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散文作文匯總十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散文作文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散文作文 篇1
在我的回憶中,始終有些溫暖而美好的片斷是關于太白山的,太白山游記散文作文。那是20xx年的4月底第一次登太白山時因身體不適,同行朋友一路悉心照顧,心存感激對太白山的美景更是回憶深刻。
時光悄然劃過九個年輪,今年的7月初,有機會與外出療養的一行40余人再登太白山。
當天,天公作美,天陰有點涼。這對于愛美怕曬的女人來說,真是萬分地慶幸,不過,同行中有人怕冷早已租衣準備御寒。游車載著我們幽長的湯浴溝里一路曲折上行,車行一段,觀景一處,沿途的“蓮花峰瀑布”、“潑墨山”讓人感受的是山因水而靈動,水因山而挺拔的意境。還沒回過神來,“世外桃源”帶人入洞悠然回到古往,幾間茅草房、千年古樹圍抱,還有無數游人寄掛在古樹高處的平安紅色飄帶,一景一物讓人過目不忘。出洞繼續乘車向上攀行到“森林浴場”,一行人漫步而上,曲徑通幽處所見如黑皮楊等參天大樹不計其數,暢然呼吸,怡然接受大自然賜予的“天然氧吧”。
稍作休息坐上纜車繼續上行。此時俯視山下,蜿蜒曲折的山路呈“S”型千轉百回綿延至山底。纜車節節攀升,仰望山上還是遍野綠色,令人愜意無比。一行人相繼乘纜車到達登山處,真正考驗我們的時候到了。
這段山路對我來說真的不易,爬得心跳加快,體力不支,困乏無比,曾多次想駐留不前,同行者一路高呼低喚。只是偶爾停憩之時,能看到山路兩旁枝丫各異的松樹站成了一道道景色,還有那些白的紫的叫不上名的野花,不管有沒有人觀賞,依然堅強地怒放著,充滿了靈動的熱情。
同行的10余名男士早已爬到“天圓地方”處,揮舞著“太白山3511米主峰留念”標志旗,個個豪情滿懷,傲視前方,頗有我是英雄舍我其誰的味道。我們幾位緊隨其后,終于疲憊地站在3511米主峰處,興奮地高呼:我來了……我來了……此一刻,我們迎著山巔陰冷的風,早已忘卻了寒意,時時感受著“山登絕頂我為峰”的豪邁。環顧四周,峽谷深幽,峰巒疊嶂,云霧翻騰,四野彌漫,遍山蔥蘢,蓊蓊郁郁,目及之處的綠色一片片地迷漫開來,仿佛要注入人的心里,滌清人心中的雜念和萬慮……。
下山返程途中,碰到西安歡樂谷的驢友們,約有20余人,個個裝備齊全,氣定神閑地慢速爬山。聽說,他們要通過3511米的主峰,經過大爺海、二爺海,前往3767米的目的地安營扎寨。想必3767米的拔仙臺定會是另外一番景色。
兩次游太白,還有未看到的美景。只有等待機會下次再來了。
散文作文 篇2
深植于地下的根被拔出時,會殘留些許泥土,因為那泥土舍不得根的離開。——-題記
一朵梔子花已經奄奄一息,它的呼吸越來越微弱,太陽靜靜地照射著,不時吹過一陣微風。
梔子花很是低調,但它獨特的芳香卻隨風而動,彌漫在空氣中……
早前的一天,爸爸從街上買來一盆極普通的花,花朵呈尖包狀,葉面上還滾動著晶瑩的水珠,花連枝、枝連莖、莖連根,形成造了一株完整的花,而根的旁邊則是一直苦苦陪伴它的泥土,和如點點繁星的兔糞。我在花旁邊蹲下,呆呆地瞅著,毫無目的,直到一根頭發飄落到了花盆上。
