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元夕》詩詞鑒賞
《元夕》詩詞鑒賞1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注釋
元夜:農(nóng)歷正月十五夜,即元宵節(jié),也稱上元節(jié)。唐代以來有元夜觀燈的風(fēng)俗。
花市:指元夜花燈照耀的燈市。
譯文
去年元宵夜之時,花市上燈光明亮如同白晝。與佳人相約在月上柳梢頭之時、黃昏之后。
今年元宵夜之時,月光與燈光明亮依舊。可是卻見不到去年之佳人,相思之淚沾透了她那身春衫的袖子。
賞析
這是首相思詞,寫去年與情人相會的甜蜜與今日不見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話,饒有韻味。詞的上闋寫去年元夜的事情,花市的燈像白天一樣亮,不但是觀燈賞月的好時節(jié),也給戀愛的青年男女以良好的時機(jī),在燈火闌珊處秘密相會。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二句言有盡而意無窮。柔情密意溢于言表。下闋寫今年元夜的情景。月與燈依舊,雖然只舉月與燈,實(shí)際應(yīng)包括二三句的花和柳,是說鬧市佳節(jié)良宵與去年一樣,景物依舊。下一句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表情極明顯,一個濕字,將物是人非,舊情難續(xù)的感傷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這首詞與唐朝人崔護(hù)的名作《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只今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有異曲同工之妙。詞中描寫了作者昔日一段纏綿悱惻、難以忘懷的愛情,抒發(fā)了舊日戀情破滅后的失落感與孤獨(dú)感。
上片寫去年元夜情事。頭兩句寫元宵之夜的繁華熱鬧,為下文情人的出場渲染出一種柔情的氛圍。后兩句情景交融,寫出了戀人月光柳影下兩情依依、情話綿綿的景象,制造出朦朧清幽、婉約柔美的意境。
下片寫今年元夜相思之苦。月與燈依舊與不見去年人相對照,引出淚滿春衫袖這一舊情難續(xù)的沉重哀傷,表達(dá)出詞人對昔日戀人的一往情深,卻已物是人非的思緒。
此詞既寫出了情人的美麗和當(dāng)日相戀時的溫馨甜蜜,又寫出了今日伊人不見的.悵惘和憂傷。寫法上,它采用了去年與今年的對比性手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間形成哀樂迥異的鮮明對比,從而有效地表達(dá)了詞人所欲吐露的愛情遭遇上的傷感、苦痛體驗(yàn)。這種文義并列的分片結(jié)構(gòu),形成回旋詠嘆的重疊,讀來一詠三嘆,令人感慨。
《元夕》詩詞鑒賞2
古詩原文
中山孺子倚新妝,鄭女燕姬獨(dú)擅場。
齊唱憲王春樂府,金梁橋外月如霜。
譯文翻譯
中山來的戲子服飾鮮麗,鄭燕來的的女姬則各有高超的技藝。
他們從不同的地方匯集到汴京來.都唱著周憲王編著的劇本。她們唱著唱著,從白天演到晚上,月亮出來,銀光傾瀉,似在金梁橋的大地上鋪了一層自霜。人間的燈火與天上的明月交相輝映,盛況空前。
注釋解釋
汴京:汴京:今河南開封市。五代的梁、晉、漢、周及北宋皆定都于此,故稱汴京。
元夕:元宵,農(nóng)歷正月十五夜。
中山孺子:泛指中原地區(qū)的青年。中山,古國名,在今河北定縣,唐縣一帶,后被趙武靈王所滅。見《史記.趙世家》。
鄭女燕姬:泛指北方少女。燕、鄭。皆春秋戰(zhàn)國時國名。燕的轄境在今河北省北部,鄭的轄境在今河南省鄭州一帶。
擅場:壓倒全場,指技藝高超出眾。
憲王:指周憲王朱有燉(1379-1439),周定王朱捕的長子,明太祖朱元璋之孫,精通音律,號誠齋,自稱全陽子、老狂生、錦窩老人,所作雜劇《曲江池》、《義勇辭金》等三十一種.今俱存。又有《誠齋樂府》行世。是著名的戲曲家,見《明史·諸王傳》。
