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的中秋節作文
潮汕文化也是歷史悠久的,潮汕人在在中秋節的都有些什么習俗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潮汕的中秋節作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中秋的主要民俗活動是祭月和賞月。出于對大自然的原始崇拜,祭月的習俗很早就在我國流行,《禮記》中就記載了有關祭月的活動。到了 漢魏、祭月、拜月逐漸有了賞月的成分,這從“詠月”的文學作品中可以 看到。中秋賞月正合時宜。因為冬天霜雪大寒,清冷徹骨,不宜月下久呆, 夏天則多雨,云蒸霧蔽,月輝不清;春天則梅雨連連,空氣濕度大,能見度差。唯秋天天高氣爽,碧天如洗,一輪滿月當空,如銀盤玉環高掛,此時實為賞月最佳時節。這一天人們所賞之月,最圓,最亮,月色最美,也容易引起人們的遐思。人們望著玉盤般的明月,自然聯想到家人的團聚。獨在異鄉為客的人,自然更會借明鏡般的皓月寄托自己對家鄉和親人的思 念之情,對月遙祝“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因此,人們又把中秋節叫做“團圓節”。(梅花農場)
中秋節晚上,潮汕每戶人家,均會在自家陽臺或門前擺上滿滿一桌貢品,有各式各樣的水果和月餅、芋頭等,準備好后點上蠟燭和高香,燭光點點,還讓小孩供上新買的文具——筆、課本和書包等,祈求“月娘”保佑孩子讀書聰明,成績 優秀。自古以來,中秋“拜月娘”祈求一年平安團圓,已成為潮汕人的傳統習俗。
潮汕的中秋節還有一種有趣的習俗,就是燒塔和燃煙堆。往往由村中 小孩拾瓦片、磚頭,然后送到曬谷場上,由富有經驗的大人把這些東西砌 成塔,然后把各家各戶派來的稻草柴片都填在里面,等祭完月娘時,就將 塔內的東西引燃。這時孩子們最為激動,歡呼雀躍,并且不時地撒上一把鹽,噼哩啪啦,十分壯觀。
中秋的夜晚非常熱鬧,煙花四處燃放,整一個晚上你都能聽到煙花綻放的聲音,讓人甚是興奮。
潮汕的中秋節作文篇二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到了,我和爸爸媽媽去老家玩。到鄉村后,下了一場大雨,把花、草、樹、木都喝飽了。雨停了,我在房間看電視。忽然,媽媽跑到我房間,大喊道:“快來看哪!外面出現了一道彩虹!”我趕緊向外面跑去,看到了彩虹,它由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組成的。就像天空出現了一座五顏六色的小橋,真漂亮!
太陽下山了,天空出現了圓圓的'月亮,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賞月。一邊賞月,媽媽一邊給我講中秋節的來歷: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是傳統的中秋佳節。中秋節的月亮最圓,最明亮,月色最美。這一天家家戶戶圍在一起觀賞月色,共享天倫之樂,因此,人們又把中秋節叫做“團圓節”。這一天,人們都要賞月和吃月餅。
吃著香甜的月餅,依偎在爸爸媽媽身邊,我感到真幸福。
潮汕的中秋節作文篇三
家鄉的中秋節我家鄉的中秋節有些不同,今天我就講給你們聽聽吧。去年的中秋節是在老家度過的。那天一大早我和爸爸媽媽就出發回老家了。一到老家門口我就看見有一大堆玉米,爺爺和奶奶坐在院子里剝玉米呢。
我和爸爸媽媽就準備幫爺爺奶奶剝玉米,我分別給爸爸媽媽和我拿了一把椅子,然后我也坐下了,我就開始剝玉米了,我拿了一顆很大的玉米,我使了很大的勁也沒有把它的皮剝下來,奶奶對我說:“平平,你別剝大的.,你挑個小的剝吧。”于是,我就聽奶奶的話剝小的玉米了。我挑了一個個頭較小的玉米輕輕地就把玉米皮剝開樂,一顆顆黃寶石似的玉米粒可好看啦。下午清涼的秋風吹過田野,吹過村莊,送來了一陣陣清清涼涼的風。我們聊著天說說笑笑的很快就黃昏了。媽媽和奶奶就一起去做飯了,我和爸爸還比賽看誰剝的玉米快呢。可是,我總是沒有爸爸剝得快。漸的黑了下來。
這時媽媽對我說:“平平叫給你爸爸和爺爺準備洗手吃飯吧。”就這樣我和爸爸爺爺一起洗了手。我們把餐桌搬到了院子里,我和媽媽就把一盤盤豐盛的晚餐擺到了桌子上。我們就開飯了。天空中的月亮出來了像大圓盤一樣我們邊吃月餅邊觀賞圓盤似地月亮,我們高興極了。
潮汕的中秋節作文篇四
八月十五中秋節,有許多有趣的活動,如:拜月娘、蕩秋千、游“月娘”、燃煙堆、燒瓦塔、觀神。
蕩秋千,預先在空曠的草地上搭起高達兩層樓的單雙座秋千和“十”字秋千。棚頂四周拉起一道道繩子,掛滿五顏六色的綢花彩帶。
