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說明文閱讀題和答題技巧
篇一:事理說明文閱讀練習
(一)什么導致了沙塵暴的活躍
全球氣候變暖是沙塵暴發生的直接誘因嗎?沙塵暴是一種風與沙相互作用的天氣現象和災害性天氣。人類活動和荒漠化是沙塵暴天氣形成的主要原因。沙塵暴發生的原因一是干旱氣候和大風;二是人類活動影響地理發生改變,如植被遭到破壞,土質松散等。
全世界平均每年發生沙塵暴180次以上。中國沙塵暴自1998年以來急劇增加,受多重因素影響,未來幾年,中國沙塵暴的頻次和強度將呈增加趨勢。未來幾十年內,在全球變暖的影響下,北半球中緯度內陸干旱、半干旱地區降水量變化不大,但濕度顯著升高,地表蒸發加大,土壤變干,從而形成有利于沙塵暴發生的不良氣候背景。此外,中國西北及華北地區土地資源利用不合理的局面短期內難以根本扭轉,草地資源退化和減少的狀況難以根本改變,水資源短缺的矛盾日趨嚴重,這些因素都將導致沙塵暴的繼續活躍。
沙塵暴并不是在所有有風的地方都會發生,只有那些氣候干旱、植被稀疏的地區才有可能發生沙塵暴。在我國西北,森林覆蓋率本來就不高,貧窮的西北人還想靠挖甘草、摟發菜、開礦發財,這些掠奪性的行為更加劇了這一地區的沙塵暴災害。沙塵暴是荒漠化的直接后果。我國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面積已達165.3萬平方公里,并正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發展。
氣候變化是荒漠化的決定性因子。氣候變暖的同時,潛在蒸發力增加,有助于荒漠化的形成。但荒漠化的原因并非是氣候引起的。事實上,人為因素對荒漠化過程起著決定性作用,荒漠化是人類不合理實踐的產物。在大西北的歷史上,有樓蘭古國的消失,現在有正在退化的民勤綠洲——西北大片的黃沙正等待著強風天氣的出現,伺機那并不遙遠的東部平原。
荒漠化的治理是一項錯綜復雜的工程,它要求把一個地區引發荒漠化的自然和人為因素以及社會和經濟的各個方面作為一個整體去分析,尋找出影響荒漠化的關鍵因子,以便采取適當的措施,目前人類控制天氣的能力還很有限,減緩沙塵虹暴災害頻度與強度的關鍵在于搞好地面的生態保護規律,恢復和重建退化的生態系統。
1.沙塵暴天氣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2.導致我國沙塵暴活躍的因素有哪些?
3.“貧窮的西北人還想靠挖甘草、摟發菜、開礦發財”這句屬什么說明方法?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4.請選一恰當的詞語填在第4段空白處( )
A、侵襲 B、侵占 C、侵入 D、侵犯
5.目前,你認為人類控制沙塵暴的最有效途徑是什么?
(二)閱讀下文,完成8—13題。(14分)
①生物學家預言,21世紀將是細菌發電造福人類的時代。
②說起細菌發電,可以追溯到1910年。英國植物學家利用鉑作為電極放入大腸桿菌的培養液中,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個細菌電池1984年,美國科學家設計出太空飛船使用的細菌電池,其電極的活性物質是宇航員的尿液和活細菌。到了80年代末,細菌發電有了重大突破,英國科學家讓細菌在電池組里分解分子,釋放電子向陽極運動,從而產生電能。操作時還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為稀釋液,來提高生物系統輸送電子的能力。與此同時,還要往電池里不斷地充入空氣,用以攪拌細菌培養液和氧化物質的混合物。據計算,利用這種細菌電池發電,其效率可達40%,遠遠高于現在使用的電池的效率,且能持續數月之久。即使這樣,還有10%的潛力可挖掘。
③利用細菌發電原理,可以建立較大規模的細菌發電站。計算表明,一個功率為1000千瓦的細菌發電站,僅需要10立方米體積的細菌培養液,每小時消耗200千克糖即可維持其運轉發電。這是一種術會污染環境的“綠色”’電站,而且技術發展后,完全可以用諸如鋸末、秸稈、落葉等廢有機物的水解物來代替糖液。因此,細菌發電的前景十分誘人。
④現在,各個發達國家各顯神通,在細菌發電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進展。美國設計出一種綜合細菌電池,里面的單細胞藻類可以利用太陽光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糖,然后再讓細菌利用這些糖來發電。日本科學家同時將兩種細菌放入電池的特種糖液中,讓其中的一種細菌吞食糖漿產生醋酸和有機酸,而讓另一種細菌將這些酸類轉化成氫氣,由氫氣進入磷酸燃料電池發電。
⑤人們還驚奇地發現,細菌還具有捕捉太陽能并把它直接轉化成電能的特異功能。最近美國科學家在死海和大鹽湖里找到一種嗜鹽桿菌,它們含有一種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約10%的陽光轉化成化學物質時,即可產生電荷。科學家們利用它們制造出一個小型實驗性太陽能細菌電池,結果證明是可以用嗜鹽性細菌來發電的,用鹽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由此可見,讓細菌為人類供電已經不再遙遠,不久的將來即可成為現實。 (選文有改動)
6、請給選文擬一個恰當的題目。
7、文章第②段介紹英國科學家在研究利用細菌電池發電時,為了提高發電效率,操作時采取了哪些措施?
