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改就是與學生同行教育隨筆
以前有老師問我,孫文,你能不能把你的課改經驗給我們講一下。這是我總會語塞。突然發現不知從何談起,一種很奇怪的感覺。在過去的幾年里,我從學生時代的培訓機構里學會如何去教書,而且是以提高成績為目的的教書方式,后來在沁陽永威學校那里學會了“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洋思模式,在武陟縣張莊中學那里學會了自助互助的學案教學,這些都是曾經工作過的地方,雖然短暫,他們卻積淀成為我最寶貴的財富。后來知道了魏書生、李鎮西、孫維剛、王金戰等等名師,越來越覺得自己的渺小,閱讀開闊了眼界,讓我看到了教育這門藝術的神奇。
今天又是一學期的開學,我在想這次的課改從何改起呢?思路回到兩個月前:今年的教學結束了,送走了六年級這些孩子們,我的心中有一些失落。提起日記本寫著心里的感受,在情緒的宣泄中聊以平靜內心的思緒。當我在總結成績的一年成績變化時,我總結這一年的成敗得失,寫到:“年輕老師容易犯的急躁病在我精密的教學計劃下,仍舊出現了兩次,問題出現在哪里?兩次都是在學生成績有了明顯的提升后,我就制定了更為精密和高層次的教學計劃,以實現教學成績的新突破?墒沁m得其反,學生整體成績不僅沒有提升,而且個別學生的成績還出現了波動。我犯了急躁病。”這種主觀的想法是以學生的卷面成績作為基礎的,而不是一學生自身,脫離了學生的實際。課程改革是服務于這些活生生的生命個體,而不是那些最后的白紙黑字;課程改革的生命在班級內、蘊藏在每個學生的內心深處,所以我們的課程改革要始終和學生同行。
我很喜歡杜郎口的崔齊聲校長,這個人的課改開始的很淳樸。他認為教學一切要相信學生、發動學生、利用學生、發展學生。像毛主席當年一樣,開啟了學生的偉大能量,創造了中國教育的一個神話。崔校長實事求是,始終與學生同行,他的課改是充滿生命力的,是成功的。但是杜郎口的經驗不是萬靈丹,每個地方有自己的實際,不是拿來就可以用的。在過去兩年里,我接了一個六年級畢業班和初一三班。他們共的特點都是兩極分化極為嚴重,不同的是六年級這個畢業班好學生那一極太少,而后進生占全班的一半以上。數學平均分20.5分。更使我意料不到的是這些學生幾乎沒有好的學習習慣。我的神!我要做的'不僅是教學改革,還要進行班級管理。在一段時間里改革停止了,課程無法有序向前推進,我的內心感到無力。這是一批我不熟悉的學生,他們到底是什么樣?
為此,在這段時間里我讀了魏書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談》,從中得到了啟發。在每一個學生的內心生出都有著真善美的幼苗,都希望成為老師的助手。我便通過課下座談,個別學生談心等形式積極和學生交流,很快我發現和學生的關系出現了微妙的變化。我站在學生的立場講話、考慮問題,學生們也積極地獻計獻策。班級管理進入正軌,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了抱怨和阻力,而是充滿期望。教學改革也以學生的實際出發,雖然是初一的課堂,我也會請自在黑板上板書計算過程,這是很多學生的弱點;理解能力不好的,應用題一遍又一遍的念題,分析每一句話蘊含的信息;雖然這些很多事情微不足道,但這些也是在學生的啟發下才知道這么去做的。我感覺我那是和學生很近、很近。
年輕的老師們,請放下那顆浮躁的心靈,去廣泛的閱讀。領略那些教育大師的智慧和風采。在學校里無論你想做什么,都要與學生同行,那樣你會發現教育的快樂,成長的快樂。
【課改就是與學生同行教育隨筆】相關文章:
1.與你同行隨筆
2.與你同行散文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