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一次家長訪談幼兒教師隨筆
訪談是通過與家長面對面地交談,了解幼兒在家行為或在園行為的家庭原因以及家長的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的一種獲取信息、溝通交流的方式。
但是有一些家長對訪談這一家園合作方式不是很理解,他們不會深入交談,一味追問老師自己孩子在園的表現,老師從中獲取的有價值的信息微乎其微。我帶著懷疑、抵觸的小情緒繼續完成著訪談任務。一次與希希父母的訪談,意外讓我改變了對訪談原有的情緒。
訪談緣由
希希在小班是個性格沉悶的小男孩,一天中可以不說一句話,不但和同伴沒有互動,老師主動和他交談,他也會沉默不語。游戲時間,希希總是看著小朋友玩,戶外玩滑梯時他也是獨自一人,看不出他的喜怒哀樂,也聽不到他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在群體中,他是一個被動的格格不入的跟隨者。這學期希希升人中班,我們發現他在性格方面有了很大的變化,他變得活潑了,會和小伙伴你追我趕地嬉鬧,會和同伴一起看書交談,雖然他的玩伴基本只是固定的一個小男孩,但他的臉上卻時常掛著燦爛的笑容。
在日常生活的互動和觀察中,我們還發現希希在遇到困難時不會請求幫助,如褲子拉不上,衣服脫不下,他不愿意開口說。老師常常創造機會和他交談,他也總是悶著不及時作出回應。
為了了解希希的個性,了解希希的家庭教育,同時更好地家園合力進行教育,我們圍繞希希目前存在的缺乏回應和主動交往的問題對希希父母進行了一次訪談。
訪談摘錄
老師:在幼兒園里,目前希希有固定的好朋友程熙,兩人在一起玩時希希很放得開,又跑又笑,以后我們會逐步引導他交更多的朋友。不過,有時老師和他交談,他總是緊閉雙唇,不及時作出回應。希希在家的性格是怎樣的?他和你們之間的交談多嗎?希希和你們交談時是用詞語還是句子呢?
希爸:希希在家性格也很倔,有時甚至會躺在地上打滾,心情不好的時候不肯說話。上次他晚上著涼了,早上有點感冒,他不想上學,我們就同意他休息一天,但是一定要他說出一個不上學的理由才可以在家。他怎么都不肯說,給我逼到最后哭了,邊哭邊說了一個理由。
希媽:這個要看他的心情的。在家情緒好的時候話很多的,有時會讓我們別說了,聽他一個人說。在外面很少主動說,所以在家我總叫他開口,和他聊聊天,但是不能盯著他問,不愿意說的事再問他也不肯說的。感覺在外面希希不自信,有點難為情。在家有時一件事做的不是特別好,如果說了他做的不好,他就不肯做了,就不能說他。
老師:你們在家也很重視讓他開口表達。希希的個性適合多鼓勵引導,不能用打擊和否定的方法對待他,否則他對自己就沒自信了。不過也不能因為他這樣的個性就一味地去順從他,對孩子的教育我們還是需要在適當的時候滲透點耐挫教育,現在的孩子耐挫承受力較弱,遇到一點小事就會生氣著急或者哭鼻子。
希爸:對,所以我們在家也不會什么都讓著他的,比如上次晚上他不肯洗澡,我們就用“石頭剪刀布”的方法決定,他輸了可還是不肯去洗,我們沒有答應,他最后只好乖乖地去洗了。我也和他說的,現在爸爸媽媽什么事都讓著你,以后到了社會上誰讓你啊。
老師:現在希希的玩伴雖然是固定的一個人,但他開始接納同伴,有互動交往了,這在交往方面有很大的進步。平時你們會利用雙休日和節假日帶他出去玩嗎?他和同齡孩子接觸的機會多不多?
