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秋節的文化內涵
中秋節文化內涵
中秋節是我國一種很傳統的文化、文學現象,我國到唐代,中秋節就正式形成了,中秋賞月也成為一種習俗。回顧一下中秋節的來歷和文化內涵,是一件很有寫意的事情。
花好月圓人團圓,天上月圓時,家人享用的絕不僅是月餅的滋味,更重要的是親情的滋味。家制月餅、分享月餅、饋贈月餅的過程,就是表達愛、傳遞愛、感受愛的過程,享盡和諧社會的國泰民安。親人團圓,家庭和睦,安享天倫,這在中國人的幸福指數中占有重要位置,亦是民族心理。
到了中晚唐,中秋節已經是一個以賞月為中心習俗的全社會的節日了。當然,賞月一般不是獨賞,而是全家聚集在一起,或者跟好友同僚一起,這就附帶著團聚的習慣了。如果月圓之夜離鄉在外,就會有游子思鄉之情,感慨月圓人不圓了,由此催生好多中秋思鄉的詩詞。但是團聚成為中秋節的第一主題是明清以后的事。宋代,中秋賞月的風氣達到了高潮。元代中秋節是宋代中秋習俗的持續,民間過中秋以賞月宴飲為主,并且增加了男女月夜相會的愛情元素,這體現在一些以中秋節為背景的元雜劇如《張天師斷風花雪月》《張生煮海》《云窗夢》的愛情故事之中。明清之后,中秋節俗的功利性內容顯著增強了,貴人倫、重親情的主題逐漸突出,而唐宋時期那種賞月的浪漫抒情氛圍、痛飲美酒的狂歡精神衰退了。中秋節的主要習俗演變為團聚和拜月之后,中秋節的浪漫格調就主要由月亮神話、月宮傳說所奠定和維系。
歲月讓記憶變得美麗。每次在街頭看到花花綠綠的月餅,許多成年人都會想起小時候吃月餅的情景,至今讓人難以忘懷。小時候家里窮,仲秋節吃月餅是一件比較奢侈的食品。而現在,月餅只具象征意義了。但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此時此刻,卻總有一種沖動讓人回味過去那些難以忘卻的日子,因而更加珍惜現在美好的生活。30年改革開放的成果,就像眼前香甜的月餅,總有種苦盡甘來的感覺。眼下的中秋節的確缺少承載文化的活動,除了看中秋晚會,很難想像還有什么值得玩味。在這方面,筆者建議政府部門有意識地對傳統節日加以包裝,多舉辦一些為老百姓喜聞樂見的節日活動,讓人們在快樂參與中體驗傳統節日的時代魅力。值得一提的是,中秋節本來就是人們精神的盛會。因此說,中秋節,既是團圓的節日,又是親情的盛宴。除了豐收的喜悅、濃濃的親情,還有千年文化的積淀。
究竟什么樣的文化符號最能凸顯中秋佳節?是連綴著上古秋分時節清輝的皎皎明月,還是關于廣寒宮里嫦娥那些金蟾素光的浪漫傳說?是象征團圓、包涵著濃濃親人思念的精美月餅,還是積淀著千秋濃郁悲歡的文人詩詞?當是信息時代人們對傳統節日文化元素的深層次思考。
【中秋節的文化內涵】相關文章:
有文化內涵的個性簽名05-11
臘八節的文化內涵05-16
臘八節的文化內涵介紹04-21
文化廣場中秋節活動方案05-08
中秋節的傳統文化風俗04-17
經典內涵句子10-01
精選中秋節文化傳統教案04-01
中秋節的節日文化作文04-17
世界各國中秋節文化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