金梁橋:汴梁橋名。
創(chuàng)作背景
詩人李夢陽原籍甘肅慶陽,其父李正曾擔(dān)任開封周王府教授,于是詩人全家遷徙到開封,開封就成了詩人的第二故鄉(xiāng)。后來詩人在慶陽時回憶汴中的繁華景況,寫下了這首詩。
詩文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在汴京觀看元宵佳節(jié)的盛況時所作。以形象精彩之筆,描寫月夜歌唱的場面,十分生動而又韻味悠然,全詩沒有一句正面描寫歌聲,但又句句關(guān)涉歌聲,在委婉的措辭中,把歌聲表現(xiàn)得十分動人。
這首詩開始兩句,先從來自各地的伶人粉墨登場寫起。先寫北方的男性青年——“中山孺子”,這些挑選出來參加歌唱的男青年本來就已經(jīng)標(biāo)致,再穿上入時的新裝,打扮起來,變得更加帥氣。再寫北方女子——“鄭女燕姬”,這些參加演唱的.女子當(dāng)然也是挑選出來的美女,她們勝過眾人,壓倒全場。中山少男、鄭燕少女都善演戲曲,說明當(dāng)時雜劇傳布的盛況。開始這兩句雖然旨在點(diǎn)明演唱的人員,但又并非是純乎客觀的介紹,詩中“倚新妝”、“獨(dú)擅場”應(yīng)是互文見義,“倚新妝”的“倚”字,“獨(dú)擅場”的“獨(dú)”字,都暗含著一種互相比賽,爭妍斗艷之意,男女的情態(tài)得到了生動的表現(xiàn),那種熱烈、歡樂而又興奮的場面,也凸現(xiàn)出來。這時雖然還沒有寫到他們的歌唱,但人們可以想見,這些英俊的男子、漂亮的女子的歌聲,應(yīng)該十分美妙。而少年男女爭扮周憲王劇中人物,也使讀者對當(dāng)時劇界的風(fēng)氣頗有所領(lǐng)會。從側(cè)面反映了汴京作為古時都會,在歷受金元劫難之后,經(jīng)明初的休養(yǎng)生息而恢復(fù)生機(jī),重現(xiàn)繁華,其民俗風(fēng)情,也通過這兩句表露出來。
第三句是前兩句的拓展,“齊唱憲王春樂府”作為全詩的中心,終于寫到了歌唱,主要表現(xiàn)男女聲齊唱時的情形。不過詩句中也并沒有寫到歌聲如何,只點(diǎn)明歌唱的形式是“齊唱”,歌唱的內(nèi)容是“憲王”的“春樂府”。據(jù)《明史·諸王傳》,憲王即朱有墩,世稱周憲王。他能詩善畫,諳曉音律,是明初影響較大的散曲、雜劇作家,劇作達(dá)三十一種,總名《誠齋樂府》,這里演唱的是他的樂府中的一種。地位這樣顯赫、成就又很高的人物的樂府,自然是十分美妙的了。用男女聲“齊唱”的形式來演唱,不僅聲音宏大,而且剛?cè)嵯酀?jì),雄渾中有清脆。“齊唱”二字,刻意渲染出元宵歡慶,萬民同樂的情景,給人的感覺是舞臺上伶人的演唱與舞臺下觀眾的和唱一起進(jìn)行,場面肯定是熱鬧之極。這里仍然只是暗示,沒有正面去寫歌聲,但卻使人有如聞其聲的感覺。
直到最后一句,不僅沒有寫到歌聲,反而宕開筆端,寫起了戲曲表演場地旁金梁橋外的夜景和天上的月色。“金梁橋”在汴京,從橋上望過去,那一輪明月正遙掛天際,灑下如霜的清光,給整個汴京城披上了一層薄薄的輕紗,全城變得朦朧、幽邃,更加顯示出動人的韻致。“月如霜”之清冷幽靜,與前面所描繪的歡慶熱鬧情景似乎不相吻合,然而這一句實(shí)際上卻是詩人的神來之筆,以淡墨襯濃彩,余韻宛轉(zhuǎn),余味曲包,深得唐人竹枝詞之妙。此時,那男女齊唱“春樂府”的歌聲,不僅響徹全城,而且在月光中也更加清亮,仿佛從地上直飄向月宮。這一句,作者是以景襯聲,在訴諸視覺的月色中,暗暗包含了訴諸聽覺的歌聲,這樣一襯,歌聲似乎顯得“形象化”了,好像看得見,摸得著,更給人以清晰、深刻的印象。作者巧妙的安排,使得詩歌最后更加耐人含咀,神味雋永,情韻不匱。
《汴京元夕》寥寥四句,再現(xiàn)了汴京元宵之夜演出戲曲時演員擅場,眾人齊唱的歡樂場面。流暢自然,清麗可喜,頗有唐竹枝民歌風(fēng)味,為其集中七絕之佳作。
《元夕》詩詞鑒賞3
古詩原文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淚濕 :一作:滿)
譯文翻譯
