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精選中秋節文化傳統教案
傳統文化教案——中秋節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中秋節豐富的文化內涵;了解有關中秋節的知識、民俗、神話傳說;感受傳統節日的習俗,拓寬知識面。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提出問題,主動探究、與他人合作的意識,能夠收集利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家鄉、對祖國的熱愛。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感受傳統節日的習俗,了解有關中秋節的知識、民俗、神話傳說。
2、教學難點:指導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提出有分量的問題。
三、教學準備:教學課件、月餅實物。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課件:月亮圖片) 提問:你看到了什么?這是什么時候的月亮?
(展示實物)看老師拿的是什么?過什么節吃月餅?當學生回答“中秋節”時,問今年的中秋節是什么時候?八月十五。每年的中秋節都是農歷八月十五。以前你是怎么過中秋節的?找學生說一說。
2、今天,老師和同學們集體過一次中秋節,怎么樣?出示課題:中秋節。教師引讀課題。
(二)新授課。
1、中秋,是一個在中國人看來僅次于春節的傳統節日,同學們你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嗎?
(課件出示:)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節”,“拜月節”,“八月節”。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人們把如玉如盤的朗朗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征,也就自然會期盼與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中秋晚上,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有烙“團圓”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征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子,餅內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團圓。
2、歸納中秋節的別稱。原來中秋節還有那么多的名字啊!
(課件出示)“仲秋節”,“月節”,“拜月節”,“八月節”,“團圓節”。
3、那同學們有沒有聽到過有關于月亮的傳說或故事?(找學生說一說。)請學生講故事,再問:還聽說過什么故事?想不想聽老師講?教師講述這個故事。(課件出示)①吳剛伐桂——傳說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樹。漢朝時有個叫吳剛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專心學習,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月宮,令他在月宮伐桂樹,并說:“如果你砍倒桂樹,就可獲仙術。”但吳剛每砍一斧,斧起而樹創傷就馬上愈合,日復一日,吳剛伐桂的愿望仍未達成,因此吳剛在月宮常年伐桂,始終砍不倒這棵樹,因而后世的人得以見到吳剛在月中無休無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②嫦娥奔月——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有個叫后羿的英雄,他同情受苦的百姓,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并嚴令最后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后羿有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叫嫦娥。一天,后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一天后奕不在家,一個壞徒弟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于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一天后奕不在家,一個壞徒弟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于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但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所謂“嫦娥后悔吃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弧寂之心情的寫照。嫦娥向丈夫傾訴說:“平時我沒法下來,明天乃八月十五月圓之時,你用面粉作丸,團團如圓月形狀,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連續呼喚我的名字。到三更時分,我就可以回家來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屆時嫦娥果由月中飛來,夫妻重圓,中秋節做月餅供嫦娥的風俗,也是由此形成。于是八月十五,做月餅也成為期盼與遠方親人團圓的一種方式。
現在,“嫦娥奔月”不再僅僅是那個古代的美麗故事。“嫦娥工程”是國務