8、文章第②段中加著重號的“這樣”指的是什么?
9、文章第④段說明的內容是什么?(2分)
10、文章第⑤段畫線句子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簡要分析它的作用。(3分)
11、利用細菌發電除了發電效率高之外,還具有哪些優越性?(3分)
(三)飲食不宜過燙
口腔食道都怕燙,熱飲熱食有損傷。上皮增生會惡變,吃飯喝湯不要忙。
溫度對人具有諸多微妙作用。生命在進化中都有自身最適合的溫度,進化程度越高,要求最佳適宜溫度越嚴格。人體體溫在37。C左右時,代謝活動處于最佳狀態,人體細胞對高溫的耐受性比低溫差。熱對腫瘤細胞也產生微妙的生物學作用,許多試驗證明,腫瘤細胞的致死溫度臨界點為42.5~43。C,在此溫度范圍內,延長加溫時間可抑制腫瘤細胞生長,由此產生了溫熱療法。
但是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流行病學調查發現,一些地區的食管癌、賁門癌、口腔癌又可能與熱飲熱食有關,就是說有可能某些黏膜上皮的腫瘤是“燙”出來的。我國新疆哈薩克族居住的地區喜歡飲用熱奶茶,一日數遍;東南沿海潮汕地區的居民喜喝“功夫茶”,且要趁熱飲用;太行山區的人們習慣于趁熱喝大碗粥。
①這些地區都是我國食管癌的高發區。當然,腫瘤的發生原因復雜,并非單一因素,流行病學調查,太行山區成為食管癌高發區除熱食外,還與飲食特點如粗、快、硬等有關。研究發現,人體在37。C左右的情況下,口腔和食管的溫度多在36.5。C~37.2。C,最適宜的進食溫度在10。C~40。C左右,一般耐受的溫度最高為50。C~60。C。當感到很熱時,溫度多在70。C左右。
②經常熱食的人,在溫度很高的情況下也不覺得燙,但是在接觸75。C左右的熱食、熱飲時,嬌嫩的口腔、食管黏膜會有輕度灼傷,灼傷的黏膜表層會及時脫落、更新,基底的細胞會迅速增生、更新、補充、,久而久之,增生的細胞速度如異常加快或在不良刺激下發生變異,最終產生不良后果。另外,由于黏膜在熱刺激不斷增加的情況下會增厚,增厚的黏膜受熱刺激反應會越來越不敏感,加之食管黏膜的神經反射本來就很遲純,這樣會越來越不怕熱,越不怕熱會越敢吃燙的東西,而吃得越燙,口腔黏膜會越增厚。如此惡性循環,人會不由自主地接受越來越嚴重的灼傷刺激。這種刺激帶來的損傷還有可能引起久治不愈的食管炎,這種食管炎有時伴有間變細胞,有人提示這有可能是癌前病變之一。研究人員發現,食管癌往往合并有食管炎,食管炎往往比食管癌早10年。
熱飲熱食不但與腫瘤的發生有關,而且對食物的消化吸收也不利。食物太燙,在口腔存在時間偏短,刺激唾液分泌減少,以及唾液與食物混合過程不充分,這不利于飲食的消化吸收。另外,溫熱刺激能掩蓋味覺的充分體驗,往往難以細細品味各種食物的美味。
飲食過燙,不論從防癌或一般飲食衛生角度看,都屬于不良的生活習慣。應努力糾正,尤其是那些有食管賁門癌家族史的人,更應早日改弦易轍。
清淡溫涼吃美味,食不過燙保平安。
12、文章用四句詩開頭,有什么作用?
13、細讀全文,說一說“熱飲熱食”對人體有哪些危害?這些結論是通過什么途徑得出的?
14、文中主要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請任選一處說明它的作用。
15、文章句子“流行病學調查發現,一些地區食管癌,賁門癌、口腔癌又可能與熱飲熱食”中“可能”能不能刪去?為什么?
