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暑假三下鄉的社會實踐心得體會
大學生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心得體會
在此次英語夏令營之前,我僅有一次家教的經驗,而且那已經是我大一寒假時的事,而那時候我教的是一名初中生。對于這次要走到講臺上的執教,出發前我多少還是有所顧慮的。畢竟五年級升六年級的學生處于一個不大不小的階段,按城市里同齡段的小學生的情況來說,如果只是一味地從游戲中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他們可能倒發過來覺得幼稚,起反效果。可是,我們又不清楚鎮區的孩子們是否有同樣情況,這樣,我們出發前的備課就變得很被動了。
于是,我們不得不在上了第一天的.課后,大概了解當地學生的情況下,再作出備課調整。而由于我們住處的網絡設施所限,我們都要絞盡腦汁地備課。原來,備好一堂課是不容易的。
在與學生慢慢熟絡后,學生們可能漸漸發現我不是很嚴肅,開始“欺負”我們這些“老師”。女孩子們上課講話、男孩子出現追逐打鬧的情況等,這都讓我們異常頭痛不已。
可是,在最后的那天,他們或給我們寫信、或掏出自家毛公仔、或簡單地用樹葉弄個書簽給我們留作紀念,都紛紛表現出對我們的感謝之情,這都讓我感動不已。最后,我們給每個同學都發了一個筆記本以做紀念,他們竟一涌而上讓我們在筆記本上留下簽名,或留下贈言,讓我們有了明星般的待遇。這是一群多么可愛的學生。這讓我后來十分后悔,后悔自己當初沒有好好地備課,不能教給他們更多的知識。
亦師亦友
仔細數數,我們比這群可愛的學生大十歲,其實我們是他們的老師的同時,也是他們的哥哥姐姐更或是朋友。在最后那天,我們在黑板上給他們留下了聯系方式。回到廣州后,不少家里有條件的學生都和我們聯系上,或在q上和我們聊天,或借用父母親的手機和我們發短信息。最令我深刻的一次是,臺風“鸚鵡”吹襲廣州的那天,一位學生竟提醒我們要注意安全。通過這次“三下鄉”,我們不僅豐富了彼此的人生閱歷,更是交到了可愛的朋友。
勞動最有滋味
盡管此次我們住宿場所是該小學的教師宿舍,各方面的條件還算是比較好的,但是,我們既要上課,下課后也要自己做飯。而這次我們同學間發揮了優勢互補的精神,各位同學都使出了看家本領,讓大家每餐都飽食一頓。而通過這次,我發現原來我們男同學的廚藝還是不錯的,他們負責煮飯,間或炒個小菜,都十分可口。相比之下,我就自慚形穢了,我比男生們遜色多了,就只好擔任洗碗這一工作。大家分工合作,每一頓飯都吃得十分有滋味。
小結
此次的“三下鄉”實踐活動,讓我這個大學里最后的暑假變得十分有意義,對我來說是難以忘懷的。雖然是區區一個星期的時間,但就這個星期里,我初嘗為人師的滋味、我更深入地了解了班上的同學,我收獲了友誼、也鞏固了友誼。這是個難忘的暑假,至今我仍不斷回味著這七天的快樂時光。同時,這次“三下鄉”讓我深入了農村生活,這對于在城市中長大的我,亦是一次寶貴的經驗。在到學生家中調研時,我感受到了農村人的樸實和熱情好客;走在田邊的小路,抬頭望著四面環繞的大山,這種大自然“綠”的氣息,在城市中是難以找到的。盡管以后已經沒有機會再參與到大學中的“三下鄉”的活動了,但我希望更多的學弟妹能夠了解“三下鄉”并參與到“三下鄉”活動中來。
數學院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心得體會
科技在不斷發展,時代在不斷進步。在這個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里,知識型人才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實際能力顯得越發重要。而由于中國的應試教育,讓學生一味待在校園學習理論知識,缺乏社會實踐經驗,為了改正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錯誤做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大學生,我們數學與統計學院舉辦“三下鄉”活動。希望通過“三下鄉”,讓同學們在實踐中鍛煉自己,在實踐中肯定自己的價值,認識自己的不足,也讓同學們體驗農村生活,了解現如今農村的狀況,并結合發展,探究社會發展帶來的利弊,進行自我反思。
7月11日——7月16日,在這短短的六天時間里,我們有過感動,有過心酸,有過無奈;我們品嘗了酸甜苦辣;也讓我明白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讓我懂得了組織紀律和團隊精神的重要性,讓我體會到了教育對一個村,一個家庭,一個孩子有多么重要。
以下是我此次“三下鄉”活動中的收獲和反思:
