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生社會實踐效果分析論文
摘要:社會實踐活動作為大學生從學校跨入社會的橋梁,對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增強大學生適應社會能力起著關鍵性作用。本文從多方面論述了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要性;從不同角度對其發展現狀進行分析,發現在學生、高校以及社會中存在的關于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問題,從而提出在教育方面、制度建設方面所需的改進。
關鍵詞:大學生;社會實踐;重要性;制度建設
大學生社會實踐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環節,是促進大學生提高綜合素質和全方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在學生成長道路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1.大學生社會實踐的重要性
現階段大學生的教育仍是以課堂教育為主,在課堂中所學的都是抽象的理論知識,與實踐脫節,學習起來比較困難。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可以提供將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的機會,不僅有助于提高實踐與動手能力,理論聯系實踐,還能有效地促進大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掌握。由于不了解社會,很多大學生對自己未來發展沒有明確的目標。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通過實踐鍛煉,清楚地了解到社會發展現狀、未來的發展方向和社會的需求,以及自己的缺陷,從而明確自己學習方向與目標。長期生活在校園中,與社會或多或少地脫節,然而未來都必將走向社會,要適應社會及未來的發展需求,必須正確地認識社會。目前多是通過媒體和狹窄的交流圈來認識社會,然而社會是個復雜的生活環境,僅靠媒體與交流圈等方式,具有較大片面性,很難真正了解。只有投身于社會之中才能真正認識社會,社會實踐活動提供了契機。通過廣泛的社會實踐,了解社會發展現狀和社會需要,收獲豐富的社會經驗,為其更好的適應社會增加砝碼。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壓力需要具有全方位的素質和能力,這樣才能在求職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社會實踐為提高大學生社會適應力提供了平臺,可以讓學生在實際行動中正確認識自己,準確定位,針對性地取人所長、避人所短,提高自己的各種能力和素質,促使全面發展,增強其就業能力。
2.大學生社會實踐存在的問題
隨著對實踐作用認識的提高,社會實踐逐漸受到了社會和大學生的重視,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但是社會實踐需要社會、高校、企業等多方面協同作用才能實現,目前還沒有真正協同起來,各方面仍存在著諸多問題。社會實踐是一項長期的教學任務,高校應該有專門的組織機構來規劃和管理的社會實踐,但當前大多數高校都沒有設立專門的組織機構,每年組織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任務由團委臨時負責,以至于每年的社會實踐總是匆匆制定,草草完事。社會實踐基地在對大學生實施教育的同時,自身也在受益。但當前大部分企業不愿意與高校合作接受大學生實踐,除了怕對企業自身的生產造成影響,也不想承擔相應的責任與風險。即使有些企業接收大學生實踐,也往往是由于在相關業務領域上需要與高校合作。對于學校方面,僅考慮如何為學生尋找一個合適的實踐基地,而忽視了在組織學生參加實踐的同時為實踐基地提供幫助。從而使實踐基地建設合作基礎不牢固,造成了社會實踐基地的不穩定性。由于缺乏長期穩定的實踐基地,高校社會實踐的開展就相對較困難,往往是隨便找一個單位敷衍了事,更談不上與專業對口,這就造成了社會實踐與教學內容脫節現象,社會實踐與專業知識無法有機結合。以至于社會實踐內容陳舊、形式單一,很多時候僅局限于支教掃盲、衛生清掃等常規性工作,缺乏內容的創新和專業的定向,對學生鞏固專業思想和提高專業技能幫助不大。事實上,多數大學生是愿意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他們認為這樣既可以鍛煉自己,又可以接觸新環境。但是由于大學生社會實踐存在的多種問題,很多在參加了一次社會實踐之后,便對其失去了信心,認為僅僅是走過場,搞形式主義,對自身沒有任何提高,漸漸地對其失去了興趣。
3.如何改進大學生社會實踐
3.1重視和加強校園社會實踐
大學校園本身就是一個小社會,是大學生自我展現、娛樂、交際、成長的重要舞臺,這個舞臺蘊含豐富的社會實踐資源,也是一個重要的實踐舞臺,高校和學生都應該重視和利用該平臺。各高校應該從精神文明、團隊精神、社會責任感、理想信念等不同層次入手,通過引導學生參與理論讀書活動、各類紀念活動等文明修身類活動全面提升大學生的道德文明修養;學校應該通過各類競賽、科技文化活動節、各類科技協會、開放實驗室、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等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活動中增長才干;學校應重視學生的社會工作和社團工作類活動,賦予他們更多的權利和義務;學校應該為學生提供更多志愿服務和勤工儉學的機會,有利于他們融入社會、適應社會,從而促進大學生的社會化。
3.2加強校園外的社會實踐
3.2.1設立專門的組織機構社會實踐已經不再是高校的單向行為,高校只有與社會協同才能有效地促進社會實踐,設立專門的組織機構規劃和管理大學生社會實踐,克服大學生社會實踐過程中高校、企業或基地和政府相互脫節的狀況,使之發展成為由政府、高校、社會實踐基地共同參與的一項社會系統工程。3.2.2加強大學生社會實踐制度化建設構建大學生社會實踐長期有效機制,加強制度化建設。建立起規范科學的績效考評制度,到了實踐基地之后,由于沒有學校的約束和管理,很多大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比較隨意、散漫,因此,有人認為社會實踐只是為學生提供一個外出游玩的機會,其真正的實踐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作為組織者和管理者,各高校應該建立起規范科學的考核制度,為大學生社會實踐的考核和成績評定提供基礎和依據。構建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激勵機制,通過話語鼓勵、總結表彰、發放相關證書等措施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對于長期從事規劃和管理社會實踐活動工作、為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做出貢獻的老師,學校應該在各方面給予獎勵和優惠政策,這樣才能調動老師參與的積極性。完善經費投入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學生權益保障制度等,是建設合理而有效的大學生社會實踐制度必不可少的內容。只有健全了一系列合理而有效的大學生社會實踐制度,才能保證社會實踐的根本性、長期性、穩定性。3.2.3加強對大學生實踐活動的宣傳力度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廣泛建立大學生社會實踐社交平臺,加強社會實踐活動的宣傳力度,促進大學生與大學生之間、大學生與高校之間、高校與高校之間、社會與高校之間進行交流。以大學生和企業單位的興趣為出發點,抓住學生和企業單位心理,只有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大學生和企業單位關注,提高多方參與的積極性。
4.結論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對于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及對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雖然現如今在大學生社會實踐方面仍存在諸多問題,但我相信,只要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努力,共同營造良好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氛圍,敢于創新,敢于實踐,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就能促使更多地大學生積極投身到社會實踐活動中來,從根本上推進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羅公利.大學生社會實踐管理[M].泰山出版社.[2]胡樹祥,吳滿意.大學生社會實踐教育理論與方法[M].人民出版社.
[3]張巍,呂會慶.大學生社會實踐意義探析[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0,(3).
【大學生社會實踐效果分析論文】相關文章:
提高大學生社會實踐效果的措施及建議論文04-01
大學生課外社會實踐情況調查分析論文05-12
瑜伽減肥效果分析05-09
大學生社區服務社會實踐問題分析論文05-12
關于大學生社會實踐的論文05-11
大學生社會實踐論文精選05-08
機械設計教課效果的方案論文03-29
探究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意義所在分析05-08
關于大學生寒假社會實踐的論文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