去年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花市燈光像白天一樣明亮。
月兒升起在柳樹梢頭,他約我黃昏以后同敘衷腸。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月光與燈光仍同去年一樣。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淚珠兒不覺濕透了衣裳。
注釋解釋
元夜:元宵之夜。農(nóng)歷正月十五為元宵節(jié)。自唐朝起有觀燈鬧夜的民間風(fēng)俗。北宋時從十四到十六三天,開宵禁,游燈街花市,通宵歌舞,盛況空前,也是年輕人蜜約幽會,談情說愛的好機(jī)會。
花市:民俗每年春時舉行的賣花、賞花的集市。
燈如晝:燈火像白天一樣。
月上:一作“月到”。
見:看見。
淚濕:一作“淚滿”。
春衫:年少時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輕時的自己。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寫約會。或被認(rèn)為是景祐三年(1036)詞人懷念他的第二任妻子楊氏夫人所作。
詩文賞析
明代徐士俊認(rèn)為,元曲中“稱絕”的作品,都是仿效此作而來,可見其對這首《生查子》的贊譽(yù)之高。此詞言語淺近,情調(diào)哀婉,用“去年元夜”與“今年元夜”兩幅元夜圖景,展現(xiàn)相同節(jié)日里的不同情思,仿佛影視中的蒙太奇效果,將不同時空的場景貫穿起來,寫出一位女子悲戚的愛情故事。
上閿描繪“去年元夜時”女主人公與情郎同逛燈市的歡樂情景。“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起首兩句寫去年元宵夜的盛況美景,大街上熱鬧非凡,夜晚的花燈通明,仿佛白晝般明亮。“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女主人公追憶與情郎月下約定的甜蜜情景,情人間互訴衷情的溫馨幸福溢于紙上。從如晝燈市到月上柳梢,光線從明變暗,兩人約定的時間又是“黃昏”這一落日西斜、素來惹人愁思的時刻,皆暗示女主人公的情感故事會朝著悲劇發(fā)展。
下闋寫“今年元夜時”女主人公孤獨(dú)一人面對圓月花燈的情景。“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一年過去,眼前的景象與去年沒有兩樣,圓月仍然高掛夜空,花燈仍然明亮如晝,但是去年甜蜜幸福的時光已然不再,女主人公心里只有無限相思之苦。之所以傷感,是因?yàn)椤安灰娙ツ耆恕保盏纳矫撕J脑缫驯粦偃藪佒T腦后,如今物是人非,不禁悲上心頭。令人肝腸寸斷的相思化作行行清淚、浸濕衣衫。“淚滿春衫袖”一句是點(diǎn)題句,將女主人公的情緒完全宣泄出來,飽含辛酸蘊(yùn)藏?zé)o奈,更有無邊無際的苦痛。
此詞的藝術(shù)構(gòu)思近似于唐人崔護(hù)的《題都城南莊》詩,卻較崔詩更見語言的回環(huán)錯綜之美,也更具民歌風(fēng)味。全詞在字句上講求勻稱一致,有意錯綜穿插,它用上闋寫過去,下闋寫現(xiàn)在,上四句與下四句分別提供不同的意象以造成強(qiáng)烈的對比。上下闋的第一句“去年元夜時”與“今年元夜時”,第二句“花市燈如晝”與“月與燈依舊”,兩兩相對,把“元夜”“燈”作了強(qiáng)調(diào);而“人約黃昏后”與“不見去年人”,則是上闋第四句與下闋第三句交叉相對,雖是重疊了“人”字,卻從參差錯落中顯示了“人”的有無、去留的天差地別及感情上由歡愉轉(zhuǎn)入憂傷的大起大落,從而表現(xiàn)了抒情主人公內(nèi)心的起伏變化。
