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注留守兒童的社會實踐心得體會
關注留守兒童的社會實踐心得體會
“留守兒童問題及對策的研究”的調研心得
2014年7月9號下午,我跟隨嶺南師范學院13政本2團支部實習社會實踐隊來到三下鄉的基地——廉江市營仔鎮圩仔村。身為三下鄉調研組組長的我,在組員的幫助和配合下,去往基地之前就已經準備好了所有的資料和安排好相關的一切工作。7月9號早上整裝待發,等待著即將到來的9天三下鄉的生活,期待在一個陌生的時空里不一樣的生活,尤其對調研活動充滿熱情。我很希望調研工作能出色地高質量完成。
7月10號下午,我們的調研活動正式開始,我帶領組員走進村子尋找兒童做問卷調查。出發之前,隊長和各組組長一直叮囑著我們要注意人身安全,天黑之前一定要回到基地。聽著他們的叮囑,看著他們擔心的表情,我和組員都很感動,有種被家人般的溫暖包圍著的感覺,就好像是冬日里假日的早晨,燦爛的陽光透過玻璃窗折射,烘托出一室的溫暖。我向他們保證我們一定會平安回來的,讓他們放心。
有人說:“人生就是這樣充滿了大起大合,你永遠不會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么”,是的,我從未想過我會在這一片陌生的土地上遇上一群純真而又懂事的孩子。他們是中國的一個弱勢群體——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為了生計外出打工,用勤勞獲取家庭收入,把他們留在了農村家里,由老人照顧著。
7月11號下午,在問卷調查過程中,我找到一對兄弟作為調查對象,哥哥11歲,弟弟7歲。當我問及是否知道父母外出打工的原因,哥哥告知我,父母要掙錢回家蓋房子,這樣他們一家子就可以住進樓房了。哥哥說這一番話的時候,我看到他臉色流露出來的是對和父母一起住進新房子的憧憬。我真心希望他們一家子能早日住進新房子,過上小康的生活。隨后,我問他們的理想是什么,他們的回答讓我備受感動。哥哥說他長大了想當“水泥佬”(建筑工人),“因為我想建很多房子給別人住,這樣別人就不用和我一樣住在瓦房”,他的這一句話讓我久久不能忘懷。而弟弟的回答是想當老板,要掙很多的錢給父母。我分明看到弟弟的一雙靈動的眼睛,透出來的是純凈的眼神,他那么地明白事理,那么懂得父母的艱辛,7歲的孩子就懂得“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當時,我忍住想哭的沖動,微笑地說“你們真乖!”,是的,他們真乖,他們是我在過去18年里沒有遇到過的讓我如此揪心、如此心疼的孩子。傍晚時分,夕陽西下,我用鏡頭拍下他們純真的臉孔,我想,我這一輩子都不會忘記他們的樣子,他們說過的話。
天黑之前,我和組員平安地回到基地。雖然很疲憊,但每個組員毫無抱怨,我們互相分享著彼此的收獲,分享那些讓我們感動、難以忘懷的人兒和故事。我們之所以選擇研究留守兒童的問題和對策,不是因為同情他們,而是我們希望他們能得到社會上更多的關愛,希望有越來越多的愛心人士能加入到幫助留守兒童的團隊中,為留守兒童帶去希望、力量、勇氣、健康和快樂。
此時寫著這篇心得,天已經完全黑了,但黎明始終就在前方。我相信,我國在解決留守兒童問題上的前途是光明的!青春三下鄉,三下鄉在進行中,只要認真傾聽孩子的每一句話,你就會發現生活處處有感動。
撰文:車晴楚
【關注留守兒童的社會實踐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關注留守兒童作文12-09
暑期社會實踐關注留守兒童的總結報告12-09
2013大學生社會實踐: 關注留守兒童,創建心的家園12-09
四川農業大學暑期社會實踐:關注留守兒童12-09
河南師范大學新聯學院:關注留守兒童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