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一级A片-国产另类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一-我要找美国一级片黄色|www.zheinei.com

曾經(jīng)的曾散文

時間:2019-11-27 15:08:21 我要投稿

曾經(jīng)的曾散文

  一、攪團的攪

曾經(jīng)的曾散文

  大雪紛飛,冰凝路滑,路燈幽暗,人流熙攘,看不清路面。一路親見車禍無數(shù),遂愈戰(zhàn)戰(zhàn)兢兢,低頭哈氣盯著前玻璃上留出的小洞,小心駕車前行。

  朋友電話一遍遍,說攪團在鍋里候著。想那油潑辣子紅艷艷,油炒韭菜綠茵茵,白蒜汁小碗里盛著,酸菜豆芽湯盆里暖著,口水立刻溢了出來,恨不得立即飛進她家。

  我們進門,滿屋熱氣騰騰,顧不得寒暄,抱起大碗,也不說話,筷子在手,美食在口,吃完再說。大快朵頤,圓了食夢,接著大家慵懶地坐,淡淡地說;綠蘿在地上匍匐,靜靜伸展;八哥鳥在籠里安安靜靜,它睡著了。一碗攪團下肚,就靠近了微笑,靠近了家,也靠近了母親。

  寒夜里,沒有比這家常美食更溫暖人心的東西了。

  關于吃攪團,總有一段段往事趣事相陪。

  大鐵鍋里,火苗紅紅,水浪滾滾,蕎面白面燜在其上。“攪團要好,七十二攪,還要順著一個方向攪”,母親邊說邊搟面杖旋起,用上全身勁,攪一遍再攪一遍,一忽兒單手,一忽兒雙手,胳膊不停搖動,全身也隨著或輕或重或緊或慢搖晃,做飯過程變成了舞蹈。當鍋里蕎面白面團有足夠粘度后,她已滿頭大汗。邊笑著說這飯食會讓大肚子女人累得流產(chǎn),得一鼓作氣。接著就用搟杖高高挑起一團,任由其往下掉,感到稠度差不多,便蓋上鍋蓋,燜一會,攪團就出鍋了。

  這時,老人說電視吵,孩子叫嚷老人嘮叨,盛一碗攪團,澆上油辣子蒜汁,將炒好的扁豆芽湯舀在碗里。一入口,面粉清香和著菜香撫摸著味蕾,滑嫩爽口,回味無窮。

  小時候,為了能吃上一大塊攪團“瓜瓜”,我爭取做個忠實的燒鍋人。守在灶旁燒鍋還不算,期間被指派著干了很多活,比如用鐵锨端了細炭,剝了一大堆紅皮蒜,到隔壁借了搗蒜罐,跑遠處買了一回鹽,總之是跑了很久干了很多,才得到黃焦薄亮的一片。于是躊躇滿志得意洋洋,我提著在院子里轉(zhuǎn)來轉(zhuǎn)去四處炫耀,后面跟著叫麻虎的大黃狗。恰好天空有大鳥飛過,大家都跑出去仰起頭看,我也跟著,等鳥消失到藍天外,低頭一看,手里“瓜瓜”不見了,麻虎正津津有味舔著嘴角,我大哭,家人哈哈大笑。以后每次看見那狗,都想踢幾腳。

  攪團是不費時卻費力的飯食,往往需要通力合作。年三十,燒開水,搗好蒜,潑好辣子,洗了蔬菜,我們眼巴巴等“大廚”出場。老公系了圍裙隆重登場,開始給我和女兒上“攪團輔導課”,我們只好做崇拜狀,認真聆聽他炫耀廚藝經(jīng)驗。好容易講夠了,準備開攪,“大廚”一會喊我拿報紙,在地上鋪了幾層;一會喊女兒拿小凳,坐在上面,擺開架勢。我娘倆一邊一個蹲著替他壓鍋。

  不久我感覺手腕沒勁,忙說,不行不行了,歇歇吧。他正用力,堅持堅持,你們連個鍋都壓不住。邊不停手繼續(xù)攪,不知誰手一松,平底鍋本來就淺,成型的攪團像只圓球,從鍋里滾出,滾過廚房餐廳,一路歡唱著跳到客廳去了。三個人,傻了眼,盯著遠處那黑乎乎飯團,都不說話。后來,他站起來,在鞭炮聲中找回在地上滾了半天的攪團,削了“皮”吃。看著那被修理過的攪團,我真是好氣又好笑,看來,這飯,咱家是不宜不易啊。

