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古代詩歌鑒賞專題解析
一、答題基本方略
1.把握標題,參照內容,明確類別、中心;
2.捕捉意象,形成畫面,初步理解形象特點;
3.審讀題干,明確要求,準確定位(考查對象:內容、方法、語言;局部、整體),古代詩歌鑒賞專題講座..。
二、基本考查內容及對應答題點
。ㄒ唬┍憩F手法(抒情言志描寫的手段、技巧、藝術手法、怎樣表達感情活怎樣描寫的)
包括內容:
1.抒情言志的方法: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②間接抒情——
借景抒情、借事(折柳、登高、憑欄、用典)抒情、托物言志、象征、襯托、烘托、抑揚、對比昭應、虛實結合、從對方落筆、比興;卒章顯志。
2.描寫(寫景)方法——
比興、渲染、襯托、動靜、對比、擬人、夸張、正側、虛實。
。ǘ﹥热莘矫妫
設問方向:營造了怎樣的意境氛圍、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畫面、景物、思想、情懷)
答題過程:描摹圖景(切忌翻譯原句)——把握景物特點(有景、蕭瑟、凄涼、孤獨、生機盎然等)——依景辨情,把握思想感情(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對)
。ㄈ┱Z言方面:
設問內容:語言特色、語言風格、語言藝術
答題方向: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淺顯、辭藻華麗、委婉含蓄、簡潔洗練、沉郁頓挫、渾厚雄壯、多用口語、明白如話。
。ㄋ模┚C合設問:
1.就某個詞、某個句子進行鑒賞;某個詞的作用或為什么用這個詞;某個句子好在哪里;
答題方向:內容——這個詞或者句子所描繪的畫面(或者所抒發的情感、闡述的道理);表達效果——往往是景物描寫對情感表達所起的作用;如果運用了特定的表現技巧,如比興、擬人化、襯托等,要寫出所用的方法。即:用了什么方法,寫了什么內容,起到了什么作用。
2.詩眼(詩中最能表現情感意味、精神內涵的詞或字);詩骨(詩中處于核心地位、起統帥作用的句子)
逐句分析每句詩的內容,分析其怎樣圍繞“詩眼”、“詩骨”展開。
三、各類詩歌的基本特點
(一)懷古詩
懷古詩一般是懷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跡。
詠史懷古詩往往將史實與現實扭結到一起,或感慨個人遭遇,或抨擊社會現實。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感慨個人遭遇,理想和現實的矛盾,年過半百,功業無成,高中三年級語文教案《古代詩歌鑒賞專題講座..》。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表達對朝廷茍且偷生的不滿,抨擊社會現實。也有的詠史懷古詩只是對歷史作冷靜的理性思考與評價,或僅是客觀的敘述,詩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詩人的感慨只是畫外之音而已。如劉禹錫的《烏衣巷》,今昔對比,表達了詩人的歷史滄桑之感。
詠史懷古詩的鑒賞首先要弄清史實、典故,其次要體會意圖、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1.形式標志:標題中有古跡、古人名,或在古跡、古人前冠以“詠”,或在古跡、古人后加“懷古”、“詠懷”等。
2.內容特點:
、俦磉_像古人那樣建立功業志向,抒發對古人的緬懷之情;
、谑惆l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對現實的不滿甚至批判,多借古諷今;
③憂國傷時,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層人民的疾苦,但由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
、鼙瘒@年華消逝,壯志難酬。
。ǘ┰佄镌
1.詠物詩的特點:內容上以某一物為描寫對象,抓住其某些特征著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實到虛,寫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擬人、對比等表現手法。①以物象為題;②詠(題、贈、贊)+物象
2.內容特點:詠物言志,借所詠之物表達自己的志向或品質;或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思考、對人事的評價。
3.分析角度:物與人的相同點(物我合一的結合點),賞析時要重點把握①寫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三)寫景詩
南朝謝靈運開山水詩先河,東晉陶淵明開田園詩先河,發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人物是王維、孟浩然。
山水田園詩以描寫自然風光、農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詩境雋永優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
這類詩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寫法上常常是白描、襯托。
1.內容范圍:一般寫景詩和山水田園詩;
2.寫法特點: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3.分析重點:景物特征;
4.山水田園詩得住題:
①歸隱田園,鐘情山水;②描繪山川美景,熱愛祖國河山;
、蹍挆壒賵龊诎,抒發閑適情調,表達自己決不同流合污的高潔品格。
(四)戰爭詩
從先秦就有了以邊塞、戰爭為題材的詩,發展到唐代,由于戰爭頻仍,統治者重武輕文,士人邀功邊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舉進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種積極用世、昂揚奮進的時代氣氛,于是奇情壯麗的邊塞詩便大大發展起來了,形成一個新的詩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適、岑參、王昌齡。
1.形式標志:題目中朵出現“塞”、“征”、“軍”等字眼;也有用樂府舊題的,如《涼州詞》、《少年行》、《關山月》、《從軍行》等;
2.基本主題:
建立功業的渴望;保家衛
【古代詩歌鑒賞專題解析】相關文章:
古代詩歌鑒賞答題技巧解析05-07
古代詩歌鑒賞的專題復習綱要03-26
解析古代詩歌鑒賞題型設計及答題思路05-08
古代詩歌鑒賞05-11
古代詩歌鑒賞03-01
古代詩歌鑒賞05-08
古代經典詩歌鑒賞05-07
古代詩歌鑒賞步驟05-08
古代詩歌鑒賞答題模板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