每天堅持按時給它澆水,緊密細微的水霧在它的身上拍打著,再配上陽光的洗禮、灑落、蒸發,花兒難以想象的舒適,葉的毛孔急速張開,它散發出的不是汗,而是一股神奇的味道,漸漸地,水珠都融入到了泥土中,這一桶的水,足以讓它進入祥和的夢中。
次日,恬靜的夜里,星星格外耀眼,明月照亮四方,梔子花從來到現在都沒有變動,它好像在看深邃的夜空。我躺在旁邊的搖椅上,拿著一本早已皺了邊的雜志,眼睛的余光卻總想放在它的身上,我不知道它有沒有理睬,但卻感覺它似在想著什么。急忙轉移到花的旁邊,它的葉子凋零了許多,心瞬間梗塞一下,用手摘掉幾片枯黃的葉子,在黎明之前,她的美貌又得到了重生。
慢慢地,它的葉子一片一片地枯黃,我的心也萬分絕望,每天我都按時的澆水,但為什么它還會枯萎呢?估計是天太熱吧……
這盆梔子花已經做好了死亡的準備,但我并沒有做好送行的準備。幾天后,梔子花完全枯萎,眼睜睜地看著這盆花死在了我的面前,我將這盆花送到了后園,連根帶花都拔了出來,接著將它安放在土坑中埋好。
我想,這樣泥土和根便可永遠在一起了……
散文作文 篇3
暑期中我有一讀書計劃,那就是看《冰心散文》。
在電腦上我初步了解了一下散文的結構是“形散神聚”。所以,我就不由自主地翻開了《冰心散文》,大概就想體 會一下那種“形散神聚”的散文滋味吧!冰心奶奶在《寄小讀者》中是一本書信體散文集,共寫了二十九篇給小讀者的信,全文圍繞“愛的哲學”訴說了冰心奶奶的 所見所聞。在這二十九封信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通訊二。這封信主要講述了冰心奶奶看見一只小鼠在吃地上的餅屑,便用手中的書將它蓋上,結果被小狗虎兒吃 了。對此,冰心奶奶后悔不已,每當她看到有鼠子出來,她總覺得憂愧,最終流下了悔恨的眼淚。因為她覺得一個微弱的小生命一瞬間在她不經意的舉足下失去了寶 貴的生命。從信中可以看出冰心奶奶她那時的心是多么溫軟細膩,多么善良。
在別人眼中那是一件針眼大的事,不值得一提,但冰心奶奶卻不這么認為,她覺得她要 懺悔,以一個大姐姐純潔無暇的童真來告誡小讀者們要珍惜生命,保護大自然。從信的字里行間中,我體會出那只正在吃餅屑的小鼠是多么的可愛、坦然,我仿佛要 忍不住靜靜地將它捧在手心,細細地去觀賞,去疼愛……冰心奶奶曾說過:“心是冷的,淚是熱的;心,凝固了世界;淚,溫暖了世界。” 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愛,需要被愛。沒有愛,人與人之間將會冷漠,生活將變得無滋無味。我們要學會感恩,感謝父母,感謝朋友,感謝給與我們愛的所有 人。名師點評:小作者的這篇作文,采用的是“夾敘夾議”的寫作方式。
作文主要是針對《冰心散文》中《寄小讀者》這本書信體散文集所寫的感想,小作者一邊介 紹讓自己印象最深的故事,一邊講述自己從中得到的觸動和啟發,讓讀者從小作者的“感想”之中,體會到了應該要“珍惜生命,保護大自然”的意義。小作者的作 文能夠給讀者一定的啟迪作用。我認為作文最后一段的連接不夠自然,感覺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過度性語言,因此顯得有些牽強。
散文作文 篇4
20年以后,我變成了一位科學家,為了滿足大家對恐龍之死的爭議,我發明出了一臺時光機。我親自乘上它來到侏羅紀時代研究恐龍因何而死。
只聽見“嗖——”的一聲,我便穿越到了那里。
