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基于三螺旋理論的綜合實踐畢業設計職前訓練模式構建探究論文
一、引言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簡稱高職教育,是和普通高等教育不同的高等教育類型。它是在高中文化水平的基礎上,面向職業為生產、建設、職業、管理、服務第一線培養高級實用型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專門教育。隨著工業化進程不斷推進,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與企業的關系日益密切,校企合作應運而生。但當前我國校企合作的突出問題是:學校積極性很高,但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意識薄弱、動力不足,政府對企業參與職業教育推動不夠深入,許多企業在與誰合作、怎樣合作等方面感到比較困惑。對于當前在校企合作中如何協調院校、企業、政府之間的關系,國外學者提出的“大學-產業-政府”三螺旋理論不失為解決此類問題提供了一個有效途徑。
二、新三螺旋理論的內涵
由國際創新三螺旋理論的思想,高校、產業界和政府應該互相協調發展,推動知識的轉換、運用和發展。本文在此理論基礎上進行延伸, 針對高職學生專業綜合實踐能力的提高,提出“綜合實踐-畢業設計-職前訓練”相融合的三螺旋模型。實踐活動是現代高職教育強調的主體活動,也特別強調學生在實踐環節的主體地位,逐步使學生在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的循環過程中獲得知識的積累和技能的提高。
2005年我國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將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確立為人才培養模式的方向,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 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并深刻認識到要實現真正的基于職業崗位的、真實的、參與工作過程的實踐,以真實工作環境為基礎的工與學結合才是職業教育的根本。
從現有關于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專業綜合實踐、畢業設計以及職前訓練這一問題的研究成果來看,雖然前人對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工學結合的重要性、存在的某些問題以及如何開展頂崗實習與就業等方面作了分析、探討和研究,但對專業綜合實踐、畢業設計以及職前訓練的意義及某些影響因素、存在的問題,都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新三螺旋理論認為在實踐教學模式創新的過程中,綜合實踐的專業性、畢業設計的創新性和職前訓練的職業性是三個同等重要的環節。這三個環節既互為因果、互相聯系,又相互作用、相互交融,共同形成了獨特的三螺旋結構。新三螺旋的模式強調過程性和發展性。過程性指專業綜合實踐和畢業設計在實施過程中要注重效果、過程的任務分配和考核要明確明晰。發展性是指高職的教育直接為企業輸送技能性人才。因此,在專業實踐和畢業設計中,教師要帶領學生走進企業,直接與職業需求掛鉤,進行有效和有用的實踐活動。新三螺旋理論也要求每位教師都要積極主動地將師生間的信息交流貫穿始終并以此作為改進工作的動力和依據。這種交流包括實踐活動前、活動中、活動后教師主動組織的征求反饋意見,要對教與學的效果進行總結,促進這一過程實施的完整性。
三、“綜合實踐-畢業設計-職前訓練”模式的特點
(一)學校是開展新三螺旋模式的核心主線
作為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知識生產的主要園地,學校無疑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起到核心作用。當然,在此過程中學校并不是孤立無援的, 政府和產業應作為支撐機構積極參與,最終形成“大學—產業—政府”的動態三螺旋。高職教育強調學生的動手實踐性,那么高職院校在這個三螺旋的創新模型中,當然也起了核心主線的作用。
首先,學校給予了知識積累和就業實踐的基礎。任何的一項實踐創新活動,都離不開基礎知識的積累。沒有知識積累,談什么實踐?在新三螺旋模型提到的三種活動中, 任何一項活動都不能脫離的學校的基礎教育, 同時還需要在具備了知識和理論功底的基礎上,培養自己一定的社會素養, 增強自己對知識的轉化能力、社交能力和敏銳的洞察力。適應職場或者自主創業, 都是一個復雜的綜合性的過程, 涉及許多領域的知識, 比如市場營銷、財務管理、法律、經濟管理等等,這些知識的獲取必然與學校教育緊密聯系。
其次,學校也要改革教育課程體系及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為其長遠發展提供積極良好的氛圍和環境。既然是高等職業教育, 就要與大學本科教育相區別,在課程的設置中, 應加大綜合實踐的比重,增加實訓基地的建設,為學生提供合適的實訓環境,營造有利于人才培養的創新的文化氛圍。
(二)企業是推動新三螺旋模式的重要基地
在“綜合實踐-畢業設計-職前訓練”的新三螺旋模型中, 企業或者說產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撐機構。首先,企業可以與學校合作,共建實踐基地, 這是校企合作中的一種重要途徑。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請教企業的專家;企業的工程師也可以參與到學校相關課程教學計劃、實踐安排等的指定中, 幫助學生完成實踐。同時, 學校與企業也可以通過共建科研項目的方法,進行知識成果的轉化,這樣的科研項目不僅帶動的學校教師, 也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完成。有了企業的參與后,學校又可以再次進行教學的改革, 比如根據與企業合作的經驗和研究,修訂課程教材,讓學生掌握更新更實際的知識。
