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生社會實踐論文:對經濟作物種植模式的探究與思考
大學生社會實踐論文:對經濟作物種植模式的探究與思考
對鹽源縣經濟作物種植模式的探究與思考
秦棟 四川農業大學文法學院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二班
摘要:本文旨在通過對鹽源縣經濟作物種植模式的分析研究,指出其可供發揚的典型優點,為廣大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思路,同時也指出它的不足之處,并為避免和化解這些問題提供可行建議。
關鍵詞:鹽源縣 經濟作物 種植模式
鹽源縣的經濟作物種植事業經過長期的實踐發展,形成了一定的科學模式,充分的利用了當地的土地資源和氣候優勢,有力地促進了農民增收。我們可以通過對這種模式的探究和完善,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智慧支持。
1、現有經濟作物種植概況
表一 鹽源縣2011年經濟作物概況
種類
種植總量
總產量
總產值
品牌認定情況
蘋果
32.3萬畝
5.6億斤
2.58億元
“鹽源蘋果”國家級商標注冊成功
馬鈴薯
23.3萬畝
6.2億斤
1.14億元
獲全國綠色食品基地認證
辣椒
6.8萬畝
1.2億斤
1.3億元
“鹽源高原辣椒”商標申請注冊中
烤煙
7.33萬畝
22萬擔
1.3億元
無
2、相關經濟作物種植特點分析
2.1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兼顧
鹽源經濟作物基本上都是引進外來物種,本地作物以糧食作物為主。兩者兼顧一方面尊重了地區傳統,為經濟作物的推開發展減少了阻力;另一方面,鹽源地處高原與外界交通聯系相對沒有那么方便,這樣處理也很好地解決了當地的糧食自給問題。
2.2各種作物錯時收種
蘋果、馬鈴薯、辣椒、烤煙的種植季節都有所不同,生長周期也長短不一,這就有利于農民科學安排農時,充分利用勞動力,避免了“忙”和“閑”兩個極端。各種作物交替上市也減小了運輸壓力,同時保證了鹽源品牌宣傳的持續性。
2.3選種科學,合理利用資源
鹽源是典型的高原山地地貌,土壤質量在不同地區差異較大。坡地瘠地用來種植對土質要求不高且成本回收周期長的蘋果;平地沃地用來種植對土質要求較高成本回收周期短的烤煙辣椒;適應性強的馬鈴薯責是采用集中大規模種植和分散小塊種植相結合的模式,充分發掘土地生產力。
2.4農業生產與旅游發展相結合
盛夏是鹽源最熱鬧的時期。彝族傳統的火把節因規模宏大、風俗奇特而聞名于世;瀘沽湖的景色也在此時達到最美。每年的這個時節都是鹽源旅游業發展的黃金時段,五湖四海的游客慕名而來,為鹽源的消費增長注入強勁動力。鄉村旅游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果園里的成熟的蘋果讓外鄉來客贊不絕口;魚塘里的肥美魚兒也為旅客的旅途增趣不少;山林間的天然食用菌更是領得游客能夠大快朵頤……火把節、瀘沽湖引來游客,鹽源的豐富物產、淳樸民風留住游客。農業與旅游業相互依存,相得益彰正是鹽源發展的制勝法寶之一。
2.5基礎設施跟進發展
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鹽源經濟作物的種植是離不開政府對基礎設施建設的大力投入的。鹽源縣2009開始實施“果園直通車項目”通過政府雇工與農民自愿參與相結合,在每個果園都修建了簡易的公路,基本上保證了農用機械進得去,農業產品出得來。2010開始施行的“灌溉工程建設”計劃是另一項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目前全縣有建成水庫十三座,在建水庫六座。全縣人均水庫數、人均水庫蓄水量居全省前列。
2.6農民與企業簽訂價格協議
鹽源縣政府牽頭組織農民與蘋果、辣椒等農產品的加工企業簽訂長期的價格協議,最大限度地化解市場風險,保護農民利益。單個的農戶在市場由于信息的閉塞,往往處于弱勢地位。所以通過有組織地聯合,農民能夠有效提高適應市場變化,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價格協議在另一方也保證了企業原料供應的充足,促進了本地工業的發展。這是一種雙贏的模式。
2.7重視現代農業科技的運用
