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古典詩詞感發的讀書筆記
幾天前剛讀完顧隨先生的《蘇辛詞說》,于是順著把這本一起讀了。比起先生的文章,這本筆記更通俗易懂。葉嘉瑩先生曾從顧隨先生受業六年:“上過先生之課以后,恍如一只被困在暗室之內的飛蠅,驀見門窗之開啟,始脫然得睹明朗之天光,辨萬物之形態。”幾句話足以見得佳瑩先生之敬慕,亦見顧隨先生之卓識妙語。
因是聽課筆記,本書條目清晰。顧隨先生給學生的第一課是從詩的感發說起,“感發”近乎全書的中心,是顧隨先生講詩的重點:即面對自然造化,先有觀察萬物的能力,再有感受和體悟,隨后加以詩意且真實的想象,同心同情,這樣才能有詩心。
先生評詩重兩個標準,一是生的色彩,二是力的表現。有生機就有感情,給人的印象是動的、活的,例如“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情充實,詩句富有張力。欲使生的
色彩強烈,第一須有“生的享樂”,第二須有“生的憎恨”,憎恨就是不滿,越是不滿越能有創造(可以老杜為例),第三須有“生的欣賞”,要生活中撤出去。擁毳衣爐火,飲熱茶賞雪,此不足道,若撤去皮衣仍能歡喜才是真正高致。
從前對陶淵明的了解止步于初中高中課本,但在先生心中,顧隨是投入生活、熱愛生活,能在生活里撤出去,又能真實欣賞生活的人。生在亂世,他對苦痛的態度是消滅、脫離、忘記、擔荷。且看他“荷月帶鋤歸”一句,明明是夜里勞作歸來,內里卻是自然消受,積極進取。“陶詩才是‘入乎其中’而又‘出乎其外’。”喜歡他說“飛鳥相與還”,意境在暮色里遼闊開去。
先生講詩詞,輪廓是模糊的,外層茸茸閃亮的是人生,他幾乎是用詩人的人生講詩詞。談李白時談其豪氣,“有豪氣才能進取”。然不可持久,“詩人之豪氣則好大言,其實則成為自欺,故詩人少成就”。又延伸到有豪氣且能吃苦,最后擴展到佛家之言。講王維之高致,講老杜之擔荷……詩人種種,皆可解詩。
書中講“音、形、義”三者,講理想與幻想,講錘煉與氤氳,講有閑與呼號。讀先生能擴心胸。
最后分享一句先生的話:“詩人寫愛,不要以為是寫人生一部分,乃是寫整個人生。愛是人生一部分,詩是象征人生”。觸動良久,原先以為碎片的詩被無限放大了,在心上低回。
【中國古典詩詞感發的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中國古典詩詞03-09
中國的古典詩詞名句03-09
《中國古典詩詞感發》讀后感12-01
關于愛情的中國古典詩詞12-09
中國書法與古典詩詞的關系12-09
《中國古典詩詞感發》讀后感作文11-23
中國古典詩詞中的空間變化12-09
中國優美古典詩詞帶賞析02-27
古典詩詞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