(四)閱讀下面文章,完成第16—20題。
①隨著電子和激光技術的廣泛應用,近年來,出現了許多奇妙的書,像會說話的書,“電視唱片”書以及縮微型的書,等等。
②會說話的書,是在書里裝有微型唱片或者錄音帶,有的在文字下面印上發音代號,通過電子儀器可以還原成為人的聲音。一些兒童讀物,在封底上鑲有微型唱片和唱針。唱針接觸唱片以后,隨著唱片的轉動,就可以聽到書中出現的人物的聲音。
③更有趣的是一種叫做“電視唱片”的書,也叫“視盤”,它的外形像普通的唱片。它是通過一種特殊的激光方法,把圖像和聲音錄到視盤上,收看的時候,把放像機接到電視機上,就可以把圖像和聲音還原。根據學習和研究的需要,還可以使畫面隨時停下來。出版某種重要的學術著作或者論文,可以把一些不容易理解的原理和不容易看到的實驗情況,錄在視盤上,跟書籍一起出售。視盤既可以顯示物體運動情況,也可以顯示許多微妙的現象。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物質的分子運動,甚至原子核的破裂等情形,都可以用動畫的辦法顯示。
④現在的書,不僅品種多,而且有的越來越小。“縮微膠卷”就是其中的一種。它是用照相機把書或者資料縮拍到膠卷上,一般縮到原書大小的1/48。使用的時候,通過閱讀器可以放大到原來大小。其實這種縮微技術,早在19世紀普法戰爭時候就使用過,當時法國的諜報人員把一份3000多頁的情報縮拍在一張幾寸長的膠片上,讓信鴿帶回了巴黎。
⑤縮微圖書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萬種每種15萬字的書放在一塊兒,它的總重量大約有5噸,
而縮微以后的膠片只有15公斤。
⑥科學在發展,書也在不斷演變,它以越來越豐富的營養,哺育著勤奮學習的人們。
16.選文中最能體現說明對象共同特征的一個詞語是:__________________ 。
17.選文第④⑤兩段運用的說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④段畫線句子在選文結構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縮微圖書”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書籍不斷發展演變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一) 17.氣候變化、人類活動、荒漠化
18.不良氣候背景、土地資源利用不合理,草地資源退化和減少,水資源短缺。
19.舉例子的說明方法,具體說明了有那些氣候干旱,植被稀疏的地區才有可能發生沙塵暴,并強調了這一掠奪性行為的危害性。
20.A
21.略
(二)8、示例一:細菌發電前景廣闊
示例二:21世紀將是細菌發電的時代 (答出“細菌發電”1分,答出“發展前景”的意思1分)
9、采取了兩種措施:一是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為稀釋液。二是往電池里不斷地充人空氣。(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
10、“這樣”是指利用細菌電池發電效率高達40%,且能持續數月之久。(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
11、文章第④段說明了各個發達國家各顯神通,在細菌發電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答出“各顯神通”的意思1分,答出“新進展”的意思1分)
12、畫線句子運用了舉例子、列數字的說明方法。(答出兩種說明方法1分,只答—種不得分)具體準確地說明了細菌還具有捕捉太陽能并把它直接轉化成電能的特異功能。(答出“具體準確”1分,結合內容1分。意思對即可)
13、綠色環保(不污染環境);發電成本低廉。 (答出一點1分,答出兩點3分。意思對即可)
(三)1、文章用四句詩開頭,有什么作用?
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概括了熱飲熱食的危害,自然地引出了下文。
2、細讀全文,說一說“熱飲熱食”對人體有哪些危害?這些結論是通過什么途徑得出的?
危害有:(1)容易發生癌變;(2)不利于飲食的消化吸收;(3)難以細品食物的美味。
途徑:調查發現、病理研究
3、文中主要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請任選一處說明它的作用。
①舉例子 ②列數字
①舉例子。如:第三段中運用了舉例子的方法,舉我國一些地區人們喜歡飲用熱奶茶、喝“功夫茶”、
喝大碗熱粥,使這些地區成為我國食管癌的高發區的例子,突出地說明熱食熱飲容易發生癌變的危害。
②列數字。如:第四段中,運用數字進行說明,具體準確地說明了熱食熱飲容易發生癌變的危害原因。
4、文章句子“流行病學調查發現,一些地區食管癌,賁門癌、口腔癌又可能與熱飲熱食”中“可能”能不
能刪去?為什么?
4、(3分):不能刪去(1分)。因為“可能”一詞說明癌癥除了與熱飲熱食有關外,還與其他因素有關,
如果去掉“可能”就排除了其他因素,與原文不符(2分)。
(四) 1、奇妙。 2、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 3、承上啟下(“起過渡作用”也可)。 4、保存
和使用都很方便。 5、科學技術的發展,推動了書籍的不斷發展演變。
篇二:事理說明文
寫好事理說明文應注意以下幾點:
1.審題──弄清說明對象。
弄清說明對象,首先要弄清是寫事物說明文還是事理說明文。弄清說明對象可以從審題入手。如《食物從何處來》,它的語法結構是“食物‖從何處來”。文章要說明的是食物“從何處來”,即要說明食物是怎么樣來的。《雄偉的人民大會堂》,“雄偉”是個修飾語,指出說明對象的特征,“人民大會堂”是說明對象。由此可以判斷出《食物從何處來》是事理說明文,《雄偉的人民大會堂》是事物說明文。
弄清說明對象之后,就要就題立意──確定中心思想。確定中心思想時,要注意以下三點。首先是正確。也就是說,我們解說的事物的本質及規律性要有科學的根據,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其次是深刻。深刻是指說明事物要透過現象揭示本質,反映事物內部的規律性。要使讀者不僅了解事物“是這樣的”,而且要明白“為什么是這樣的”。第三是集中。所謂集中就是重點突出,中心明確。我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是多方面的,感性材料是豐富的,但在確定中心時不能沒有重點,沒有中心,不能企圖在一篇文章里面面都說到。如果面面都講得不深不透,反而會把中心思想給湮沒了。
2.注意說明順序──邏輯順序。