當銀盤樣的月亮(俗稱“月娘”)升上中天,穿著節日盛裝的少男少女便紛紛聚集到秋千前。按這里的風俗,女的不能蕩秋千只能觀看。能大顯身手的,就是小伙子們了。他們爭著蕩秋千,比賽誰蕩得高,轉得快。
在圍觀者的歡聲笑語中,單座和雙座秋千向月娘拋出一道道彩虹,“十”字秋千騰空飛旋箍著一個個花環。蕩得最高轉得最快的便是少女心目中的英雄好漢,從而獲得她們的愛情。等到來年元宵,有的已雙雙上街觀燈,成了恩愛的小夫妻了。
天真無邪的.童男童女們,自從訝訝學語,就纏著奶奶講月娘的故事。月娘成了孩子們金色的夢。于是到了中秋節,大人們就用竹子劈成材蔑,扎成了腳盆大小的骨架子,用毛邊紙糊成一輪滿月。中秋夜,孩子們就在“月娘"肚子里點上蠟燭,扛在肩上,手舞足蹈悠游在朦朦朧朧的深巷中。老遠看去儼然是月娘落下凡間。金色的夢變成童男童女們捉得住摸得著的現實,這就是有趣的游“月娘”。
這天晚飯后,婦女們沐浴更新衣,忙著在能望見月娘的天井、門樓、廳前擺起桌子,扎上繡滿祥禽瑞獸富貴花卉的床裙,把洗干凈的水果、云片糕、月餅擺上去;男人在一旁用紅紙剪成各式各樣吉祥物,一一貼在糕餅、水果上面。一切停妥之后,就點上紅蠟燭,焚上高香,開始恭候月娘升上中天。
入秋之后,成熟的柚子、青皮梨、紅梨、菠蘿、香蕉、林檎、龍眼、楊桃、紅柿、牛心柿等競相上市,琳瑯滿目的水果自然就成了中秋拜月的佳品。因此中秋節又被人們稱為“水果節”、“齋節”。
月餅主要有二種:一種拌豬油稱作朥餅;一種拌花生油稱作清油餅。朥餅以潮州市郊意溪鎮烤制的為上乘。意溪鎮又以“范合盛”號的朥餅為
最著名。范合盛號的綠豆沙,據說要盛于陶制大水缸埋于地下,“退火”至隔年方取上作餡。意溪朥餅皮薄而脆,餡滑膩清涼;包裝也很有特色,用陶缽盛 裝,上面用印有金字商號的大紅紙封口,顯得格外古樸,人人喜歡把意溪朥餅當作拜月的佳品。一到中秋前夕,除了商店,大街小巷到處擺攤設點賣朥餅,街上的行人,無論籃里盛的、袋里裝的差不多都有朥餅。從前窮人省吃檢用也要買上幾塊,實在買不起的會感到羞愧難當,拜月娘時淚流滿面,再三請求月娘恕罪。供品除了水果、糕餅,還必須供蒸熟的芋頭。
除了拜月娘,有的農村還要燒瓦塔、燃煙堆。早晨,孩子們起床之后,到處拾瓦片、磚頭,然后抬著、挑著、抱著送到長輩指定的曬谷場上集中,由富有經驗的大人把這些瓦片、磚頭砌成一座空心塔。塔高一丈余,塔圍一人不能合抱,下面還留出塔門,只是上面沒有造塔剎。然后把各家各戶派來的稻草、劈柴、青金樹葉填進塔里。月上中天,當村里婦女們在案前對月禱祝、火化元寶時,一位長輩就在塔門點起了火,慢慢地,塔頂躥出了一串串火舌。為了助燃和增加色彩,人們不時你一把我一把地往塔里撒食鹽,爆發出一陣辟哩啪啦的響聲,不一會,火舌變成了火龍直沖霄漢,映紅了半個天邊。孩子們繞著火塔又唱又跳,大人們喝茶吃糕餅,談古論今,直到瓦塔燒成了通體透明閃閃發光的金塔。至于燃煙堆,就是各家各戶把稻草、劈柴分別在村里幾個地方堆成小山似的柴草堆,拜月結束時,也象燒瓦塔一樣把柴草堆點燃。
中秋之夜用意溪朥餅、芋頭拜月娘,燒瓦塔,燃煙堆,都是這里古老的傳統活動。據說它有一番不凡的來歷,這要追溯到元代。那時,潮州人把元兵稱作元番或胡人。傳說元兵攻進潮州城之后,為了鞏固其統治,實行聯戶制三家一保,每三家人供養一個元兵,只準養胖不準養瘦。還規定三家人晚上不得關門,任由元兵隨意上哪家睡覺。更不能容忍的是誰家娶媳婦,新娘頭天晚上只準與元兵同房睡覺。百姓受盡欺凌忍無可忍,就在八月十五那天,家家戶戶拜月娘的供桌上都多了一盤朥餅和一個蒸熟的芋頭。原來這是起義者事先安排好的,朥餅底下墊著一小塊四四方方的白紙,乍看似乎是防止油漬出來,其實上面寫了個“殺”字,暗中傳遞消息,約定拜完月娘請元兵吃朥餅時,一見“殺”字,男女老少一齊端起燭臺、香爐、棍棒、菜刀痛殺元兵。結果—夜之間,十惡不赦的元兵全被斬盡殺絕。農村因為村落分散,為了便于統一行動,只好以燒瓦塔、燃煙堆為號。芋頭取“芋”字與潮州話的“胡”字諧音,拜芋頭是鼓舞百姓樹立砍下胡人頭顱打敗元兵的信心。
直到現在,人們在中秋節還耍拜朥餅、芋頭;有些農村,各家各戶也還有自愿抱出稻草、劈柴堆在一起,燃煙堆和燒瓦塔的習俗。
【潮汕的中秋節作文】相關文章:
潮汕中秋節的習俗作文04-17
潮汕中秋節的習俗04-17
潮汕的中秋節作文600字04-16
潮汕中秋節400字的作文04-17
潮汕中秋節作文500字04-17
潮汕中秋節的民風民俗04-17
潮汕中秋節風俗簡短04-17
有關潮汕的中秋節風俗04-17
潮汕在中秋節吃什么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