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個體散文
春節期間在家里的十多天,過得沒心沒肺的,大年初一的時候看到羅輯思維上的一篇文章,大意是別人都在吃吃喝喝放縱自己,只有那些對未來有清晰目標感的人群選擇在這個時候與自己死磕,準備實現彎道超車,看的我十分的焦慮。
回去之前買了本書《思考快與慢》,后擔心太過燒腦,節日靜不下心來思考,又另買了本一直想看的《三體》,結果怎么拿回去的就又怎么拿回來,還是低估了環境對人的左右作用,在這種周圍人都肆意放縱自我的氛圍下,需要比平時高出幾倍的自制力才能投入學習。
回來之后難免有些懊惱,但這并不是最可怕的,習慣是個很強大的東西,去年好不容易養成的晨讀習慣和求知欲,回去十幾天就被磨平了,回來幾天了,都還在與惰性做抗爭
昨天去醫院又檢查出了身體的一些小毛病,這幾天都要跑醫院,這又再一次加劇了我的焦慮,以前總在糾結早晨6點到8點這段寶貴時間的合理使用,經過幾番思想斗爭,最終把時間給了閱讀和思考,堅持每天晨讀,用不斷地輸入抵御內心的焦慮和不安
可不斷增加的體重和身體不斷地抗議讓我不斷的陷入更深的糾結中……隨著年齡的增加,我們慢慢的變成家庭的支柱,都要陷入“老已老、幼尚幼、白發已頻現”的境地,有限的時間不斷地被身邊的各類事情分割,越來越身不由己,也許這就是眾人口中的“中年危機”吧
這個時代在飛速迭代升級,“亂象眾生、光該陸離”,我們每天都能看到大一堆的機會,而每天又都在錯失良機的'懊惱中度過,我們像是時代滾筒中的螞蟻,被夾雜在一堆新生事物中不斷在翻滾,以為抓到了救命稻草,下一秒有一個大浪把你拍醒
從任正非時代的通信到李彥宏、張朝陽的互聯網的PC時代,張小龍的產品時代,到雷軍時代的社群,到大數據時代,再到AI人工智能,這短短幾年時代已應接不暇的速度在更新迭代,談何不焦慮呀!
最近兩天看到古典老師講到的一個概念“超級個體”,在采摘時代,你需要兩三個山頭,一個家族的人才有可能保證不被餓死,到了農業時代,兩畝地一個家庭協作,就能保證個體能存活,到今天一個廠房的工人,可能一個人10平方米的地就可以把自己養活,再到今天一個知識工作者,可能只需要每天工作3到4個小時,有一臺電腦,就能自己養活自己!科技讓人的力量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能依靠自己一個人就能活的很好!
那么我們唯一能做的莫過于不斷豐富自己,強化自我,讓自己越來越被這個世界需要,成為跨行業的“雜家”
世界的變化還是有其基本的運行邏輯的,機會不是用來抓的,是用來感知下一個時代的,就像幾年前公眾號的興起,我們不應該去抓公眾號這波機會,而應該是積極備戰它所開啟的自媒體時代。
但這需要我們具備基礎的參與資格,記得錘子科技CEO羅永浩曾經在《長談》中表述過這樣的一個觀點:他說做手機并不是他的終極目標,而是一個跳板,想成為贏家,首先你得是牌桌上的選手才行。就像咪蒙公眾號做的好,是因為她在這之前就是有著十多年經驗的媒體編輯,羅振宇在做羅輯思維之前就是從事主持這一相關職業的!
沒有平白無故的成功,當我們還看不清時代前景時,唯一能做的就是如古典老師所說:成為一個擁有多維度、夸領域競爭力的“超級個體”!
【超級個體散文】相關文章:
4.超級月亮
5.超級郁悶!
6.超級幽默笑話
7.超級笑話段子
8.超級爆笑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