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路經典散文
村路是村莊的命脈。如果站在高處看,那彎彎扭扭、瓜藤一樣的村路就是一只只嗩吶,細小的一端是渾厚真摯的村莊,敞開的一端就是那遙不可及的'遠方。
魯迅先生曾說:“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變成了路。”由此我斷定,村莊是因為路而生,路是村莊的見證者。
村路也有大小之分,大路相對較寬,一個村社也就那么一條,算是村莊的主動脈,也只不過五六十公分的寬度,安放有石板,行走相對方便。而小路基本上都是土路,茅草叢生,阡陌相通,錯綜復雜,恰似蜿蜒盤縮在村莊體內的血管,較之大路要難走,但出行省時。
翻山越嶺、爬坡下坎,對于生活在村莊的人來說是見怪不驚的事,就算是肩上壓著扁擔,背上負著背簍,走起來依然是風風火火,如履平地。這一條條村路,是村里通向外面世界的通道,自然也給我童年和少年時代留下了無數的記憶。從我會走路開始,我就屁顛屁顛地跟在父母后面,用雙腳測量著這些路的厚實和長短。童年時,上學、放學、趕集、做農活,也是從村路上走過。年年月月,我踏著小路走過了童年,走過了少年,走到城里的學校求學。
師范畢業后,我從城市回到家鄉,沿著村路原路返回,回到了我讀小學時的那所學校任教。由于村莊受到地理環境的限制,公路修不進這個村。很多人沿著這路走出去,一直往前走,走到了浙江、廣東、湖南、湖北……先是一個人,后來是全家遷出,學生人數也是急劇減少。一年后,學校拆除,全部遷到街上的完小就讀,有的家長干脆就在街上租房子陪讀,走村路的人就更少了。而我也再次從村路出發,一步一步走到了高樓大廈的城市。
每年春節,我還是要讓村路帶我回家的,但一眼望去,滿目蒼茫,村莊是徹底地空了。我只能手腳并用,扒開那茂盛的茅草。
這村路,如果沒有人走,也就不再是路,只是頑固和強盛的記憶了。
【村路經典散文】相關文章:
1.路的經典散文
2.一路芬芳經典散文
7.河灘路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