“嗷——嗚——”一只兇猛的劍龍和一只梁龍正在合作偷竊那只龐大的霸王龍的蛋,不料蛋沒偷到,反而被霸王龍發現,展開了一場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大戰。()
“呼——呼——”這時,我聽到了有一陣沉重的呼吸聲。我冷汗直冒,兩只四肢發達的雷龍正口水直流,呆呆的看著我,盤算著怎么吃我。我認為自己只有死路一條,突然,我想到了一片故事,我拿出了‘語言轉換器’對他們說:“我只有這么小一個還不夠你們塞牙縫的,更何況你們有兩個,所以你們中只有一個能吃到我。”我話音剛落,那兩只恐龍用丑惡的眼神盯著對方,都隨時為了食物打個你死我活,其中一只雷龍按耐不住了,它向同伴撲去。這場戰斗打得昏天黑地,都想置對方于死地,我暗暗在心里偷笑,于是,我找到了一個逃跑的機會。我便像一只匹脫韁的野馬飛奔出去,恐怕等他們打完了,連我的影兒在哪里都看不見。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一眨眼就跑到了河邊,剛想蹲下來洗把臉,一群身穿“綠色”鎧甲的揚子鱷便不由分說地把我包圍了。我再次面臨新的危機,感覺自己已經在閻王爺的殿府門口轉了兩圈,我并不絕望,我使出了對付剛才那兩只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雷龍的辦法來對付它們,可它們并不上當,不像那兩只笨恐龍一樣。
這不說曹操,曹操就到。這兩只雷龍發現它們被我耍的團團轉后,迅速召集了親戚朋友們,找我報仇,一雪前恥。看見如此陣型,揚子鱷們嚇得不輕,趕緊回到水里,丟下了我不管。雷龍們看到我便紅了眼,一個勁兒朝我這里沖了過來。我只好跑走了。人畢竟是人,跑不過它們,眼看它們離自己越來越近,我在次面臨危機。但是我看到了希望,我看見了時光機,我連忙鉆了進去,回到了20xx年。
我猛地醒了過來,原來這都是一場夢呀!不過我也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以后當一名科學家,發明出時光機,真真正正的去侏羅紀時代研究恐龍。
散文作文 篇5
周國平是我很喜愛的作家。看他的書是高三時候的事,現在回想起來,他的書陪伴我整個的高三生活,用思考與哲理給我浮躁的心情增添一股沉靜的清泉。周國平的散文集《安靜》,對比昔日的“守望”和“朝圣”,似乎來得更為純粹和徹底。我喜歡《安靜》,不僅緣于這個詩意化的詞語,更是驚羨“安靜”這樣一種境界。周國平在書中說道:“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和安靜,安靜是因為擺脫了外在的虛名浮行的誘惑。”正是這種對追求的執著讓我更深切地感受到安靜的無比珍貴。
依照通常的情況,安靜這個命題到了哲學家手里,總會演繹成生存與死亡的掙扎。然而在周國平卻能輕而易舉地將安靜的氛圍融入到書中的每一篇文章,每一行文字,讓我剛打開書頁,就已經不能釋手。在周國平的隨性抒寫下,安靜成了一種天然的存在。年齡長久的提煉和沉積,讓其內心更為充盈,使其生命擺脫浮躁而逐漸趨于安靜
散文作文 篇6
“變了,變了!”我驚嘆著。
我走在大街上,忽然發現街道似乎變寬了,變干凈了,變亮了。占道的攤點被拆除了,亂放的車輛都一溜兒擺順了,果皮紙屑不見蹤跡了,墻上大大小小的牛皮癬被清除干凈了。