詞作通過主人公對去年今日的往事回憶,抒寫了物是人非之感。既寫出了伊人的美麗和當(dāng)日相戀的溫馨甜蜜,又寫出了今日伊人不見的悵惘和憂傷。詞的語言通俗,構(gòu)思巧妙,上片寫去年,下片寫今日,重疊對應(yīng),回旋詠嘆,具有明快、自然的民歌風(fēng)味。結(jié)尾“淚滿春衫袖”一句,則通過描寫將物是人非、舊情難續(xù)的感傷表現(xiàn)得十分充分。全詞以獨(dú)特的藝術(shù)構(gòu)思,運(yùn)用今昔對比、撫今追昔的手法,從而巧妙地抒寫了物是人非、不堪凹首之感。語言平淡,意味雋永,有效地表達(dá)了詞人所欲吐露的愛情遭遇上的傷感和苦痛體驗(yàn),體現(xiàn)了真實(shí)、樸素與美的統(tǒng)一。語短情長,形象生動,又適于記誦,因此流傳限廣。
這是首相思詞,寫去年與情人相會的甜蜜與今日不見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話,饒有韻味。詞的上闋寫“去年元夜”的事情,花市的燈像白天一樣亮,不但是觀燈賞月的好時節(jié),也給戀愛的青年男女以良好的時機(jī),在燈火闌珊處秘密相會。“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二句言有盡而意無窮。柔情密意溢于言表。下闋寫“今年元夜”的情景。“月與燈依舊”,雖然只舉月與燈,實(shí)際應(yīng)包括二三句的花和柳,是說鬧市佳節(jié)良宵與去年一樣,景物依舊。下一句“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表情極明顯,一個“濕”字,將物是人非,舊情難續(xù)的感傷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這首詞與唐朝詩人崔護(hù)的名作《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只今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有異曲同工之妙。詞中描寫了作者昔日一段纏綿悱惻、難以忘懷的愛情,抒發(fā)了舊日戀情破滅后的失落感與孤獨(dú)感。
上片追憶去年元夜歡會的往事。“花市燈如晝”極寫元宵之夜的燈火輝煌,那次約會,兩情相悅。周圍的環(huán)境,花市,彩燈,明麗如同白天;明月,柳梢,都是相愛的見證。后兩句情景交融,寫出了戀人月光柳影下兩情依依、情話綿綿的景象,制造出朦朧清幽、婉約柔美的意境。
下片寫今年元夜重臨故地,想念伊人的傷感。“今年元夜時”寫出主人公情思幽幽,喟然而嘆。“月與燈依舊”作了明確的對比,今天所見,依然如故,引出“淚滿春衫袖”這一舊情難續(xù)的沉重哀傷,表達(dá)出詞人對昔日戀人的一往情深,卻已物是人非的思緒。
此詞既寫出了情人的美麗和當(dāng)日相戀時的溫馨甜蜜,又寫出了今日伊人不見的悵惘和憂傷。寫法上,它采用了去年與今年的對比性手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間形成哀樂迥異的鮮明對比,從而有效地表達(dá)了詞人所欲吐露的愛情遭遇上的傷感、苦痛體驗(yàn)。這種文義并列的分片結(jié)構(gòu),形成回旋詠嘆的重疊,讀來一詠三嘆,令人感慨。
這首元夜戀舊的《生查子·元夕》其實(shí)是朱淑真所作,長期以來被認(rèn)為歐陽修所作,其實(shí)是當(dāng)時怕壞了女子的風(fēng)氣,才將作者改為了歐陽修的。
詞的上片回憶從前幽會,充滿希望與幸福,可見兩情是何等歡洽。而周圍的環(huán)境,無論是花、燈,還是月、柳,都成了愛的見證,美的表白,未來幸福的圖景。情與景聯(lián)系在一起,展現(xiàn)了美的意境。
但快樂的時光總是很快成為記憶。詞的下片,筆鋒一轉(zhuǎn),時光飛逝如電,轉(zhuǎn)眼到了“今年元夜時”,把主人公的.情思從回憶中拉了回來。“月與燈依舊”極其概括地交代了今天的環(huán)境。“依舊”兩字又把人們的思緒引向上片的描寫之中,月色依舊美好,燈市依舊燦爛如晝。環(huán)境依舊似去年,而人又如何呢?這是主人公主旨所在,也是他抒情的主體。詞人于人潮涌動中無處尋覓佳人芳蹤,心情沮喪,辛酸無奈之淚打濕了自己的衣襟。舊時天氣舊時衣,佳人不見淚黯滴,怎能不傷感遺憾?上句“不見去年人”已有無限傷感隱含其中,末句再把這種傷感之情形象化、明朗化。