按事物內在聯系安排材料,進行說明,可以用邏輯順序。事理說明文是闡述事理的,用邏輯順序便于說明得清楚明白。我們所學課文《向沙漠進軍》就是用了由因及果的說明順序。闡述比較抽象的自然科學原理,一般要由具體到抽象,由事物的表象分析到事物的本質,這樣一種邏輯順序來說明。因為這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比如《花兒為什么這樣紅》一文,開頭先介紹“花朵的紅色是熱情的色彩”然后由紅花的表象分析到“為什么這樣紅”的本質。同學們在寫作時,究竟使用哪種說明順序,主要是根據說明對象的自身規律和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來確定,沒有固定的格式。
篇三:說明文常見說明方法及作用
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分類別、下定義、摹狀貌、作詮釋、打比方、列數字、列圖表、引用說明。
常見說明方法的作用:
①、舉例子:通過舉具體的實例對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說明,從而使說明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②、分類別:對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門別類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
③、作比較:把______和_____加以比較,突出強調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詮釋:對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體的解釋說明,使說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將______比作______,從而形象生動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狀貌:對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說明更具體形象。
⑦、下定義:用簡明科學的語言對說明的對象/科學事理加以揭示,從而更科學、更本質、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數字:用具體的數據對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準確更有說服力。
⑨、列圖表:用列圖表的方式對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說明,使說明更簡明直觀。 ⑩、引用說明:引用說明有以下幾種形式——
A、引用具體的事例;(作用同舉例子)
B、引用具體的數據;(作用同列數字)
C、引用名言、格言、諺語;作用是使說明更有說服力。
D、引用神話傳說、新聞報道、謎語、軼事趣聞等。作用是增強說明的趣味性。 (引用說明在文章開頭,還起到引出說明對象的作用。)
語文說明文閱讀題答題技巧
一、說明文知識概說
說明文是客觀地說明事物的一種文體,目的在于給人以知識,或說明事物的狀態、性質、功能的特征,或闡述事理。說明文的范圍比較廣泛,如科普讀物、知識小品、解說詞、說明書等均屬于說明文。
(一)說明文分類
根據說明對象不同分:
事理說明文——事理說明文旨在說明事因、物因。
事物說明文——事物說明文旨在介紹某一事物的特征(某一事物區別于其他事物的標志)。P根據
根據表達方式和寫作目的分:
1、平實性說明文——語言平實
2、文藝性說明文——語言生動
(二)說明方法
為了說明事物特征或說明事理,需要采用恰當的說明方法。常見的說明方法有:分類別、舉事例、打比方、列數字、作比較、下定義、作詮釋、摹狀貌、畫圖表等。
(三)說明順序
說明要有順序,這是使說明內容條理化的必要條件。常見的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程序順序是時間順序的一種)、空間順序、邏輯順序。說明文的順序,根據說明的目的和對象,可以以一種順序為主,兼用其他順序。b
(四)說明文常見的結構。
說明文的結構常見的形式有:“總(概說)——分(具體)”式、“總——分——總”式、“分——總”式、并列式、遞進式等。
(五)說明語言的準確性,是說明文語言的先決條件。有的以平實見長,有的以生動活潑見長。
二、梳理說明文中經常出現的考點、考查類型及答題對策。
考點之一:說明對象
考查類型:直接讓學生回答:“這篇文章(或文段)的說明對象是什么?” 對策:事物說明文一般標題就是說明的對象;事理說明文找準開頭結尾的總結句。因為說明對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紹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個名詞或名詞短語,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看文題、二看首尾段。事物說明文指出被說明事物即可。事理說明文指出說明內容,形成一個短語:介紹了??的??(對象加內容)。
考點之二:說明對象特征
[類型1]:直接找出說明事物特征的句子。
對策:A、看題目;B、在首段中找;C、抓關鍵詞句(比如:運用了說明方法的語句、中心句)。
[類型2]:概括說明事物的特征。
對策:分析文章結構抓中心句及連接詞如“首先、其次、還、也、此外”等詞語。 考點之三:說明順序
[類型3]:本文使用了什么說明順序?有何作用?
對策:1.了解說明順序的基本常識:說明文有三種寫作順序。?空間順序:說明事物的形狀、構造,多在建筑物的結構,如上下、遠近、左右、內外、東西南北中等。?時間順序:說明事物的發展變化。?邏輯順序:說明事理,多說明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邏輯順序的具體分為:主到次、原因到結果、現象到本質、特征到用途、一般到個別(特殊)、概括到具體、整體到局部、總到分。
2.掌握答題格式:本文使用了①的說明順序對②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便于讀者理解。(①應該填具體的說明順序,②應該填寫具體的事物名稱或說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說明文,但又不能準確表述,可用“事理”、“科學事理”等模糊性的語言表述。)
考點之四:說明方法
[類型1]:直接讓考生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說明方法
對策:了解常見的說明方法(舉例子、分類別、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列數字、列圖表、摹狀貌、引用說明)的主要特點,然后根據文段內容分析判斷。
[類型2]:文章某段或某句運用何種說明方法,簡要說明它的作用?