來往的車輛,不再你不讓我我不讓你,東 突西竄。車流變得平和了,有序了,流暢了。
一棵熟悉的大樹下,竟擺滿了花,簇擁著許多橘黃色的秋菊。這些花兒昂著頭,挺著胸,個個都嬌美地在陽光下綻開笑臉。我猛然驚覺,以為我走錯了路。但仔細看,還是原來那棵樹,但一經鮮花的點綴,就舊貌換新顏,變得可愛了。
我繼續往前走,發現沿著街道的每一棵樹下都栽滿了美麗的鮮花。特別是茨泉廣場,原來被人們踐踏得寸草不生的草地上,竟種滿了各種各樣的花,有黃色的,有紫色的,有紅色的……尤其是那一簇簇紅色的小花。好像一團火苗,熊熊燃燒,亮得直逼人的眼。遠遠望去,好像涌動的紅霞,鋪滿了整個廣場。廣場上,有很多人在隨著優美的音樂,翩翩起舞。花美,舞美,我的心情也不由自主的美起來。環境,影響人的心情,美好的環境創造美好的心情。
我知道我們建始正在開展“六城同創”活動,我本以為又是像以前那些活動一樣,喊喊口號,光打雷不下雨,或者是像一陣風。沒想到,這次動真格的了。看來,世界上的事,就怕認真兩個字。什么事,只要認真做,就沒有做不好的。城市的環境,不就奇跡般地變好了嗎?
依舊往前走,真是一個驚喜接著一個驚喜。建設銀行門前的廣場,同樣令人耳目一新。原來這個地方橫七豎八地停滿了車,可現在卻擺滿了五顏六色的花兒,變成了花園廣場。園林工人還別具匠心地用不同顏色的鮮花組成了“六城同創,人人有責”八個大字。
放眼望去,到處都是一派熱熱火朝天的“六城同創”景象。在建始一中路口,實驗中學路口……工人正忙著修路。他們雖然累得滿頭大汗,但是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微笑。把自己的家園建設好,誰不開心?我仿佛看見一條條嶄新的柏油馬路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向四面延伸。緊鄰縣城的建始大道周邊建設也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各個建筑公司都使出吃奶的力氣忙著建設,幢幢建筑,如雨后春筍,拔地而起。相信不久后,一個新城區就會傲然屹立在建始的大地上。
“六城同創”讓建始改變了許多,不單單只是栽了一些鮮花,修了幾條道路,建了幾幢高樓。在生活環境變得美好的同時,建始的人也在悄悄地發生變化。
走在建始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人們文明的行為。我們實驗中學當然也積極響應政府“六城同創”的號召,爭做“六城同創”的排頭兵。學校不僅組織家長舉辦了講座,我們各個班級都開展了深入的學習,我們師生都真正行動了起來。提高文明素養,讓我們的城市更宜居,讓我們的生活更有質量,成了我們大家的共同心愿。
我相信,只要我們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建設美好建始,共創美好明天”就一定能實現!建始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散文作文 篇7
通訊與散文
最近一位網友批評我的一篇散文為四不像,因為我散文中結尾牽涉到議論,說記敘文最忌諱議論,而議論文里又不允許記敘。不知道我是怎么亂寫的,如果給他(她)打分,就是不及格。我分析這位網友一定是位小學作文老師,他(她)在把我的作品與他(她)教的學生作文對號入座。似乎我是在作文起步,所以說我的作品是“四不像”。
