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濕巾中的有毒防腐成分的居家安全知識
通常,家長在挑選嬰幼兒濕巾時,大多關注品牌、價格、味道等因素,而對其中化學成分的含量和作用知之甚少。嬰幼兒清潔濕巾中都含有不同種類的抗菌防腐劑,以防產品受微生物或細菌污染,從而延長保質期。
一、濕巾中的“有毒、防腐”成分
甲基異噻唑啉酮(MIT):一種廣普殺菌防腐劑,可致幼童過敏,極端情況可令患者紅腫、起水泡、皮膚裂開等。
對羥基苯甲酸甲酯:一種殺菌防腐劑,急性毒性低,可透過皮膚吸收,盡管致敏性比MIT等防腐劑低,但仍有致敏風險。
丙二醇:一種低毒有機溶劑,具有保濕、抗菌和防腐作用,可溶解皮膚上的油脂,幾乎所用的濕紙中都有它,大概有5%的人會有過敏反應,食用會有急性毒性。
苯氧乙醇:一種殺菌防腐劑,對血液和肝臟具有毒性,可導致過敏。
苯扎氯銨:一種廣譜、高效的抗菌殺菌劑,低毒化學物質,可引起接觸性皮炎。
二、濕巾不能代替“水洗”
有的媽媽認為,使用含有抑菌成分的濕巾就可以幫助寶寶預防紅屁股。其實,寶寶紅PP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并非抗菌濕巾就能預防的。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寶寶大小便后一定要用清水沖洗小屁屁,若是單用濕巾擦拭,寶寶的肛門皺褶處是擦不干凈的。
還有媽媽特別親睞含有“消毒除菌”功能的濕巾,寶寶的手一有點臟就拿來擦拭,以保護寶寶嬌嫩的皮膚,不受細菌和病毒的侵害。事實上,正常的菌對人體并無害處,媽媽們不必過分追求無菌,過分的清潔對寶寶的免疫力也是一種干擾。小寶寶喜歡吃手,若長期使用消毒濕巾給寶寶擦手,有毒物質會進入寶寶的胃腸道,造成菌群失衡。實驗表明,重復使用濕巾,并不能清除細菌,反而會將一些存活的細菌轉移到未被污染的表面。
三、最佳洗手方式:肥皂+流動清水
家長一般在給寶寶使用濕巾擦拭后,就不會再用清水去清潔了,這就使得濕巾上的防腐劑、表面活性劑等化學成分殘留在寶寶的皮膚表面,容易造成皮膚干燥,引發接觸性皮炎等皮膚過敏問題。所以,濕巾只能作為家長應急時的一般清潔使用。其實,肥皂+流動清水沖洗的方法就可以將寶寶的小手洗得很干凈了!
四、帶娃出行,使用濕巾5注意
1、盡量避免給寶寶使用濕巾,皮膚敏感的寶寶最好不用;
2、不要用濕巾擦拭餐具、水果、玩具等;
3、千萬注意不能讓寶寶吮吸濕巾;
4、使用時避開眼睛、傷口、紅腫或濕疹處、黏膜、耳朵及其他敏感部位;
5、購買時盡量選擇成分簡單的濕巾。
出行小貼士:
1、外出前,將幾塊小毛巾弄濕放入塑料袋內,待寶寶手臟時擦手用;
2、給寶寶隨身攜帶小手絹或濕的小毛巾擦手。
小精靈溫馨提示:
濕巾只能作為應急之用,切勿頻繁使用。使用濕巾后若出現發癢、皮膚紅腫、刺激反應等癥狀,應立即停止使用,嚴重者應去醫院就診。
【濕巾中的有毒防腐成分的居家安全知識】相關文章:
居家寶寶的居家安全知識03-09
居家飲食安全知識06-13
居家安全知識的兒歌12-09
居家安全知識宣傳12-09
寶寶居家安全知識12-09
小區文明居家安全的知識精選12-09
居家消防的防火安全知識12-09
兒童居家安全知識大全12-09
居家安全防范知識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