另外, 企業為學校提供人力資源方面的支持。一方面,學校應當定期邀請企業中富有經驗的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到高校作報告、開設學術講座,或開展專題研究,或兼任教師,參與并指導課程教學改革、創業實踐、就業指導等各項工作。另一方面,在校企合作的前提下, 企業也應該為學校的教師和學生提供實踐的場所, 學校可以安排學生將畢業設計放在企業來完成,企業給予支持和指導,讓學生進行職前的相關準備工作。
(三)政府是推進新三螺旋模式的重要支撐
在亨利·埃茨科威茲的三螺旋創新模式中,政府的獨特身份是作為契約關系的來源,確保穩定的相互作用與交換。所以,政府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政府制定利好的扶持政策;另一方面,政府要完善相應的服務體系。
在“綜合實踐-畢業設計-職前訓練”的新三螺旋模型中,政府需要進行推動,比如如何協調院校與企業之間的利益關系; 如何激發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 如何規避校企合作中的風險等一系列問題均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在校企合作中,政府作為一個第三方機構,要能夠提升合作中企業的社會認可度,幫助落實企業在校企合作中的相關優惠政策,要對校企合作過程進行質量的監控和質量驗收,要幫助處理校企合作中會出現的損害雙方利益的消極行為,同時要降低學校和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風險,這樣才能給學校與企業更多的合作空間。
四、“綜合實踐-畢業設計-職前訓練”模式的實施與效果
(一)加強實踐活動的層次性
根據信息加工理論的思想,人類知識分為兩種,一種是“是什么”,一種是“怎么做”。那么,我們這里研究的就是“怎么做”的知識活動。“綜合實踐-畢業設計-職前訓練”的三螺旋模式,倡導的是一種相互融合、循序漸進的實踐行為。這里,主要是著眼于加強實踐活動層次性。
首先,實踐可以劃分為課堂實踐和課外實踐兩個類型。那么,根據高職教育的特點,我們即可將綜合實踐的實施放在課堂進行。比如,在課堂中進行案例分析、實驗室模擬以及學生進行課堂討論、針對理論聯系實際提出問題等,教師負責答疑解惑;而畢業設計和職前訓練,我們一般放在課外進行。可以有社會調查、企業實訓、頂崗實習等多種形式。不管是哪種類型的實踐,我們都可以按照以下幾個層次來實施:第一層次是“聽知”,即教師負責將實踐的基本原理、基本步驟等傳達給學生,學生能夠了解和掌握;第二層次是“認知”,即實踐的過程演示,教師做學生觀摩;第三層次是“實戰”, 即學生自己動手進行案例的設計、實驗的實施,并在這個過程中發揮主觀能動性,有創新的行為和意識;第四層次是交流碰撞。學生已經有了實踐的經驗后,和教師以及互相之間進行互動交流;第五層次是點評。不管是哪種實踐,最終都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進行總結,教師點評。
(二)重視實踐活動考核的全程性
實踐活動的考核不應該是一紙的考核,更強調過程性和全程性。比如,我們以高職一門《web應用程序開發》課程為例,來討論如何具體開展“綜合實踐-畢業設計-職前訓練”的考核。這門課程的課堂教學中,包括提問、小測驗、課后作業等,突出考核對基本理論、基本原則、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等基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綜合實踐教學中的考核,一是考核同學在案例的實施中完成的情況,二是要考核學生的互動討論情況, 學生不僅要能完成案例設計,還要能夠具有分享設計心得,與他人交流的基本技能,二者可以有個加權平均;三是期末考試,可以以大作業的形式或者試卷形式進行考核。對于這門課程,考核即可如此。畢業設計階段,學生很多運用了這門課程的方法和設計,不妨在課程的考核中,將期末考試部分放到畢業設計中來考核,這樣課程考核與畢業設計就很緊密地結合起來了。如果畢業設計完成良好,這門課程的期末考核部分也就相應得分。這樣的全程考核方法,學生畢業設計的積極性會更高,對課程的掌握也會更深透。如果在職前訓練中,也有相應的模塊實踐,那更是錦上添花,學生在將來應對這個方面的問題應該就得心應手了。
(三)解決了實踐與職位脫節、畢業設計流于形式的實際問題
“綜合實踐-畢業設計-職前訓練”的三螺旋模式, 首先解決了實踐與職位脫節的問題。在學校支持、企業參與、政府支撐的大環境下,學校開展的實踐活動與職業的聯系更加緊密。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為今后的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綜合實踐以及畢業設計的規劃設計,與職業需求對接,企業人員的全程參與,也可以讓學生在工作中消除緊張和不適感,更快融入職場。
其次,解決了畢業設計流于形式的問題。畢業設計, 高職教育的要求是要學生能夠獨立完成一個項目的設計。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比如學生沒有合適的實驗環境、遇到問題缺乏指導等等。“綜合實踐-畢業設計-職前訓練” 這樣的三螺旋式模式,可以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設計環境,有教師和企業專家的雙重指導, 畢業設計的效果大大提高。
再者,多層次的教學方式、全程性的考核方案,也使得學生從思想上重視平時的實踐學習,并且鼓勵學生多創新。在每個實踐的過程中,發現創新點,改變以往課程教學的死記硬背模式,學習的主動性更高,學得靈活而有效。
因此,在高職的實踐教育環節,構建“綜合實踐-畢業設計-職前訓練”的新三螺旋模型,是“大學-企業-政府”三螺旋創新理論的一個具體延伸。高職院校在校企政合作的道路上,應積極探索,逐步實現高職教育的遠大目標。
【基于三螺旋理論的綜合實踐畢業設計職前訓練模式構建探究論文】相關文章:
法學本科案例型畢業設計模式構建的論文05-11
畢業設計實踐教學模式探討論文05-12
探究應用科技大學模式下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論文05-12
多方向高職會計畢業設計的探究會計理論論文04-17
高職畢業設計改革模式研究論文03-26
工科畢業設計團隊模式探討論文03-27
園林專業畢業設計教學模式研究論文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