如果站在他(她)的角度,這句話是對的。這倒讓我想起了讀書時代,小學語文和作文,記得體裁有三種吧,一種是記敘文,一種是議論文(論說文),還有一種叫說明文。而到中學時代,對文體又多了認識,開始接觸到小說、散文、故事、詩歌、通訊、特寫等,當然還有雜文、論文、小品、報告文學、戲劇等,這大概就是我們學生時代對于文章體裁逐步升級的認識。
到大學應該就更具體了,因為專業不同,因此說法也就不同。文科里分文學系和新聞系,文學是向著文學創作而去指導,新聞系則是培養記者之類的新聞工作者,這樣就有了經緯分明的楚河漢界,對文體的看法就不一致了。
記得學習魏巍的散文《誰是最可愛的人》和《年輕人讓你的青春更美麗吧》,老師說這種文章的體裁叫通訊。大概當時魏巍的身份只是一名戰地記者,屬于新聞工作者,他還不是作家,所以這體裁才叫通訊的。而到我認識散文作家時,魏巍、楊朔、劉白羽他們都是當代一流的散文大家,而魏巍的這兩篇文章又被界定為散文經典了。
我想在這里要談的還是通訊與散文的區別。不知我的粗淺理解對不對。確實記者與散文作家是兩種不同的職業概念。兩下的看法還是會有點撞車的。記者辦報紙搞新聞,講究的是真實,靠真實人和事的精神鼓舞人和感動人。而散文作家呢,他則是靠文筆的色彩和文學形象感動人,讓你受到作品的鼓舞和感動。所以通訊寫作多是搞新聞的記者所為。當然散文作家你要規定他寫通訊,也可以寫出來,主要是局限真人真事的報道,像人物通訊。而散文作家就顯得浪漫自由了,他在文章不一定描寫一個真實姓名的人,他作品中的人物只是一個文學形象,他可以把幾個人的優點集中表現到一個人身上,他可以把一個人物進行很個性化描寫,形成一個有故事的人。所以,與作家熟悉的人會把作家作品對號入座,但又有點模糊,說他作品中的人既像張三又像李四。
其實,人物通訊也要對人物形象進行細微地刻畫,但他離不開一個具體人的真實形象。人物通訊可以發表在新聞版面上,而散文卻不同,他不能做到貴賓席面上,只能發表在副刊版上,算是文學作品。所以記者和散文作家寫的東西很容易撞車。既然是文學,就要講究文采,而記者有時候卻認為作家做事不誠實,會搞文學虛構。但各有各的道理。
在基層工作,為行政搞文字服務,有時候文學就行不通。記得我遇到一位黨委書記,當時黨委沒有秘書,要我替他寫報告,我是學文學的,就把他要講的內容進行了文學思維羅列,進行由淺入深層層推進,哪知被他一狠狠批評,這東西酸不酸咸不咸的。而后來的黨委書記看法就不同了,他認為我的寫作路線很好,講上去順口成章,慢條斯理,把一些事情分析地透切,做報告人也看上去有修養和文化水平。這就叫蘿卜白菜各有所愛。原來我有兩個文學朋友都是鄉鎮的黨委書記,一位在漣水縣,一位在淮陰區,我同他們開玩笑,我要做你們的秘書就好做了。他們說得好,你做我們的秘書就清閑了,我們自己的講話稿從來不要人寫,自己畫畫就可以了。這倒是真的,筆勤的人,干嘛要找別人動手,別人的思路與自己總是不同,自己寫自己有數,說什么寫什么多自由。
大概也就是那些年無休止地應付公文寫作,嚴重地影響了我創作思維的拓展,局限在公文寫作的怪圈里,也挫傷了業余文學創作的積極性,所以那么多年沒有出一篇好的散文作品。其實筆也沒有閑住,那寫出來的東西都是一些臨時效應,為了形勢和時政服務,盡管也經常在報紙上發一些豆腐塊的新聞報道、新聞消息之類,現在把它拿出來卻一點價值都沒有,總感到自己對不起自己,把自己的文學青春給荒蕪了,再等認識這一點已經遲暮了。就連現在再重操舊業,仍然顯得力不從心,因為受那種時政寫作的影響,顯得謹小慎微,拓不開思路,靈動思維不敏捷,文采修養也差,要想寫出有一點突出影響的力作難也。
