月上西樓時悄然生起。情溢湖水天。
為了忘卻隨筆3
時間,是一位神奇的魔術師,它以無形的巨手,不斷地改變著世界上的一切。
一棵樹,年代越久,年輪就越多,就越趨于成熟、博大;一個人,年齡越大,閱歷就越廣,感情就越加深沉;一段生活,歲月越久遠,積淀的營養就越豐富,也就越能滋養人的心靈。
1976年7月28日那場大地震,40年后已不再是恐懼與悲傷,也不再是艱辛與苦難——唐山人在心理上已經撫平深度的創傷,積極適應生存環境和社會關系的巨變而獲得了再造和新生。
那是怎樣悲壯的一幕!
百年工業重鎮,幾十萬活生生的生命,整日的忙碌與喧鬧,徹夜的恬息和清幽……瞬間,化為烏有!每憶起,應是多少不盡的長號與無聲的飲泣!然而,中央和各級領導,搶險救災的解放軍指戰員,來自全國各地的慰問、醫療和生活保障隊伍潮涌云集,支撐著不屈的唐山人民挺起腰桿,同厄運抗爭——唐山人知道敵人的強大,但也相信自己的力量!那公而忘私、患難與共、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曠古今、驚天地、泣鬼神!人們的精神世界從此升華,變得更凝重、更豁達、更豪邁。
10年,20年,30年,40年,漫長的歲月,煉就了唐山人的毅力與韌性。腳踏實地、激越慷慨的現實生活的洗煉,使人們越來越清楚地發現,自己并沒有記下當時的全部。被遺忘的,漸漸遠去;被銘記的,不僅這一代人刻骨銘心,還一代一代流世傳家。唐山人,心靈上無一例外地經歷著饑苦勞頓、動心忍性、拂亂所為,增益能智的幾度撞擊、融合、裂變和衍生,集成為一種繼承傳統、涵納時代、映襯背景又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抗震精神,在震蕩、變革與進步中釋放著無盡的潛能。
那是怎樣強大的意志!
數年前,一位中央廣播電臺的記者朋友曾問我:是什么激勵唐山人民做出百折不撓、英勇不屈的壯舉?是什么鑄就唐山人民團結互助、剛健自強的身軀?我跟記者朋友說:“所謂多難興邦,人們在克服苦難中激發出的主觀意志力量,為唐山人文精神的形成與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進作用。”遠古時候,人類的祖先就是頑強適應像“造山運動”那樣特大地震災害造成生活條件巨變,憑著最初成型的意志走出動物群的。恩格斯指出,“人離開動物越遠,它們對自然界的作用就越帶有經過思考的、有計劃的,向著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標前進的特征!边@個特征,主要指的是人們的意志行動。在人與自然災害的矛盾沖突中,人是矛盾的主導方面;而人的意志力量與人體生理機能相比較,意志又是起決定作用的。在大災面前,唐山人民充分顯示了千萬年以來艱苦磨礪、揮汗浴血中鑄就的優秀品格。幾十萬人從廢墟中爬出來,忘掉家破人亡的悲痛,忘掉幸存的自我,與那些相識的和素昧平生的,同命運的和不同命運者相濡以沫,共克時艱,共辟生路。40年來,唐山帶著震災的傷痛奮起直追,披著時代的風塵發力騰躍,攜著藍色的夢想加速前進,插上騰飛的翅膀翱翔九天,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基本達成了走在全省最前列的奮斗目標,成為省域中心城市。
堅定的意志既生發于豐富的社會實踐,也生發于激情燃燒歲月里鍛造的堅定信仰,這同樣是一種穩固的意志傾向。在頓失一切時,唐山人沒有呼天搶地,他們相信,過去救民于水火的中國共產黨,今天也一定能引導他們渡過難關。所以,報務員冒死搶修通訊設施呼叫上級,司機抓到汽車飛馳北京,村民爬出殘垣匆匆去扒村支部書記,市民涌向市中心破車廂里剛剛誕生的抗震救災指揮部……那時的人民,為了心中的信仰,對黨的信賴,對社會主義事業和共產主義理想的不懈追求,是能夠赴湯蹈火、萬死不辭的。
那是怎樣積極的情感!