  本地人不只一年四季吃,還給這飯食賦予了特殊涵義。如年三十早飯,講究的家庭必吃無疑,“三十早上吃攪團,一年到頭少攪纏”。“攪纏”者,花費花銷用場也,意思吃了這頓攪團,來年不愁生活艱難。正月初五也吃,但說法截然不同,叫做“粘窮土”。正月初七,又吃一次,叫做“纏魂”,因這一天是人七,意及把魂纏得緊緊,家人平安。正月二十三也吃,希冀將一年的窮氣苦氣晦氣穢氣清除干凈,便借能粘牙的攪團來完此大任。

  當然,攪團在西北鄉(xiāng)下不僅代指一種食物,還衍伸出其他涵義。比如形容人思維不清晰,會說你然(音,意同粘)得跟攪團一樣。搗亂不叫搗亂,叫打攪團。例句:你別胡攪團咧。身處困境中,也叫做跌進攪團鍋里了。

  當然,萬事有利總有弊,“攪團”最顯著的特點好吃好做洗鍋難。歡歡喜喜吃完飯,主婦回到廚房,滿鍋搟面杖的殘跡,發(fā)愁得緊。不過也有訣竅,只要把鍋熱一熱,鍋底那一層自會分離開來,揭起來干干凈凈。

  其實,夫妻愛人之道,也和攪攪團一樣。想想,兩個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價值觀不同生活習慣的人,放在一起要生活一輩子,要攪合成水面相融的共同世界,也是難事。水多面少、面多水少都不行,還要適當?shù)幕鸷颍L期的磨合,共同的擔當,彼此的包容。有了柴米油鹽一起攪合的心態(tài),攪著攪著,自然會和諧共處,理解萬歲。

  如此說來,這家常飯菜,還蘊含著一定的哲理呢。一個家的幸福與否,全在于兩個人如何攪了。

  二、燎疳的燎

  一大早,女人們就早早起來,在院子里忙活開了,邊掃院喂雞,打掃灶房,邊說“今兒是二十三,趕緊起來,出去在地里找些柴火,晚上燎疳呢”。

  孩子們?nèi)嘀劬Γ垭鼥V地嘟囔,“家里那么多柴草,隨便拽一捆就是了”。

  “那不行,燎疳柴火必須是野地里的,這樣病魔晦氣才不纏身,一年到頭才會順順利利。”她們一會兒弓著身子燒火,一會兒剝蒜燒水纏攪團。“疳一燎,滿當當一個年就算真正過完了。從明天起,各干各的事,好好過日子”。

  孩子們懶洋洋下炕穿鞋,喝完水吃完饃饃后,背著背篼提著籠子出了門,走向曠野。

  西海固的春天,寒風依然在大地上肆虐,雖沒深冬那么冷,但風吹過來,還是凍得人發(fā)抖。經(jīng)了一冬的柴草,到處都是,有的遒勁有力,有的綿軟低伏。娃娃們跑過去,把高高低低柴草用手扒拉成一堆,很快就拾一大捆,抱著背著,趕緊回家。

  這一天,按照習俗是吃干不吃稀的,孩子們吃完母親做的“攪團”,在炕上美美睡一覺,然后眼巴巴等夜晚降臨。

  關于“燎疳”,是有說頭的。

  古代稱燒柴祭天稱為“燎”。《詩經(jīng)小雅·庭燎》云:“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鸞聲將將。”陸德明釋文曰:“鄭云:‘樹之門外日大燭,于內(nèi)日庭燎。’”那時的“燎祭”,也稱“庭燎”,就是人們于庭前燃蒼術、柏葉或竹葉,意在燒去一年晦氣。這一習俗流傳甚廣,后又轉(zhuǎn)變而成“燎歲”,以火祭天敬神,祈求國順民安。《三國志·魏志·賈詡傳》中,裴注引晉司馬彪《九州春秋》中就有:“功業(yè)已就,天下已順,乃燎于上帝,告以天命”之說。

  “疳”,傳說是一種十分頑固的病毒,只有用火燒燎,才能驅(qū)毒滅病,后指瘟神,泛指一切疾病瘟疫和晦氣。其實,“燎疳”源于上古時人類對火神的崇拜,相信依靠火的威力可驅(qū)邪除魔,保佑人人平安,莊稼豐收。

  在本地,人們把“燎疳”叫“燎臊疳”,有“正月二十三,家家戶戶都燎疳”的民諺,是西海固地區(qū)堅守至今的春節(jié)習俗。但人們已賦予它另一種意義,不僅僅指春節(jié)的`結(jié)尾,社火的閉幕式,同時也是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方式。

