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思的散文
沒有題目,寫作便失去了方向。大千世界,可寫的太多,可又有太多的寫不出來。愿筆隨心情,能夠走一路寫一路吧。
忽然間就想到了“平步青云”四個字。覺得沒有什么奇怪的,不就是一步踏上青云嗎?但再想想那些登山者,他們竭盡全力攀登而上,雖未登上青云之巔,但他們看到山下景色時的喜悅猶然不減,卻比“平步青云”更能震撼人心。便有些想不通了: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錯覺?
假若,你圍著自己的城市跑上一圈,再回到原點時,身出虛汗、筋骨皆酸而又毫無氣力地躺在水邊時,你便會發現自己呆的城市真的很美:那天,很藍;那水,很幽;那城,很秀;那人,很美。
咦,是幻覺嗎?
怎么可能!
只是你跑的多了,有了付出的優越感和勝利感。這時候的心情就像一個古靈精怪的小兔子,引著你的思緒左蹦蹦右跳跳。那種感覺,是你坐著車游覽所享受不到的。坐車的人看的只是城,而跑步的.人看的是力量。
如若不是親自用腳丈量,你就不會一座城究竟要耗費多少人力物力才會變得如此美麗,你也就不會對一卻困難產生畏懼,從而為征服困難的力量所折服。了解圍城跑的困難并征服它,帶給你的力量和快樂是汽車一族無法體味的。
人非親身經歷,就不會了解其中的味道,就不會了解到一個人痛苦到什么程度,興奮到什么程度。人的經歷不同,感受也不同。文人說得好,再濃烈的感情用文字表達出來也就平淡了。心情不是桌子上的實物可以去寫去畫的,它是漂浮的云、是東流的水,抓不住也拾不起。所以你無法將它拿到別人的感受中,即使拿到了,也失去了太多的真情,那或喜或悲的情愫也流失的差不多了。所以,我們通常會看到有人痛苦到抱著枕頭埋頭痛哭不理你我,好像在感嘆“誰解其中味啊”。
對于“誰解其中味”這句話,曹雪芹或許也有過這樣的經歷吧。要不,為何他不相信世人中能有人了解他《紅樓夢》中的傾訴,反而問上這么一句:“誰解其中味”啊。想必,他是早已料到人們體會不到書中的每個人每個細節上的心情吧。縱便有人能懂,他也不是曹雪芹,不能完完全全地了解他的思想。心情就像景色,看在不同人的眼里,便會有不同的感受。
縱便有相似的感受,也只是相似而已。或多或少的都會有些差異。所以,請不要對一個人輕易地說出:“我懂你了”,或許,你真的不懂。看到的只是表情,看不到的才是心情。
誰有能了解,你我此刻想到的又是什么呢?
【閑思的散文】相關文章:
1.閑思隨筆散文
2.閑思
3.閑閑茶話散文
4.閑思心情隨筆
7.漫走閑敘散文欣賞