我還記得幼時的歌謠:登上鳳凰山,遍覽我唐山。排排簡易房,磚頭壓油氈。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下,在心靈創傷遠未愈合的當時,以通常思維,人們應該是心灰意冷、萬念俱焚或痛不欲生的。但是,唐山人卻是迥然相異的精神面貌。他們揩干凈身上的血跡,掩埋好親人的尸體,把沉重的心理負荷變成創造新生活的能動力量,奮發投入恢復生產、重建家園的火熱斗爭。震后10天,煤炭、鐵路、發電、煉鋼、通訊等開始恢復生產,一批“抗震”產品相繼出廠,商店開始營業,孩子陸續上學。這種積極的情感不斷煥發出生命的旺盛活力。
飽經憂患、艱苦再造堅強意志的唐山人同時也豐富了積極健康的情感,有效調節和改善了自我,精神世界得以升華。在變動了的社會條件下,新的家庭、夫妻和子女關系形成了。在震災造成萬余家庭殘缺、萬余老人失其所養、10萬余人傷殘、4000余名孤兒這種特殊背景之上,上萬個重新組合的家庭誕生。它們突破了正常家庭的血緣結構,憑著患難與共的積極情感,幾代幾姓,歡聚一堂。家庭主婦侍奉著原是別人的公婆,男主人孝敬著不曾生身的父母,節衣縮食為他家大男大女操辦婚事,為非己所生的孩子的優異成績潸然淚下……誠然,改造頭腦中已經形成的長期穩定的反應系統及所達到的鞏固的情感,過程是痛苦的。這是在自然災害造成直接精神摧殘之后附加一重的痛苦。但這是必經的過程,“人恒過,然后能改”,依靠良好的精神生活環境,唐山人的情感世界,積淀得猶如陳年佳釀,其味越來越醇正、綿長……
那是為了忘卻的紀念!
心靈的傷口,早已愈合,卻留下一痕永遠抹不去的傷疤。它不再疼痛,給人的,是一段閃光的回憶,一個日漸遙遠而非淡忘的故事。興奮和抑制、保存和遺忘,是相輔相成而又和諧統一的。生活中,人事糾葛、利害得失、恩恩怨怨等諸般煩惱,像地震災害等強刺激造成的多重痛苦,完整保存下來,時時折磨自己,顯然不是唐山人的選擇。唐山人不相信眼淚,他們更相信:醫治創傷、重建家園、生活得更美好,乃逝者所愿并引以為寬慰的。所以,這40年來,世人眼中看到的,是唐山這座城市追趕時代的身影、超越自我的軌跡和摘取夢想的雄姿!昂鰣笕碎g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反映的,正是這種情懷吧!
地震時剛有記憶力的一個女孩,聽信她的“真媽”出遠門,天天盼娘歸。她把對母親的深情珍藏心底,不肯認重組家庭的媽媽。然而,她面對的卻是新媽媽與日俱增的憐愛。彼此一樣跋涉煎熬,開辟著新的體驗之路。女孩漸漸長大,終于一頭扎在養母的懷里。動情地喊了一聲“媽——”。母女倆緊緊摟在一起。這般艱難偉大的改造,煉就如此圣潔的情感,乃是人間最可寶貴的。
這個女孩,是我一個表舅的女兒。
同遺忘相依共生的是記憶和保存。生活中需要保存的不勝枚舉。一段美好的往事,一汪脈脈的深情,波瀾壯闊的場景,一往無前的精神,是永存的。唐山人,每年都有一次“7.28”的追憶,每十年都舉行一次大型紀念活動,今年,又要到了這一時間節點。
忘卻的是苦難,牢記的.是精神。我告訴自己的女兒,今年“7.28”,我要帶她到抗震紀念墻,是為了忘卻,也為了牢記。
希望女兒能懂她爸爸的意思。
為了忘卻隨筆4
無人光顧的冷清空間里,我在乎的不多,只是一個人而已!看著空間里的文字,我的心就很充實,它們記錄著我愛的里程,記錄著我愛的心事,記錄著所有關于這個男子的悲喜!至少它們證明我是真的愛過,真的愛過!
寂寞,總是不經意的侵襲!愛之初,我們只是簡單的過活,沒有奢望,平平淡淡便是家!柴米油鹽的生活里,我們有著相同卻又不同的守望,但是我知道,如果真有永世的幸福,我們都會垂涎!外面的陽光真好,心里的晦暗卻是揮之不去,總是這樣,悲喜參半,無法預知的生活未來,在迷惘中顯得如此卑微……
工作的時候,渴望休息,哪怕是付出生病的代價;休息的時候,卻發現生活了無生趣,還不如隨便覓個職業,哪怕是辛苦,人總是這樣的矛盾!