鹽源縣政府有一個特殊的組成部分——鹽源縣農業技術與機械推廣應用局,簡稱“農技局”,專職從事農業技術的推廣和機械化作業經驗的總結。這一特定部門的設置恰好體現了鹽源政府對農業科技的重視。鹽源政府十分重視引進農業人才,與西昌學院等農林類高校建立了合作關系,將大學生就業與農業發展結合起來,為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智力活水。
3、鹽源經濟作物種植模式的不足之處
鹽源經濟作物種植模式的成功之處在于時時刻刻考慮到鹽源的實際情況,做到實事求是。但是由于地域條件和思想局限的限制,該模式也有一些有待于進一步完善的不足之處。
3.1粗放經營
農民增收的方式主要是擴大辣椒、蘋果、馬鈴薯等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以及增大勞動強度。這種粗放經營的方式導致了一系列問題:農作物單位產量提升緩慢,農民普遍沒有擺脫高強度的體力勞動,務農與外出打工和在本地進廠相比收入優勢并不明顯。這些原因使得農民種植經濟作物的積極性有待于進一步提高,有一部分土地還沒有得到充分利用,阻礙了當地農業的發展。
3.2基礎設施建設不到位
鹽源縣的人口分布具有分散性強的特點,這就提高了基礎設施建設的成本。再加上山地地貌和疏松的土質,建設難度也較大。雖然鹽源政府推動了一系列的基礎設施的建設計劃,也取得了突出成效,但是要做到與農民需求和農業發展需要相適應的話,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鹽源的機動車人均擁有量很高,但是由于路況不好,嚴重影響了農民購車的積極性。這種影響并不體現在數量上,而是體現在質量上。當地農民購車主要以農用拖拉機和兩輪摩托車為主,這是與當地農民的收入水平極不相稱的,也不利于農產品的大規模及時外運。隨著鹽源經濟作物種植規模的不斷擴大,這個問題會越來越突出。
3.3機械化水平不高
此項不足與粗放經營和基礎設施建設不到位是后果與前因的關系,除開這兩點,高昂的購機費用和應用養護技巧的缺失也是提升機械化水平的限制性因素。在鹽源農業生產中應用最普遍的農用機械是老式的農用拖拉機,通過一些改裝也能具備灌溉和噴灑農藥的功能。這也可以說是鹽源人民智慧的結晶,但是也反映出農業生產中專業化的農業機械應用不足,機械化效率低等問題。
3.4個體經營規模偏小
每戶農民經營的土地主要是自有土地,很少出現承包流轉的形式。這一方面是鹽源地多人少的現實情況造成的;另一方面也體現出農民中普遍存在的保守經營思想。偏小的規模,一般來說家庭生產和人力勞動就足以完成,這對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和農業專業化規;瘉碚f都是不利的。
4、對鹽源經濟作物種植事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研究三農問題最終都要落腳到促進三農發展上來。鹽源發展的卓有成效是我們所樂見的,為鹽源更美好的明天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是我們最想做的。
4.1細化管理
4.1.1擇機在農民中進行經營意識宣傳
在引進外來人才的同時更要注重發掘農民自身的智慧,引導農民樹立效率意識,使得農民的辛苦勞作能取得更豐厚的回報。
4.1.2進一步加強農業科技的推廣力度
在保持種植規模持續擴大的同時,要更加注重單產的提高。用技術提高單產,科學種植、科學增收。
4.1.3可以嘗試建立農業生產合作社
人工實地調查結合衛星數據,對縣域內的耕地、林地等土地資源統籌管理。生產合作社可以由政府發起,在充分尊重農民意愿的原則下,建立從戶到村再到鄉的以行政單位為依托的新型組織,推動生產的集約化,進一步提升農業生產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
4.2利用政策支持
4.2.1利用好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下對西部地區的政策傾斜
積極利用國家財政支持和對口支援項目,努力促使基礎設施建設成就再上新臺階,以期滿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經濟發展需要,甚至可以做到基礎設施建設走在經濟發展之前。
4.2.2利用好國家對民族地區的優惠政策
本地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低廉的人力成本加上稅收優惠,足以形成對投資者巨大的誘惑。政府可以通過積極招商引資,建設一批工業企業,在充分利用資源的同時,也把更多的勞動力從土地中解放出來。這一來可以促進就業,二來也為經濟作物種植的規模化提供了有利條件。