眼下網絡文學流行,我也經常參與友的交流,但網絡文學畢竟不是作家文學,文學底線平面還是較低的,但我可以通過折射透視的眼光探索它的深層次,所以遇到一些初學者的責難我就感到不奇怪了。我不需要同他們頂針,但有一條就是要理清新聞寫作與散文創作的關系,不能盲目地接受新聞寫作的導向,盡量離開通訊和新聞,刻苦鉆研我的鄉土文學、民歌文學,認定方向,力爭在有生之年取得較好的成績,爭取成為一名第三代“荷花淀”或“山藥蛋”派鄉土文學作家。
散文作文 篇8
讀完了《林清玄散文》,我放下了書本,自己的心還沉浸在書當中,每次讀這本書,我總能感覺到一股暖意,我已經將這本書看了2遍,心里暖暖的,原來林清玄經歷了這么多我所見不到的事情。它們好像流水一般在我眼前閃過,很快又消失不見了。
這是一本散文集,我一篇一篇地看下去,看到了其中2篇我最喜歡的。第一篇是《溫一壺月光下酒》,講述了一些在月光下奏樂的百姓,充滿了悲傷和憂慮。有月光下的喇叭手,負琴盲翁。還講述了其他經典散文。讀完了這些,我認為林清玄就想告訴我們,在每一個幽靜的夜晚,總會有一些人在月光下哭泣,世界上總會有悲劇,世界不是所有人都能掌握的。它不能讓所有人幸福。最后,一定要靠自己不斷勤奮努力。這篇散文集中,我還懂得了生命是短暫的,但是我們只要心靜下來,就能了解更多,得到更多,寧靜致遠。在《以水為師》中就講到了這一點。
第二篇是《白雪少年》,主要講了林清玄童年時期到少年時期發生的事情,有《紅心番薯》《過火》等散文,讓我很難忘。每位讀者都在見證林清玄的成長,包括我。他的生活十分艱苦,可還是有如此之多的事情,從他父母身上,林清玄學到了很多,讓我也懂得了每個人的生活是不一樣的,有好也有壞,有開心快樂,也有痛苦難過。但是壞不一定就代表不好,好也不代表一定幸福。努力去享受奮斗的過程才會有成就感。
讀了林清玄的散文,我收獲了這么多,我鄭重向大家推薦這本書,真的不錯。我都開始準備看第三遍了。
散文作文 篇9
麥德姆;一路狂奔,吹枯拉朽,從東南沿海席卷而來。
昨天上午就開始一陣陣的大雨伴著狂風肆虐的橫掃大地,發出低沉的怒吼,似乎要把這個世界都吞到肚子里。天陰沉沉的,整個被黑云籠罩,云層厚厚的,昨天還是艷陽高照的酷暑,今天整個變成另一個世界,光線昏暗,低沉,似乎大地沒一點生氣。
海邊的小漁村,漁民們將漁船都集中到一起,用纜繩牢牢地連接起來,臺風把海浪也一層層推到岸邊,濺起浪花,又被狂風撕成粉末飛散。野地里的大樹也彎下他的軀干,樹冠被刮向一個方向,其間那些殘枝敗葉隨風而去,不知去向,他也在淘汰者不能生存和應該拋棄的的那些部分。
我冒著大雨和狂風到海邊,手中的傘是高低不管用的,身上的衣服被雨打的貼到身上,我一遍遍的用手抹著臉上的雨水,我要去看海,要去看麥德姆肆虐的海上是什么樣子。
