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是童年散文隨筆
“你呀,我的小祖宗,你爸爸像你這么大的時候……”
兒子的奶奶又開始了她幾乎每天都要上的必修課,不管我現在只有兩歲的小搗蛋鬼能不能聽懂她的“教誨”。
父母是如何含辛茹苦地把我撫養到懂事的年紀,我只能從他們現在教育我那調皮、任性的兒子的話語中了解個大概。記憶中,從懂事后,我幾乎就再沒有讓父母操過心,這恐怕是那個時代、那個環境下我們那一代人共有的特征。看著“小鬼子”(兒子的爺爺奶奶賜予他的“尊稱”)嘴上叼著巧克力坐在一堆高檔玩具中肆無忌憚地折騰,聽著母親的絮叨,我的思緒不由回到了我的貧瘠、美麗的童年。
六十年代初,父母由部隊轉業,響應黨的號召,由富饒美麗的冀中平原來到了神秘廣袤的西北邊陲新疆,開始了他們畢生引以為自豪的屯墾戍邊事業。在他們還沒有完全適應大漠戈壁雨雪的侵襲、風沙的洗禮的時候,我“呱、呱”降臨到這個充滿異域風情、熱忱的土地上。
我印象中第一件讓我進行“考慮”的事(也是記憶的最深的事),是我發現在我周圍生活著許多與父母長的完全不一樣、說話也完全不一樣的人,他們不像母親那樣每天扛著鋤頭下地,他們只手拿皮鞭放牧牛羊;他們很少吃西紅柿、黃瓜(我們夏秋季最愛吃的東西),不會蒸饅頭、包餃子,他們吃奶疙瘩、囊、羊肉抓飯,喝酥油奶茶;經常到我們家來的'幾個,父親讓我叫木力克叔叔、阿地力叔叔、哈桑伯伯、熱依汗阿姨,我當時納悶,為什么不叫范叔叔、王伯伯、許阿姨,還有……總之,和我們不一樣。不管一樣不一樣,反正阿的江、哈爾山、阿依古麗、阿依奴兒是我們這一邊的,和下窩子的小石頭、依明江他們是“死對頭”(還沒等我完全明白這些“為什么”的時候,我已經學會說他們的話了,為此,我也被推舉為我們“上窩子派”的頭)。
每天,當我們的父母上班走了,我和小石頭就開始“策劃”這一天的“戰事”了。騎羊賽跑、攻城、斗雞、騎馬拉架、摔交他們準輸,打四角、玩畢拾(哈語,即羊前腿膝關節骨)、打嘎嘎、彈玻璃球、滾鐵環我們稍遜。每次,我倆都從自己的強項中選幾樣,召集全了各自的伙伴,拉開架式,美美地比式一番。如果我們打四角贏了,他們肯定會吃不下去飯的。下次再開戰時,我們的日子可就不好過了。最讓人激動的莫過于給各自的有功之臣“頒獎”了,獎品當然是對手提供的。我們(漢族小孩)最希望得到的是“畢拾”、奶疙瘩、奶豆腐,阿的江他們最喜歡玻璃球、子彈殼、四角。當然,我們也有“前嫌盡釋”的時候,我們一起去打蘆葦,拾牛糞,揀麥穗,放羊牧牛,摸魚撈蝦,也偶而揀牙膏皮、廢銅爛鐵賣錢,以作為我們的活動經費。那時侯,商店里幾乎沒有什么我們要的東西,水果糖一毛錢十二個,嘴饞的話,五個牙膏皮就解決問題了,從沒有想到向父母要錢。
別看我們調皮,有時可是大人們的得力助手。收麥后垛麥垛、燒麥地;蘋果、西瓜摘完后罷園(揀摘剩下的蘋果、西瓜);打奶油,剪羊毛都離不開我們,拾棉花、摘紅花就更不用說了。
在無憂無慮、無欲無求中我度過了美好純真的童年,轉眼,我自己的孩子也兩歲了,在物質極大豐富的今天,我由衷的希望他們這一代能真正擁有一個純凈、美好、燦爛的童年!
我愛我的童年,最美是童年!
【最美是童年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6.最美是秋色
7.童年經典散文隨筆
8.童年回憶散文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