物是人非的悵惘,今昔對比的凄涼,由此美景也變?yōu)閭兄埃屡c燈交織而就的花市夜景即由明亮化為暗淡。淡漠冷清的傷感彌漫于詞的下片。燈、花、月、柳,在主人公眼里只不過是凄涼的化身、傷感的催化劑、相思的見證。而今佳人難覓,淚眼看花花亦悲,淚滿衣袖。
世事難料,情難如愿。牽動人心的最是那凄怨、纏綿而又刻骨銘心的相思。誰不曾渴慕,誰不曾誠意追索,可無奈造化捉弄,陰差陽錯,幸福的身影總是擦肩而過。舊時歡愉仍駐留心中,而癡心等候的那個人,今生卻不再來。無可奈何花落去,但那只似曾相識的燕子呢?那曾有的愛情真是無比難測嗎?如果真的這樣,那些兩情相悅、纏綿悱惻的美麗韶華難道是在歲月中流走的嗎?誰也不曾料到呵,錯過了一季竟錯過了一生。山盟雖在,佳人無音,這是怎樣的傷感遺憾,怎樣的裂心之痛!
古人如此,今人亦然。世間總有太多的傷感和遺憾。世事在變,滄海桑田。回眸尋望,昔人都已不見,此地空余斷腸人。滾滾紅塵,茫茫人海,佳人無處尋覓,便縱有柔情萬種,更與何人說?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任君“淚濕春衫袖”,卻已“不見去年人”,此情此傷,又怎奈何天?歐陽修的詩詞甚多,而我獨(dú)愛《生查子·元夕》。反復(fù)低吟淺唱“去年元夜時……”無限傷感,隱隱一懷愁緒化作一聲長嘆: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此恨綿綿無絕期?
《元夕》詩詞鑒賞4
東風(fēng)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注釋】
⑴青玉案:詞牌名。“案”讀wan,第三聲,與“碗”同音。
⑵元夕:夏歷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jié),元宵節(jié),此夜稱元夕或元夜。
⑶“東風(fēng)”句:形容元宵夜花燈繁多。花千樹,花燈之多如千樹開花。
⑷星如雨:指焰火紛紛,亂落如雨。星,指焰火。形容滿天的煙花。
⑸寶馬雕車:豪華的馬車。
⑹“鳳簫”句:指笙、簫等樂器演奏。鳳簫,簫的美稱。
⑺玉壺:比喻明月。亦可解釋為指燈。
【譯文】
像東風(fēng)吹散千樹繁花一樣,又吹得煙火紛紛,亂落如雨。豪華的馬車滿路芳香。悠揚(yáng)的鳳簫聲四處回蕩,玉壺般的明月漸漸西斜,一夜魚龍燈飛舞笑語喧嘩。
美人頭上都戴著亮麗的飾物,笑語盈盈地隨人群走過,身上香氣飄灑。我在人群中尋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頭,不經(jīng)意間卻在燈火零落之處發(fā)現(xiàn)了她。
【賞析】
辛棄疾詞的題材范圍較廣。這首《青玉案》,描寫的是城市人民于元夕(元宵節(jié),農(nóng)歷正月十五日)觀燈的情景。從內(nèi)容看,大約是作者在南宋都城臨安任職期間所作。
詞的上片寫元夕之夜,臨安城里的燈火和觀看燈火的盛況。開頭兩句說,滿城的燈火,象一陣春風(fēng)把千樹萬樹的花兒吹開了一樣;又好象是春風(fēng)吹落了滿天的星斗。“花千樹”、“星如雨”,是指五顏六色的燈火。“寶馬雕車香滿路”,是指貴族人家乘坐馬車,出來觀燈的氣派。“寶馬”,貴族人家的馬,養(yǎng)得驃肥體胖,身上還佩有貴重的裝飾品,故稱“寶馬”。“雕車”,指飾有金邊和花紋的華麗的馬車。“鳳簫”,是簫(一種樂器)的美稱。“玉壺”,指月亮,是比喻的說法。“魚龍舞”,指玩耍燈火的游戲。“魚龍”,指燈籠。
下片寫了兩層意思,前三句寫婦女們穿著美麗的服裝,打扮得漂漂亮亮,成群結(jié)伴,笑逐顏開,在街上觀看燈火的歡樂場面。蛾兒、雪柳、黃金縷,都是婦女頭上的裝飾品。“盈盈”,指美好的儀態(tài)。“暗香去”,古代婦女身上,帶著裝有香料的'物品,她們走了,那散發(fā)出來的香氣也沒有了。所以叫“暗香去”。最后三句寫被尋找的那個人,與眾不同,不在熱鬧的街上觀看燈火,卻獨(dú)自一人待在燈火闌珊(稀落)的地方,沉思默想。在這里,作者顯然是有所寄托的。它含蓄地反映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后,不肯與投降派同流合污,甘愿寂寞,以保持高潔的品德。“驀然”,即忽然。這幾句不但含意深,而且構(gòu)思新巧,富有意境。更多宋詞賞析文章敬請關(guān)注習(xí)古堂國學(xué)網(wǎng)的《宋詞三百首》專欄。