路上沒有人,連農家的雞鴨也回到窩里,往常經常看到的海邊那些長頸可愛的海鳥啊,白色的鷺鷥啊這會都不知藏到哪里去了,還有那些可憐的狗狗,也躲在避風處,睜著驚恐的眼睛望著這可怕的世界。我來到海邊的攔海大堤上,風向是正從海面過來,又值漲潮,海浪一排排的咆哮著把污濁的海水拋向岸邊,后面又繼續上來,不停歇的耗著它巨大的能量。風吹的幾乎睜不開眼睛,雨水和風拍打著身上,衣服滴著水。海浪揚起來的時候,狂風就把他們吹向更遠的空中,變成水沫和雨霧。我看著,我低下身子躲在大堤下面感觸著,傾聽者大海和麥德姆的步伐,感觸著大自然的威力。大海的咆哮,臺風的吼叫,附近山上的林濤,組成了一支雄渾的大自然臺風狂想曲,高亢昂揚的狂想曲。又像一支;大自然的;英雄交響曲;感覺那么雄渾和諧,那么昂揚震撼。
有臺風的夜晚來的比平時都早,云層在不斷的加厚,并飛快的奔跑著,似乎去趕往新的約會地點,高處云層緩慢的移動,底層的一團團,一片片在快速的不停地轉換著各種圖樣在行進著,原野上的植被向一個方向俯身,并發出各種不情愿的聲音,空中時不時的有被狂風吹起的枝葉和其它東西飛過,感覺似乎就是世界末日的來臨。一切都讓位于狂暴的臺風。
夜晚來臨了,房間里并不安寧,狂風從窗戶縫隙不停地鉆進來,發出各種怪叫,隨著縫隙的大小變換著聲音的高低和長短,像鬼哭狼嚎,窗戶時不時的發出強烈的震動,門也時而發出聲響,聽著外面狂風的呼嘯,和不時傳來的有什么東西被打碎和撕裂的聲響。
臺風不停歇的繼續著, 就這樣我在一個不安寧的臺風夜晚漸漸睡著了,夢里依然是肆虐的狂風……
散文作文 篇10
“咚”一聲鐘響,似是從那模糊的遠方傳來,又似是從心底傳出,這似乎不僅是聲音,還是一股意境,如洪鐘,如流水,似剛似柔,或許,這便是“禪”。
中年時期的林清玄曾出過家,不知是什么原因,但我認為,絕對不是林清玄自愿的,沒人會愿意去當和尚,或許是被逼無奈,或許是厭倦凡塵。總歸是有原因的。但這也造就了林清玄那充滿著韻味的文章。
林清玄的散文,或多或少,都是帶了點悲愁的情緒,是我的理解出了問題嗎?恐怕不是的,為什么那么多僧人,不跳出來寫這些文章,恐怕是因為對滾滾紅塵徹底無望,便轉身遁入空門了吧,或許看透了一切,但對我們還抱有希望,便拿起筆,寫出一篇篇文章,由此來拯救我們,哪怕只是一小部分人。從這點來看,林清玄散文帶來的憂傷之感就不難理解了。當然,這是,這只是我個人的理解,林清玄先生可能是有心,也可能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但無論如何,至少讓我明白了,我們所行走的世界,是有很多沙子的,雖然是我個人理解,但這,便不正是讀書的真生意義嗎?
一篇《放生的麻雀》講的是作者在林間走過時看見地上的麻雀尸體,經了解得知這是近期剛被人從籠中放出,因為忘記了飛翔的動作或是失去了一顆想飛的心,從而落在地上餓死,冷死。很顯然,所有人都能看出,作者在這將麻雀比成我們,而籠子又比做成了什么呢?是囚禁我們思維的阻礙嗎,我想不是的,這籠子,指的便是那些千篇一律,毫無意義的生活,這會使我們忘記了拼搏,忘記了如何熱血的向前進取!受到了世俗的影響,受得了世俗的囚禁,受到世俗的思維,受到了世俗的行為,如若再不行動,便會像這可憐的麻雀一般,默默的在林間滅亡。
一篇《更恒久的價值》告訴我們,什么是價值--用的久嗎,實用嗎。追潮流,追時尚,舊東西什么的,統統拋掉,這便是現在人們的思想,這不也是受到影響的一種嗎?
文章不同,卻同樣有一種看破了一切的無拘無束,林清玄并不指望我們能夠跳出紅塵,這是不可能的,光明在前方,世間路要走,無拘無束的走下去。
【【精品】散文作文匯總十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