對策:找出運用的說明方法,再根據下列說明方法的作用具體回答。
1.舉例子:具體真切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
2.分類別:條理清楚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對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門別類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
3.打比方:生動形象地說明該事物的××特點,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數字:具體而準確地說明該事物的××特點,使說明更有說服力。
5.作比較:突出強調了被說明對象的××特點(地位、影響等)。
6.下定義:用簡明科學的語言對說明的對象(或科學事理)加以揭示,從而更科學、更本質、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7.列圖表:直觀形象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
8.引用法:用引用的方法說明事物的特征,增強說服力,如引用古詩文、諺語、俗話。引用說明在文章開頭,還起到引出說明對象的作用。
9.摹狀貌:對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說明更具體生動形象。
10.作詮釋:對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體的解釋說明,使說明更通俗易懂。
11.引用說明:引用說明有以下幾種形式:A、引用具體的事例;(作用同舉例子)B、引用具體的數據;(作用同列數字)C、引用名言、格言、諺語;作用是使說明更有說服力。D、引用神話傳說、新聞報道、謎語、軼事趣聞等。作用是增強說明的趣味性(引用說明在文章開頭,還起到引出說明對象的作用)。
答題方式:本句用了××的說明方法,生動形象、具體直觀、深入淺出(科學準確)地說明了××(說明內容),使讀者××。
考點之五:說明語言
[類型1]:加點字詞有何作用?(好在哪里?)
答題方式:用了“××”,生動地(準確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夠激發讀者的興趣(符合實際情況,具有科學性)
[類型2]:能否替換為另一個詞語?并說明理由。
對策:(1)不可以;(2)原詞的意思或內容;(3)所換詞語的意思或內容;(4)換了后意思有何改變,與不符合實際。
[類型3]:限制性詞語能否刪去?
對策:(1)表態(能還是不能)。(2)定性。如:“比較”“幾乎”“相當”等詞表程度修辭;“大約”“可能”“左右”等表估計,“多”“有余”等表數量。
(3)若刪去,原來什么樣的意思就變成了??的意思了,不符合實際,太絕對了。
(4)xx詞體現了語言的準確性、周密性、科學性。
答題方式:①不能,用了“××”生動地說明了??,能夠激發讀者的興趣,去掉就沒有這種效果。②不能,刪掉“××”,句子的意思就變成了??,顯得太絕對化;用了“××”詞,準確地說明了??,符合實際情況,留有余地,具有科學性。
[類型4]:從文章中找出一個能體現說明文語言“準確”特點的詞句,并體會。
對策:找出語言準確的詞句,然后說明其作用。找準確詞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①找有精確數據的句子;②找有概數的句子;③找使用限制性詞語的句子。
[類型5]:指示代詞的含義類型:指示代詞如“這些條件”“這種現象”“同樣道理”等在文中具體指代什么?
對策:①一般指的就是代詞前面的那句話,找最近的一句話(一般往前找)。有時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話而是其中的一部分。②找到后,將找到的內容放在指示代詞所在的句子中讀一讀,看是否合適。
【牢記】總之,無數次的考試經驗告訴我們,無論是什么文體的閱讀題,我們都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從文章中找到答案,說明文也不例外。
1、說明文的類型:事物、事理說明文(從內容角度,根據說明的對象和目的)。 事物說明文一般標題就是說明的對象;事理說明文找準開頭結尾的總結句。
因為說明對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紹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個名詞或名詞短語,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看文題二看首尾段。事物說明文指出被說明事物即可。事理說明文指出說明內容,形成一個短語:介紹了??的??(對象加內容) 。
2、說明文的語言:平實、生動說明文(語言表達角度) 。
3、說明方法: 一般回答三個字,要掌握幾種常見的說明方法,會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①.舉例子:具體真切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
②.分類別:條理清楚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對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門別類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使說明的內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復交叉現象。
③.列數字:具體而準確地說明該事物的××特點。使說明更有說服力。
④.作比較:突出強調了被說明對象的××特點(地位、影響等)。
⑤.下定義:用簡明科學的語言對說明的對象/科學事理加以揭示,從而更科學、更本質、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辭方法中的比喻。生動形象地說明該事物的××特點,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畫圖表:使讀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觀形象地說明的事物的××特點。
⑧.作詮釋:對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體的解釋說明,使說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義與作詮釋的區別是:定義要求完整,而詮釋并不要求完整,對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體的解釋說明,使說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顛倒。
⑨.摹狀貌:對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說明更具體生動形象。 ⑩.引資料:能使說明的內容更具體、更充實。用引用的方法說明事物的特征,增強說服力,如引用古詩文、諺語、俗話。引用說明在文章開頭,還起到引出說明對象的作用。
4、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程序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在答題時可答得具體些。
如:空間順序(從上到下,從里到外,總到分,外到內,前到后,左到右,整體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詞如介紹建筑物或實體)。
邏輯順序(先結果后原因,層層遞進,現象到本質,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淺入深,個別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順序的詞,如“因為、所以”“首先、其次”)。
時間順序則是說明事物發展、演變,例如介紹工作程序的文章。
掌握答題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說明順序對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便于讀者理解。(第一空應該填具體的說明順序,第二空應該填寫具體的事物名稱或說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說明文,但又不能準確表述,可用“事理”、“科學事理”等模糊性的語言表述。)
5、說明對象:指文章說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點)。
6、說明文的結構常見的形式有:“總——分”式(或由總到分,或由分到總,或總分總)、并列式、遞進式等。分析文章結構,抓中心句及連接詞,如“首先”“其次”“還”“也”“此外”等詞語
7、中心句:出現的位置開頭或結尾,有時在句中。判斷,多為概括性較強的句子。敘述句、描寫句、闡釋句、疑問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其他文體文章也如此。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對策:(1)思考該段說明的內容,不僅要注意主要的,還要注意次要的。(2)緊扣表秩序的詞語,如“首先”“其次”“還有”等詞語,參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進行概括。
8、說明語言
類型1、加點字詞有何作用?抓住說明文語文準確這一特點答題。
對策:答:準確/生動形象/ 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類型2、能否替換為另一個詞語?并說明理由。
對策:答:(1)不可以。
(2)原詞的意思或內容。
(3)所換詞語的意思或內容。
(4)換了后意思有何改變,與不符合實際。
類型3、限制性詞語能否刪去?