清末學(xué)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說:“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xué)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fēng)雕碧樹。獨(dú)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殊《蝶戀花》)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鳳棲梧》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他引用晏殊、柳永的幾句詞,原意都是對愛人的思念。晏殊這三句詞說:昨天夜里,秋風(fēng)緊吹,吹落了許多碧綠的樹葉。“雕”,雕落。柳永這兩句詞說:為了思念她,人已經(jīng)變得消瘦而憔悴,束腰的衣帶,也漸漸地寬了起來。雖然這樣,我也決不會感到后悔。“伊”,指她。王國維在引用辛棄疾的這幾句詞時,字詞稍有變動。王的這段話是要說明這樣一個意思:只有經(jīng)過千百次的探索,堅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學(xué)到真正的知識,才能得到成功。后來,辛棄疾的這幾句詞,成了人們經(jīng)常引用的名句。
《元夕》詩詞鑒賞5
青玉案 元夕
辛棄疾
東風(fēng)夜放花千樹①,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②,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③處。
注釋:①花千樹:形容花燈之多,如千樹開花。②蛾兒、雪柳、黃金縷:婦女的頭飾。③闌珊:黯淡、零落。
1.《青玉案元夕》中元夕是指陰歷正月十五日的元宵節(jié),是夜稱元夕或元夜。從唐代起,在元宵夜就有_________的風(fēng)俗,也稱_________節(jié)。(2分)
2. 清代作家________的作品《_________》里的元宵節(jié),比春節(jié)更隆重,小到英蓮走失,大到元春省親,平民灶火也好,貴族家慶也罷,讓我們品出了這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許多習(xí)俗的文化內(nèi)涵。(2分)
3.元宵節(jié)是正月里一個重要節(jié)日,當(dāng)天往往舉行鬧花燈、猜燈謎活動,猜中燈謎,既彰顯了自己的智慧,又平添了節(jié)日的快樂。請你猜猜以下燈謎,把答案寫在橫線上。(3分)
謎題:赤兔馬,走千里。(打一元代劇作家) 謎底:______________
謎題: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一個詞語) 謎底:______________
謎題:十五的月亮懸庭前。(打一北京歷史文化遺跡) 謎底:______________
4.下列描寫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詩句中,描寫元宵節(jié)的一項(xiàng)是(3分)