4.3處理好民族關系
4.3.1處理好各民族差異問題
鹽源屬少數民族聚居地域,現有包括漢族在內的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土家族等二十一個民族,而且少數民族人口總數超過漢族。各個民族之間的風俗差異、價值觀差異十分明顯,這種情況長期以來造成了各民族之間的一些隔閡和誤解。在推動經濟作物種植時要切實尊重各族傳統文化、處理好分歧,做到共同發展和諧發展。
4.3.2處理好各族經濟平等問題
經過走訪調查,實踐小組發現:經過長期的磨合和政府的不斷努力,鹽源各民族之間在諸多方面的分歧都已逐漸化解,近年來造成民族關系緊張的原因基本上都民族之間經濟發展不均衡。通過種植經濟作物可以致富是鹽源各民族的共識,下一階段的推廣種植和相關配套支持要注意在公正的基礎上加大對經濟發展相對滯后民族的支持力度,讓經濟作物的種植不再是造成民族關系緊張的“罪魁禍首”,而要成為民族關系的“潤滑劑”。
4.4繼續加大投入
不論是農業人才的引進,還是專業農用機械的購置補貼都還有待于政府進一步加大投入。中央關于厲行節約的八項規定的實施,各級政府的開支得到了很好的控制,這也為政府加大農業發展投入提供了有利條件。納稅人的錢要花在于民于國有利的地方。
5、總結
在本次實踐中,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事事留心皆學問”這句話。學校很小,世界很大。苦坐書齋,再用功都免不了有坐井觀天之嫌。走進社會我們所面對的不僅是專業知識的應用,人際關系的處理這兩種挑戰,更多的攔路虎會跳將出來,與此同時,更豐厚的回報也等待著我們。這次實踐中我們所遭遇的最大問題是溝通技巧的欠缺,溝通能力的不足。我們在吃了不少閉門羹之后才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在今后的實踐學習中,我們會把提升溝通能力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原四川省人大主任何郝炬同志這樣題詞鹽源:“扼山川之勝,據湖海之覽,擁鹽鐵之利,具林木之長。”由此可見,鹽源的發展潛力是不容低估的。鹽源人民靠自己的智慧發展出具有鹽源特色的經濟作物種植模式,這既是鹽源的福祉也是西部廣大山地農村的福祉。相信鹽源人民有了種植經濟作物這件法寶,通過對它的不斷地改進完善,鹽源人民的民族和諧之夢,經濟發展之夢在不久的將來都會變成現實。
參考文獻
[1]《鹽源縣2011-2012年度經濟發展概況(內部參考版)》..鹽源出版社2013.8
[2]《鹽源民生工作成果展》.鹽源縣人民政府公共信息網2012.3
[3]薛達元..《中國生態農業模式與案例》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2.12
[4]高煥喜.《中國縣域經濟推進中現代農業建設模式設計》.北京: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1.4
[5]《鹽源縣志》鹽源縣志編纂委員會,2000.5
【大學生社會實踐論文:對經濟作物種植模式的探究與思考】相關文章:
經濟作物種植的調查分析報告范文05-12
簡論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及教學模式思考論文04-02
關于做好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工作的思考論文05-12
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探究論文05-12
基于三螺旋理論的綜合實踐畢業設計職前訓練模式構建探究論文05-12
淺談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究05-10
探究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意義所在分析05-08
獨立學院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育人功能發揮現狀及對策探究論文05-12
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標準的思考的論文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