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我永遠的家散文
自從父母搬到城里居住以后,我們就很少回到鄉下的老屋了。然而,那份淡淡的思念卻是無論如何也揮之不去的。于是,在這個國慶節,帶著滿心的歉疚,留下城市的浮躁,我們去看望駐在心間的老屋。
記憶中的老屋座落在村邊,門前是一望無際的田地。站在門口,春的嫩綠、夏的金黃全都一覽無余。而如今,那些承載了農民希望的土地上已看不見豐收的蹤影,亦失去了瓜果桃李的清香。只有我的老屋兀立如故,在它的周圍,一座座二層小樓拔地而起,與它們的巍峨相比,與它們的張揚相比,老屋,就像一個飽經風霜的老人,愈發地顯得消瘦,顯得落寞。
推開那扇已經泛著銹跡的黑色鐵門,映入眼簾的是滿目的荒涼。曾經的芬芳滿園,小腳的奶奶蹣跚著栽下的牡丹、菊花、夜來香已經遺失在了歲月的長河中,無處找尋。青磚鋪就的院子里,布滿了青苔,更有那不甘寂寞的雜草在磚縫間頑強的生長。那棵無數次為我們奉獻過無數果實的梨樹依然挺立著,粗壯的樹干卻已寫滿了滄桑。我輕輕地撫摸著它,回憶著童年時它帶來的歡樂:春天,一樹雪白的梨花盡情綻放,我們在花香中陶醉;夏天,濃厚的樹蔭下,我們享受著絲絲清涼;秋天,在那被壓彎了腰身的枝頭上隨手摘下一個果實,便有滿口的甘香……
踩著繽紛的落葉,我在老屋里每個角落里彷徨,兒時的許多記憶在步履間被彎腰拾起。南屋頂炊煙裊裊,飯菜的香味飄飄拂拂,我們在奶奶慈愛的目光里狼吞虎咽;東屋里,我們為老黃牛鍘草、喂食,把它當成親人一樣;北屋的陽光下,母親為我梳妝;院子里,我們姐妹追逐著、嬉鬧著,無暇的笑容驚艷了孩提的許多時光……
那幾間北房曾經是父親的驕傲,也是他前半生耗盡心血的杰作。當年的它就像是一道風景在村頭傲然聳立,點燃了無數雙艷慕的目光。而如今,經過了四十年的風吹日曬,它已顯得破敗不堪,當年粉刷得雪白的墻面斑駁陸離,油得通紅的門窗也已暗淡無光了。
北屋的門虛掩著,走進去,里面依然是舊時的模樣,一張八仙桌擺在正堂,四面的土墻上懸掛著許多或黑白或彩色的照片,這些照片渲染著一段段親情,講述著一個個故事,逝去的'歲月在講述中慢慢地流淌。
東面的套間里還是那張土炕。冬天,這里曾是老屋最溫暖的地方,如同母親的懷抱一樣。在這張土炕上,我度過了懵懂的幼兒時期、憧憬的少年時期,這張土炕上,留下了我五彩斑瀾的夢想。多少次,夢中醒來,看到的是母親坐在炕頭就著微弱的燈光為我們在縫補衣裳;多少次,一家人圍坐在炕上,大人們說話,孩子們玩耍,四周彌漫著濃濃的親情。而如今,土炕也老了,雖然它依然散出它特有的味道,但炕裙上父親親手繪制的炕圍畫已失去了當初的鮮亮,有幾處甚至有泥土脫落的跡象。我心里一陣酸楚,為了曾給予我們的溫暖,為了它曾陪我度過的時光,也為自己對它慢慢地遺忘。
12歲的小外甥自小在這里成長,剛來時他卻茫然地睜著眼,四處打量著。后來,大約終于在記憶時尋到一點蛛絲馬跡,便很欣喜地問我:姨姨,你還記得這里嗎?我撫著他的頭,笑著說:傻孩子,我從小在這里長大,在這里生活,這里是我們永遠的家呀,我怎么會忘記?
是的,這里才是我們永遠的家, 雖然我們生活在城里,但在我們的心里,我們的根卻永遠在這里,只有回到這里,我們才是真正的回到了家。
【老屋,我永遠的家散文】相關文章:
2.老屋散文
4.老屋春秋散文
5.永遠的家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