  夜幕拉開,孩子們大呼小叫,跑出跑進,把白天撿拾回的柴草匯聚成一堆。女人們匆匆忙忙,撕下大門小門、牲口圈車上的對聯(lián),拎出小孩元宵節(jié)挑的燈籠,收拾了家里的蔥蒜等垃圾,然后拿起鍋蓋搟面杖菜刀放進鍋蓋里,趕緊出門。

  當躥升的火苗照亮夜空時,人們首先把對聯(lián)燈籠、蔥蒜垃圾拋進火堆,把各樣鍋灶上家什在火上繞幾圈,希冀消災避禍,燎去所有的陳厄和晦氣。接著,鞭炮被調(diào)皮的孩子迅速點燃,“燎疳”正式開始了。家家門前火堆熊熊,把院落及村落照得紅彤彤,笑鬧聲和鞭炮聲此起彼伏,大家爭相從火堆上躍過。穩(wěn)重的大人往往象征性地跳幾下,便站在一旁圍觀。娃娃們則不然,尤其是半大小子們,有個合理的放縱機會,怎能錯過?

  他們毫不畏懼,鉚足了勁撒開腿跑,借慣性從火上一躍而過。有時亂了秩序,相向跳撞在一起,燒了衣服眉毛頭發(fā)或撞傷了頭,升級為“碰頭會”。也有匪氣的娃娃趁機在火堆里扔幾個“二踢腳”,炸得火星四濺,把人嚇一大跳。人們也不惱不怒不生氣,笑笑鬧鬧,其樂融融。

  小孩不敢跳怎么辦?大人就抱起他們在火堆上跳,或握住娃娃的兩手在火上甩幾圈。也有替身在異鄉(xiāng)的親人朋友“燎疳”的。心中默念著在外的游子,祝福他們安順健康,萬事如意,然后從火堆上一躍而過,就相信新年里,他們身上那些不順心和災難已被大火燒得一干二凈。

  自家火堆熄滅后,人們又趕到另一家,盡情跳躍,享受火的盛宴,直到全村的火堆都熄滅才肯罷休。

  大火熄滅后,大家請出有經(jīng)驗的老農(nóng),由他們用鐵鍬把燃剩的火星灰燼輕輕揚起,在半空中灑開,名曰“揚花”。據(jù)傳,農(nóng)人根據(jù)火星散開的形狀才播下土地里的種子。《靈州新志》就記載:“二十三夕,家戶堆蒺藜于門外,以火焚之,撒以鹽,老幼躍跳名曰‘燎疳’。即而揚其灰,名曰‘六谷花’,以占豐年。”老人一邊揚,一邊高呼,火星多小而圓,則喊聲“麥子花”;火星小而不規(guī)則,就喊“蕎麥花”;火星大而圓,占卜豆子豐收;火星大而不規(guī)則,則卜玉米豐收。火花隨風飄飛在漆黑的夜里,閃出點點亮光,像漫天飛舞的熒火,又似絢爛奪目的煙花,甚是壯觀。“揚花”無疑帶有迷信色彩,但也寄寓了農(nóng)人希冀豐收的愿望。

  散完了四處落下的火星,娃娃們一哄而上用腳踩,叫做“踏雞娃子”。這是小娃娃最喜歡的活動,他們在大人鼓勵下,使勁踩滅火星,防止引發(fā)火災。我小時候最喜歡這個環(huán)節(jié),年年燒透膠皮鞋底也樂此不疲。

  當?shù)厣蠜]一丁點火星時,“燎疳”活動才宣告結(jié)束。對所有人而言,燎過疳,意味過年的一切禁忌都解除了,閑散不得了,又要開始忙忙碌碌的工作生活了。

  正月二十三,是西北的篝火節(jié),也是任何篝火晚會都不能相媲美的風俗。因為人們燎的,不僅僅是災禍疾病、霉運晦氣的“疳”,更重要的,燎去了“心疳”,讓那些丑惡貪婪、虛假冷漠都隨大火燃盡,讓善良和諧,安詳順意永駐心間。

  希望新的一年,日子越過越紅火;希望新的一年,五谷豐登,吉慶安泰!

【曾經(jīng)的曾散文】相關文章:

1.曾經(jīng)的曾經(jīng)優(yōu)美散文

2.曾經(jīng)的愛散文

3.曾經(jīng)錯過的散文

4.曾經(jīng)的優(yōu)美散文

5.曾經(jīng),我曾陪你走過經(jīng)典美文

6.埋起曾經(jīng)散文

7.我們曾見過散文

8.曾經(jīng)的年味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