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的吃食散文
離開故鄉近三十年,故鄉的吃食,猶記在心,每每想起,快樂慰籍的心情油然而生,記憶一下子就回到了故鄉。
清明前后,正是挖婆婆丁的時候,堤壩、柳林邊、麥地頭、草原上......棵大白深,嚼在嘴里,微微苦味,夾雜淡淡清香,還有一點甘甜。挖回來的婆婆丁,擇去老葉,剪凈根須,泡在涼涼的井水里。母親撈的小米飯,燉的土豆醬,出鍋前,一定要用飯勺子背將土豆塊壓碎成泥。吃小米飯,就著婆婆丁醮土豆醬,嘿,別提多美啦。推開窗子,燦爛的陽光灑進來,照亮房間每一個角落,飄來淡淡的花香。
新醬滿月,正是菜園子里的生菜、香菜、水蘿卜、白露蔥鮮嫩的.時候。醬缸打開蓋子,滿院子飄著濃濃的醬香,一下子就綻放了味蕾。舀上半碟新醬,醮著脆生生,甜滋滋的生菜、香菜、水蘿卜、白露蔥,甭管吃什么,口腔里都是溢滿春天的味道,不知要多吃幾碗飯呢。滿園五色斑斕的菜蔬,讓春天別有韻味。
大豆揚花時節,茄子就有長夠個的。摘下一些茄子,掰掉根,拿去褲兒,洗凈。鐵鍋里倒進半勺豆油,柴禾火慢慢就熱了上來。豆油翻花起泡,茄子放進鍋里,從鍋底開始一個一個擺成圓圈。一個一個不停地翻動,茄子皮煎成微黃,就像燙傷一樣。煎好的茄子整齊碼在鍋底,茄子上面澆一層豆瓣醬,添半葫蘆瓢涼水。豆瓣醬倒進滾熱的油鍋里,醬香一下子就飛騰起來,土街上都聞得到。慢火輕燉,醬慢慢地浸入茄子里。打開鍋蓋,醬湯收干,就可以出鍋盛盤。撕開茄子皮,淡黃雜著白色的瓤,尤為鮮嫩。夾些許茄子皮上濃濃的稍微咸一些的醬汁,放在嫩嫩的茄子瓤好,嚼在嘴里,茄香濃郁,細軟潤滑,多一分醬香,錦上添花!黃瓜爬滿架,辣椒竄上秧,柿子紅了臉,茄子掛鈴鐺......美麗又充裕的夏天來了。
中秋節來了,盼不到月餅,只有天上的月亮圓了。村上分肉,叫號割肉,輪到哪塊就是哪塊。誰家都想趕上一塊肥肉,靠出半大碗葷油,足夠吃上半個月的葷香。巴掌大小的一塊肉皮,正好燉豆角。摘下來掛在柳條杖子上的老豆角,鼓鼓溜溜的豆兒,夾去兩端尖角,順便撕去兩邊的線筋。肉皮下鍋小火輕炒,豬油就滋滋拉拉炒出來。豆角倒入鐵鍋里,中火翻炒,直到豆角變成深綠,也軟了一些,就添上涼水,鍋大開后,小火慢燉。甜面的豆兒,嚼一塊肉皮,香的了不得,滿嘴都是肉香,舍不得咽下去。屋檐下翠綠的芹菜,菜園子里壯得緊緊的大頭菜,田野里過膝的大白菜,拌倒驢的青蘿卜......豐收的季節,切個絲,炒個菜,燉一起,味道都難忘記。
土豆起回來,就可以做土豆磨糊蒸餃。找一塊薄鐵皮,釘子釘眼,形狀不拘,長方形,還是圓面兒都可以。削去皮的土豆,在釘子孔毛刺面磨削,磨出細碎的土豆顆粒。將足夠的細碎土豆顆粒收集起來,雙層紗布包裹擠去水分,細碎土豆顆粒就成了土豆面。包豆包一樣,把準備好的餡料包進去,多半都是酸菜豬肉餡,沒有漬酸菜時,有芹菜大頭菜餡,也有蕓豆餡。蒸熟以后,看上去就是一個黑糊糊的拳頭似的,要是酸菜豬肉餡的,就要醮放了豆瓣醬的蒜泥,而且蒜泥還要稍微多一些,那才夠味。咬上一口,才覺得土豆磨糊的皮真是有些嚼頭,唇齒間竟彌漫濃濃土豆淀粉的味道,回味微微的甜。咬到豬肉酸菜,肉香濃郁,卻沒有一點肥膩,酸菜的酸,豆瓣醬微咸,還有蒜泥的辣,交替地刺激味蕾,吃了一個又拿起一個,百吃不厭啊!土豆真是好東西,炒土豆絲、煎土豆片、悶土豆塊、酸菜土豆條,還是烀土豆,更不用土豆磨糊蒸餃、土豆磨糊面片、土豆磨糊餅子,每一種做法,都讓我吃了上頓想著下一頓,味道記憶深刻。
節氣到了霜降,故鄉的冬天就來到了。滴水成冰,一點都不夸張,旱河早就凍得嚴嚴實實。刨冰窟窿逮魚,正是好時候。冰窟窿里的魚,多半都是小雜魚,拇指粗細,指食長短,巴掌大的鯽魚實在難碰,深秋時,就游到水庫深水區啦。將小雜魚擠好洗凈,舀上半瓢豆瓣醬和小雜魚一起均勻攪拌,倒進鋁飯盆里,放在燜高粱米飯的鍋里,一起燜上。打開鍋蓋,嗬,小雜魚的鮮味在醬香的烘托下,相得益彰啊!吃上一口高粱蕓豆飯,夾上兩三條帶著醬汁的小雜魚,嚼上幾口,鮮香無比,語言難以描述,神仙的吃食也不過如此。
當然,到了年根底下,豬肉血腸燴菜、小雞燉蘑菇、干靠大鵝......吃食真是太多太美啊,畢竟只有過年才能吃到,甚至有些年景,過年都吃不到。原因很簡單,日子過得緊巴,殺不起豬,舍不得宰雞鵝,就是宰了雞鵝,還要留著給上門的客人吃啊!故鄉的吃食,曾經滋潤我的胃,哺育我的生命,還給我留下了永恒美好的回憶。
【故鄉的吃食散文】相關文章:
1.故鄉的天空散文
2.故鄉的情散文
4.午夜的故鄉散文
5.故鄉的雨散文
6.故鄉小道散文
7.故鄉精選散文
8.優美散文: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