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那時候的我隨筆
我小時候作文比賽的證書大概有一厘米那么厚,作為我們小學的保留選手,我在各種奇怪的命題作文比賽中總是能立于不敗之地——當然這是四年級之后了。
四年級之前呢?
四年級之前我所有的征文都是在我媽的監督下完成的。
我和我媽倆人后來在家中基本處于王不見王的狀態,她寫她的我寫我的。倒不是我多挑,主要是我媽有強迫癥,如果我寫東西被她發現了,并且邀請她修改,那最后肯定就連標點符號都不是我自己的了。
舉個例子。
大伙兒都知道,這個寫作文呢,是有一定套路的。小時候寫的作文大概也就這么幾類,寫人寫物寫事,再加上一些特殊的文體,比如詩歌或者導游詞一類。有一次我們老師領著全班去另一個學校講課,事后要求我們寫一篇作文。當然啦,現在看來老師的目的也很明確,讓我們好好夸一夸她,課講得好啊之類的。
我最開始也是沖著這個去的。
我幼年的想法是,我一定要超過我媽,成為這個家里最強的寫作者(后來漸漸發現我倆寫的不是一條路上的東西),所以每篇作文都要拿去跟我媽顯擺。
那次也是。
我媽:“不行,拿回去重寫。”
我:“……”
之后在我童年經常上演的`一幕就又出現了,我媽那邊擇著菜或者和著面,口述,我這邊飛速地寫,偶爾還要用拼音代……
當時我媽讓我加了一段進入那個學校之前的環境描寫和心理描寫,加完了之后她把我所有的句子都換了個更高級的方式說出來……果不其然,第二天我的作文成為了全班唯一一篇范文。因為“在總體水平很高的基礎上還加入了引人入勝的環境描寫和心理描寫”。
從那之后我對我媽就很服氣了。
大概三年級的時候——三年級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我覺得這個轉折點的意義不亞于2008年女乒決賽王楠和張怡寧的那場交接之戰,這是我家一代目和二代目的權力更迭之年。就在這一年,我媽為我完成了最后一篇有獎征文,而我,從這篇征文之后,也踏上了獨自寫作的漫長道路。
從那之后,直到今天,我再也沒有得過有獎征文比賽的獎品……
那篇作文名字叫《我愛媽媽》,是的,我媽親自操刀的《我愛媽媽》。大致劇情是處于叛逆期的我(年僅十歲)一直對媽媽的一些做法十分不滿,而媽媽還一心一意地愛著我。有一天手抄報比賽,我忘記了,一大早才跟媽媽說讓她去給我買紙,而我媽在回來的路上不慎跌倒。
感人至深吧。
后來我得到了大賽金獎,一個臺燈,這個臺燈到現在都快十年了,我還在用……中間換過好幾次燈管兒,但不得不說還是很好用。
那篇作文,如果放到現在讓我寫,我大概會寫一個這樣的劇情——我媽,一個天賦型的選手,非要拉著沒啥天賦的我也走進文學深淵。我很小的時候她就領著我在街上認牌匾上的字,一次一次,不厭其煩,這使我在很小的時候就能使用很高端的詞匯。她是我寫作方面的啟蒙老師,讓我體會到了寫作的美好。
而今天我終于可以脫離她給我的桎梏,寫出自己風格的文章。但不知怎么,我卻無比懷念那些臺燈下的夜晚,我媽一句一句地說,而我,一字一字地寫。我懷念那些結構嚴謹得像教科書一樣的青澀文章,我懷念那些把寫作文當作生命的日子,也懷念那時候的我。
最是繁絲搖落后,轉教人憶春山呀!
【懷念那時候的我隨筆】相關文章:
1.懷念隨筆
5.懷念心情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