1、堅持就是勝利:此次“三下鄉”活動,我們來到了XX市XX縣XX會XX小學,一個全村每人年平均純收入只有6250元的貧困鄉村。這里交通極其不方便,大部分都是泥路,一到下雨天,泥路便會積水,車輛和人都很難行進。而我們“三下鄉”隊伍來到XX村的第二天,一大早便下起了中雨;加之XX村的村民分布比較散,每次走訪調查,我們都要走上大半個鐘的泥路才能看到村民,這無疑給我們的調研增加了難度。而且現在正處在農忙時期,大部分的家長都外出收割稻谷,我們的調研對象又是家長,要如何才能做好我們的調研呢?這又是一個難點。對于沒怎么受過苦的大學生而言,體力勞動是我們最頭痛的致命傷。六天的時間里,我們每天不止要六點多起床準備,還要走泥濘的泥路,還要收割稻谷,上山除草。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那次上山除草,我們下午兩點半出發,走了一個多小時才到我們的勞動基地,那是一座用來種黃梔子的山。我記得當時山上的溫度高達33攝氏度,我們的隊員有的還沒戴帽子就直接暴曬在火辣辣的太陽底下。這樣幾天下來,我們的兩個隊員感冒了,盡管重重困難,我們還是堅持到了最后,我們不止完成了報告,我們還學會苦中作樂,收獲了很多在學校學不到的知識。
2、團隊協作是團體活動順利進行的前提:
“三下鄉”活動是一個集體活動,服從隊長的安排,聽從隊長的指揮,隊員間互相協作,嚴格遵守組織紀律,這些都是每個隊員必須具備的素質。在調研過程中,我們會按時清點人數,任何行動都會向組長報告,絕不單獨行動,這保證了每個組員的人身安全;而且我們每組都會根據組員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工合作,這能有效地提高我們調研的效率。我們不止在調研工作有分工,我們在生活方面也有分工,我們以組為單位,一天一組輪流做飯,這不止提高我們獨立能力,也能使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有較好的規律。但就我們個人而言,我覺得自己在團隊協作這方面還需要再努力。作為這次調研報告的主筆手,我很慚愧,我沒有做好自己的本職,我只是一味地自己寫報告,沒有與組員做到很好地溝通,導致自己寫了報告模板,組里其他成員也寫了模板,使調研報告進展緩慢,而且由于報告模板不同,在協調過程中產生了小小的爭吵。雖然最終我們順利完成了報告,但從這件事情里,可以反映出我自己的'不足,在團隊里我還缺乏溝通交流,而且我太個人主義了,當出現意見不統一的情形時,我無法很理智地考慮問題,這是我的很大的致命傷,我需要好好反思改正。
3、收獲友誼:
我們25個人在XX村這個貧困村莊生活了六天。在這六天里,我們一起調研,一起寫報告,一起做飯,一起務農,你累了我們幫你,你病了我們照顧你,我們苦中作樂,陪伴著彼此,有飯一起吃,有活一起干,共同進退,我們像一家人一樣,脫下我們的面具,不用擔心隔墻有耳,不用害怕暗箭傷人,我們表露自己最真實的一面,也許這就是農村的魅力,它讓我們獲得友誼,也給了我們人生中一段難忘的回憶。
4、增強回報社會的意識:
7月13日,這一天早上是我們義教的時間。據我們了解,這里的教師是沒有給孩子上文體課的,綜合各種因素,我們的義教開展分為三點:一是教孩子唱兩首歌,其中一首是國歌,因為我們了解到這里的孩子都不會唱國歌。我們認為愛國情要從小開始培養,而且愛國不分貧富,身為中國人,他們更是我們國家的未來,是我們國家以后的希望,所以從小培養起他們的愛國意識是必須的;二是和學生一起吹乒乓球,活躍課堂氣氛,便于和孩子進一步交流;三是給孩子們講述基本的安全防范意識,希望他們能夠學點實用的東西,能夠好好保護自己。和別人,特別是在山里,一些常用的安全意識會變得特別有用。
在短短兩個小時的義教里,我感受到當地孩子的淳樸、乖巧以及他們對知識的渴望,卻也為他們的未來感到擔憂,我不禁想:在這樣的環境,孩子這樣的熱情可以持續多久?我本身也是農村的孩子,我知道要跨進大學的校門是相當不容易的。看著這些孩子,我覺得我應該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綜合能力,回報社會,希望我們國家能發展得更快、更好,讓每個孩子都有書可讀,讓這些貧困家庭的孩子不再因為上學難而無緣大學,無緣我們奇妙的書海。
六天,是苦是甜都已經過去,不會過去的是我們在這次“三下鄉”中收獲的友誼和在這里的所思所想;六天,有不足也有進步,這才是真正意義的“三下鄉”。“三下鄉”為我的大一生活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希望“三下鄉”活動能一如既往地開展下去。
【大學生暑假三下鄉的社會實踐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大學生暑假下鄉社會實踐總結05-10
大學生暑假下鄉支教社會實踐05-10
大學生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心得體會05-09
大學生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報告05-03
大學生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報告06-17
大學生暑假下鄉的社會實踐報告范文04-08
大學生暑假下鄉支教社會實踐心得體會范文05-09
大學生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總結范文05-08
大學生暑假三下鄉支教社會實踐總結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