對策:答:(1)表態(刪還是不刪)。
(2)定性。如:“比較”“幾乎”“相當”等詞表程度修辭;“大約”“可能”“左 右”等表估計,“多”“有余”等表數量。
(3)若刪去,原來什么樣的意思就變成了什么樣的意思了,不符合實際,太絕對了。
(4)xx詞體現了語言的準確 性、周密性、科學性。
類型4、從文章中找出一個能體現說明文語言“準確”特點的詞句,并體會。 類型5:指代——“這些條件”、“這種現象”“同樣道理”等在文中具體指代什么。
對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詞前面的那句話,找最近的一句話。有時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話,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9、常見考點:
1、對說明對象及說明特征理解。
2、對說明方法辨識與理解。
3、對說明順序的分析與理解。
4、對文章段落結構特點的分析。
5、對文意、層意、段意的概括。
6、對關鍵詞語、重點句子含義及其表達作用的評析。
7、對說明語言準確性的體會。
議論文閱讀答題技巧
1、論點(證明什么) 論點應該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個完整的簡潔明確的句子。從全文看,它必能統攝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個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斷句,是明確的表態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論點。 中心論點只有一個(統帥分論點) ?明確: 分論點可有N個(補充和證明中心論點)
?方法 ①從位置上找:如標題、開篇、中間、結尾。②分析文章的論據。(可用于檢驗預想的論點是否恰當) ③摘錄法(只有分論點,而無中心論點)
B.分析論點是怎樣提出的:①擺事實講道理后歸結論點; ②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③針對生活中存在的現象,提出論題,通過分析論述,歸結出中心論點; ④敘述作者的一段經歷湖,歸結出中心論點; ⑤作者從故事中提出問題,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論,最后得出結論,提出中心論點。
2、論據(用什么證明) ?論據的類型:①事實論據(舉例后要總結,概述論據要緊扣論點);②道理論據(引用名言要分析)。
論據要真實、可靠,典型(學科、國別、古今等)。 ?次序安排(照應論點);?判斷論據能否證明論點; ?補充論據(要能證明論點)。
3、論證(怎樣證明)
論證方法 (須為四個字) ①舉例論證(例證法) 事實論據記敘 ②道理論證(引證法和說理)道理論據 議論
篇四:事理說明文
要 求:
1、認真分析所給的材料,抓住事物的本質,中心明確,所說明的事理合乎科學性。
2、注意語言的準確性和文理的邏輯性。
3、恰當地運用下定義等多種說明方法。
提 示:
事理說明文是對事物發展變化規律和事物之間的關系進行闡述和解說的文章。事理說明文與議論文的區別:
(一)事理說明文說明的是事物的本質規律,重在“事物怎樣”,其“理”具有相對的客觀性;議論文是論述自己的主張、觀點的,重在“我主張怎么樣”、“我認為怎么樣”,其“理”具有相對的主觀性。
(二)在寫作目的和作用方面,兩種文體各不相同。事理說明文解說某種事物內部所包含的原理、規律以及與其它事物的關系,以知識授人;議論文舉出理由和根據,闡明自己對人對事的見解和主張,以理服人。
(三)在語言表達特點上,事理說明文以說明為主,有時兼用記敘、描寫,對被說明的事理作明確具體介紹,語言富有科學性和實用性;議論文以議論為主,間有說明和概括敘述,如列舉事實論據,語言富有邏輯性和論辨性。事理說明文的用途十分廣泛。各種教科書、科技書刊、實驗報告、科研論文、經驗介紹、生活常識等等,都離不開事理說明。它與事物說明文、程序說明文也不同:事物說明文在于說明具體事物的特征和本質;程序說明文在于說明事物進行的過程和方法;而事理說明文則在于分析事物的因果關系,說明事物的發展規律。 寫事理說明文要特別注意科學性和邏輯性
科學性——這就是說要符合實際,符合事物本身的發展規律。因此,說明事理必須實事求是,不能夸大或縮小,更不能編造;必須全面而周密,不能片面,不能只強調一點而忽視或遺漏其他方面;同時必須肯定明確,不能似是而非,模棱兩可,顧此忽彼。
邏輯性——首先是要把概念表達準確,這就是說,要把說的是什么事物、什么問題或什么現象用準確的語言交待清楚,不要同別的事物、問題或現象混淆不清。其次是推理要嚴密,要一步一步,清清楚楚,有根有據,合乎道理。需要證明的必須有足夠的事實來證明。
怎樣寫好事理說明文?