希媽:就因為他這種性格,我們也經常帶他出去,鼓勵他和小朋友一起玩,像游樂園、淘氣堡他都愿意去玩的。上次我和同學聚會,照以前,他會一直坐著不會和其他小孩子一起玩的,但那次,他吃了一會兒就和我同學的小孩子玩了,交往這方面比以前好一點了。
希爸:這是他在家的各種表情(給老師看手機里的照片),這是洗澡時的照片,出去玩的照片,每次拍照他都說“我來擺個動作,想想什么造型”,他什么動作都會擺。(照片中的希希展示著張揚的一面,無比開心的笑容,各種酷酷的、帥帥的動作)
老師:這是一個和在幼兒園完全不一樣的希希。小孩子都是天真爛漫的,在幼兒園表現得內向、壓抑可能是受環境影響。雖然目前交往的同伴比較固定,但相信有像程熙那樣活潑的孩子帶動,希希會受到影響,交往范圍也會慢慢變大的。我們會給孩子改變和發展的時間,同時也會朝這個目標多引導。
訪談分析
本次訪談,從希希父母的講述中,我們獲得了大量關于孩子的第一手資料,也了解到希希父母的教育觀念,這些信息是我以往所不了解的,這是一次有意義有價值的訪談。
1.改變了教師對希希的原有認識
首先,了解到他完全不同于在幼兒園表現的另一面——活潑、外向。
在老師的眼中,希希從小班開始就是個性格內向的孩子,特別不擅于和人交談,總是老師說什么,他就聽什么做什么,不會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沉默、不講話都是他的“標簽”。即使現在稍有改變,但在群體中還是屬于內向一類的,一直以為這就是希希的原本個性。但訪談中希希爸爸媽媽的介紹,讓老師對這個孩子的看法完全改觀。原來他和其他孩子一樣,會撒嬌任性,會嘰嘰喳喳講個不停,會有夸張的表情、豐富的肢體動作……這些表現都是在幼兒園看不到的。
希希給人“內向”的感覺,或許是環境使然,陌生的環境讓他封閉自己,壓抑情緒的外露,忍耐自己的言行,少說話少交往,教師也沒有真正走進他的內心去了解他,沒有幫助他解開自我封閉,對其表象的了解就給予了一個內向的標簽。
所幸,現在了解了他的個性還不算太晚,在今后的活動中我們會創造機會讓他在集體前證明自己的能力,幫助他張揚自我,展示本真的個性,在集體環境中變得主動、自信、從容。
其次,發現了希希的閃光點。
在幼兒園,希希各方面表現出來的是發展比較慢:動手能力差,語言發展弱,反應慢半拍,交往不合群,而相對存在的優點則是善良、守規則、不打鬧。他的“不起眼”“默默無聞”很容易讓老師忽略他。但訪談中,通過希希爸媽的介紹,發現他有個不為人知的特長——對公交車感興趣,會經常翻看家中的公交車路線的書,同時還認識了很多的字,他能說出很多公交車的始發站和終點站,甚至能說出熟悉的公交車經過的每一個站點。他的這一興趣點和能力就是他的閃光點,由此,老師發現了能夠把他推到集體前展示自我的方面。
在和家長商量并征得希希的意愿后,訪談后的第一天,希希就在集體前展示了自己的本領,如介紹了幾路公交車的`始發站和終點站,還報了一路公交車的部分站點,雖然他的聲音不是那么響亮,但卻獲得了其他孩子的敬佩,而他也露出了羞澀的微笑,他的自信正在悄然發芽!
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多么重要,以此為契機,或許能改變一個孩子的性格與成長,影響其一生的發展呢。
2.了解了家長的教育觀念。改變了對家長狹隘的認識
當孩子發展中的問題比較明顯時,教師一般會認為他們的家長不重視孩子的教育,或者會質疑他們的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但這次近距離的訪談,家長言行中透露出的信息讓我改變了對家長的認識。
首先,家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為是積極正向的。如采用激將法鼓勵希希在家中積極做事;帶希希多出去接觸小伙伴,增強他的交往范圍;有原則地面對希希的耍賴……在交流中列舉的一些事例,能反映他們有著較正確的教育觀念,且父母間的教育達成了共識,是一致的,這是家庭教育成員間重要的原則之一。
其次,家長比較了解希希的個性,能正視孩子在外面和在家中有不同表現,不進行主觀的判斷,不回避問題,也不是聽之任之、任其發展。他們在思想上比較重視,針對問題能采取一些相應的措施,努力幫助希希在這方面向良好狀態發展。
最后,他們對幼兒園的活動是配合的,成果是有效的。如針對希希不愿意在集體前表現自己的情況,每次的新本領展示,都會幫助他準備一個簡單又有效果的小節目,并表示:只要希希上前表演了就是成功了。他們更在意孩子在過程中的參與和鍛煉。
3.了解到一些存在問題的根源
所有和祖輩生活在一起的家庭,都存在這樣一個問題:祖輩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與年輕父母們總有些沖突。希希家也是如此。希希的外婆對孩子非常寵溺,經常包辦代替。吃晚飯會搶著喂,希希不肯吃還會追著喂,或者邊玩邊吃,邊看電視邊吃,甚至早上也會打開電視邊讓他看邊喂他吃飯,造成進餐的一種依賴性,缺乏獨立進餐的習慣。以至于希希在園進餐時,總是漫不經心地一點一點吃,速度相當慢。
發現問題根源應該進行干預,解決問題的癥結所在,但祖輩守舊頑固的教育觀念及寵溺的教育行為,作為教師干預難度較大,只能由父母在家中潛移默化加以影響,改變他們的行為。教師除了和家長溝通交流外,在園可對孩子積極引導,讓孩子有正確的行為意識,回家后通過自己的表現來改變祖輩的教育行為。
這次訪談讓我感觸很多,促使我對幼兒、對家長、對訪談這一形式進行反思,對今后的訪談工作有借鑒意義。
【記一次家長訪談幼兒教師隨筆】相關文章:
3.家長教育隨筆
4.幼兒教師工作隨筆
5.幼兒教師教育隨筆
6.大班幼兒教師隨筆
7.實習幼兒教師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