曾經渴望流浪的心情,到底真的是理想所在還是為了擺脫世事的繁雜?如果真的給我們一對流浪的翅膀,我們真的會拋開一切去飛翔嗎?現實中,我們都會因一次偶爾的出游而計劃許久,包括考慮其中的安全隱患,如果真的成為拾荒一族,我們真的可以義無反顧嗎?邂逅,在生命中那般美麗地呈現;傷害,卻緊隨其后!多少美麗可以不打折,多少心動可以不流淚,多少往事可以淡如水?畢竟走過,畢竟愛過……
魚的記憶,只有七秒,七秒之后,它眼前的一切對于它來說,又是新的!所以它的愛情也只有七秒,七秒的愛情,原來就可以是一生,而人類,卻要用差不多七十年的成長來成全愛情!不如做一條魚,愛不成,在下一個世界里繼續下去,就可以有永生的愛戀!
關于愛,關于生命,人們窮其一生,始終不能明白其中的玄機,好多人都只是在毫無預見和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接受生活,卻極少有人能真正把握自己的脈搏!還是那句,加油!我們最終就會看見希望!
凌亂的心緒,凌亂的文字,為了忘卻的紀念……
為了忘卻隨筆5
五年的時間,不長,也不短,卻足夠發生許多事,也足夠忘記許多事。我常常在想,如果人的腦海,存儲記憶的容量一定,那么后來發生的事,是不是可以將以前的記憶覆蓋。或者,再高級一點,是不是可以自由選擇將那些痛苦的、不愿想起的畫面“格式化”。
驀然回首,五年了,父親離開我已經五年了。我以前一直相信時間,相信時間這把利刃可以抹去一切的悲傷?上屡c愿違,不管白天在朋友們面前我笑得如何開心,夜深人靜的時候,對父親的思念似乎在更猛烈的抨擊著我的心臟,讓我窒息。
想起魯迅先生那篇《為了忘卻的紀念》,覺得我大概也可以通過紀念,慢慢的忘卻。
父親的一生,我是無法一一細數的,只是將我十幾年的人生中,尋出父親的一些影子,再次緬懷一番。
從我記事起,對父親最早的記憶便是唐詩!鞍兹找郎奖M,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是我所接觸的第一首唐詩,是父親教給我的。這也是我對于父親第一次比較深刻的記憶。
那時還沒開始上學,父親便著手教導我了。教導的東西如今也忘得差不多了,但這首詩,卻一直不曾忘記,還曾一度成為我剛上小學時炫耀的資本。
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對父親的印象反而淡了。只是隱隱約約的記得,父親喜歡出去跟朋友玩,常常是晚上很晚才回來。那是,母親偶爾會使性子不給父親開門,這時候開門的使命往往會落到我的肩上。現在想來,心底竟有些很溫馨的感覺。
再大些,對父親的印象愈加淡了。那時父親為了生計,買了一輛拖拉機,晚上回家也不像以前那么晚了,但是每天都會很忙。當時小,不懂事,倒也不覺得怎樣。但現在,卻不免感到有些遺憾了。
我上五年級的時候,大概是父親人生中一個重大的轉折吧。這一年,父親出了車禍。那時候我太小,而且一直到父親被送往醫院,我都沒在現場,具體情況并不清楚,聽人說很是嚴重的。不過不管怎樣,父親在鬼門關轉了一圈,終于還是轉回來了。
或許從此刻起,父親才真正進入了我的生活。
紀念到了這里,思緒竟有些卡住了。從我初一到高一的四年里,關于父親,要懷念的東西實在太多。
不管何時何地,父親總能就事論事的教育我。而且,只要我做的事不是壞事,父親一般不會干涉我,但卻會在我做完之后問我學到了什么。現在身邊的朋友或開玩笑或認真地說我聰明,我想,原因也在于此了。
父親對我的影響,遠遠不止于此,F在的我,不管是對小說有些偏執的熱愛,還是對于自己使用筷子的方式的自豪,只是對父親另一種方式的懷念罷了。只是父親去世后,我前行越來越偏離了原先的軌道。假如人死后是有魂靈的,我想,我是沒有臉面去見父親的了。
之所以為了忘卻而紀念,只是覺得紀念的多了,會讓我痛得不能承受而放手。就算這段記憶不能“格式化”,我想,我也可以將它的屬性變成“隱藏不可見”。
一次又一次絮絮叨叨地訴說,只是為了忘卻。還要多少次的幾年才能正正的忘卻,我不知道,也不曾想過,更不敢去想。為了忘卻而紀念,有些自私,有些傻,更帶著幾分天真,或許沒有人會真正懂得罷。
忘卻曾經那張滄桑的容顏;忘卻曾經諄諄善誘的教誨……躲進陰暗的世界里,湮沒掉混雜在我生活中的影子。一切,便都隨著這紀念,模糊了罷。
【為了忘卻隨筆】相關文章:
3.忘卻心情隨筆
7.為了愛情雜文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