(一)自己先要把所要說的事理徹底弄清。這是寫好事理說明文的先決條件。要做到明白透徹,條理清晰。
(二)安排結構要層次分明,條理清晰。開頭可以正面提出事理,也可以由提出問題的方式開始,也可以從最精采部分開頭,以引起讀者興趣。主體部分,一層一層地說明或一步一步地推理。也可以先提出結論再進行分析綜合。結尾部分可以作簡略的概括,也可以說明該事理的應用和意義
(三)根據事理的特點和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選擇適當的說明方法。這就是抓住人們不易明白或不易信服的關鍵問題,盡量利用人們熟悉、知道、承認、能夠明白或接受的東西來說明問題。這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從已知到未知,從具體到抽象,從簡單到復雜,或者由近及遠,由淺入深。事理說明文常用的說明方法是例證法、推理法、類比法、圖表法、數字統計法等等。通常寫事理說明文往往不是單純地使用一種方法,而是綜合運用幾種方法。
篇五:說明文閱讀方法指導全集
一、知識清單:
1、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一種文體,或介紹事物的狀態、性質、功能;或闡明事理、目的是給人以知識。(記敘文側重“情”,說明文側重“知”,議論文側重“理”)
2、說明文的說明對象:是文章所要介紹的事物或事理。
3、說明對象的特征:就是該事物或現象區別于其他事物或現象的獨到之處。通過整體閱讀,明白文章的說明對象,分清說明對象具有的特征,其實就是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內容。
4、說明文的分類:按照不同的標準,說明文可分不同的類別。
(1)按說明對象不同分:事物說明文 事理說明文 說明對象是具體事物,說明目的是使讀者了解、認識這個或這類事物的特征,我們稱之為事物說明文;說明對象是某個抽象事理,說明目的是使讀者明白這個事理,我們稱之為事理說明文。
(2)按照說明方式分:平實性說明文 文藝性說明文
5、說明的方法:為了把事物特征說清楚,或者把事理闡釋明白,就要使用恰當的說明方法。
常用的說明方法有如下6種:
(1)舉例子:為了說明事物的情況或事理,有時從道理上講,人們不太理解,這就需要舉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加以說明。
作用:舉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更具體直接地說明(某一)事物或事理的(某些)的特征,便于讀者的理解。
(2)分類別:要說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從單方面往往不容易說清楚,可以根據形狀、性質、成因、功能等方面的異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標準分成若干類,然后依照類別,逐一加以說明。
作用:條理清晰地說明(某一)事物或事理的(某些)的特征,使說明的內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復交叉的現象。
例:《看云識天氣》中把天上的云分成卷云、卷積云、積云、高積云、高層云、雨層云、積雨云和卷層云八類并加以說明。
(3)列數字:就是從數量上說明事物特征和事理的最精確、最科學、職最有說服力的依據。
作用:更科學、準確、具體說明(某一)事物或事理的(某些)的特征,使文章更有說服力,便于讀者的理解。
例:這座橋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現在已經一千三百多年了,還保持著原來的雄姿。
(4)作比較:為了把事物或事理說得通俗易懂,有時可以從人們已有的感性知識出發,利用人們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較,從而喚起讀者的想象,獲得一個深刻的印象。
作用:用人們熟知的事物與所要說明的事物作比較,從而更具體深刻突出說明(某一)事物或事理的(某些)的特征。(橫比和縱比)
(5)打比方:打比方使用比喻的方式,具體生動地介紹事物的特點。 作用:運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了說明(某一)事物或事理的(某些)的特征,把復雜的科學道理變得具體通俗易懂,便于讀者的理者。
例: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
(6)下定義: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內容或主要問題,常常用簡明扼要的語言給事物下定義。這是說明事物特征或事理、揭示事物或事理的本質的一種方法。
作用:運用科學準確的語言對被定義概念做簡明扼要周全嚴密的規定,揭示了事物的本質屬性。
例: 記憶是我們過去的生活實際中認識過的事物或做過的事情在我們頭腦中遺留的印跡。
(7)引用:有意引用、詩句、格言、典故、諺語、俗話等來說明事物或事理。
作用:引用(某一詩句、格言、典故、諺語、俗話)具體充實說明(某一)事物或事理的(某些)的特征,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引用說明在文章開頭,還起到引出說明對象的作用。)
例:古代神話說,雨后彩虹是“人間天上的橋”,通過彩虹就能上天。
(8)畫圖表:是通過圖畫和表格來說明事物特征、事理的一種說明方法
作用:非常直觀清楚地說明的說明(某一)事物或事理的(某些)的特征使讀者一目了然。
(9)摹狀貌:通過描寫事物的形狀或面貌來說明事物特征的一種說明方法。(這種說明方法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生動性。)