A.無復(fù)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B.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C.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D.他鄉(xiāng)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5.《青玉案元夕》上片描繪了怎樣的畫面?請具體描述。(4分)
6.王國維《人間詞話》:古今成大事業(yè)、大學(xué)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境界。獨(dú)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請你結(jié)合自己的'學(xué)習(xí)生活,談?wù)勅绾芜_(dá)到第三境界。(5分)
參考答案:
1.賞燈(觀燈、掛燈、放燈、猜燈謎等) 燈
2.曹雪芹 《紅樓夢》
3.馬致遠(yuǎn) 公正 圓明園
4.C
5.這首詞的上半闋寫正月十五的晚上,滿城燈火,盡情狂歡的景象。一簇簇的禮花飛向天空,然后像星雨一樣散落下來。一開始就把人帶進(jìn)火樹銀花的節(jié)日狂歡之中。
寶馬雕車香滿路:達(dá)官顯貴也攜帶家眷出門觀燈。跟下句的魚龍舞構(gòu)成萬民同歡的景象。鳳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鳳簫是排簫一類的吹奏樂器,這里泛指音樂;玉壺指明月;魚龍是燈籠的形狀。這句是說,在月華下,燈火輝煌,沉浸在節(jié)日里的人通宵達(dá)旦載歌載舞。
6.①確立學(xué)習(xí)目標(biāo)(2分)②持之以恒,執(zhí)著追求(2分)③達(dá)成學(xué)習(xí)目標(biāo)(1分)。
《元夕》詩詞鑒賞6
原文
一片風(fēng)流,今夕與誰同樂。月臺花館,慨塵埃漠漠。豪華蕩盡,只有青山如洛。錢塘依舊,潮生潮落。
萬點(diǎn)燈光,羞照舞鈿歌箔。玉梅消瘦,恨東皇命薄。昭君淚流,手捻琵琶弦索。離愁聊寄,畫樓哀角。
注釋
1、豪華:指元宵節(jié)的繁華已逝喻指宋朝昔日的整個太平景象已蕩然無存
2、東皇:指春神。
3、弦索:指樂器上的弦,泛指弦樂器,這里即指琵琶。
「賞析」
“一片風(fēng)流,今夕與誰同樂?”眼前依然一派繁華景象,但跟誰一起分享呢?元兵指日南下,大兵壓境,人心惶惶,苦中作樂,苦何以堪?“月臺”二句,描述在月光下,花叢中,臺館依舊林立,但已彌漫敵騎的.漫漫的塵埃。“豪華”二句,謂昔日繁華盡逝,只有青山如舊。“錢塘”兩句,謂錢塘江潮漲潮落仍象從前,似怨江潮無情,不解人間興衰,
“萬點(diǎn)燈光”,幾句,筆鋒一轉(zhuǎn),由室外之景轉(zhuǎn)寫室內(nèi)。分別從燈光、玉梅、昭君三層落筆。元宵節(jié)又稱燈節(jié),往日火樹銀花,燈光錦簇。“羞”字用得好,謂“燈光”也以神州陸沉而權(quán)貴們?nèi)猿聊绺栉铻樾摺!盁艄狻狈匆r亡國人的視角和心境。感覺“羞”的不是物,而是人,即作為觀照者的詞人自己。珠光寶氣與萬點(diǎn)燈火交相輝映,愈麗愈“羞”,良辰美景,風(fēng)光不在。
“玉梅”兩句,梅花凋殘,春光不久。暗寓宋朝后妃當(dāng)此國運(yùn)將終之時,命運(yùn)坎坷,怨恨至極。“昭君”兩句,應(yīng)當(dāng)系喻指宮嬪。從后妃(玉梅)到宮嬪(昭君),都有末日將至之感。
“離愁卿寄,畫樓哀角”則總括后妃、宮嬪,也包括作者自己。腹有滿腔離宮之愁,只能寄托在戍樓傳來的號角聲中以“畫”修飾戍樓,用華辭反襯;以“哀”形容角聲,相反相成。幽咽角聲,恰如為宋王朝奏起了挽歌。元宵佳節(jié)而以“哀角”作結(jié),是傷心人的心聲。
【《元夕》詩詞鑒賞】相關(guān)文章:
詩詞鑒賞05-27
《月夜》詩詞鑒賞06-07
辛棄疾詩詞鑒賞07-20
登高詩詞鑒賞04-01
(精品)詩詞鑒賞05-28
《詠柳》詩詞鑒賞05-31
《春宵》詩詞鑒賞07-19
《浣溪沙》詩詞鑒賞04-30
詩詞鑒賞教案06-07
溫庭筠的詩詞鑒賞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