院正式批準繞月探測工程立項后,繞月探測工程領導小組的名稱,并將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顆繞月衛星命名為“嫦娥一號”。于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成功發射升空!“嫦娥奔月”的成功,標志著我國航天活動已拓展到深空探測研究領域,因而意義重大。 由神話變成事實的過程,以后會有二號三號...估計再以后還會有吳剛一號、吳剛二號。
③朱元璋與農民起義——相傳中秋節吃月餅據說始于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但官兵搜查得很嚴,傳遞消息非常困難,于是軍師想出主意,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消息,呼喚眾人準時起義。后來,朱元璋終于把元朝推翻,成為明朝的第一個皇帝,雖然其后滿清人入主中國,但人們仍舊慶祝這個象征推翻異族統治的節日,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來。
4、展示現在我們中秋節食用的月餅圖片。
師:講到這個故事,此時你最想干什么?學生可能會回答:吃月餅。那咱們就一起來看看月餅吧。(課件出示)月餅,原本是祭月時供品的一種,因為中秋祭祀的是圓月,所以人們把它做成圓形,以后成了民間互相饋贈的禮品。月餅最早出現于唐代,宋代時已有荷葉、金花、芙蓉、嫦娥、月宮、桂樹、玉兔之類的圖案等花色。東坡曾以“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來贊譽月餅。南宋人周密在《武林舊事》里,提到各種蒸食的糕餅中,已有“月餅”在列。由于我國各地生活習俗不同,月餅在制作上、品種上和口味上各有特點。按品種有廣、潮、京、寧、蘇、滇等式,口味有甜咸之分,餡料有葷素之別。八月十五月圓夜,大家一起邊品嘗邊賞月,象征著一家團團圓圓。
5、中秋節的名族風俗。
我們的祖國地域廣大,民族眾多,那每個地方過中秋節都只是吃月餅嗎?學
生可能回答:不是。師:中國的土地遼闊,風俗各異,中秋節的活動也是多種多樣的,并且都有各自的地方特色。那位同學可以給大家講一講你知道的。
比方說:(課件出示)①賞月。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
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晚上,有賞月、游湖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②中秋節還有許多的游戲活動,首先是玩花燈。中秋是我國三大燈節之一,過節要玩燈。當然,中秋沒有像元宵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③江蘇地區的中秋夜,婦女們多外出在月下游玩,或互相拜訪,或結伴去佛寺尼庵,或舉行盛大的文藝活動。甚至玩到四更雞鳴。這一風俗當地叫做“走月亮”。 上海的習俗與江蘇差不多。只是中秋夜,婦女外出游玩必須要走過至少三座橋,因而叫做“走三橋”。④山東省慶云縣的農家,在這天祭祀土谷神,稱為“青苗社”;諸城、臨沂等地除了祭月外,還上墳祭祖。⑤許多地方還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習俗。如香港的舞火龍、安徽的堆寶塔、廣州的樹中秋、晉江的燒塔仔、蘇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
的托球舞等。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6、古往今來,人們邊賞月邊飲酒作詩,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游子,更是以月來寄托深情,好多優美的詩句流傳至今,被奉為絕唱。
如:唐代詩人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代詩人李白的《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宋朝詩人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師:今年的中秋節和我們祖國母親的60歲生日相鄰很近,讀了那么多詩,希望課下同學們把自己喜歡的句子背誦下來。
三、拓展活動。
1、在我們生活中還有沒有關于中秋節的歌曲呢?今天老師還給同學們帶來了一首歌謠,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課件播放)兒歌《爺爺為我打月餅》。唱完后問:“爺爺為我打了一個什么樣的月餅?”讓學生說完后接著問:“你為爺爺做了什么?”
師:八月十五爺爺給我打月餅,我給爺爺唱歌謠,同學們一定要發揚我們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
2、那今年的中秋節同學們會怎樣度過呢?外出的爸爸媽媽可以在家和你一起過
中秋節嗎?如果不可以,你打算怎樣在中秋節表達你對親人們的思念和祝福呢?小組內討論,再指名讓學生說一說。
3、課下把你的思念和祝福制作好了,傳遞給你們遠在他鄉的親人。
四、全課總結。
中秋節的活動真是豐富多彩。今天我們一起“賞月”、“吃月餅”、講故事、唱歌謠、讀古詩,還了解了祖國各地過中秋的風俗。今天這節課的中秋節過得真開心,希望同學們能在即將來臨的中秋佳節,皓月當空,把酒邀月,與家人團聚,共敘親情,謝謝,下課。
【中秋節文化傳統教案】相關文章:
《中秋節》教案12-09
中秋節中班教案12-01
中秋節小班教案12-01
中秋節活動教案12-01
文化傳統節日作文匯編8篇03-26
小班中秋節主題教案04-05
快樂的中秋節教案參考12-09
《中秋節》教案設計精選12-09
過中秋節實踐教案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