作用:生動形象具體地描摹(某一)事物或事理的(某些)的特征,便一讀者的理解,使說明更有吸引力。
例:1、每個柱頭上都雕刻著不同姿態的獅子。這些石刻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有的像注視行人,千態萬狀惟妙惟肖。——茅以升《中國石拱橋》
(10)作詮釋:是說明文章中對事物的性質和特征進行解釋的一 種說明方法。
作用:對(某一)事物或事理的特征加以具體的解釋說明,使說明更 通俗易懂。
(下定義與作詮釋的區別是:定義要求完整,而詮釋并不要求完整。)
6、說明的順序
時間順序:歷史順序、年代順序、四季交替順序、早晚(先后)順序。 空間順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詞,如上、下、東、西、南、北、左、右等。
邏輯順序:先總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簡到繁、由此及彼、從特殊到一般、從現象到本質等。
7、說明文的語言
在閱讀中,要用“準確、簡明、周密”這把尺子,衡量說明文語言的優劣。說明語言的準確性,是說明文語言的先決條件。表示時間、空間、數量、范圍、程度、特征、性質、程序等,都要求準確無誤。特別要注意說明文中使用的術語和修飾限制性的詞語,它們往往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說明語言的準確性往往體現在表示修飾限制作用的詞語上,如“我國石拱橋幾乎到處都有”,其中“幾乎”對“到處都有”作了限制,意思是接近于“到處都有”,因為事實上不可能到處都有有,體現了語言的準確性。類似的詞語還有“基本上”、“大約”、“比較”、“一般”“極個別”、“大多數”、“之一”、“在某種情況下”、“按某種程度上”“唯一”等等,不能確定的就不要用確定的詞語來表達,否則,就不能準確地表情達意。
在準確的前提下。說明的語言有的以平實見長,有的以生動形象活潑見長。由于說明的對象不同,作者語言風格的不同,說明的語言也是多種多樣的:或概括,或具體;或簡潔;或精練,或祥盡;或平易樸實,或幽默風趣,總之不拘一格。說明文語言的生動性往往是分析一些比喻句、擬人句、描寫句,這些句子可能體現出說明文語言的形象生動性。如“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
答題指導
(一)說明文是介紹事物、闡述事理,給人以知識的文體,其客觀性特別強。因此說明文閱讀器問題的設置大都能從課文中找出,難度相對而言較小。只要掌握了一定的閱讀與解答技巧,得滿分都是很有可能的。
說明文閱讀一般考查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說明對象的特征。2、說明順序。3、說明方法。4、說明語言。
中考的現代文閱讀,大多考查對文章的整體感知,著眼于對文本的整體把握。所以提高科技作品閱讀能力,答好科技作品閱讀題,樹立整體閱讀的觀念很重要。所謂整體閱讀,是說通過閱讀,能從整體上把握文章。進行整體閱讀的要領有三:
一、 是明確整體閱讀應把握的要點。
對文章要進行通讀,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不管篇幅長短,盡量一口氣讀完,即使某些地方沒有讀懂,也有他去,以免打斷閱讀思路。通讀一遍,應主要注意這么幾點:文章主要講了什么問題,說了幾層意思,這幾層意思是什么關系,對文章粗知大概。
二、 是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通讀的時候,為了能快速的捕捉信息,要邊讀邊畫:把自己認為重要的詞語、句子畫下來,在文章中留下閱讀痕跡,這樣能促使你認真讀文。有時,最初的印象卻是最鮮明的,用來回答整體感知類的問題非常準確。有時,你認為的重要、精彩之處,也恰恰是出題點,先有了主意,會有利于對問題的理解。
三、 是樹立不讀懂原文不答題的意識。
在對文章整體感知的基礎上迅速閱讀題目,認真審讀題干,明確要求,帶著問題進行有目的的閱讀。閱讀題的設計基本呈現由深入淺的特點。一篇文章通常設置3—4個閱讀題,從知識題到理解題,由答案固定性的簡答題到答案多元化的開放題,題型有變化,難易有梯度。
(二)幾種常見題型的答題格式:
(1)考查說明對象:
考題:這篇文章(或文段)的說明對象是什么?
解題技巧:事物說明文一般標題就是說明的對象;事理說明文找準開頭、結尾的總結句。因為說明對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紹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個名詞或名詞短語,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看文題,二看首尾段。事物說明文指出被說明事物即可。事理說明文指出說明內容,形成一個短語:介紹了??的??(介紹了(某一)事物或事理的(某些)的特征)
(2)考查說明對象的特征:
考題1:直接找出說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
解題技巧:①看題目;②在首段中找;③抓關鍵詞句(比如:運用了說明方法的語句、中心句)。
考題2:概括說明事物的特征。
【說明文閱讀題和答題技巧】相關文章:
閱讀題答題技巧說明文05-01
高考閱讀題答題技巧04-04
說明文閱讀的答題技巧05-01
說明文閱讀答題技巧05-05
說明文的閱讀答題技巧05-09
高考語文閱讀題的答題技巧05-08
高考語文閱讀題答題技巧04-03
說明文閱讀題的答題方法05-08
關于說明文閱讀答題技巧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